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NFC果汁是一种果蔬的非浓缩还原果蔬汁,是一种新型的果汁。从NFC果汁的加工方法与技术对果汁中的营养物质、灭菌方法对果汁品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探究了新的果汁加工技术——NFC技术在柠檬果汁加工中的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正>何谓NFC果汁过去,国内外鲜果蔬的榨汁、保鲜等工艺都是在原料产地集中收购和存放,然后包装运输到果汁加工厂进行榨汁和深加工。由于原料产地距加工厂较远,所以在原料的贮藏、包装和运输途中,果实破损、霉变损失严重,容易产生二次污染。果汁加工厂的原汁处理设备固定,对不同季节、不同品种、不同产区的新鲜果蔬不能适时进行全年均衡生产,加工品种单一,设备利用率低,加之废水、废渣不能及时有效利用,从而严重影响了新鲜果蔬产业和果汁深加工业的发展。NFC果汁是新鲜水果经过榨汁后直接进行巴氏杀菌,在较低温环境中加工而成的。由于这种鲜榨果汁在加工过程中受热时间较短,所以营养损失较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高压对鲜榨梨汁品质的影响,对鲜榨犁汁产品进行了热协同高压处理.热协同高压处理后,果汁的L值显著升高,果汁色泽得以改善.热协同高压处理前后鲜榨梨汁的浊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pH值没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果汁非酶褐变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果汁在加工及贮藏过程中易发生非酶褐变,严重影响品质。综述了影响果汁非酶褐变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5.
将HACCP体系应用于欧李果汁的生产中。根据对欧李果汁加工工艺流程环节工序的生物、化学、物理危害进行的分析,确定了3个关键控制点,制定了HACCP计划表,并且采取了相应的纠偏措施,将危害因素降低到最低限度,为保证欧李果汁的安全生产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嗜酸耐热菌,即环脂芽孢杆菌(Alicyclobacillus spp).,能够经受果汁加工中的高温瞬时灭菌过程,并能在酸性果汁中生长,从而导致果汁风味的劣变和腐败。嗜酸耐热菌是果汁加工中的主要目标控制微生物,为果汁的主要安全性指标之一。系统阐述了果汁中嗜酸耐热菌的生长与耐热特性,危害与污染途径;并在此基础上,全面介绍和分析了嗜酸耐热菌的各种控制与检测方法。其中,非热灭菌技术对嗜酸耐热菌的控制,以及嗜酸耐热菌的特异性快速检测技术,是当前工业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广西17个龙眼品种(单株)加工果汁进行整体评价。结果表明,根据果实品质或果汁的个别性状无法对果汁综合水平进行全面的评价,某一性状表现良好的其它性状不一定表现也好;车站、迟白露与大乌圆(容县)加工果汁的综合性状较好,有进一步开展研究及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水果制汁后,比鲜果更加利于贮藏,发展果汁加工则可以减少水果原料的损失且可以增加水果本身的价值。目前,我国的果汁加工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且预计能够凭借加工技术使果汁加工业取得更好成果。综述了果汁饮料加工的技术、行业现状和果汁加工行业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2013年7月12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发布公告,拟制订美国市售苹果汁中无机砷含量标准(即无机砷含量≤10μg/L),与饮用水的标准相同。美国是我国出口果汁的重要市场,该规定的出台势必对我国果汁出口带来较大影响。从美国无机砷限量标准现状、苹果汁中无机砷限量标准制订背景、无机砷的来源及危害、我国食品中无机砷限量标准现状,以及对我国果汁加工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以期通过美国此次对苹果汁中无机砷限量的规定,警醒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加强我国食品中无机砷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使得我国果汁加工行业产品出口有标准可依。  相似文献   

10.
葡萄皮籽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是世界上普遍栽培的水果之一,据统计,全世界年产葡萄约7000万t,中国年产葡萄约140万t,而且还在逐年增加,其中约80%用于酿酒、7%用于加工果汁及其他葡萄产品、13%用作食用。葡萄酿酒或进行果汁加工的主要副产品是葡萄皮与葡萄籽,两者约占鲜果的20%,但大多数企业一般是将皮、籽丢弃或发酵后用作肥料,这种处理方法不仅造成环境污染,对资源也是一种浪费。  相似文献   

