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观察犬埃立克体病急性期血液学变化,对6只人工感染埃立克体的比格犬进行了血常规及血生化检测.采集比格犬感染前后的血液样本,测定血常规及各项血生化指标,并对测定结果作统计学处理.血常规检测发现感染后RBC、WBC、HGB、HCT、PLT、MPV、LYM和MONO值极显著降低(P<0.01),RDW显著降低(P<0.05);血生化检测发现感染后ALT和AST极显著升高(P<0.01),ALB极显著降低(P<0.01).结果表明,我国犬埃立克体病急性期血液学变化较国外报道的更为明显,这可能与埃立克体中国病原株的致病性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2.
犬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现状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犬细小病毒病流行现状进行调查,为本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用犬细小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对2008年门诊的具有腹泻、呕吐、粪便带血等体征的189只患犬作病原检测,对犬细小病毒阳性病例兼有发热、咳嗽体征的16例病犬同时作犬瘟热病毒抗原检测。结果犬细小病毒阳性病例共137只,发病年龄从1个月~15岁各年龄段均有分布,以6月龄以下幼龄动物发病较多,占65.7%。流行季节差异不大,以春季病例略多,占27.0%。犬细小病毒与犬瘟热病毒混合感染的有12例,占8.8%。对在疫苗接种免疫保护期内的4只患犬进行检测,3只犬细小病毒阳性。结论:①免疫力尚未建立是幼犬发病的主要原因;②不按规定的免疫程序对动物进行加强免疫是成年犬发病的主要原因;③在部分发病幼犬中存在犬细小病毒与犬瘟热病毒的混合感染;④老龄动物对免疫的应答能力下降可导致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激素冲击疗法对肺炎型犬瘟热病犬的血常规的影响,试验采用常规疗法的同时给患犬静脉注射地塞米松2mg/kg行激素冲击疗法,并于试验前和每天用药后4小时采血,用CA-500血液分析仪测定白细胞(WBC)数、淋巴细胞(LYM)数、中间细胞(MON)比率、红细胞(RBC)数、血红蛋白(HGB)含量、血小板(PLT)数等指标,以治疗前测定值为基础值,观察激素冲击疗法后病犬血常规的变化。结果表明:对照组病犬WBC数、MON比率无显著变化,LYM数在治疗结束时极显著降低(P0.01)。试验组WBC在用药后2天就显著升高(P0.05),第3天极显著升高(P0.01);LYM在用药后1天就显著升高(P0.05);其他参数如红细胞、血小板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4.
采集湘西黄牛保种区湘西黄牛青年母牛和经产母牛的血液样品,运用兽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研究了这些生化指标与年龄的关系,并将湘西黄牛成年母牛血液生化指标与其他地方黄牛品种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青年母牛的红细胞数目(RBC)、血红蛋白含量(HGB)、红细胞压积(HCT)、白细胞数目(WBC)接近于成年母牛,差异不显著(P>0.05),从生化指标角度揭示了湘西黄牛早熟的特征。与其他地方黄牛品种比较,湘西黄牛血液生化指标具有明显的品种特征。  相似文献   

