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CV2感染仔猪急性期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运  华利忠  陈耿  张书霞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9):4116-4122
【目的】探讨实验性感染PCV2仔猪血清中急性期蛋白浓度和肝脏急性期蛋白表达的变化,为PCV2的致病机制和诊断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方法】19头ELISA检测PCV2抗体阴性的5周龄健康断奶仔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攻毒组,在攻毒后不同时间采集血液和肝脏。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APPs的动态变化,荧光定量RT-PCR测定肝脏中APPsmRNA表达,同时观察肝脏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仔猪接种PCV2后,肝脏出现实质细胞变性,结缔组织增生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病理学损伤;血清中,猪主要急性期蛋白(Pig-MAP)在攻毒后7d达到峰值,在7和10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在攻毒后7d和21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载脂蛋白AⅠ(Apo-AⅠ)攻毒后21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时间差异均不显著;PCV2感染后21d仔猪肝脏中结合珠蛋白(HP)、C-反应蛋白(CRP)、α1-酸性糖蛋白(AGP)和SAAmRNA的表达呈现升高的趋势。【结论】PCV2感染可引起仔猪肝脏出现以实质细胞变性坏死和结缔组织增生为特征的病理学变化,血清APPs浓度和肝脏APPsmRNA表达呈现不同的变化,其中Pig-MAP可以作为病程发展的重要检测指标,对监测PCV2感染、疾病的预后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一种鉴别I群禽腺病毒(FAVI)灭活苗免疫和野毒感染的检测方法,为FAVI的防控与净化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FAVI 33K重组蛋白为包被抗原,筛选和优化间接ELISA的条件,建立FAVI抗体的间接33K-ELISA检测方法,检验其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并鉴别检测FAVI活病毒感染血清和灭活苗免疫血清各50份。【结果】33K重组抗原最佳包被浓度6.0 μg/mL,包被条件为37℃孵育1 h后4℃过夜,最佳封闭液为5%脱脂奶,封闭时间1.0 h;待检血清稀释度1∶100,抗原抗体最佳作用时间1.0 h;酶标二抗最佳稀释度1∶3000,作用时间45 min。优化后的间接33K-ELISA的阴、阳性临界值为0.316。其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试验及鉴别检测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间接33K-ELISA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等优点,且能成功鉴别FAVI感染与灭活疫苗接种。【结论】间接33K-ELISA操作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于批量检测,可有效鉴别FAVI感染和灭活苗免疫接种,利于挑选出FAVI感染动物,为FAVI的防控与净化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将SD大鼠分为再灌注组和依达拉奉组,再灌注组和依达拉奉组按再灌注2,6,12,24,48h分为5个组,依达拉奉组在缺血2h后解除栓塞,给依达拉奉3mg·kg^-1静脉注射,首次给药24h后相同剂量再次给药,再灌注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给药剂量、实践和方法同依达拉奉组,检测各组血清丙二醛(MDA)浓度,免疫组化染色及原住细胞凋亡检测法(TUNEL法)测定脑系组织bcl-2蛋白表达扣凋亡细胞数,并测量各组脑梗死体积,结果依达拉奉组再灌注后6,12,24,48h的梗死体积血清MDA浓度TUNEL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小于再灌注组(P〈0.05),各时间点bcl-2蛋白均高于再灌注组(P〈0.01),结论依达拉奉可以降低羟自由基水平,对抗细胞凋亡,对脑缺血-灌注损伤大鼠神经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猪葡萄球菌感染BALB/c小鼠不同时间点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收集猪葡萄球菌感染BALB/c小鼠不同感染时段(24、48 h)的血清,采用细胞因子抗体芯片技术检测32种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显示,猪葡萄球菌感染小鼠后血清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发生了明显变化:与对照相比,感染后24 h,血清细胞因子中有5种细胞因子表达出现了显著性变化,其中表达升高2倍以上的细胞因子有4种(G-CSF、IL-6、KC、MCP-5);感染后48 h,血清细胞因子中共有4种细胞因子表达出现了显著性变化,其中表达升高2倍以上的细胞因子有3种(G-CSF、KC、MCP-5);感染24 h和48 h后IL-12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炎性细胞因子在猪葡萄球菌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用细胞因子抗体芯片从血清中筛选猪葡萄球菌相关蛋白分子标记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表达纯化的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外膜蛋白P5(outer-membrane protein P5,OMP5),建立检测副猪嗜血杆菌抗体的间接ELISA 检测方法。