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用不同浓度天然产物东莨菪内酯处理桑叶饲喂家蚕(Bombyx mori)后,通过测定家蚕头部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研究东莨菪内酯对家蚕的影响。结果表明,12 h时家蚕出现摆头、吐液等轻微中毒症状,24 h时中毒症状减轻,48 h时中毒症状消失,家蚕恢复正常;5龄第三天家蚕饲喂浸过不同浓度东莨菪内酯的桑叶后,头部AChE比活力变化趋势与对照变化趋势相反,且除了药后24 h时的比活力高于对照外,其余时间段比活力均显著低于对照,表现为抑制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东莨菪内酯对家蚕头部离体AChE活性的抑制作用呈剂量效应关系,且抑制率随东莨菪内酯浓度的升高而升高。5.0×10-2、2.5×10-2mol/L东莨菪内酯对家蚕头部离体AChE活性的抑制率分别达到99.4%、90.6%,当东莨菪内酯浓度小于5.0×10-4 mol/L时,其对家蚕头部离体AChE活性的抑制趋势逐渐变缓,抑制中浓度IC50为4.03×10-3mol/L。  相似文献   

2.
东莨菪素对朱砂叶螨的毒力及杀螨机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玻片浸渍法测定东莨菪素对朱砂叶螨的触杀毒力,观察东莨菪素对朱砂叶螨的致毒症状,并测定其对朱砂叶螨神经系统靶标酶(乙酰胆碱酯酶、单胺氧化酶、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东莨菪素对朱砂叶螨24 h的触杀LC50值为1.24 mg/mL;中毒试螨表现出神经毒剂的致毒症状,如兴奋、痉挛等。在活体和离体试验中,东莨菪素均显著抑制试螨乙酰胆碱酯酶、单胺氧化酶、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的活性。研究还发现东莨菪素会引起试螨乙酰胆碱含量增加,可能是东莨菪素显著抑制试螨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引起。据此推测东莨菪素对朱砂叶螨可能有神经毒性。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植物源杀螨活性物质姜黄素和东莨菪内酯对朱砂叶螨的作用方式,测定了阿维菌素、哒螨灵、螺螨酯、姜黄素、东莨菪内酯对朱砂叶螨的毒力,并研究了药剂处理后朱砂叶螨的形态变化和水分损失.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哒螨灵、螺螨酯、姜黄素和东莨菪内酯对朱砂叶螨的48hLC50分别为0.009 5,0.955,661.20,3 055.85和1 886.40mg/L;用各药剂的48hLC50质量浓度处理朱砂叶螨后发现,在形态上,经姜黄素和东莨菪内酯处理后其体长皱缩率在72h分别达到23.17%,19.46%,在168h分别达到35.94%,35.79%,与其他药剂和对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水分损失上,螺螨酯、姜黄素和东莨菪内酯处理后朱砂叶螨的水分损失率在96h内与其他药剂和对照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该研究证实姜黄素、东莨菪内酯能够明显地影响朱砂叶螨的形态与体内水分含量,且两种药剂对朱砂叶螨的某些症状与神经毒剂和生长调节剂相似,其作用机理有待于下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信号分子N-乙酰高丝氨酸内酯(AHLs)与铜绿微囊藻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以铜绿微囊藻为材料,采用5μmol/lN-乙酰高丝氨酸内酯(AHLs)处理铜绿微囊藻细胞后,用DAPI染色后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结果]信号分子N-乙酰高丝氨酸内酯(AHLs)在1μmol/L浓度下能诱导铜绿微囊藻细胞凋亡,从而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和增殖。[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治理铜绿微囊藻水华爆发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新颖的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5.
