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驯化、引种栽培的食用菌种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我国已经驯化、引种栽培的食用菌种类.共20科80余种食用菌驯化、引种栽培食用菌的中文名称、拉丁学名、别名、最早出菇的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林下不同栽培模式栽培猪肚菇的效果,在槟榔林下采用4种栽培料配方,3种覆膜处理栽培猪肚菇。结果表明:3种覆膜处理中,覆黑膜、黑白膜有利于猪肚菇出菇及生长;4种配方中,配方(3)栽培猪肚菇表现较好;配方(3)、配方(4)覆白膜栽培的猪肚菇子实体性状表现较好,但各组合间猪肚菇大部分经济性状无显著差异。综合可得,槟榔林下栽培猪肚菇以玉米芯为主料,覆黑膜或黑白膜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经过2年松乳菇共生型食用菌的驯化探讨,通过野生松乳菇采集、组织分离培养,借鉴于其它食用菌的配方,找出适合松乳菇生长的人工培养基。设计4个原种培养基配方,以配方1最佳。设计二级、三级种培养基配方7个,以配方7最佳。在室内外人工模拟栽培观察均有菌丝体长出。初步摸索出驯化栽培松乳菇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选取桑木屑为栽培料,以熟料袋栽方式进行猪肚菇的栽培出菇试验,通过对比分析,探讨利用不同比例的桑木屑栽培猪肚菇的生物学效率和经济效益,筛选出猪肚菇最适桑木屑栽培配方。结果表明,在不同比例的桑木屑配方中,猪肚菇栽培的各配方中子实体生长及生物学效率都较好,配方C表现最好,生物学效率达到79.31%,说明用桑木屑代替阔叶树木屑栽培猪肚菇是完全可行的。由于桑木屑的成本较杂木屑低,而且有利于提高猪肚菇的产量和效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猪肚菇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猪肚菇是一种有着极大开发前景的珍稀食用菌,对猪肚菇的学名、分类地位、生物学特性、营养价值、活性成分、液体培养栽培技术和遗传育种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开发前景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榆黄菇属口蘑科、侧耳属,又名金顶侧耳。子实体浅漏斗状,浅黄或金黄色,味道类,营养丰富,食药兼用。榆黄菇生长势强,抗逆性好,栽培工艺简单,易推广,生物效率高,在我省有非常广阔的开发前景。榆黄菇在自然条件下大量生长在东北林区,人工驯化栽培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大面积栽培只有近几年的时间,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栽培原料以木屑、段木为主。我省是食用菌栽培大省,各类食用菌栽培数量、产量及出口量均在全国前列,但榆黄菇的驯化栽培几乎空白。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7.
滑菇菌株驯化筛选与栽培技术研究张维规(福建省南平市食用菌研究所353000)《滑菇菌株驯化筛选与栽培技术研究》,是1991年原南平地区料委下达的科技任务。从1991年冬引进滑菇品种,经过3年栽培试验,选育出适合本地袋料栽培的高产优质菌株,对其生物学特...  相似文献   

8.
猪肚菇‘申蕈1号’由2014年采集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的野生菌株经人工驯化而来,其发菌速度快,菌丝洁白健壮,易形成原基,出菇期间耐高温,子实体等级为中小型,菌盖浅棕色,产量较高,商品性状好,适合于设施化规模栽培。  相似文献   

9.
国内食用菌设施化栽培的主流模式仍以自然条件栽培为主,存在空间利用率低和复种指数低的问题。笔者参考工厂化食用菌栽培模式,以河南清丰县阳子菌菇产业示范带出菇棚为研究对象,以低投入、高效、节能为目标,开发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食用菌节能菇棚。该菇棚适合栽培出菇期需氧量大的中高温型食用菌品种。现将该菇棚具体构造及应用测试结果总结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猪肚菇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元弟  马付元 《食用菌》2007,29(2):38-38
猪肚菇系大杯蕈的俗名,又名大杯伞、大漏斗菌;又有笋菇、红银盘之称;属中高温型食用菌品种,子实体群生或单生,菌盖浅漏斗状,棕黄至白色,菌肉白色;菌柄柱形,中生内实,地下部分上粗下细.其长度因覆土层的厚度而异。猪肚菇的风味独特、清脆鲜嫩,有似竹笋般的清脆,猪肚般的滑腻,营养丰富,其蛋白质含量与香菇、金针菇相当或略高;菌盖中的氨基酸含量占干物质的16.5%以上,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5%,高于大多数食用菌.菌盖中粗脂肪的含量高达11.4%,还含有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如钼、锌等,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利,是很有栽培前景的食用菌新品种。  相似文献   

