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茶业》1999,(4):1-4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全国茶叶经济信息网于1999年11月23日—25日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了’99全国茶叶经济信息网年会暨全国茶叶商品交易会,会议由吴锡端秘书长做了总结。 一、1999年全国茶叶产销形势估计总的情况: 1.茶园面积稳定,产量增加,收购价略有下降,茶农收入基本稳定; 2.内销市场销量增加,消费档次下降售价格下降,茶叶质量有所提高; 3.出口下降,各茶类出口均价下降; 4.库存增加。主要是外销低档绿茶原料积压情况突出。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茶叶产销呈现出空前活跃。但新体制的建立与完善需要一个过程,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茶叶产销、行业管理,政策调整等方面也出现了不少问题。现对我省茶叶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和今后对策谈些个人想法。一、茶叶行业当前面临形势严峻(一)生产滑坡。花茶与乌龙茶优势逐渐削弱。除名优茶产销形势基本保持稳定较好外,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一是总体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生产总量大于市场需求,出现“卖茶难”;效益下降;二是茶叶价格与其它农付产品作价不合理,如同大米比较,八十年代一斤茶叶可…  相似文献   

3.
雨山 《茶叶科学》1984,4(1):63-64
中国茶叶学会于6月21—24日在广州召开了“中国茶叶产销和发展研讨会”。到会的有茶叶生产、贸易、科研、教育等各条战线上的会员代表共56人,收到论文30余篇。现将会议上讨论和交流的情况,综合报道如下,以资参考。一、关于茶叶产销形势的分析与会同志首先回顾了建国以来茶叶产销的发展情况。一致认为我国茶叶产销总的形势是好的。1983年与1949年相比,我国茶园面积扩大了7倍多,总产量增加9倍,内销、外销和边销茶的数量都有大幅度增长,长期  相似文献   

4.
2001年茶叶经济形势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吴锡端 《中国茶叶》2002,24(1):11-13
一、2001年国内茶叶产销形势 (一)国内茶叶生产情况 2001年是我国茶叶生产发展较为健康的一年,主要体现在:一是茶叶作为经济效益较好的作物之一普遍受到重视,茶园面积增加,茶园素质也得到提高;二是茶叶的结构继续得到调整,名优茶持续得到发展;三是无公害茶、有机茶生产成为大家的共识,各地都在积极创造条件发展无公害茶生产。为了促进无公害茶的生产,农业部正式颁布了《无公害茶叶》行业标准,并规定从2001年10月1日起开始正式执……  相似文献   

5.
方世辉  胡淑霞 《茶叶》1995,21(4):61-63
根据根据当前我国茶叶产销形势,指出国内茶叶消费增长缓慢、消费水平低,是制约茶叶产销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亟需通用扩大茶叶消费来促进茶叶产销的发展;分析了我国茶叶消费现状和发展前景;提出了扩大茶叶消费的途径:(1)加强茶叶宣传;(2)生产适销对路的茶叶;(3)大力开发新产品;(4)强化销售服务,方便购买;(5)以价格合理促进消费。  相似文献   

6.
2005年5月29日至6月1日,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在浙江杭州召开了全国茶叶生产座谈会。会议交流了今年全国春茶生产情况,分析了全年茶叶生产形势;研究了茶叶产销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还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杨亚军所长和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刘新副主任,分别就世界茶叶发展动态和我国茶叶质量安全问题做了专题报告。王守聪副司长主持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7.
一九九四年,茶叶战线可谓道路坎坷,步履维艰。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在湖南长沙召开的全国茶叶经济信息网年会,交流了各地茶叶产销形势和1995年市场走向预测。从会议统计分析,总的情况是生产总量下降,收购价格下跌,供应出口萎缩,质量提高,国内销售增长,库存下降,加工企业效益下降。1994年全国产条约52.7万吨,比1993年下降12%,国合企业收购227万吨(不包括多渠道),比1993年下降15%,各类毛条平均收购价每百公斤452元,比1993年下降17%。社会销售总量35万吨,销售金额58亿元,分别比1993年增长6%和8%;其中国合商业系统销售18…  相似文献   