东莨菪内酯属香豆素类化合物,是烟草中重要的植物保卫素,能抗烟草花叶病、灰霉病、野火版、青枯病、黑胫病等多种病害,其在烟草组织中通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调控合成,当受到不良环境影响或者外源物质(茉莉酸甲酯、2,4-D、核黄素、细胞分裂素等)诱导时,东莨菪内酯在烟草葡萄糖基转移酶(TOGTs)调控转化为东莨菪苷转移到液泡中发挥抗病作用。该文综述了东莨菪内酯对烟草中的生物合成及诱导抗性的相关研究,以期为提高烟草的抗病性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微粒子感染对柞蚕体内酶活性及血淋巴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伟东[1]、缪云根[2]等分别报道蓖麻蚕、家蚕受微孢子虫感染后,体内酶及蛋白质浓度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我们研究了柞蚕感染微粒子(Nosema pernyi Wen et Ding)后,其中肠肠液蛋白酶、中肠组织碱性磷酸酶(ALKP)活性及血淋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氟化物对家蚕代谢机制的影响,以家蚕耐氟品种T6和氟化物敏感品种734为研究材料,从5龄起蚕开始分别添食经50、100、200、400 mg/kg Na F溶液浸泡后的新鲜桑叶,检测家蚕血液和中肠中酪氨酸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血液中,734添氟组酪氨酸酶活性是对照组的0.79~1.71倍,T6约是对照组的0.59~0.96倍。734对照组和2个低浓度添氟组(50、100 mg/kg Na F处理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2个高浓度添氟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T6对照组和最高浓度添氟组之间的差异极显著。在中肠中,734添氟组酪氨酸酶活性是对照组的0.60~1.16倍,T6约是对照组的1.23~1.62倍。734、T6对照组和最高浓度添氟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敏感家蚕酪氨酸酶活性因添食Na F浓度的高低表现出不同的活性,Na F对耐氟家蚕血液酪氨酸酶活性起抑制作用,而对中肠酪氨酸酶活性起促进作用。本试验表明,家蚕酪氨酸酶活性与蚕体的耐氟性能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的方法从中平树[Macaranga denticulata(Bl.)Muell.Arg.]中分离得到一种香豆素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鉴定其为东莨菪内酯。并采用ZORBAX Eclipse XD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0.1%冰醋酸(39∶61)为流动相,流速1.0 m L/min,检测波长345 nm的色谱条件,用HPLC法测定中平树中东莨菪内酯的含量。结果表明,东莨菪内酯在1.45~7.24μg/m L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18%,RSD为1.18%(n=6)。该方法简便、准确、快速,可用于中平树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金属离子对红白锦鲤消化组织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酶学分析方法研究4种金属离子(Na+、K+、Ca2 +、Mg2 +分别来源于NaCl、KCl、CaCl2.2H2O、MgCl2.6H2O,浓度梯度均设置为25、50、75、100、125、150 mmol/L)对红白锦鲤肝胰脏、前肠、中肠、后肠蛋白酶活性的影响。蛋白酶活性的测定采用福林-酚显色法,用Thermo紫外分光光度计,根据OD680计算蛋白酶活性,以1 min水解酪蛋白产生1μg酪氨酸为一个酶活力单位,记为μg/(min.g)。[结果]在设定的浓度范围内(25 ~150 mmol/L),4种金属离子对蛋白酶活性影响不同。K+对肝胰脏和后肠的蛋白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K+对中肠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对前肠蛋白酶表现为抑制作用;Na+对肝胰脏、前肠和后肠的蛋白酶表现为不同程度促进作用,对中肠表现为抑制作用。Mg2 +、Ca2 +对肠及肝胰脏的蛋白酶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试验所选用的K+、Na+、Mg2 +、Ca2 +均属矿物元素,其中添加浓度25 mmol/LK+对锦鲤肠蛋白酶活性促进作用最大;浓度150 mmol/L Na+显著提高后肠和肝胰脏蛋白酶活性。这些浓度可作为饲料添加剂中的参考用量。Mg2 +、Ca2 +对锦鲤各消化器官(中肠除外)的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蛋白酶活性降低,但考虑该元素系水产动物生长发育所必需,因此可选用低浓度或螯合物进行添加,以提高酶的生物学效价,提高饲料中蛋白的利用率,降低饵料系数,节约蛋白。[结论]该研究可为红白锦鲤消化生理的研究以及配合饲料的开发、优化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六价铬(Cr6+)对福寿螺肝胰脏抗氧化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为螺类的生理、生化研究及福寿螺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Cr6+处理设0、1、5、10 mg/L浓度组,分别在处理后12、24、48、72和96 h取福寿螺肝胰腺进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含量测定.[结果]在设计的剂量范围内,随着Cr6+浓度的增加和暴露时间的延长,SOD的活性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当处理时间为24 h、Cr6+为10 mg/L时,肝胰脏中SOD活性达最大值,约为对照组2.1倍.在不同暴露浓度下,CAT活性总体上表现为低—高—低趋势,并随着暴露浓度和时间的延长,酶活力受到明显的抑制;1 mg/L浓度组CAT活性在暴露12 h后极显著增大为最大值,是对照的1.49倍,随后逐渐下降至对照水平附近并保持不变,但除了24和96 h外均无显著性变化;肝胰脏中MDA含量在整个试验期间均处于诱导状态,其中1、5 mg/L浓度组MDA含量分别于24、72 h无显著性变化,其余时间段均被显著或极显著诱导,而10 mg/L浓度组在整个试验期间均被显著诱导.