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筛选和发掘优良抗条锈病和白粉病资源,利用条锈菌和白粉菌优势小种对9 464份种质资源、黄淮南片和陕西省中肥组区试参试品种(系)及自育高代系进行大田抗病性鉴定和筛选。鉴定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存在大量的抗条锈病或白粉病的单抗资源。其中,抗条锈病资源2 836份,占30.0%;抗白粉病资源3 878份,占41.0%;筛选出兼抗2种病害的资源910份,占9.6%。为抗病育种筛选出一批抗性好、农艺性状优良的抗源材料。  相似文献   

2.
籽用西瓜种质资源对白粉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新疆昌吉地区优质的抗白粉病籽瓜资源采用室内苗期人工接种和田间自然发病对62份籽瓜材料进行了抗病性鉴定并对昌吉地区籽瓜白粉病生理小种进行鉴别,结果显示昌吉地区籽瓜白粉病病原菌是单囊壳(Sphaerotheca fuliginea)小种1,对62份种质抗病性鉴定未发现免疫和高抗娄型;抗病娄型有ES52、ES88、ES90等13份;中抗娄型有ES62、FS13、ES32等18份;感病娄型有ES55、ES46、ES19、ES40、ES53等31份.  相似文献   

3.
以20份高世代稳定番茄砧木自交系为材料,对番茄砧木材料进行田间主要病害抗病性评价,以期筛选出抗性材料,为抗病育种提供材料。通过田间抗性鉴定和对5种病害抗性基因(I-2、RRS-342、Tm-2a、Mi-1、Cf-9)进行检测,进而鉴定筛选出聚合多抗番茄砧木。结果表明,Y-7-1、ZM22-1-10的青枯病、根线虫、烟草花叶病毒、叶霉病病情指数均达到抗病以上水平,且均检测到所有的抗病基因标记,是聚合多抗番茄砧木材料。  相似文献   

4.
甘肃豌豆地方品种资源白粉病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从甘肃定西、临夏、河西等地收集的34份豌豆地方品种资源为试材,在田间自然感病条件下,结合室内盆栽人工接种试验,进行豌豆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鉴定出抗病资源7份,占全部鉴定材料的20.59%,其中 D27表现为抗病(R),占供试材料的2.94%;D18、D20、D21、D23、D25、D28等6份材料表现为中抗(MR),占供试材料的17.65%。剩余27份材料为高感(HS)或中感。综合对白粉病抗性与农艺性状表现,半蔓生型豌豆抗白粉病资源 D23可作为地方优良品种直接加以利用,其余6份抗病材料则可作为抗病亲本资源。  相似文献   

5.
以20份高世代稳定番茄砧木自交系为材料,对番茄砧木材料进行田间主要病害抗病性评价,以期筛选出抗性材料,为抗病育种提供材料.通过田间抗性鉴定和对5种病害抗性基因(I-2、RRS-342、Tm-2a、Mi-1、Cf-9)进行检测,进而鉴定筛选出聚合多抗番茄砧木.结果表明,Y-7-1、ZM22-1-10的青枯病、根线虫、烟草花叶病毒、叶霉病病情指数均达到抗病以上水平,且均检测到所有的抗病基因标记,是聚合多抗番茄砧木材料.  相似文献   