【方法】克隆扩增HPS OMP5基因,并将OMP5基因与原核表达载体 pET-32a(+)连接,通过PCR、双酶切及测序鉴定后,将阳性重组质粒转化入受体菌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亲和层析法纯化蛋白,尿素梯度透析复性,Western blot鉴定表达产物。将超声破碎抗原和复性蛋白分别按不同浓度包被酶标板,通过方阵滴定法确定最佳抗原包被浓度及血清稀释度,并对其它条件进行优化,最终建立检测副猪嗜血杆菌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结果】利用克隆表达的HPS OMP5蛋白做抗原,通过方阵滴定法确定蛋白最佳包被浓度为 1:400,血清的最佳稀释度为1:160。用建立的间接ELISA 方法检测317份未进行HPS免疫的健康猪血清,结果检出72份阳性,检出率为22.71%,与广东地区发病猪中的HPS分离率24%接近。同时,用该方法与用超声破碎抗原建立的ELISA方法同时检测了78份血清样品,结果,该法检出27份阳性,检出率为34.62%,后者则检出31份阳性,检出率为39.74%,二者符合率为71.79%。【结论】本研究利用重组表达的OMP5蛋白作为抗原建立的检测副猪嗜血杆菌抗体的间接ELISA 方法,特异性好、重复性好,检出率与HPS临床分离率接近,可用于副猪嗜血杆菌的临床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和免疫监控。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新孢子虫病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rELISA)检测方法,先诱导表达GST-P43包涵体蛋白,并对其进行提取、纯化、复性处理,再以复性后的P43蛋白作为抗原,优化rELISA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这种包涵体处理方法,可使其纯度达到87%,复性后的目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活性。通过对rELISA各反应条件的优化,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血清稀释倍数为1∶100,抗原包被浓度为7μg/mL,封闭液为0.5%脱脂乳,酶标抗体的工作浓度为1∶4000,酶标抗体作用时间为1 h,底物作用时间25 min。且该方法不与弓形虫和布鲁氏菌病发生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7.
分别采用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Hel minthospolium maydis T小种毒素(HMT毒素)和玉米小斑病菌T小种培养滤液中的提取蛋白及菌丝细胞壁的提取液,预处理不同玉米品种3叶期叶片后再接种高浓度HMT毒素,在无菌条件下培养5 d后测量叶片病斑大小,并测定玉米叶片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只有纯化的低浓度HMT毒素能够作为激发子诱导玉米获得系统性广谱抗性,但不同玉米品种所需的最适合浓度有差异;TC103以质量浓度0.025μg/mL毒素预处理效果最好,PAL活性最高;TB37和TMo17 2个自交系,以质量浓度分别为0.025μg/mL和0.050μg/mL的毒素预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本项工作对人工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的中雏和大雏的免疫机能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感染 IBDV 的中雏和大雏血清 IgM 含量的增长受到抑制,感染 IBDV 的中雏血液 ANAE~+淋巴细胞总值及其颗粒型 ANAE~+淋巴细胞的百分率于感染后第二周明显降低;感染 IBDE 的中雏和大雏血清 IBD 沉淀抗体于感染后4日内不出现,感染后2—4周出现率最高,以后逐渐降低,大雏的沉淀抗体比中雏的持续时间短且消失得早。  相似文献   

9.
商洛地区核桃举肢蛾的生活史及防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定点与室内观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核桃举肢蛾在陕西商洛丹凤县的生活史。结果表明,核桃举肢蛾在丹凤县海拔1 000 m以上山区1年发生1代,在海拔600 m以下的川道地区1年发生1~2代,部分个体可发育至第3代成虫期。同时,利用该虫越冬幼虫分布在1~9 cm土层的特征,人工垦复翻深树盘10~12 cm,可使虫果率降至2.04%~8.40%;在该虫羽化、产卵、幼虫蛀果盛期应用32 000 IU.mg-1苏云金杆菌1 000倍液喷雾2次可使虫果率下降到10.31%,用500亿.g-1白僵菌原粉喷粉2次可使虫果率降至17.63%。  相似文献   

10.
