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炭纤维增强壳聚糖内固定棒的研制及力学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制炭纤维增强的壳聚糖可吸收骨折内固定棒,并测试其力学性能.方法:采用力学性能优异的炭纤维对壳聚糖进行增强改性;用自制模具浸渍法制备炭纤维增强壳聚糖内固定棒;真空处理消除复合体中炭纤维周围残留的气泡;40 g/L Na()H溶液中和复合材料的酸度并降低壳聚糖在水中的溶解度;三点弯曲试验测试该内固定棒的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结果:成功研制了炭纤维增强的壳聚糖骨折内固定棒;该棒的平均弯曲强度为(190.75±10.95)MPa,平均弯曲模量为(4069.73±113.08)MPa.与单纯壳聚糖棒相比,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分别增加19%和370%,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炭纤维增强的壳聚糖复合材料内固定棒的力学性能明显优于单纯壳聚糖内固定棒,是极具开发应用潜力的骨折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碳纤维增强的壳聚糖内固定棒的组织相容性。方法:将碳纤维增强的壳聚糖内固定棒和纯壳聚糖内固定棒分别埋植于家兔皮下、肌肉内、骨内。术后观察动物一般情况,分批定期处死动物,观察植入部位组织反应程度、植入物周围组织学变化。结果:动物手术后一般情况正常,伤口愈合良好,局部无感染、坏死及窦道形成等异常病变出现;组织学检查显示组织结构正常;材料植入初期各组动物可见有中性及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以骨内植入组反应更明显。随植入时间延长,炎症反应明显减弱,但可见少量巨噬细胞。早期形成疏散的纤维包膜,12周以后逐渐经薄而致密,与膜下肌肉组织界限清楚。这些反应与纯壳聚糖内固定棒引起的反应基本上一致。结论:自行研制的碳纤维增强的壳聚糖内固定棒表现出良好组织生物相容性。有可能成为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新型骨折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一种新型可吸收肌腱缝合线的生物相容性,在细胞毒性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全身急性毒性、溶血、热原、皮肤刺激等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显示,肌腱缝合线的急性毒性、溶血、热原、皮肤刺激试验均为阴性,从而说明了这种缝合线的生物相容性好,是理想的生物医用材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自行研制的碳纤维增强壳聚糖骨折内固定棒对小鼠骨髓和外周嗜多染红细胞(PCE)的致突变作用,评价其生物安全性.方法:碳纤维增强壳聚糖内固定棒不同时间浸提液给昆明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ip)染毒24h后取样,以及72h浸提液的不同时间取样观察其对小鼠骨髓和外周血PCE微核率的诱发作用,并与空白对照比较.结果:所研制的碳纤维增强壳聚糖内固定棒浸提液并不诱发微核增加,PCE微核率与空白对照组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碳纤维增强壳聚糖内固定棒不诱发骨髓和外周血PCE微核率增加,不具有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5.
临床治疗骨折的传统内固定物主要由金属材料制成.金属内固定物的不足主要是与骨组织力学性能不匹配,用于骨折内固定时过高的刚性引起的应力遮挡作用易导致骨质疏松、骨萎缩或二次骨折,且受损骨骼可以负重后,还需再次手术取出;其次是生物相容性差,金属在体液环境中会因溶蚀产生有毒物而引起组织刺激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验自制炭纤维增强壳聚糖骨折内固定棒材是否符合生物材料的热原要求.方法:采用家兔热原试验方法,对炭纤维增强壳聚糖复合棒材的24、48、72 h三种浸提液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受试家兔体温升高均低于0.6℃;各组家兔体温升高总数在1.4℃以下.结论:炭纤维增强壳聚糖复合棒材不对生物体产生热原反应,符合医用生物材料的使用标准.  相似文献   

7.
1.65%氧苦·牛心朴子生物碱水剂毒理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GB15670-1995)对1.65%氧苦·牛心朴子生物碱水剂进行急性经口、经皮毒性试验,皮肤刺激试验、眼刺激试验和致敏试验.受试物对雄性和雌性经口LD0均>5 000 mg/kg;对雄性和雌性大鼠经皮LD0均>2 000 mg/kg;对试验兔急性皮肤刺激、眼刺激平均指数均为0;对豚鼠致敏率为0.因此,该受试物属低毒性、无刺激弱致敏物.  相似文献   

8.
按照《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GB15670-1995)对牛心朴子生物碱原药进行急性经口、经皮毒性试验、皮肤刺激试验、眼刺激试验和致敏试验。该受试物对大鼠经口LD50雄性为>5 000 mg/kg,雌性为>5 000mg/kg;对大鼠经皮LD50雄性为>2 000 mg/kg,雌性为>2 000 mg/kg;对试验兔急性皮肤刺激、眼刺激平均刺激指数均为0;对豚鼠致敏试验致敏率为33.33%。因此,该受试物急性经口、经皮均属低毒性,皮肤刺激、眼睛刺激试验为无刺激性,致敏试验属中度弱致敏物。  相似文献   

9.
按照《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GB15670-1995)对1.65%氧苦.牛心朴子生物碱水剂进行急性经口、经皮毒性试验,皮肤刺激试验、眼刺激试验和致敏试验。受试物对雄性和雌性经口LD50均〉5000 mg/kg;对雄性和雌性大鼠经皮LD50均〉2000 mg/kg;对试验兔急性皮肤刺激、眼刺激平均指数均为0;对豚鼠致敏率为0。因此,该受试物属低毒性、无刺激弱致敏物。  相似文献   