6.
1980份小麦地方品种和国外种质抗条锈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寻找新的条锈病抗源并建立高效抗源筛选和评价体系,为小麦抗条锈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针对1 980份尚未大量应用于中国小麦生产的地方品种和国外种质,在陕西杨凌地区人工混合小种接种鉴定圃和甘肃天水地区自然诱发鉴定圃进行连续3年的成株期抗病性鉴定筛选;利用苗期抗谱分析,同时以Yr5、Yr9、Yr10、Yr15、Yr18和Yr26等已知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子标记进行检测筛查,综合分析所筛选的抗病材料可能携带的抗病基因。【结果】筛选出8份具有全生育期抗性和42份具成株期抗性的小麦条锈病抗源。结合抗病表现和已知Yr基因分子检测分析表明:50份抗病材料中有6份材料可能带有Yr9;2份材料可能带有Yr10;21份材料可能带有Yr18;未发现携带Yr5、Yr15和Yr26的抗源;品冬34、青春39等6份材料可能携带未发掘的全生育期抗条锈病新基因。【结论】建立了小麦条锈病抗源鉴定和评价体系,筛选出50余份具有不同抗病性特征的抗源材料,为进一步培育抗条锈病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小麦地方品种资源对条锈病的抗性鉴定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42份国内小麦地方品种资源进行抗病性鉴定及农艺性状观测,初步筛选出抗条锈病材料24份,其中对条锈病免疫材料9份,近免疫材料5份,高度抗病材料4份,中度抗病材料6份.抗条锈病材料的株高平均为121 cm,以高秆、冬性、早熟和晚熟品种为主;穗型以长方型、纺锤型为主;千粒重11.1~56.8 g,编号54、110、118等材料兼抗白粉病,属多抗性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8.
野生大豆及种间杂交后代抗灰斑病鉴定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32份野生大豆及种间杂交创新后代进行抗灰斑病鉴定。鉴定出2级以上抗病种质70份,其中,免疫材料23份,高抗材料27份,抗病材料20份。鉴定结果表明,野生大豆的抗病性强,抗感比例明显高于种间杂交后代和栽培大豆;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种间杂交后代的抗感比例低于野生大豆,而明显高于栽培大豆。经过田间生育期调查、考种分析,综合评价鉴定材料的抗病性、农艺性状、产量性状等,筛选出高产抗病品系8个,以供抗病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出优质的籽用南瓜白粉病的抗性自交系,在自然发病条件下,鉴定了30份籽用南瓜自交系白粉病的抗病性。结果表明:无免疫和高抗类型;抗病类型为2份,占所有鉴定自交系的6.7%;中抗类型为11份,占所有鉴定自交系的36.7%;其余为感病类型17份,占所有鉴定自交系的56.7%。籽用南瓜自交系对白粉病的抗性都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70份外引改良玉米种质材料进行抗病性鉴定,筛选出抗病材料,为抗病玉米育种奠定基础。【方法】同时采用田间人工接种鉴定和自然发病两种方法,对70份外引改良玉米种质材料进行南方锈病、纹枯病、大斑病和小斑病抗性鉴定。【结果】通过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筛选出高抗南方玉米锈病材料5份、纹枯病材料11份、大斑病材料4份和小斑病材料6份,中抗4种病害材料1份,高抗大、小斑病和纹枯病材料2份以及兼抗3种病害材料22份。【结论】参试的种质材料对广西玉米主要病害的抗性较丰富,其中一些材料具有多抗性。这些多抗性种质材料的筛选对广西玉米抗病育种具有重要利用价值,可拓宽抗性基因遗传基础,是今后开展抗病育种的重要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1.
甜瓜种质资源苗期抗白粉病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明确甜瓜白粉病生理小种的基础上,对从国内外搜集的109份甜瓜种质材料进行苗期接种鉴定。子叶展平后,采用孢子悬浮液法接种S.fuliginea属的2F小种,接种12~15d充分发病后开始调查抗感反应。鉴定结果显示,供试甜瓜种质中,高抗材料19份,中抗材料37份,中感材料33份,感病材料20份。抗病材料中有6份美国的厚皮甜瓜,1份法国厚皮甜瓜,2份日本厚皮甜瓜,2份中国薄皮甜瓜。研究将为改良甜瓜白粉病抗性和甜瓜抗病育种提供有潜在利用价值的基因资源和基本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利用我国不同地区的20个小麦白粉菌菌株对28份合成小麦材料进行抗病性评价,并利用与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检测这些合成小麦中Pm2抗白粉病基因。在供试的合成小麦材料中,C7、C14和C2分别抗14~16个菌株,另有6份材料能抗10个以上菌株,C16和C20不抗任何菌株。来自相同杂交组合的材料抗病性表现有很大不同。根据分子检测的结果,C9和C19的扩增片段与Pm2基因相同,但是抗谱分析表明这两个合成小麦对白粉菌的反应型与Pm2基因不同。  相似文献   

13.
采用苗期接种法,对50份黄瓜种质资源作霜霉病、白粉病、棒孢叶斑病及黑斑病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高抗白粉病材料有6份;高抗棒孢叶斑病材料有9份;高抗黑斑病材料有3份;抗霜霉病材料有11份。通过比较50份材料多抗性,仅50号材料(华南型)抗4种病害;5份材料抗3种病害,分别为16号、28号、31号、36号和38号。其中16号(西方鲜用型)、31号(华北型)和38号(华南型)抗霜霉病、棒孢叶斑病和黑斑病;36号(华南型)抗棒孢叶斑病、黑斑病和白粉病;28号(腌渍型)抗霜霉病、棒孢叶斑病和白粉病。在4种生态类型中,华南型黄瓜多抗性最好。16号、28号、31号、36号、38号和50号材料可作为培育黄瓜广谱抗病品种优良抗病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4.
瓜类蔬菜是蔬菜产业重要的种类之一,但其产量和品质严重受到白粉病的影响。解决白粉病危害瓜类蔬菜生产最为有效的途径是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而对瓜类蔬菜白粉病菌及其抗性分子遗传机理的了解和运用是加快抗病品种选育的前提和基础。文章综述了瓜类蔬菜白粉病病原菌种类和分布、抗性遗传和抗性基因、抗性分子标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以期为瓜类蔬菜抗白粉病育种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农家品种中白粉病抗源很少,其中红蜷芒、蚂蚱麦和小白冬麦经多处鉴定,高抗白粉病。在南京条件下经多年鉴定,无论苗期或成株期均抗白粉病。先后用这3个农家种分别与感病品种及含有已知抗病基因的抗源进行杂交,对其杂种后代进行抗性遗传分析,结果证明这3个农家种各含有1对显性抗病基因,经测位杂交分析,其所含抗性基因与现有已知的Pm_2,Pm_6和Pm_8抗病基因不同。  相似文献   