8.
茶叶产销开始步入市场经济轨道,至今已整整十一个年头,这期间,分别于1984年、1988年、1992-94年三次出现卖茶难的现象,茶叶滞销,效益下降。而每次茶叶滞销,都有人提出“供过于求”的观点,希望在生产上予以控制。今年春季以来,茶叶市场急剧好转,茶价大幅度上升,而且积压多年的陈茶也销售一空,乌龙茶区还反映爱茶价格提高幅度比春茶还大。如此反差,使许多人对茶叶市场前景及发展方向产生困惑。为此,笔者根据当前茶叶产销情况,以及有关专家的意见,提出自己的看法,供广大茶叶工作者参考。一、茶叶生产情况“1.全国概况。从198…  相似文献   

9.
1992—1994年出现卖茶难的现象,而1995年春茶市场突现好转,茶叶畅销,菜价上升,但好景不长,入夏以后,市场仍复疲软。同时,茶叶出口数量仍在萎缩,出口价格继续下跌,茶叶加工企业经营艰难,效益下降,有不少茶厂倒闭或转产。茶叶产销形势仍是严峻,令人忧心什仲,也引起各级领导的关注。茶界同仁正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分析原因,共商茶业如何走出低谷,再创辉煌。一、茶叶产销滑坡的原因1.受出口减少影响。茶叶出口的增减对茶叶产销的影响颇大,尤其出口量较大的产区影响更大。由于世界饮料市场出现结构性变化,茶叶消费受软饮料冲…  相似文献   

10.
首先概述了近3年(199~1996)来浙江茶叶严峻的产销形势:全省茶叶产量、出口量和创汇数,1996年平均比1993年有较大把度下降;但名优茶产销发展较快。全省总体上减产不减收。其次,对1997年菜叶产销形势作了分析,认为市场将有所复苏,经营更趋艰难,但浙江茶业的前景是乐观的。最后对如何走向市场,开拓市场,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1.
一、“七五”期间茶叶产销回顾“七五”期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茶叶生产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在茶园面积基本稳定的基础上,茶叶产量1987年突破50万吨大关,1988年达到54.5万吨,创历史最高记录,茶叶出口量大幅度增加,1989年首次超过20万吨,成为世界第  相似文献   

12.
1992年以来,我国国内茶叶产销连年疲软,其主要外部原因是世界饮料市场出现了结构性变化;茶叶出口销价下滑;国内茶叶集体消费减少;茶叶税收政策落实不好;国家银根吃紧等。为此国内茶叶人纷纷探讨克服疲软良策。笔者认为,国内茶市疲软有几个方面值得思考:1、茶叶的饮用消费地位与市场经济的关系;2、茶叶消费还需要宣传;3、应大力发展“有机茶”;4、加快开发茶叶“终端产品”。  相似文献   

13.
再论“入世”与我国茶叶贸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志根 《中国茶叶》2000,22(2):15-16
中国是“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的创始国之一,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游离在该组织之外长达半个世纪。1999年11月15日中美双方终于签署了有关“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简称“入世”,以下同)的双边协议,这是中国政府改革20年来对外经济关系的标志性成果。笔者在1993年就我国“返关”对我国茶叶贸易的影响阐述过明确的看法。但现已时过7年,我国的茶叶贸易状况已发生了变化,就此再作论述仍有必要。 与90年代初相比,我国的茶叶贸易和茶叶产销结构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茶叶产销主要由市场决定,…  相似文献   

