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概述临夏州2007年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情况,分析其流行成因,提出综合治理措施,对控制小麦条锈病的流行程度、减轻小麦产量损失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春强  徐绍栋 《农业知识》2023,(2):23-24+26
<正>小麦条锈病是威胁我国小麦稳产高产的最严重病害之一,其流行频率高、发病范围广。历史上,小麦条锈病在我国多次大流行,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被我国农业农村部列为农作物一类重大病虫害。1950年以来,我国小麦条锈病的治理经历了防治能力有限、病害猖獗流行到实现综合治理、为害明显减轻的转变,病害流行范围和损害程度逐步降低,反映了我国小麦条锈病治理研究水平和防控能力的提高。随着小麦条锈病治理工作的进展,与小麦条锈病相关的科研文献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3.
宝鸡市近年小麦条锈病重发原因分析及综合治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病原菌、品种、气候条件三因素是小麦条锈病流行与否的决定性因素,研究分析了小麦条锈病的流行规律和发生原因,提出了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正>小麦条锈病是小麦锈病之一,是一种高空气流远距离传播病害,号称"国病",其发生范围广,传播蔓延快,流行成灾率高。小麦条锈病流行年份可造成作物减产5%~15%,严重时可减产达50%以上,甚至绝收。小麦是射洪县主要小春作物,而小麦条锈病一直是本县对小麦生产影响最严重的病害。一、射洪县小麦条锈病发生情况2001年以来,条锈病在我省、我县几度大流行,对小麦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2006年小麦条锈病大发生,发生面  相似文献   

5.
试论凉山州小麦条锈病流行的原因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条锈病是凉山州小麦生产中重要的流行病害,造成的损失较大。本就该地区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防治此病流行的对策,并就此病防治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趋势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明小麦条锈病在南充市的发生流行规律,以便及时准确搞好小麦条锈病监测预警和综合治理,减少随高空气流传入川东南春季流行区以及渝、鄂、湘等邻近麦区和中国东部小麦主产区条锈病菌源量,从而,确保这些地区小麦生产与贸易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多年来,通过采用系统监测、定期调查、田间普查、试验圃小麦品种抗条锈性鉴定、田间发病麦株生理小种抽样送检、综合治理和气象资料分析等方法,首次探明了小麦条锈病菌首先传入南充市的初始菌源地地点、传播路径、传入峰次、本地流行峰次以及本地流行与传入时间、传入峰次等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小麦条锈病在南充市的发生特点是病害始见期越早,发生越重;流行特点是本地小麦条锈菌有2次传入侵染高峰期,第1次外来菌源大范围传入对病害流行起着关键作用,在田间存在1~3个流行高峰期,第1个流行高峰期发生面积对当年病害流行起着决定作用;1月下旬的累计发生面积与年发生面积呈较高正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7692。建立了各个生育时期病田率和病株率同年发生面积预测数学模型。流行趋势是近16年来,偏重至大发生频率达81.25%,偏轻发生仅占6.3%,说明条锈病正处于重发流行期。流行的内因是小麦品种抗条锈能力的降低或丧失,造成品种抗性丧失的原因是条锈菌新生理小种致病性强且已上升为主要小种;外因是暖冬和春季天气波动幅度大,雾、露日偏多,以及重发、常发、早发和风口河谷地区发生严重。2002年以来,通过条锈病始见期、2次外来菌源传入范围、田间3次流行高峰期发生面积与相关系数和各个生育时期病田率及病株率同年发生面积预测数学模型,结合田间监测数据和气象预报,进行长、中、短期预报,全市小麦条锈病短期预报准确率年年达到100%,中、长期预报准确率分别达到98%和95%以上,比1998年以前提高5~1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会泽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冬小麦种植区域集中在海拔1600-2200m,常年种植面积8000hm^2左右,占秋播农作物播种面积的50%左右。小麦条锈病是会泽县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自2000年以来一直被列为本县农作物主要预测预报的病害之一,探索和控制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和流行规律,制定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治措施,不仅能减轻其对本县小麦造成的为害,更重要的是能减少小麦条锈病菌原越夏及向周边扩散、蔓延、传播,对控制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和流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近10年发生情况 笔者统计了会泽县近10年小麦条锈病发生情况(图1)。从图1可以看出,除2010年累计条锈病发生面积较少外,其他年份均呈现一定的流行趋势。这是因为从2009年10月20日至2010年4月19日小麦生育期降水量仅为30.4mm,极度干燥的天气不利于小麦病害的发生流行。另外由图1可以看出,小麦锈病自2004年开始,发生面积逐年增加,品种抗病性和田间湿度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8.
我国小麦条锈病菌既越冬又越夏地区的气候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具有大区流行特点的小麦条锈病为研究对象,在建立小麦条锈病相关因子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首次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统计学(Geostatistics)方法,对我国小麦条锈病菌越夏区、越冬区进行了气候区划。明确了我国适合小麦条锈病菌越夏、越冬的范围,可为制定小麦条锈病综合治理方案提供依据,也可为条锈病菌越夏、越冬情况的进一步调查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小麦条锈病一直是塔城盆地小麦重要病害之一,具有暴发流行速度快、发生区域广、流行频率高、危害损失大的特点,对小麦产量影响极大,常造成小麦大面积减产乃至绝收。2011年,塔城盆地小麦种植面积9.2万公顷,  相似文献   