雌激素对双齿围沙蚕性比、生长和卵母细胞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性未分化的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暴露在双酚A和17β-雌二醇两种雌激素下,研究了雌激素对双齿围沙蚕雌雄比例、个体生长、死亡率及卵母细胞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雌激素各浓度下的试验组沙蚕均为雌性。与对照组相比,双酚A浓度为50、100μg/L时,对沙蚕有极显著的促生长作用(P〈0.01);浓度为10、150μg/L时,对沙蚕的促生长作用显著(P〈0.05);浓度为200μg/L时,对沙蚕的促生长作用不明显;沙蚕的死亡率随双酚A浓度的提高而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当17-β雌二醇浓度为1、5、15 mg/L时,对沙蚕有极显著的促生长作用(P〈0.01);浓度为30 mg/L时,对沙蚕的促生长作用显著(P〈0.05);浓度为45 mg/L时,对沙蚕的促生长作用不明显;随着浓度的提高,沙蚕的死亡率明显加大。双酚A浓度为10~150μg/L、17β-雌二醇浓度为1~30 mg/L时,对沙蚕卵母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1);而双酚A浓度为200μg/L(P〈0.05)和17β-雌二醇浓度为45 mg/L(P〈0.01)时对卵母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项研究对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人工感染1日龄和4周龄雏鸡后,1~8周血清IgM,IgG和γ-球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日龄和4周龄雏鸡感染IBDV后,血清IgM和IgG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雏鸡,而γ-球蛋白含量仅呈一过性降低,其中血清含量降低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均较IgG明显。1日龄雏鸡感染IBDV后血清IgM和IgG含量的下降较4周龄感染雏鸡明显,呈现一定的感染日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巫山神茶对SD大鼠胃损伤的预防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巫山神茶为研究对象,就其对盐酸-乙醇诱导SD大鼠胃损伤的预防效果,并通过组织观察和大鼠血清指标就巫山神茶对胃损伤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巫山神茶提取物1 000 mg/kg处理比500 mg/kg和250 mg/kg处理显著降低了血清中IL-6和TNF-α炎症细胞因子水平(P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抑制剂对吸烟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1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无脑梗死大鼠18只,随机分为不吸烟组6只、吸烟组6只和吸烟蛋白激酶C抑制剂组6只。脑梗死大鼠48只,随机分为脑梗死组24只和蛋白激酶C抑制剂组24只,分别于梗死后2、6、12及24h干预,每个时间点6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原位杂交法分别测定细胞间粘附分子1蛋白和mRNA。结果吸烟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1蛋白和mRNA均有表达,吸烟蛋白激酶C抑制剂组脑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1蛋白和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吸烟组(P<0.05)。蛋白激酶C抑制剂组细胞间粘附分子1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低于对应时间点脑梗死组(P<0.05),且梗死后2h蛋白激酶C抑制剂组细胞间粘附分子1蛋白和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其他时间点组。结论蛋白激酶C抑制剂可阻断吸烟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1蛋白和mRNA表达,并且早期用药效果可能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表达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非结构蛋白VPg1-2、VPg2-3、VPg3,用于FMDV感染与灭活疫苗动物鉴别诊断和其蛋白功能研究。【方法】对O 型口蹄疫病毒太保毒株3ABC 基因片段中的 VPg1-2 (3B1-2)、VPg2-3 (3B2-3)、VPg3 (3B3)基因进行扩增和亚克隆,并将它们分别插入pGEX-4T-1 表达载体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经IPTG诱导后,进行Western blotting 分析。以纯化的VPg1-2表达蛋白为抗原建立间接ELISA,对背景清楚的实验牛血清进行检测。【结果】表达的VPg1-2、VPg2-3蛋白可与FMD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表达的VPg3蛋白没有反应。VPg1-2表达蛋白与对照组(C组)和灭活疫苗反复免疫组(CI组)牛血清均不发生反应,与未免疫直接攻毒组(D组)血清均发生反应,与部分免疫后攻毒组(I组)(4/7)血清发生反应,与部分I组(3/7)血清不发生反应;D组和I组VPg1-2表达蛋白抗体持续时间最长可达90 d以上,最早检出相应抗体的时间为攻毒后第10天。【结论】表达的VPg1-2抗原用于健康牛群、免疫后未感染牛群以及未免疫感染牛群的鉴别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达到100%,对免疫后感染牛群进行检测时可能有一定的漏检现象。  相似文献   

15.
何海  朱燕  刘宁  晁群芳  刘小宁 《新疆农业科学》2012,49(12):2254-2262
[目的]研究新疆一枝蒿提取物黄酮及萜类提取物对棉铃虫解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影响,探明外源有毒物质对该解毒酶表达规律的影响,阐明棉铃虫与植物次生物质相互作用的机制,为发展新型无公害植物源农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新疆一枝蒿中分离提纯黄酮与萜类提取物,以室内饲养棉铃虫(3龄幼虫)为对象,利用生物测定、实时荧光定量PCR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分别测定新疆一枝蒿中黄酮与萜类提取物对棉铃虫的毒杀效果及其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上对GST表达的影响.[结果]黄酮和萜类提取物对棉铃虫3龄幼虫在24 h时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是21.4和4.1 mg/100 g,在48 h时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是19.3和3.1 mg/100 g;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GST在mRNA水平的表达量受到诱导,时间效应为当黄酮和萜类提取物浓度分别为20和2 mg/100 g时,GST在12 h时能够被两种物质显著诱导表达,而在24 h时表达受到抑制;浓度效应为在18h时,黄酮和萜类提取物浓度分别为20和2 mg/100 g时显著诱导GST的表达,而在40和4 mg/100 g时抑制GST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结果表明,萜类和黄酮在时间和浓度效应上都能显著诱导GST蛋白表达,并且蛋白水平在时间与浓度效应中的表达趋势与mRNA水平相类似.[结论]GST对外源物质新疆一枝蒿的黄酮提取物和萜类提取物存在积极响应,低浓度或短时间内黄酮和萜类均能诱导GST的过表达,从而化解外源毒性,而浓度过高或时间过长则抑制其表达.  相似文献   

16.