5.
血液常规计数是临床上最基础的化验检查之一,指对血液中细胞各成分的检测分析,是诊断各种血液疾病的主要依据,鉴别和诊断动物的健康状态、对疾病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实验采用血液分析仪在使用肝素、枸橼酸钠、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Na2)三种抗凝剂后,通过全血细胞计数法来比较和分析不同抗凝剂对犬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和血小板(PLT)参数检测结果的影响.结论:使用肝素、枸橼酸钠、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Na2)不同抗凝剂对犬血细胞分析检测后,四种抗凝剂对RBC、WBC、Hb的检测无明显的影响;肝素和枸橼酸钠使PLT计数下降.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本实验室血液学与血液生化学的正常参考值范围进行本试验。选用普通级健康Beagle犬,6~9月龄,体重8~10千克。采用头静脉采血,测定血液学与血液生化学指标,对结果做独立样本T检验(雌雄动物作为两个独立样本)。经对结果数据分析表明,雄性及雌性Beagle犬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学指标,如RBC、Hb、PT、T-BIL、ALB、ALT、ALP、CK、Crea、K+、CHO、Urea、TP等,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对吉林市2010年犬细小病毒病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以期为吉林市犬病预防工作提供有力支持。本试验收集吉林市10个动物医院全年接诊的4372例疑似犬细小病毒病病犬,通过临床检查及实验室诊断,确诊3250例患犬发生不同类型的犬细小病毒病。研究结果表明,犬的品种影响犬细小病毒病的发生,纯种犬的发病率最高,占61.02%,土种犬发病率最低,占16.93%;3~12月龄的幼犬多发,占发病数的66.37%;4~6月份和10~12月份发病率最高,分别占总发病数的52.22%和33.04%;免疫次数也影响了犬细小病毒病的发生,每年免疫2次可以显著降低犬细小病毒病的发生。因此,选择高质量的疫苗,增加免疫次数,选择合理的饲养环境,加强多发季节和多发年龄段对犬的保护是减少本病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对浦东地区2011~2015年期间接诊的2 860例犬细小病毒病(Canine Parvovirus Disease,CPVD)进行分类调查,结果显示:浦东地区CPVD全年均有发生,但主要在秋、冬和春季流行,临床症状以肠炎型为主;该病年平均发病率维持在4%左右,死亡率为55.34%~73.47%;幼龄犬发病率高,1~6月龄幼犬占病例总数的60.94%;未经疫苗免疫的病犬占病例总数的78.71%;在有明确品种记录的1 673个病例中,纯种犬的占比为61.92%,极显著高于杂交犬/田园犬(P0.01)。结果表明,浦东地区犬CPVD的发生具有季节性,幼龄犬、纯种犬和未预防接种的犬对细小病毒病的易感性较高。本调查结果为浦东新区CPVD的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一.犬瘟热简介按西方兽医学确定犬瘟热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致死性,主要感染于犬属动物,不同年龄、不同犬种均可感染发病,12月龄以下幼犬易感,四季均可发病,春冬二季发病较多。病犬的鼻涕、唾液、眼分泌物、粪便、血液等均可含有病毒,传播途径主要与病犬及病犬排泄物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临床多用犬瘟热病毒抗原试纸检测板检查作为诊断依据。通常认为该病具有7~14  相似文献   

10.
沙门氏菌病又叫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犬沙门氏菌病多由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病犬主要表现为败血症和肠炎,幼犬常因迅速脱水而衰竭死亡。最近在山西某养犬基地暴发了犬的沙门氏菌病,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流行病学调查山西某养犬基地共养犬61条,发病当时有幼犬25条,成年犬36条。2005年3月20日,突然发现有2条1·5岁的成年犬和3条2月龄的幼犬精神不振、呕吐、拉稀。检测病犬体温高达39·7~41℃。马上采取隔离措施,随后陆续发现同样症状的病犬而且幼犬发病数量多,易感性高。据统计此次疾病流行期间幼犬的发病率达47·5%…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研究当归补血汤对免疫抑制小鼠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用环磷酰胺(Cy)构建小鼠免疫抑制病理模型,然后分别给正常小鼠和环磷酰胺所致免疫抑制小鼠饮服自制中药免疫调节剂——当归补血汤、玉屏风口服液及黄芪多糖,检测参试药物对不同免疫状态下的小鼠血液学指标如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计数(PLT)以及体重、脾脏指数、肝脏指数的影响。结果显示:当归补血汤、玉屏风口服液和黄芪多糖对正常小鼠的血液学指标(WBC、RBC、HGB、PLT)及肝、脾指数没有显著影响,但对Cy造模小鼠的血液学指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作用,且当归补血汤效果优于玉屏风口服液和黄芪多糖(P<0.05),但均未能使WBC、RBC、HGB、PLT值恢复到正常水平(P>0.05);各免疫调节剂对Cy造成的小鼠增重减少和脾脏萎缩有明显的抵抗作用,且当归补血汤可将脾脏的损伤恢复到正常水平(P<0.05);各免疫调节剂均不能将体重的增加恢复到正常水平,且对肝脏肿大无明显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犬传染性肝炎是由犬腺病毒I型引起的一种犬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死亡率很高。不分性别,品种。临床上以1岁内幼犬多发,成年犬很少发生发病也多能耐过。病犬和带病毒犬是主要传染源。病犬的分泌物、排泄物均有病毒,康复犬的尿中排毒可达180~270天左右。本病诊断方法主要是抓住典型的临床症状表现,但血液生化检查结果才是最准确的依据;通过加强各种预防措施可以减少本病发病,病犬采取对症治疗加综合护理能显  相似文献   