11.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农民增收和农村奔小康,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再度成为人们关心的焦点。随着《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实施,为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带来了新的契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芦笋营养成分分析与加工品质改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江苏徐州产白、绿芦笋 1.2成分测定方法 水分-烘干法可溶性固形物-阿贝折光仪法  相似文献   

13.
栽培种管理应是菌种管理的重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食用菌生产中 ,母种、原种、栽培种各有其不同的功能 ,混淆各类菌种的功能 ,忽视对栽培种的管理 ,会对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 ,在菌种管理体制中应当以栽培种的质量控制为菌种管理重点  相似文献   

14.
张善江  幺秀英  李洪中 《中国果菜》2005,(5):i0005-i0006
京东板栗是我国出口创汇率最高的果品,又是地域性极强的特产.是栗区近百家板栗加工出口企业和百余万栗农赖以生存和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但自国家取消板栗出口配额管理后.板栗出口市场出现了无序竞争的局面:受利益驱动,一些不法栗商和栗农搀杂使假,致使京东板栗的信誉受到损害;为了争夺出口份额.各企业竞相压价,恶性竞争.窝里斗,板栗出口价格一落再落。如何解决制约板栗产业发展的这一关键问题,进而巩固京东板栗在世界食用栗市场上的优势地位.是板票栽培者、贮藏加工及出口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就此分析了板栗出口价恪下滑原因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5.
影响红枣幼茎组培增殖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伟  杨宇  徐崇志  高疆生 《北方园艺》2012,(11):116-119
以灰枣、骏枣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有机添加物对红枣组培继代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植体灭菌采用酒精处理20s、升汞处理10min,茎段污染率低,平均出芽数比较高;灰枣初代培养基:MS+6-BA 1.0mg/L+NAA 0.2mg/L,骏枣初代培养基:MS+6-BA4.0mg/L+NAA 0.5mg/L;灰枣继代培养基:MS+6-BA 2.0mg/L+NAA 0.4mg/L,骏枣继代培养基:MS+6-BA 4.0mg/L+NAA 0.5mg/L;最适有机添加物为水解酪蛋白,在灰枣和骏枣的继代培养中的添加浓度分别为400mg/L和500mg/L。  相似文献   

16.
地处我国大西北的新疆素有"瓜果之乡"的美誉,哈密也因盛产哈密瓜而闻名世界.近年来,哈密市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不移地实施"特色农业"发展战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优势产业,于1999年建立了哈密市无土栽培现代农业示范园,采用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种植反季节哈密瓜.经过一年多的生产运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示范园的发展加快了哈密市农业向高科技、高效益、产业化方向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酚类物质与果品及加工品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酚类物质是植物次生代谢的产物,在果品及其加工品的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们不仅涉及到果品及其加工食品的外观、口感、风味和营养价值,也会影响到品质的稳定性。而酚类物质在食品中的成分和含量又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影响着它们的稳定性、生物合成和生物降解。 1、酚类物质及其特性 植物酚类化合物为次生代谢物质(Secondarymetabolic compounds)。它们具有结构的多样性和综和性,因此种类繁多。根据基本碳架可将其分为简单酚类(Simple phenol)、苯醌类(Benzoqunones)、酚酸类(Phenolic acids)、苯乙酮类(Acetophnones)…  相似文献   

18.
番茄低温生态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综述了国内外番茄低温生态学的研究进展,包括种子萌发、营养生长、花芽分化与发育、开花与结果、果实发育与成熟及不同性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提高从农田到消费者的传输能力生产高级产品仅完成了工作的一半。另一半是将产品传送到国内外消费者手中。尽管有些地方的力量还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但当地政府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提高传输能力。改善地方交通状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种新生产的农产品不应该仅因为当地政府没有提供第一步的运输而贬值或者完全报废。公路、铁路和河运运输系统是将产品从农田传输到消费者手中的基本要素。●乡镇村各级通过改善与国道和省级公路连接的地方路面体系将受益匪浅●当地劳动力可以用来修筑公路、高架桥、水上交通和排水系统●地方官员还可以…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观念的更新,食品消费正在从数量向质量转移。绿色食品,作为一项新兴产业的崛起和开发,顺应了市场要求,也是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服务新的消费群体、逐步减轻无机农业对人及环境消极影响的长远战略,代表着传统农业发展的新思路、新走向。同时,在发展绿色食品总体战略之下,与之相关的农业技术也逐步在进行调整,其中,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就是一个重要内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与绿色食品发展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