[结论]福寿螺肝胰脏中的SOD活性和MDA含量可以作为水生生态系统Cr污染的生物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的感染力及其增殖情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西野外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交叉感染及增殖情况,为有效防治家蚕微粒子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野外昆虫菜粉蝶、桑尺蠖、斜纹夜蛾的体内收集到5种不同来源的微孢子虫,以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N.b)为对照,检测不同来源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的感染力,并通过镜检和染色观察各种昆虫微孢子虫在蚕体内繁殖情况。【结果】从菜粉蝶分离获得的微孢子虫(PrLM)、从不同来源桑尺蠖分离获得的2种微孢子虫(PaBMI和PaBMII)、从不同来源斜纹夜蛾分离获得的2种微孢子虫(SlMI和SlMII)及家蚕微孢子虫(N.b)对家蚕的半数感染浓度(IC50)分别为4.67×10^4、8.12×10^5、1.13×10^7、8.14×10^7、3.51×10^7和1.16×10^4个/mL;各种昆虫微孢子虫在蚕体内孢子增殖力均很低,镜检发现,PrLM和PaBMI每个视野下见到1-10个孢子,而PaBMII、SlMI和SlMII需要几个视野才见到1个孢子;染色观察发现,PrLM和PaBMI感染后可以形成大量裂殖体,但很难形成成熟孢子。【结论】广西野外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具有较强的交叉感染危害,尤其是对蚕种生产危害很大,但在蚕体内增殖能力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减少家蚕原蚕后期死蛹发生,提高家蚕一代杂交种生产的经济效益.[方法]以家蚕原种春蕾(中系品种)与镇珠(日系品种)为研究对象,以原蚕后期死蛹率、发蛾率和工效为考核指标,对比四步削茧鉴蛹法与常规削茧鉴蛹法在家蚕一代杂交种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结果]采用四步削茧鉴蛹法处理的原蚕死蛹率(3.01%)较常规削茧鉴蛹法(14.13%)下降了11.12%(绝对值),二者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工效方面,两种削茧鉴蛹法操作的工效无显著差异,且越是蚕蛹发病率高的生产批次,应用四步削茧鉴蛹法的成效越明显.2011~2012年在山东广通蚕种集团公司的部分蚕种场推广应用,结果显示,山东广通蚕种集团公司蚕种场的原蚕后期死蛹率明显减少,发蛾率由应用前在70.00%~90.00%波动提高稳定在92.00%以上.[结论]在家蚕一代杂交种生产过程中,合理运用四步削茧鉴蛹法可极大减少病原物通过蛹体间接触的水平传播感染,有效减少死蛹发生,显著提高制种效益.  相似文献   

13.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试剂野桑蚕采自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桑园;宿主菌E.coli TOP10为苏州大学基础医学及生物科学学院生物资源与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室保存;植物次生性物质芸香苷和内源性物质蜕皮激素均购自SIGMA公司;氯氰菊酯购自拜耳杭州作物科学有限公司;外源性化合物NaF(分析纯)购自西安化学试剂厂;RNAiso reagent试剂盒购自TakaRa公司;其他常用试剂购自TaKaRa公司或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球孢白僵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与其对家蚕致病力的关系,为家蚕白僵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我国各地收集6个白僵菌杀虫剂,并以广西养蚕区采集3个僵蚕样品,对从中分离纯化的菌株进行形态观察和分子鉴定,同时对家蚕进行致病力测定,比较各菌株菌落直径、产孢量、胞外蛋白酶产生水平等生物学特征指标的差异。[结果]获得的9个分离菌株均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Vuillemin);各菌株对家蚕都有较强致病力,且致病力有一定差异;各菌株菌落生长直径、产孢量及胞外蛋白酶活性均存在较大差异,并与其对家蚕的致病力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结论]各菌株产孢量和胞外蛋白酶活性与其对家蚕的致病力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家蚕酚氧化酶原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家蚕酚氧化酶原基因(PPO1和PPO2)的cDNA序列设计2对特异引物,通过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家蚕幼虫各发育时期(蚁蚕到5龄起蚕)酚氧化酶原基因的转录活性。[结果]PPO1和PPO2基因在家蚕幼虫各发育时期的转录活性存在较大差异。PPO1基因在2龄眠蚕、4龄眠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2龄起蚕、3龄眠蚕3、龄起蚕和1龄眠蚕,在3龄眠中、4龄起蚕的表达量较低,在4龄眠蚕有弱表达,在其他发育时期几乎无表达。PPO2基因除了在蚁蚕1、龄眠中、2龄眠蚕无表达外,在其他时期的表达量均较高。[结论]酚氧化酶原基因在家蚕幼虫各发育时期的转录表达均具有明显的时空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的感染力及其增殖情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广西野外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交叉感染及增殖情况,为有效防治家蚕微粒子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野外昆虫菜粉蝶、桑尺蠖、斜纹夜蛾的体内收集到5种不同来源的微孢子虫,以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N.b)为对照,检测不同来源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的感染力,并通过镜检和染色观察各种昆虫微孢子虫在蚕体内繁殖情况。【结果】从菜粉蝶分离获得的微孢子虫(PrL M)、从不同来源桑尺蠖分离获得的2种微孢子虫(PaB M I和PaB M II)、从不同来源斜纹夜蛾分离获得的2种微孢子虫(Sl M I和Sl M II)及家蚕微孢子虫(N.b)对家蚕的半数感染浓度(IC50)分别为4.67×104、8.12×105、1.13×107、8.14×107、3.51×107和1.16×104 个/mL;各种昆虫微孢子虫在蚕体内孢子增殖力均很低,镜检发现,PrL M和PaB M I每个视野下见到1~10个孢子,而PaB M II、Sl M I和Sl M II需要几个视野才见到1个孢子;染色观察发现,PrL M和PaB M I感染后可以形成大量裂殖体,但很难形成成熟孢子。【结论】广西野外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具有较强的交叉感染危害,尤其是对蚕种生产危害很大,但在蚕体内增殖能力较低。  相似文献   

17.
