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鲜食玉米种质资源对南方锈病的抗性表现,为抗病品种选育提供材料及理论依据。【方法】结合田间自然感病与人工接种感病目测鉴定调查,开展自交系对南方锈病的抗性分析。【结果】不同鲜食玉米自交系对南方锈病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在710份材料田间自然感病鉴定中,1.11%表现高抗水平,8.34%表现为抗病水平;中抗和感病水平的材料最多,占77.75%,其余材料表现为高感水平。结合人工接种鉴定,筛选得到5份高抗南方锈病的自交系,包括3份糯玉米材料、1份甜玉米材料和1份甜加糯玉米材料。对抗病自交系09N1-1-1初步遗传分析显示,其后代F_2和BC_1F_1群体抗感分离结果符合3∶1(χ~2值2.473,P=0.116)和1∶1(χ~2值0.084,P=0.772)分离比例,表明自交系09N1-1-1对南方锈病的抗性可能由显性单基因控制。【结论】研究表明,现有鲜食玉米存在高抗南方锈病的资源,筛选利用抗病种质对当前品种选育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鉴定评价54份鲜食玉米品种(组合)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抗性级别,为鲜食玉米抗虫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草地贪夜蛾大爆发的自然条件下,于2020年春季、秋季对54份鲜食玉米品种(组合)的叶片和果穗开展其对草地贪夜蛾抗虫性鉴定和评价,综合两季结果分析鲜食玉米品种(组合)对草地贪夜蛾的抗虫性.[结果]大部分鲜食玉米的叶片和穗部对草地贪夜蛾表现为感或高感,无高抗和抗虫品种(组合),仅有粤五彩甜糯品种的穗部和叶片抗性表现为中抗,占1.85%.粤鲜糯2号、粤白甜糯5号、粤甜33号等14份品种(组合)只在穗部表现为中抗,占25.93%.[结论]综合54个鲜食玉米品种(组合)的叶片和果穗的初步鉴定结果,鲜食玉米抗虫资源较少,草地贪夜蛾对不同品种(组合)叶片和果穗偏好性不同.不同类型玉米在叶片抗性无显著差异,糯性玉米和具有热带血源的甜玉米果穗存在一定程度抗虫性,在抗虫新品种选育时可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3.
祝尊友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8):144-146
[目的]明确参加安徽省品种审定试验玉米品种对南方锈病的抗性水平.[方法]采用田间人工诱发接种鉴定的方法,连续多年鉴定了安徽省玉米区域试验品种、品种比较试验品种和联合体试验品种对南方锈病的抗性.[结果]在2011—2020年鉴定的952个玉米区域试验品种中,高抗、抗、中抗、感和高感品种比例分别为6.93%、42.75%、30.57%、19.43%和0.32%;2014—2020年共1602个品种比较试验品种参与鉴定,对南方锈病中抗以上的占69.73%,高感品种占8.05%;2016—2020年共456个玉米联合体试验品种参试,中抗以上占67.62%%,高感品种占12.72%.参试玉米区域试验品种对南方锈病的抗性总体好于品种比较试验品种和联合体试验品种.[结论]该研究为安徽省玉米品种审定和病害绿色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王建军  杨书成  王燕  王富荣  石秀清  赵丽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103-21104,21230
[目的]评价特用玉米杂交种对大斑病的抗性。[方法]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方法评价了238份青贮玉米、糯玉米、甜玉米、高油玉米4个类型的特用玉米杂交种对大斑病的抗性。[结果]鉴定的238份材料中,高抗型占0.8%,抗型占20.6%,中抗型占44.1%,感型占24.8%,高感型占9.7%。不同类型品种中,抗性差异较明显,其中表现中抗及以上的品种中青贮玉米较多,占87.8%;高油玉米和糯玉米分别占73.3%和61.3%;甜玉米较少,占44.2%。通过审定的30个品种中有16个品种表现抗性,占审定总数的53.3%。[结论]为选育和种植抗大斑病玉米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特用玉米品种抗茎腐病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方法评价了238份次特用玉米杂交种对玉米茎腐病的抗病性,结果表明,高抗型占25.2%,抗病型占10.5%,中抗型占26.9%,感病型占8.0%,高感型占29.4%。在不同类型的特用玉米品种中,对茎腐病的总体抗性表现差别不明显,中抗以上的品种在青贮玉米中较多,占该类品种的75.7%;糯玉米和高油玉米分别占61.3%和60.0%;甜玉米较少,占44.2%。通过审定的30个品种,表现中抗的23个,占审定总数的76.7%。  相似文献   

6.
特用玉米品种抗丝黑穗病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方法,评价了236份次特用玉米杂交种对丝黑穗病的抗病性,结果表明,高抗型占1.3%,抗型占8.1%,中抗型占6.8%;感病型占50.0%,高感型占33.9%。在不同类型的特用玉米品种中,对丝黑穗病的抗性表现有较大差异,中抗以上的品种,高油玉米较多,占该品种的46.2%;青贮玉米次之,占20.3%;糯玉米较少,占13.2%;甜玉米最少,只占6.9%。通过山西省审定的30个特用玉米品种中,仅有3个表现抗病,生产上要注意丝黑穗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通过安徽天堂寨地区玉米品种对玉米南方锈病的抗性情况分析,即对安徽玉米60个品种进行田间自然诱发鉴定,根据发病后的平均严重度评判其对玉米锈病的抗性类别。结果表明,高抗品种占6.7%,抗性品种占40%,中抗品种占25%,感病品种占6.7%,高感品种占21.6%。  相似文献   