13.
断奶日龄对仔猪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15窝日龄相近的三元杂交仔猪 ,按14、21、28、35日龄断奶和不断奶随机分为5组 (14E、21E、28E、35E和C) ,每组3窝。主要研究断奶与不同断奶日龄对仔猪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主要结果为 :①哺乳仔猪从21日龄后血液中白细胞水平基本稳定 ,但14日龄时血液中白细胞水平显著低于正常水平 ;21日龄前断奶可显著降低血液中白细胞数量 ,1周后迅速提高 ,但14日龄断奶仔猪直至42日龄血液中白细胞计数(WBC)仍低于正常水平。②仔猪28日龄血液红细胞计数 (RBC)、红细胞中血红蛋白浓度 (HGB)、血液血球比容 (HCT)均达到高峰值 ,RBC、HGB、HCT均不受断奶及断奶日龄影响。③哺乳仔猪14~42日龄间血液平均红血球容积 (MCV)、红血球血红蛋白量 (MCH)呈线性下降的趋势 ,断奶对MCV、MCH测值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1流行病学调查 2006年3-11月,我院共接收等孢子球虫感染病犬37只,其中犬场饲养犬16只,占43%;家养宠物犬21只,占57%.从病犬品种看,大型犬13只,其中雪橇犬12只,占35%;中型犬2只,占5%;小型犬22只,其中博美犬17只,占59%.病犬均为1~4月龄幼犬.经过治疗,70%病例康复,30%治疗无效死亡.患病的家养宠物犬多从宠物市场购买,一般在30天内发病,感染因素与宠物市场品种繁杂、饲养密度高、环境卫生差等密切相关.带虫成年犬是本病重要的传染源,通常春季流行本病,特别在高温、高湿季节多发.  相似文献   

15.
圈养山魈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SysmexF820血球计数仪和OLympus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成都市动物园圈养的23只山魈的89个血液样本的45项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山魈血液常规值RBC、HGB、HCT及生化值BUN雄性高于雌性,生化值LDH、HBDH雄性低于雌性,其他项目山魈雌雄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成年与非成年山魈测定值比较中,血液常规值RBC、WBC、HGB、HCT、PLT、LYMPH%、LYMPH#及生化值ALB、A/G、Tb、Ib、ALP、Ck、LDH、HBDH、Ca、P、γGGT、K成体低于非成年山魈,而血液常规MO GR%及生化值GLB、Db、BUN、Cr、GLU成年高于非成体,其他项目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肠炎型细小病毒病病理模型,作者选择了16只3月龄本地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了点眼、滴鼻、口服和皮下注射犬细小病毒的方法,在实验室隔离的情况下,进行了临床症状观测、剖检观察、血常规检测和血液凝集试验以及CPV快速抗原试纸诊断等试验.结果9只犬检测阳性,病犬白细胞显著减少( P<0.05),血蛋白含量减少(P<0.05),并出现呕吐、血性腹泻.结果说明,3月龄的幼犬可以作为复制肠炎型细小病毒病病理模型的研究动物.  相似文献   