16.
以甜瓜抗白粉病品种'PMR5'、感病品种'黄河蜜3号'及其杂交的F2代群体为材料,采用SSR标记和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SA)对抗病基因进行DNA分子标记.结果表明:引物CSAT425在抗、感亲本间和F2代抗、感基因池间能扩增出1条大小约为98 bp的多态性片段.经F2代180个单株验证后,该多态性条带与'PMR5'抗...  相似文献   

17.
小麦抗白粉病种质“N9134”的抗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抗性种质"N9134"含有野生二粒小麦(资源编号:AS846)的抗白粉病基因。为了研究其白粉病抗性基因的遗传规律,用感病品种阿勃、中国春、陕160、陕优225与该种质正反交,结果F1白粉病感染0~1级,F2白粉病抗感比例为3∶1;以小麦缺体系与其杂交,F1白粉病感染0~1级,F2白粉病抗感比例除"5B"偏离3∶1外,其余均为3∶1。表明N9134的白粉病抗性由1对完全显性基因控制,位于"5B"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18.
三株生防细菌对黄瓜白粉菌生防作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生防菌H1、H2和H3的拮抗、溶菌和重寄生作用,以生防细菌菌悬液喷施黄瓜叶面,扫描电镜观察白粉菌生长状况.结果表明,生防菌H1、H2和H3均可在白粉菌丝上繁殖.生防菌H1处理24 h后,白粉菌丝有扭曲变形、破裂和菌丝溶解等现象;生防菌H2处理24 h后,白粉菌丝出现扭曲变形和破裂发生;生防菌H3处理24 h后,白粉菌扭曲变形、菌丝凹陷,未见菌丝溶解.以上观察结果表明,生防菌H1对白粉菌丝具有拮抗和溶菌作用,生防菌H2和H3对白粉菌丝具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9.
黄瓜抗白粉病突变体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白粉病是危害黄瓜产量、品质的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抗白粉病材料的发掘与研究,可以实现从根本上解决病害问题。对获得的‘长春密刺’突变体材料进行分析,旨在筛选出黄瓜抗白粉病突变体材料,丰富育种群体。【方法】对400份‘长春密刺’突变体材料进行苗期接种白粉病菌试验,通过叶片病斑观察结合病情指数分析,初步筛选出抗病材料,将筛选出的抗病材料在大田环境下自然发病进一步观察表型。对初步筛选出的抗病材料进行苗期生理鉴定,测定并分析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通过田间自然发病进一步筛选抗病材料,并测定其蒸腾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等光合作用指标及乙烯、茉莉酸、水杨酸激素含量,并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叶片中乙烯、茉莉酸、水杨酸、木质素、病程相关蛋白等防御信号途径中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与感病材料相比,抗病材料的表面菌斑少,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都优于对照‘长春密刺’,胞间CO2浓度低于‘长春密刺’。在防御激素方面,抗病材料的乙烯、茉莉酸、水杨酸含量同样优于感病材料,而在成熟期叶片的防御信号途径相关基因表达上,抗病材料的表达高于感病材料。通过苗期接种白粉病菌和田间自然发病综合筛选出了两份抗白粉病突变体材料:Mu-86-2、Mu-58-9。【结论】通过对突变体库的筛选可以获得抗白粉病新材料,这些材料的获得对黄瓜抗白粉病的遗传研究和新品种培育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要的慨述了四川小麦抗白粉病育种情况,提出了小麦抗白粉病育种的方法:常规杂交育种、回交转育育种、DNA分子标记的辅助育种、诱变育种等,强调既要加强垂直抗性为主的抗白粉病育种,又要进行持久抗性品种的选育与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