10.
一、四川小麦条锈病的流行现状 小麦条锈病是我省小麦最重要的病害,常造成小麦大面积减产乃至绝收.  相似文献   

11.
中国小麦条锈病综合治理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小麦条锈病是影响小麦安全生产的重要生物灾害。文中介绍了全国小麦锈病工作者通过60多年通力协作,对小麦条锈病综合治理理论和技术研究取得的显著成绩,系统揭示了中国小麦条锈病的越冬、越夏规律、菌源传播规律、病菌致病性变异途径以及品种抗病性“丧失”的规律与原因,发现中国小麦条锈病存在秋季菌源和春季菌源2大菌源基地。提出了“综合治理越夏异变区、持续控制冬季繁殖区和全面预防春季流行区”的病害源头治理策略,研发出小麦条锈病分子诊断、异地测报以及抗锈良种、药剂拌种、退麦改种、适期晚种和带药侦查、打点保面等一系列病害监测预警和关键防治技术,构建了以生物多样性利用为核心的中国小麦条锈病菌源基地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在生产上大规模推广应用,防病保产效果极其显著。文中并对病菌致病性变异机制、早期预警和越夏易变区生态治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李奇穗  田茂 《现代农业科技》2012,(6):152-155,157
小麦条锈病是四川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其最大特点是暴发和流行迅速,给产量造成巨大影响。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四川麦区小麦条锈病每年都处于高发状态,尤其是1999—2002年,条锈病连续数年的大发生造成平均每年300万t以上的粮食损失。现阶段研究发现:种植品种、气象条件和条锈病菌源量是影响条锈病发生程度的主要因素。据调查,目前大部分小麦品种对条锈病的抗性已经丧失,气象条件是影响或左右小麦条锈病发生、消长和危害的最直接生态环境因素,二者关系甚为密切。因此研究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发生流行的气象环境成因、气候分区、气象预测预报,不断提高对病害预测预报技术水平,对于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该文收集整理了眉山市1994—2007年小麦条锈病发病范围和发病程度资料以及同期相关气象数据,分析了1994—2007年连续14年眉山市小麦条锈病发病程度与小麦生长期内平均相对湿度、日照总时数、平均温度、总降雨量、降雨日数等5个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根据有限的数据确定四川省眉山市小麦条锈病发病的主要气象因子,并提出了不同气象条件下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作为影响小麦安全生产的常见病害,小麦条锈病相关理论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本文具体分析了小麦条锈病综合治理相关理论成果,通过对理论成果的研究,以期制定出更科学的小麦条锈病治理对策,减轻小麦条锈病对小麦安全生产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作为影响小麦安全生产的常见病害,小麦条锈病的防治工作正紧锣密鼓的开展,相关理论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本文将具体分析对小麦条锈病综合治理相关理论成果,通过对理论成果的研究,可帮助制定出更科学的小麦条锈病治理对策,减轻小麦条锈病对小麦安全生产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20 0 2年小麦条锈病在甘肃省大流行 ,部分地区特大流行 ,发生面积大约 86 .6 7万 hm2。通过调查和分析 ,认为以条中 32号为代表的 Hy和水源致病类群新毒性类型的上升所导致的品种抗病性丧失、秋苗菌源量大、气候条件适合和感病品种面积大是导致 2 0 0 2年小麦条锈病大流行的主要原因 ,并从加强抗病品种的鉴选与合理布局 ,强化预警系统建设 ,作好应急准备 ,以及进行陇南条锈病越夏区综合治理等方面提出了控制条锈病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广元既是我国小麦条锈病病原菌冬繁区也是越夏区,开展小麦条锈病菌源地综合治理,能够减轻小麦条锈病在陕南、甘南、川西北和川中片区的流行危害和防治压力。研究通过建立小麦条锈病生态控制示范区和观测圃试验站,开展了小麦-胡豆套作、小麦-油菜间作、不同小麦品种混播、药剂拌种以及药剂防治示范,同时进行四川省主播小麦品种抗锈性筛选。2008至2014年间,在广元市小春粮食生产过程中,通过调整种植业结构、铲除自生麦苗、合理品种布局、强化病情监测与预报、推广药剂拌种、适时药剂防治以及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推广小麦条锈病菌源地综合治理技术3.85×106hm2,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7.
正小麦条锈病是小麦锈病之一。小麦锈病俗称"黄疸病",分条锈病、秆锈病、叶锈病3种,是我国小麦生产上分布广、传播快、危害面积大的重要病害。其中以小麦条锈病最为普遍且严重。病害流行时,受害小麦可减产20%~30%以上,严重时可造成颗粒无收。小麦条锈病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近年来在华北、西北及东北各地发生日趋严重。2017年我省小麦条锈病在10几个地市迅速蔓延,发生面积比较大。全省平均病叶率5.4%,最高达100%。其中信阳市、  相似文献   

