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综合考虑重构需求、结构功能和生命周期的影响,使用柔性模块划分方法对可重构机床模块 划分进行了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模块形成的因素进行了权重分配,得到了机床零件 之间的交互值并形成了相关矩阵,使用模糊聚类法对相关矩阵进行操作;考虑到可重构机床 的特殊性,对其控制系统也进行了模块划分,最后得到了可重构机床模块划分的总体方案, 为可重构机床的开发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可重构机床模块划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合考虑重构需求、结构功能和生命周期的影响,使用柔性模块划分方法对可重构机床模块划分进行了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模块形成的因素进行了权重分配,得到了机床零件之间的交互值并形成了相关矩阵,使用模糊聚类法对相关矩阵进行操作;考虑到可重构机床的特殊性,对其控制系统也进行了模块划分,最后得到了可重构机床模块划分的总体方案.  相似文献   

3.
综合考虑重构需求、结构功能和生命周期的影响,使用柔性模块划分方法对可重构机床模块划分进行了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模块形成的因素进行了权重分配,得到了机床零件之间的交互值并形成了相关矩阵,使用模糊聚类法对相关矩阵进行操作;考虑到可重构机床的特殊性,对其控制系统也进行了模块划分,最后得到了可重构机床模块划分的总体方案。  相似文献   

4.
以江苏-50拖拉机后桥箱体加工工艺中的镗孔工序为例,介绍了以一面两孔定位时,当工序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的情况下,通过工艺孔的预留、尺寸链的建立与计算来确定工序尺寸及公差的方法,再通过设计与工序尺寸精度要求相适应的专用夹具,来解决如何间接保证工序尺寸的问题,所提出的工艺尺寸确定及其保证方法简便实用。对箱体类零件加工工艺的制定和专用夹具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拖拉机后桥箱体加工工艺中的镗孔工序为例,分析零件的工艺结构特点、尺寸精度及加工技术要求,拟定了镗孔工序的工艺方案,并对该方案的定位误差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一面两销定位方案难以满足所镗孔的精度要求,提出了采用消除间隙的方法,以提高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6.
以典型零件加工为例,从机床和刀具方面探讨圆弧面球冠零件、薄壁球冠零件的数控车床加工、设计工艺路线和加工方案,以期解决这类零件加工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设计一种可以实现一次装夹多位置、多角度加工的可调节式专用机床夹具,提高机床加工的自动化程度,进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方法】以卧式镗床加工套筒零件左右端面工序为例,设计专用卧式镗床夹具,可实现工件定位夹紧后的多角度旋转。在加工完一个端面后,无需重新装夹定位,可通过手摇杆、轴承等部件带动工件旋转至另一端面进行钻孔加工。同时,所设计夹具设计了由夹具头、手摇杆、轴承等部件组成的多角度调节机构,由电机、偏心轮以及滑轨组成的沿机床主轴垂直方向角度可调的角度微调节机构,通过上述各机构使得刀具在加工零件时可实现一次装夹多位置、多角度加工。【结果】显著缩短了加工过程中的辅助工时,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8.
孟晓华 《南方农机》2023,(18):30-33+63
【目的】农业机械化作业中,轮盘零件常用于辅助机构实现行走功能。笔者以亚克力为材质,设计了一种轻量化行走结构,每个结构均由两个相同轮盘零件通过反向螺纹联接为一组,在作业机械设备前、后各装两组形成设备行走系统。【方法】从机床选用、装夹设计、刀具使用、毛坯确定等方面对轮盘零件进行了工艺分析,编制了该零件的数控加工工序卡,研究了基于NX平台的零件数控加工编程策略应用,围绕该零件轴向阶梯孔、通孔、环形槽、径向沉孔以及螺纹等特征,综合采用了平面铣、定心钻、固定轮廓铣、可变轮廓铣、螺纹铣等加工策略进行编程,对不同特征所涉及不同策略使用的切削参数(切削模式、边界、深度范围、切削层、余量等)、非切削参数(进刀、退刀等)、加工部位、刀轴、刀具及驱动要素等作了优化设置,最后通过在德马吉DMU50五轴加工中心开展实物加工以进一步验证该零件数控加工工艺的正确性。【结果】经过检测,零件的各项精度均满足要求,整体结果良好。【结论】通过针对性实践,不仅提升了数控技术综合能力水平,也深化了质量意识和效率意识,同时为亚克力材质零件的数控加工提供了借鉴依据,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加工套简复合模具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套筒加工工艺的分析,拟定其加工工艺方案,并进行合理安排落料、冲孔、翻边的先后顺序,实现了落料、冲孔、翻边等工序在一个行程内完成,并生产出合格的零件,考虑冲压件的形状特点、零件尺寸大小、精度要求,设计模具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0.
易变形复杂零件的结构具有特殊性,在较高的加工技术要求时需要改善加工工艺路线,实现对复杂零件变形问题的有效控制。文章分析了易变形复杂零件的结构特点阐述了变形原因,提出了较少变形的措施,即通过粗精加工工序分开,适当进行热处理工序,并通过改善刀具材料和切削速度实现变形控制。最后系统说明了降低变形的工艺路线设计原则,为机械加工工艺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模糊评价的可重构制造系统生产计划制订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快速合理地确定可重构制造系统新构形的生产任务,提出了一种生产计划制订方法。首先建立适合可重构制造系统的产品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市场上同时出现的多种新产品进行评价,以选出适合于制造系统新构形的生产对象。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可重构制造系统生产计划的目标规划模型,并采用序贯式算法进行求解,从而制订出可重构制造系统的最优生产计划。  相似文献   