8.
2016-2019年,对参加山西省玉米品比试验的818份杂交种通过人工接种的方法进行了丝黑穗病的抗病性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特早熟,早熟玉米品种的总体上抗性水平较低,特早熟品种中表现中抗以上的占比达到30.30%,早熟品种中表现中抗以上的占比达到34.24%,中晚熟玉米的抗性相对要高。但从总体看,高抗材料较少,仅占到鉴定总数的5.75%。不同类型的玉米品种对丝黑穗病的抗性差异明显,普通玉米中表现抗病的占比较大,糯玉米次之,甜玉米最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完善玉米种质资源对玉米南方锈病的抗性信息,为可持续性抗病育种和玉米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齐319和黄早四为高抗(HR)和高感(Hs)对照,采用人工辅助接种法对379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抗南方锈病鉴定。【结果】352份国际小麦玉米改良中心(CIMMYT)的玉米白交系中,表现HR(高抗)、R(抗)、MR(中抗)、s(感)、HS(高感)的份数依次为139、104、38、40和31份,所占比率分别为39.49%、29.55%、10.80%、11.36%和8.80%;12份温带玉米自交系中,两份表现为HR或R,10份表现为s或HS;154k)玉米杂交种中,10份表现为R或MR,5份表现为s或HS。【结论】目前广西主推的普通玉米品种大部分对玉米南方锈病有较好的抗性;CIMMYT的玉米白交系中存在丰富的抗锈病资源。  相似文献   

10.
烟草品种青枯病抗病性及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明烟草品种青枯病抗性遗传规律,采用温室苗期叶片人工注射接种法对生产上的烟草主栽品种共57份材料进行了青枯病抗性鉴定,结果显示,Ti448A,D101,G80等3个品种对青枯病表现高抗;表现中抗的有NC82,中烟90等17个,大部分品种表现感病或高感,没有发现免疫品种.并选用高感青枯病品种红花大金元作母本与高抗青枯病品种Ti448A作父本进行杂交,对两亲本及其杂交后代F1,F2,BC1P1代进行抗病性鉴定,表明抗病亲本材料Ti448A的抗病性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1.
刘月英  代莹  贾丽军  霍卫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4,(24):8353-8355,8357
[目的]优化白粒糯玉米浊汁饮料的加工工艺.[方法]以白粒糯玉米全籽粒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影响白粒糯玉米浊汁饮料感官品质各因素的主次顺序及较优组合.[结果]试验表明,绵白糖的适宜添加量为4%;影响白粒糯玉米浊汁饮料沉淀率各因素的主次顺序为吐温-80> CMC-Na>卡拉胶>黄原胶;影响白粒糯玉米汁饮料感官各因素的主次顺序为吐温-80>黄原胶>CMC-Na>卡拉胶,较优组合均为黄原胶0.25%、CMC-Na0.15%、卡拉胶0.10%、吐温-800.15%.[结论]研究制得的饮料产品甜度适中,色泽洁白,糯玉米香味浓郁,稳定性极好,是一种适合各种人群的健康食品.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糯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及遗传参数,为提高糯玉米育种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0个糯玉米自交系为被测系,5个糯玉米自交系为测验种,采用NCII遗传交配设计,组配50个杂交组合,对其品质、南方锈病发病等级及产量相关性状(鲜穗重、每穗粒重、播种至散粉天数、播种至吐丝天数、株高、穗位高和穗位系数)进行配合力分析,并估算遗传参数.[结果]10个被测系的9个性状一般配合力(GCA)效应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以T2的鲜穗重、每穗粒重、播种至散粉天数、播种至吐丝天数、南方锈病病情等级、穗位系数、株高、穗位高和品质GCA效应最优,其在春播中分别为7.93、10.55、10.56、11.82、-33.37、-13.51、24.45、4.82和2.92,在秋播中分别为21.75、24.21、10.56、11.82、-23.36、-9.39、14.19、3.23和2.17,各性状在春播和秋播中均表现相对稳定,利用该自交系配制优质、高产组合的可能性较大,其他自交系不同性状GCA效应表现各异;杂交组合W150×T2的每穗粒重、南方锈病病情等级和品质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在春播中分别排名第1、2和4位,在秋播中分别排名第1、7和1位,杂交组合BN2RH×T2春播分别排第6、3和1位,秋播时分别排名第4、1和4位.[结论]被测系T2在品质、南方锈病病情等级及产量相关性状均表现较优,具有较高的育种潜力,其他被测系需根据本地的生态特性和育种目标进行遗传改良;W150×T2和BN2RH×T2为苗头组合,表现出高产、优质和抗南方锈病的特点,可进一步参加品种比较试验和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高产是玉米育种的一个重要目标,开展品种试验以筛选出适宜天津地区推广种植的高产鲜食糯玉米新品种。[方法]通过对15个鲜食糯玉米新组合的田间农艺性状、抗性进行调查,分析其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以及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比较各组合之间的产量,从而选出产量较高、综合农艺性状好的组合。[结果]糯15病害严重,应该被淘汰;糯3和糯11的产量不稳定,不建议进行下一步的区试试验;糯7的产量稳定,且抗性好,是优良的组合,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区试试验。[结论]保持优良抗倒伏性的情况下,选育果穗长、行数多的组合有助于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4.
桂糯541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NBW4112为母本,以YL611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纯糯玉米单交种。该品种的选育以“甜味糯”型糯玉米为目标,采用了软质胚乳型糯玉米×硬质胚乳型糯玉米的杂交模式,融合了北方糯玉米和广西糯玉米的优良特性,在品质上具有皮薄、柔嫩性好、甜度较高、风味佳、果穗外观好、籽粒饱满平整等优点,同时在产量和抗性上表现优秀,是鲜食和加工两用的新品种,于2022年参加广西鲜食糯玉米区试,并通过了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初审。本文阐述了桂糯541的选育过程及其特征特性,为今后利用软质胚乳型糯玉米×硬质胚乳型糯玉米的杂交模式选育“甜味糯”玉米新品种提供例证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创制甜糯基因双隐性玉米自交系,了解甜糯基因双隐性对品质性状的影响,为甜糯玉米育种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以1份甜玉米Zea mays ssp. saccharata骨干自交系(M01)和3份糯玉米Z. mays var. ceratina自交系(L33、L35和L38)为材料,用与糯玉米隐性基因wx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辅助筛选,F2代得到甜糯双隐性玉米材料,连续自交,F4代得到11个纯合甜糯双隐性玉米自交系,检测其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及乳熟期籽粒果皮厚度,并与对应的甜、糯玉米亲本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wx基因紧密连锁的引物phi061在甜、糯玉米亲本间扩增出清晰且呈共显性的条带,可在F2代作为糯质基因的前景选择标记。11份甜糯双隐性自交系材料的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平均为12.27%,比甜玉米亲本高2.55%,远高于糯玉米亲本;淀粉质量分数平均为19.73%,比甜玉米亲本低3.77%,远低于糯玉米亲本;乳熟期籽粒冠部和背胚部果皮厚度均介于对应的杂交亲本之间。【结论】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快速创制甜糯纯合双隐性玉米材料,其可溶性糖含量高于甜质亲本,淀粉含量低于甜质亲本,果皮厚度介于双亲之间。  相似文献   