11.
超高压技术在蔬菜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超高压技术加工蔬菜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分析了蔬菜加工过程中超高压技术对产品感官特性、酶及微生物的影响,并对超高压技术在蔬菜加工中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在常温条件下,超高压处理对干红枣酒香气成分的影响;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对超高压处理前后干红枣酒中的香气进行富集,并经GC/MS联机检索分析,超高压处理对干红枣酒中高级醇类、有机酸类、酯类和醛酮类物质的含量均有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经过超高压处理后,高级醇类含量随压力的升高增加。(2)经300MPa以下超高压处理后,有机酸类含量增加;经500MPa以上超高压处理后,有机酸类含量减少。(3)酯类物质经500MPa以下超高压处理后,含量减少;700 MPa超高压处理后,含量增加。(4)醛酮类物质经过超高压处理后,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超高压和pH值单独及协同处理对哈密瓜中脂氧合酶(LOX)的钝化效果,采用柠檬酸和碳酸钠调整哈密瓜汁的pH值为2~11,设定实验压0.1~500MPa,温度20~60℃,保压时间0~40min。结果表明,哈密瓜中LOX的最适pH值为7~8,最适温度为30~35℃;常温下单纯超高压处理鲜榨哈密瓜汁很难钝化LOX,调整酸碱度协同超高压处理,能很好地钝化LOX;在pH值4~5,温度25℃和55℃,压力300~500MPa,保压时间5~30min时,LOX的钝化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14.
超高压处理对鲜切山药片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适宜的鲜切山药片的保藏方法,采用超高压处理对鲜切山药片进行保鲜。将鲜切山药片分别采用0MPa、200MPa、400MPa和600MPa加压处理10min后,在4℃条件下贮藏9d,分析超高压处理对贮藏期间鲜切山药片中细菌总数、多酚氧化酶活性、褐变指数、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和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00MPa压力处理10min后,可抑制于褐变相关的多酚氧化酶,抑制微生物生长,产品在4℃条件下贮藏9d后,仍然可具有较好的理化指标,表明该法是一种较好的鲜切山药片的保藏方法。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超高压处理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概况,茶浓缩汁生产加工中面临的问题,以及超高压处理对食品微生物和品质生化成分的影响,并据此分析了超高压处理技术应用于绿茶浓缩汁加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对超高压技术的起源、发展、特点进行概述。超高压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用于杀毒灭菌,贮藏与保鲜。并在果蔬制品、肉制品、乳制品、蛋类食品、速冻产品等加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提出目前我国超高压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且对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对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超高压技术应用于果蔬汁加工方面的研究论文进行了分析,综述了超高压技术对果蔬汁中微生物、酶活性、理化特性、色泽、风味及生物活性物质等的影响。通过分析超高压技术在果蔬汁加工方面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为该技术更好地应用于果蔬汁生产加工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8.
分析超高压鲜榨梨汁褐变的影响因素,探索褐变控制技术,以翠冠梨汁为对象,研究了成熟度、澄清、去心、柠檬酸、抗坏血酸处理对梨汁褐变的影响,测定了色泽、总酚、多酚氧化酶、糖度、酸度、pH值等指标。结果表明,八九成熟的翠冠梨榨汁不易褐变;300~600 MPa超高压处理会加速梨汁货架期褐变;PPO活性和总酚含量是影响鲜榨梨汁褐变的主要因素,而pH值是影响PPO活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澄清处理、去心处理可以降低PPO活性和总酚含量,一定程度上抑制梨汁褐变;柠檬酸会降低pH值,更接近PPO最适反应pH值,提高PPO活性,加速梨汁褐变;抗坏血酸可有效抑制PPO活性,防止梨汁褐变。因此,抗坏血酸是一种有效控制超高压梨汁褐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美国优质抗病制汁葡萄品种引种及加工性能研究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为丰富我国的葡萄制汁品种,本研究以在陕西杨凌种植的从美国引进的五种优质抗病制汁葡萄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调查、果实品质测定,抗病性鉴定,加工性能分析等方法对康可(Concord)、康拜尔(Campbell)、玫瑰露(Delaware)、卡托巴(Catawba)、黄金玫瑰(Golden Muscat)等五个引进制汁葡萄品种的引种表现及加工性能进行了一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引进的制汁葡萄品种都表现出很强的抗病性, 康可,康拜尔和黄金玫瑰的果实及果汁品质优良,具有较好的加工性能,其中黄金玫瑰的产量较高,初次结果平均单株产量为4.5kg;康拜尔的粗出汁率较高,达70%;康可的Vc含量、糖酸比、总酚含量均较高。  相似文献   

20.
枇杷叶总黄酮超高压提取及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超高压提取的枇杷叶总黄酮的抗氧化能力。选用L9(34) 正交实验对枇杷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选,以总黄酮得率为指标,考察乙醇浓度、超高压压力、超高压提取时间、固液比(g:mL)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并且测定了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总黄酮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50%、超高压压力400Mpa、超高压提取时间4.5min、固液比1:18。该条件下总黄酮的得率可达0.693%,总黄酮浓度和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呈现线性相关。超高压提取的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