18.
小麦条锈菌致病性及其变异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小麦条锈病(wheat stripe rust or yellow rust)是一种气传性的低温真菌病害,在所有小麦产区均可暴发流行,造成巨大的产量和经济损失,严重威胁着小麦的安全生产。其病原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 f. sp. tritici Eriks. & Henn.,Pst)为严格专性寄生真菌,致病性变异频繁,常造成小麦品种抗条锈性“丧失”,引发病害大流行。因而,从20世纪50年代起,条锈菌致病性变异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并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从小麦品种抗病性丧失、条锈菌致病性变异途径、条锈菌群体遗传、条锈菌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以及条锈菌效应蛋白等不同方面概述了近年来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提出了未来条锈病防治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期通过准确预测条锈菌优势小种、合理利用和布局抗病基因、利用新策略创制新型持久广谱抗病材料,不断优化和完善小麦条锈病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实现小麦条锈病可持续控制。  相似文献   

19.
<正>小麦条锈病是新疆地区小米种植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范围广,危害程度大,往往给小麦产量造成严重影响。同时,新疆地区又是全国小麦条锈病流行比较特殊的区域,其发生特点与流行规律具有特殊性,菌源则具有一定的局域性,且调查监测与理论研究薄弱。1新疆小麦条锈病发生特点及流行规律1.1年度变化趋势新疆小麦条锈病发生的年变化趋势与国内其他地区情况几乎一致。20世纪90年代以来,于1990-1993年大范围内流行,21世纪初危害面积减小,2002年再度爆发,  相似文献   

20.
正塔城地区常年小麦播种面积11.3万公顷左右,小麦条锈病是塔城地区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发生范围普遍,危害程度重,一般年份造成减产10%~15%,大流行年份减产20%以上。目前,塔城地区小麦主栽品种对小麦条锈病均无明显抗性,地区大面积防治小麦条锈病仍然以药剂防治为主。但长期单一使用一种杀菌剂,小麦条锈病对常规药剂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