16.
对7个甜玉米新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上品、榕甜2号具有丰产、稳产,抗大斑病、小斑病、锈病,中抗玉米螟等特点,鲜果穗外观性状好、籽粒排列整齐、色泽优、食味感好,分别比对照种增产30.9%、19.6%,达极显著水平,适宜在当地推广试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糯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环境稳定性,为糯玉米品种的选育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江苏省两个典型的糯玉米品种(苏玉糯5号和连花糯2号)为材料,测定其在不同年份、不同试点的生育期、产量性状、植株性状、果穗性状、抗病性和品质性状,并对其环境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品种效应、年份效应、年份×地点互作效应、年份×品种互作效应和地点×品种×年份互作效应极显著影响鲜穗产量(P<0.01,下同).不同试点两个参试品种的平均鲜穗产量从高到低排序为:连云港>吴江>丹阳>泰兴>淮安>东台>海门>南京.连花糯2号不同试点的平均鲜穗产量(12927.31 kg/ha)比苏玉糯5号(10680.53 kg/ha)极显著增产21.04%,表明连花糯2号丰产性优于苏玉糯5号.但苏玉糯5号稳产性(变异系数3.74%)略优于连花糯2号(变异系数5.10%).糯玉米柔嫩性、株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鲜出籽率、生育期、茎腐病抗性和大斑病抗性等性状的环境稳定性较好,但皮渣率、穗位高、空秆率、倒伏率、秃尖长、千粒重、纹枯病抗性和粗缩病抗性等性状的环境稳定性较差.[结论]不同年份间的气候差异是影响糯玉米鲜穗产量的主要外在因素,且穗部性状中的秃尖长和千粒重可能是影响鲜穗产量的主要内在因素,可将其作为糯玉米稳产性、广适性育种的重要指标,并兼顾区域化育种.  相似文献   

18.
鲜食玉米广白糯5号的选育及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鲜食玉米食用方法多样,食用方便而成为现代都市人备加青睐的消闲食品。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鲜食玉米品种快速更替,产量、品质、抗性逐步提高。广白糯5号是以YZ22-1-8为母本、YZ43-1-3为父本杂交育成的鲜食纯白糯玉米品种,该品种2008—2009年春、秋季参加多点品比试验,表现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并于2013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适宜在广东地区推广种植,在生产上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农民生产出优质高效的农产品提供技术保障,对鲜食玉米产业健康和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