14.
1998年2月22—24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广东省蕉岭县召开了“全国优化茶类结构提高综合效益研讨会”,会上各省代表交流的97年茶叶产销情况,表明全国的茶叶产销形势有所好转。据统计,1997年全国茶园面积1695.35万亩,其中采摘茶园1340.12万亩;茶叶总产量61万吨,比上年增产1.41万吨,增长2.37%;总产值达到85亿元,比上年增长6.3%。红茶由于出口增加,产量增长15%,绿茶、乌龙茶、名优茶、边销茶等都有所增长。1997年茶叶国内社会  相似文献   

15.
1992年以来,我国国内茶叶产销连年疲软,其主要外部原因是世界饮料市场出现了结构性变化;茶叶出口销价下滑;国内茶叶集体消费减少;茶叶税收政策落实不好;国家银根吃紧等。为此国内茶叶人纷纷探讨克服疲软良策。笔者认为,国内茶市疲软有4个方面值得思考:①茶叶的饮用消费地位与市场经济的关系;②茶叶消费还需要宣传;③应大力发展“有机茶;④加快开发茶叶“终端产品”。  相似文献   

16.
我国茶叶出口历史悠久,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茶叶出口大幅增长,其出口量已占世界茶叶出口量的17—19%,,茶叶出口到五大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拓展了东南亚、北美、西欧及独联体和西北非五大市场,进入世界茶叶大国行列,茶叶也成为出口创汇单项大商品之一,从而确定了茶叶在出口商品中的地位。可见,茶叶出口对我国发展国民经济、带动茶叶生产都起过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在宏观经济逐步趋好,国民经济平稳实现“软着陆”的同时,国有企业出现了盈利水平下降,亏损增加的情况,而国营茶叶出口加工企业势态尤为严重,亏损面达80%以…  相似文献   

17.
《广东茶业》2001,(2):48-48,F003
据海关统计资料,我国2000年茶叶出口 227760吨,均价 1525美元/吨,比 1999年199637吨,均价1695美元/吨,数量增加 14.09%,均价下降 10.03%。其中红茶29449吨,均价1225美元/吨,比1999年33594吨,均价1387美元/吨,数量减少12.34%,均价下降11.68%;绿茶155325吨,均价1403美元/吨,比1999年121632吨,均价1557美元/吨,数量增加27.77%,均价下降9.89%;特种茶42986吨,均价2173美元/吨,比1999年…  相似文献   

18.
吴锡端 《茶报》2000,(1):8-9
茶叶生产情况。1999年茶叶生产形势总体比较好,除西南茶区产量下降,华东、华南、中南茶区的茶叶产量都有所增加,特别是名优茶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据此,预计1999年全国茶园面积稳定在110万顷的基础上,茶叶产量可以达到68.04万吨,比上年增加2.3%。  相似文献   

19.
1992年以来,我国国内茶叶产销连年疲软,其主要外部原因是世界饮料市场出现了结构性变化,茶叶销价下降,国内茶叶集体消费减少;茶叶税收政策落实不好;国家银根叶紧等。为此国内茶人纷纷探讨克服疲软良策,笔者认为,国内茶市卤有几个方面值得思考:1.茶叶的饮艇消费地位与市场经济的关系;2.茶叶消费还需要宣传;3.应大力发展“有机茶”;4.加快开发茶叶“终端产品”。  相似文献   

20.
福建茶叶生产近几年处于稳定发展中,茶叶出口稳中有升。1990年出口量为11700吨,至1995年出口量增加到16800吨,居全国第三位。今年全国出口企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但我司出口茶叶仍略有增加,截至八月底已出口1.4万吨,比1995年同期增1200吨,增幅9%。我省茶叶出口能取得好成绩,主要优势有:品种优势,乌龙茶和花茶已成为全国特种茶的生产基地和重要出口口岸;对重要市场具有控制权,如九十年代日本从中国进口的乌龙茶稳定在1.7万吨,福建乌龙茶始终处于重要地位;经营优势;创名牌,保质量;以诚、信赢客户。但存在:茉莉花茶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