12.
基于CBR小型农业作业机的可重构设计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提出了一种支持小型农业作业机(SAM)产品开发的可重构设计方法,将实例推理技术(CBR)应用于可重构设计过程中,对CBR技术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以SAMJSX5D型的变速箱可重构设计结合CBR推理方法为实例,证明在共用通用变速箱模具的设计约束下,可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上述设计方法在SAM产品设计中充分利用了企业资源,实现了低成本定制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介绍应用Pro/E软件和ADAMS软件联合进行精密播种机单体虚拟制造和运动仿真的过程。首先应用Pro/E的参数化设计功能建立各零部件三维实体模型,通过约束装配,完成精密播种机单体的虚拟制造过程。利用接口软件Mech/Pro将模型导入ADAMS后进行运动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平行四杆仿形机构仿形效果好,满足精密播种机对播深控制的要求,提高了设计效率和准确性,为精密播种机的系列化设计和制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农机部件批量设计和生产的效率与质量,以CAPP智能系统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具有虚拟制造功能的农机件智能化CAPP系统。基于农机部件加工制造的设计需求,从整体到局部设计了CAPP系统基本框架,并采用三维建模、工序自动生成和零部件虚拟制造验证等方法进行了设计,建立了农机零部件信息系统和工艺数据库。根据累计和质量控制图与休哈特控制图,结合VB软件编程技术,对CAPP的误差检测功能进行了算法设计。最后,通过采集和输入农机零件的参数进行了工艺过程设计,并利用CAPP系统实现了工艺过程的自动化生成和实时监测系统的误差状态,完成了叶轮的虚拟加工,进而验证了农机部件设计制造智能CAPP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杜伯阳 《农机化研究》2022,44(3):190-193
随着制造信息的爆炸性增长及处理信息工作量的猛增,要求制造系统表现出更大的智能化,除了需要专业人才和专门知识外,还需要智能制造系统具有大数据挖掘和分析处理能力,从而使系统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等功能。为此,在农机数字化设计平台上引入了智能制造系统,并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对系统进行了优化,建立了经验数据库,在加工类似零部件时可以直接生成加工指令和工艺方案。实际应用表明:智能制造系统地引入有效缩短了加工工艺的设计周期,提高了设计效率,降低了设计制造成本。  相似文献   

16.
熊海涛 《农机化研究》2019,(10):254-258
随着科技发展对材料的不断需求,利用快速成形技术直接制造金属功能零件将会成为主要发展方向,3 D打印技术正在快速改变着人们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拖拉机零部件的设计制造过程中,部分结构复杂的零部件往往采用铸造的方式,需要结构复杂的模具。为了提高模具的生产效率,将3D打印技术引入到了模具的设计制造过程中,有效地提高了模具的加工制造效率。为此,以拖拉机轴承座的设计制造为例,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并建立了轴承座的三维模型,最后通过软件切片的方式生产了3D打印模具的工艺文件。通过对传统加工方法和3D打印模具制造方法进行对比发现:采用3D打印技术对拖拉机部件进行设计制造,可以有效地缩短设计周期,减少设计工序,降低设计成本。  相似文献   

17.
农机产品研制过程中的可重构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可重组制造系统能动态调整制造系统,达到提高生产效率以及缩短设计时间、制造系统重组时间和新产品上市时间的同的。为此,提山了可重构农机产品链开发设计制造模型,运用此模型设汁开发出16K2农用运输下和JLZ03小型装载机,分析了两款产品具体的可重构组元及使用虚拟样机技术进行产品开发的方法,认为此模型有助于产品开发规划、提高制造效率、降低成本,并建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农机产品制造系统的可重构性。  相似文献   

18.
蒋浩 《农机化研究》2019,(4):116-120
为有效提升采棉机结构组成的紧凑性与实用性,利用数控加工方法与理论对其核心部件进行加工工艺设计优化与仿真。依照采棉机不同工作需求及采摘棉花的物理特性,对其结构组成与工作原理进行系统理解,为采棉机加装采棉过程智能监控装置实现可控目标;对采棉机核心部件实体参数建模,避开零部件作业共振区域,采用制造特征工艺重组与优化的数控加工工艺理念,建立优化设计理论模型,依照结构化工艺设计流程,导入加工仿真软件,通过加工参数控制与给定,实现模拟仿真。此优化思路清晰,对于采棉机实体加工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同时为其他农用采摘机具改进提供了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为了满足某汽车前防撞梁轻量化的需求,采用比强度高的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CFRP)作为主要减重方式;同时为了提高其耐撞性能,进而对其结构设计优化,使得碰撞性能符合国家标准。在保证原有防撞梁的连接方式、整体尺寸不变的前提下,依据等刚度设计方法初步确定CFRP防撞梁的截面厚度。考虑碳纤维复合材料成本、制造工艺的可行性、连接方式等因素,提出三种结构优化方案。按照国家低速正面碰撞规范,通过LS-DYNA软件对其进行低速碰撞仿真,根据仿真结果确定耐撞性能最好的方案。与原钢制保险钢相比,质量减少了74.07%,降低了材料成本,且制造工艺易实现。  相似文献   

20.
铁西区通过打造装备制造业产业聚集区。形成了高档数控机床、通用石化装备等六大主导产业以及电气及新能源等五大千亿产业集群,成为我国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区域典范。介绍铁西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发展现状,采用区位熵法测算沈阳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集中度,对全市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