17.
1 发病情况  某养犬场在 1 998年 1 0月份共存栏 789只犬 ,其中 3~ 4月龄的幼犬 42 0只 ,青年犬和成年犬 36 9只。进入 1 1月份后 ,犬群陆续发病 ,尤以幼犬为重。病程 4~ 7天 ,病犬开始死亡 ,病初 7天每天死亡 3~ 5只 ,以后逐日增加 ,至 1 1月 2 0日发病数达 46 0只 ,发病率为 5 8.3% ,其中幼犬占发病率的47%左右 ,死亡 1 2 0只 ,病亡率为 1 5 .2 % ,其中幼犬占死亡率的 1 3%。2 临床症状  病犬精神萎靡 ,体温升高至40℃~ 41 .5℃ ,呈稽留热型。咳嗽 ,食欲不振或废绝。粘膜苍白 ,呼吸困难 ,多数呈腹式呼吸 ,达 85~ 1 2 0次 / min。…  相似文献   

18.
犬瘟热为世界范围内流行的犬病。 1 986年开始在聊城市发生 ,由于当地养犬业的发展 ,本病呈逐年扩散流行趋势。聊城大学兽医院于 1 983年增设犬病门诊 ,自 1 986年至今先后治疗犬瘟热病犬 3万多头次 ,占犬病门诊治疗量的近半数。本病主要危害不足 1岁的幼龄犬。1 流行情况犬瘟热由犬瘟热病毒引发 ,呈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犬为最主要的传染源。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 ,传染性强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春秋气候多变季节发病较多。幼龄犬发病率和死亡率高 ,3~ 6月龄最易感 ,2月龄以内的幼犬极少发生 ,1岁以上的成年犬发病率低 ,免疫…  相似文献   

19.
1999年1月3日,本市某养犬场发生一起因免疫失当引起犬瘟热病例,历时20多日,发病56只,死亡38只.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该场系1998年10月份新建的肉狗养殖场,养有种公犬3只,种母犬52只,2.5月龄以上幼狗、青年狗210只.于1998年10月和12月份2批从江西某种犬场引进饲养.第2批120只2.5月龄幼狗,在12月15日引种,当时在种犬场注射犬瘟热疫苗后,即装车启运.入场一周后又再次防注犬瘟热疫苗.12月30日以后即陆续发病,病犬曾用土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肌注,病情稍有好转,但仍有新的病犬出现.就诊时已死亡25只,还有病犬31只.  相似文献   

20.
探讨年龄、性别因素对SPF级Wistar大鼠血液生理和生化指标的影响,建立Wistar大鼠各年龄段的血液生理和生化正常参考值范围。通过收集实验室近1年来的1月龄~8月龄SPF级Wistar大鼠血液学和血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并比较动物不同年龄、性别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与1月龄同性别动物比较,血液学指标中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中性粒细胞比率(HEUT%)、淋巴细胞比率(LYMPH%)、单核细胞比率(MONO%)、嗜酸性粒细胞比率(EO%),血生化指标中白蛋白(ALB)、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肌酸激酶(CK)、肌酐(Cr)、尿素(Urea)、葡萄糖(Glu)、总蛋白(TP)值升高(P0.05),血液学指标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血小板数(PLT)、红细胞分布宽度(RDW-SD)、网织红细胞比率(RET%),血生化指标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钾(K)、磷(P)值降低(P0.05),其他各指标无明显变化;动物雌雄间比较,雌性动物MCV、MCH、ALB、Chol、Cr、Urea大于雄性动物,WBC、MONO、LYMPH、P-LCR、RDW-SD、PDW-CV、AST、ALT、K、P、Tbic小于雄性动物,雌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指标无雌雄差异。结果表明,初步建立了不同性别、不同月龄Wistar大鼠的血液生理和生化指标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可为新药药效、安全性评价试验及实验动物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