临床上大部分抗血小板药物存在继发性出血等副作用,亟需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是介导血小板聚集的主要物质,文章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是否抑制ADP或AA诱导大鼠血小板聚集和活化。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鼠血小板活化组、阿司匹林干预后血小板活化组、FGF-21高、中、低剂量干预后血小板活化组。给药干预后提取各组血小板,分别用ADP或AA处理,观察处理后血小板聚集情况以及P选择素和血栓素(TXB2)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正常鼠血小板经ADP或AA处理活化后,血小板聚集率显著升高,血浆中P选择素和TXB2含量明显上升;与正常鼠血小板经ADP或AA处理活化后相比,经阿司匹林和FGF-21干预后分别经ADP或AA处理活化后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下降,血浆中P选择素和TXB2含量显著下降;FGF-21干预组经ADP或AA活化后,血小板聚集率、P选择素和TXB2含量下降水平呈明显剂量依赖性。目前国内外尚未发现FGF-21对血小板聚集与活化作用的相关报道,研究首次证明FGF-21具有抑制ADP和AA诱导血小板聚集和活化作用及明显的抗血凝作用,填补FGF-21在抗血凝研究领域空白,为开发安全有效的抗血凝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给8只樱桃谷肉鸭静脉注β-肾上腺素能激动剂克伦特罗(clenbuterol简称CL)观察鸭由翅静脉血管瘘管灌注CL0.5mg对照鸭灌注生理盐水,结果CL使肉鸭血清尿酸水平下降,FFA大幅度提高灌注后5~48h。尿酸降低了35%~50%,FFA上升了35%~180%,此外,CL提高了血清GPT活性,说明β-肾上腺素能激剂CL促进了肉鸭机能脂肪的分解,并降低蛋白质的分解。  相似文献   

18.
单环刺螠摄食节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人工养殖条件下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的摄食节律,试验中将粉末状饲料与水按1∶10混合均匀后形成浊液,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浊度变化,通过计算每个时段投饵1 h后养殖水体因单环刺螠摄食造成浊度的改变值,来获得各时段单环刺螠的摄食强度。结果表明:单环刺螠不同时段的摄食强度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一天中单环刺螠摄食最高峰出现在18:00,次高峰为6:00,且6:00、18:00两个时段的摄食强度显著高于其他时段(P0.05);摄食最低峰出现在3:00,次低峰为21:00,此2个时段的摄食强度显著低于其他时段(P0.05),单环刺螠摄食无明显的昼夜节律(P0.05)。本研究结果可为单环刺螠的投喂策略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酸浆鲜果对大鼠血脂的影响作用。[方法]雄性青年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分别进行高脂饲料干预试验和血脂调节试验。高脂饲料干预试验喂高脂饲料的同时,以酸浆鲜果低、中、高剂量(10、20、30g/kg)灌胃;血脂调节试验对高血脂大鼠以25g/kg酸浆鲜果灌胃。20d后测定各组动物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浓度。[结果]高脂饲料干预试验中,与高脂模型组比较,酸浆鲜果高剂量组大鼠血清LDL-C和TG含量极显著或显著降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HDL-C含量显著升高;血脂调节试验中,酸浆鲜果灌胃大鼠血清TC和LDL-C水平与高脂肪模型组比较极显著降低,HDL-C水平极显著升高。[结论]酸浆鲜果无论对高脂膳食喂养大鼠还是对高脂血症大鼠,均可降低血清LDL-C和TG含量,升高血清HDL-C的含量,因此具有较好的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使用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和临时性颈静脉血管瘘管的中国海仔母水牛,于冬季试验,分为稻草期(Ⅰ期)和稻草添加羟甲基尿素期(Ⅱ期)。结果表明:随着冬季室温的不断下降,Ⅱ期与Ⅰ期相比,瘤胃液pH水平显著下降,瘤胃液体积显著减小,但周转率、停留时间差异均不显著,瘤胃液NH3-N浓度、池量及血清尿素氮浓度显著增高,瘤胃液MCP总量、纤毛虫、细菌蛋白浓度和池量均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