10.
为高值化开发利用鱼类加工副产物鱼鳞,以鱼鳞Ⅰ型胶原为原料,结合壳聚糖进行交联反应,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制备工艺,获得具有蜂窝状多孔三维立体结构的鱼鳞胶原复合止血海绵。采用小鼠股动脉切面止血试验、豚鼠背部破损皮肤和健康皮肤的单次接触试验、小鼠肝脏吸附试验等对鱼鳞胶原复合止血海绵的止血特性、抗敏性能及生物相容性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鱼鳞胶原复合止血海绵最佳制备工艺为:胶原与壳聚糖配比7∶3,制备液总浓度1.4%,交联剂添加量0.015%,止血时间仅为(68±9)s;对豚鼠背部皮肤均无致敏性、无刺激性,安全性强;止血海绵经8周后可被小鼠的破损肝脏吸收。综上,鱼鳞胶原复合止血海绵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安全性能和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碳纤维增强木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选择直径为12 μm的碳纤维制备试样。分别对碳纤维增强木基复合材料与木纤维板进行了三点弯曲力学性能测试,运用扫描电镜(SEM)对其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力学曲线对比及断裂机理分析,可以明显的发现碳纤维增强木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要优于木纤维板,这种“三明治”结构的材料设计充分发挥出碳纤维独特的缓冲能力,试件在较高外加载荷作用下并不是产生突然的断裂破坏,而是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SEM分析表明,聚醋酸乙烯胶粘剂工作强度高,在受力时能够很好的传递载荷,碳纤维网与木纤维板结合良好。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施胶木材纤维作为主体材料,加入短切碳纤维制成具有导电性能的短切碳纤维木质复合材料(SCFRW),通过表面电阻率测量实验,得到SCFRW表面电阻率离散数据.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碳纤维的加入赋予了复合材料良好的导电特性,且表面电阻率与温度呈现出负效应关系.为了更直观描述SCFRW样板表面电阻率在17~80℃连续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侧前方椎间盘切除同时加椎间植骨及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28例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行侧前方椎间盘切除加椎间植骨及内固定术。结果:术后随访14~26个月,疗效优16例,良7例,优良为82.1%。结论:侧前方椎间盘切除同时加椎间植骨及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选择适合于SiCp/Al复合材料制动盘的树脂基摩擦材料增强纤维,采用MG-2000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钢/钢纤维、Kevlar纤维/钛酸钾晶须以及碳纤维3种增强体系摩擦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钢/铜纤维增强摩擦材料具有最高的摩擦因数和适当的磨损率,因此钢/铜纤维适合作为SiCp/Al复合材料制动盘用摩擦材料的增强纤维.摩擦表面的SEM形貌显示,钢/铜纤维摩擦材料的摩擦表面主要由铜纤维涂抹形成的大块不连续的摩擦膜组成;Kevlar纤维/钛酸钾晶须摩擦材料的摩擦膜细密而又连续;碳纤维摩擦材料表面没有形成致密的摩擦膜.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粘贴纤维布对加固混凝土梁短期刚度提高的作用,提出了实用的刚度计算方法,该方法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可供加固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平行竹集成材在复杂应力下沿纤维方向的断裂性能,并根据断裂表面分析其破坏机理,最终得到平行竹集成材复合型断裂基本规律,并建立相应模型。  方法  运用Arcan试验测试平行竹集成材蝶形试件沿纤维方向的断裂性能,通过调整加载角度进行不同形式的测试,从而实现试验材料Ⅰ型、Ⅱ型和复合型断裂。设置不同缝高比研究断裂韧带长度对试件断裂韧性的影响;通过测得的极值荷载计算其断裂韧度,并结合断面分析平行竹集成材不同形式断裂的破坏机理;最终通过复合型断裂包络图分析得到平行竹集成材沿纤维方向复合型断裂准则。  结果  平行竹集成材沿纤维方向Ⅰ型、Ⅱ型和复合型断裂均为脆性断裂,且试件在复杂应力条件下更容易发生破坏。Ⅰ型断裂试验裂缝主要在薄壁细胞层间和纤维/薄壁细胞组织界面沿纤维方向发展。在Ⅱ型断裂试验中,裂缝在纤维/薄壁细胞组织界面发展的同时,也在薄壁细胞组织多层间开展,形成薄壁细胞组织桥连机制,提高试件承载力。Ⅰ型和Ⅱ型断裂试验中竹纤维均基本不参与断裂。随着试件缝高比改变,Ⅰ型断裂韧度变化幅度较小,Ⅱ型断裂韧度在试件缝高比0.5时有最大值。平行竹集成材复合型断裂试验中,随着加载角度的增加,Ⅰ型断裂韧度分量逐渐减小,Ⅱ型断裂韧度分量逐渐增加;当试件缝高比0.3时,等效断裂韧度随加载角度的增加而增加,缝高比0.6时随加载角度的增加而减小。  结论  平行竹集成材试件缝高比为0.3时,复合型断裂准则曲线能够较好描述其复合型断裂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