家蚕耐氟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庆刚  陆健  姚勤  陈克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090-10091
[目的]研究家蚕的耐氟机理。[方法]以耐氟家蚕品种T6和氟敏感家蚕品种733新为供试品种,采用酸浸提法测定蚕沙、饲料、全蚕体的氟含量。[结果]添氟和不添氟饲料的实测含氟量分别为413.3和56.5mg/kg。在添氟14d后,耐氟组家蚕品种T6个体粗大仍然健康;氟敏感家蚕品种733新个体很小,取食量显著下降,蚕沙量比对照组明显减少,表现出明显的氟中毒症状。添氟初期和表现症状的后期,氟敏感家蚕的蚕沙氟含量有所波动。从第8天开始,耐氟家蚕品种的蚕沙氟含量显著下降。氟敏感品种733新的排泄能力高于耐氟品种T6。耐氟和氟敏感家蚕的蚕沙平均氟含量与全蚕体内氟含量的和相近。[结论]家蚕体内可能有某种(类)氟过氧化物酶,使游离氟失去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8.
骆海玉  邓业成  廖永梅  李瑞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799-13801,13803
[目的]探讨球孢白僵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与其对家蚕致病力的关系,为家蚕白僵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我国各地收集6个白僵菌杀虫剂,并从广西养蚕区采集3个僵蚕样品,对从中分离纯化的菌株进行形态观察和分子鉴定,同时对家蚕进行致病力测定,比较各菌株菌落直径、产孢量、胞外蛋白酶产生水平等生物学特征指标的差异。[结果]获得的9个分离菌株均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Vuillemin);各菌株对家蚕都有较强致病力,且致病力有一定差异;各菌株菌落生长直径、产孢量及胞外蛋白酶活性均存在较大差异,并与其对家蚕的致病力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结论]各菌株产孢量和胞外蛋白酶活性与其对家蚕的致病力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多丝量家蚕品种9601×92的选育及其性状表现。[方法]在家蚕中导入野桑蚕的基因,育成了一对春用品种"9601×92",对其主要经济性状和推广情况进行研究。[结果]与对照种菁松×皓月相比,该品种万头收茧量提高7.49%;万头茧层量提高10.72%;万头产丝量提高8.50%;50 kg桑产茧增加4.18%;5龄蚕50 kg桑产丝量提高4.81%。经多点试养,该品种主要经济性状稳定,丝质优良,尤其是净度好,生产试养中其张种比菁松×皓月增产4.8 kg,茧层率提高1个百分点,张种增值80多元。[结论]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体健、好养、易繁的特点,综合经济性状优良,适应性强,可在山东省及北方蚕区等适宜地区饲养,是一对春、秋兼用的优质高产家蚕新品种。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二氧化氯(ClO2)对桑叶质量、家蚕微孢子虫和肠球菌的灭活作用及其稳定性、腐蚀性,以直接喷洒桑园桑叶和浸泡离体桑叶消毒的方式,测定ClO2对桑叶质量的影响,并用悬液法和桑叶片载体法处理家蚕微孢子虫,测定ClO2对微孢子虫的灭活效果。结果显示,浓度在500 mg/L以下的ClO2溶液对桑叶质量无显著影响;采用悬液法时,30 mg/L ClO2溶液处理6.0 min即可达到完全杀灭家蚕微孢子虫的效果,而漂白粉精浓度需要达到0.24%才具有同等效果;采用桑叶片载体法时,300 mg/L ClO2溶液处理10.0 min可达到完全杀灭家蚕微孢子虫的效果。以10 mg/L ClO2溶液处理1.0 min,可完全杀灭家蚕肠球菌。ClO2稳定性较差,对金属具有中度腐蚀性。可见,ClO2适合作为桑叶消毒剂用于预防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