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2 毫秒
1.
北京市朝阳区立交桥立体绿化植物配置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有限空间范围内的绿化率,实施立体绿化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北京市朝阳区立交桥区是立体绿化的主要载体,通过对区内已经进行立体绿化的立交桥进行全面的调查及资料收集,经研究分析,提出适宜立交桥立体绿化的植物品种;并区分桥壁式、立柱式、边坡式3种类型,对现有立交桥立体提出绿化的植物配置模式的改进方案,同时对光明桥的立体绿化改造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2.
采用锯末、锯末颗粒、泥炭颗粒、腐熟树皮、半腐熟树皮和未腐熟树皮等为覆盖材料,研究不同覆盖处理对桃园土壤理化性质和桃幼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处理显著降低了0-25cm土层的温度,春季较对照低0.08~2.1℃,夏季较对照低0.94~2.94℃,各处理土壤温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对照>泥炭颗粒>3cm树皮>锯末颗粒>未腐熟树皮>9cm树皮>6cm腐熟树皮>锯末>半腐熟树皮;覆盖增加了0-100cm土层土壤贮水量,增加量为5.3~61.3mm。各处理土壤贮水量从高到低依次为:锯末>6cm腐熟树皮>3cm树皮>半腐熟树皮>锯末颗粒>9cm树皮>泥炭颗粒=未腐熟树皮>对照;各覆盖处理0-20cm土层中有机质含量略有增加;覆盖处理促进了桃树干径的生长和叶面积的增大,各覆盖处理干茎增加1.0~2.8cm,其中以半腐熟树皮处理增加幅度最大。叶面积较对照增加7.6%~19.6%,其中树皮处理叶面积最大。综合考虑,半腐熟的树皮是几种材料中最适合的覆盖材料,6cm是合适的覆盖厚度,颗粒状材料优于粉末状材料。  相似文献   

3.
广州是都市化的大城市,再加上人口的压力,绿化面积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在绿化面积有限的情况下,该如何拓展城市绿化的未来呢?"立体绿化"这个词已逐渐扎根在人们的生活视线,而作为立体绿化重中之重的立交桥、人行天桥的绿化,更是值得深究的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对广州市目前的立交桥、人行天桥绿化进行了一系列分析,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了监测牧场径流中的养分浓度,在牧场设置了9个面积为42 m~2,深1.1 m的集流池,首先对集流池四周及底部进行防渗处理,然后分别用土、沙子和树皮3种材料进行覆盖。奶牛在试验区放养,每年4次,每次7 d。沙子覆盖区收集的径流量占降水量的百分比为75%,土壤为34%,树皮为64%,覆盖土壤和沙子小区径流中的N质量浓度差不多,NH_4~+-N的质量浓度低于NO_3~--N和TN。覆盖树皮小区流失的N最少,表明微生物固N效果好。覆盖土壤小区径流中的P质量浓度最小,覆盖沙子的最大,覆盖树皮的居中。在覆盖土壤小区的径流中,N和P与泥沙量线性相关。覆盖土壤和覆盖树皮小区的NO_3~--N较低,覆盖沙子小区的较大;所有处理的NO_3~--N质量浓度均比NO_3~--N大。沙子覆盖小区径流中养分浓度最高,土壤和树皮吸附了大量的养分,养分可淋溶到土壤或被作物吸收。  相似文献   

5.
渭北旱原冬小麦不同覆盖栽培模式的节水效益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陕西渭北旱原区,通过田间试验对冬小麦不同覆盖栽培模式的水分利用效率、节水增产效果和投入产出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对不同覆盖栽培模式的节水增产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渭北旱原区冬小麦不同覆盖栽培模式均优于常规栽培,垄覆膜沟覆秸秆更为突出。垄覆膜沟覆秸秆栽培模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到11.59 kg·mm-1·hm-2,单位粮食生产节水量达到37.21%~39.85%,单位耗水量增产达到58.68%~66.25%,产投比为1.34∶1,均高于其它覆盖栽培模式。垄覆膜沟覆秸秆模式栽培技术是提高旱地冬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无纺布覆盖水平沟对土壤温湿度的影响(简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其中水分缺乏是制约植被成活和生长的主要因子.为了探讨新型土工材料无纺布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采用单因素对比试验,设置3个处理,1个对照,在树木生长期内,在兰州市北山进行了不同厚度的无纺布覆盖水平沟处理和无覆盖对照处理下土壤温度和湿度的研究.结果表明:无纺布覆盖对土壤有一定的保温作用,可以调节土壤温度,缓解土壤温度的变幅,减小温度日较差,其中500 g/m2无纺布覆盖效果最好;无纺布有细密孔眼,覆盖水平沟后充分利用了天然降雨,能提高土壤水分,覆盖较对照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含水率.其中400 g/m2无纺布覆盖与对照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厚度的无纺布覆盖处理之间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无纺布覆盖进行水平沟造林能达到保温和节水作用,促进植被生长,对黄土高原地区坡地造林和荒山绿化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水稻纸膜覆盖种植技术节水控草效果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用日本产再生纸、中国台湾产农用纸和中国大陆产普通包装用牛皮纸作为水稻种植的覆盖材料,研究了在水稻乳芽直播和插秧2种不同种植工艺条件下纸膜覆盖节水和控制杂草效果。结果表明,在水稻全生长期纸膜覆盖与无纸膜覆盖相比节水20.2%,同在纸膜覆盖条件下,乳芽直播与盘育苗插秧种植工艺相比节水7.16%,3种纸膜节水作用差异不显著;在水稻生长的前40 d内,对于乳芽直播种植工艺,纸膜覆盖与无纸膜覆盖相比减少水稗密度97.2%、稻稗密度77.9%、三棱草密度50.6%,对于盘育苗插秧种植工艺,纸膜覆盖与无纸膜覆盖相比减  相似文献   

8.
地表覆盖种植与节水增产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对当今我国广泛应用的覆盖种植技术─秸秆覆盖免耕和薄膜覆盖栽培研究表明,在这两种耕作栽培措施下每年可节水20~40mm.节水数量虽然不大,但苗期的土壤水保持着较高能量水平,为提高产量打下良好基础,而从水利用效率角度分析,实际节水每年可达60~200mm,效益更为显着.  相似文献   

9.
旱作区农业节水形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水资源贫乏,旱作区发展农业要抓好以利用天然降水为重点的节水措施.节水形式有:旱地果园、庭院蔬菜、农地经济作物区集流节水;大面积农业区水土保持措施节水;农业耕作措施节水;覆盖保墒、减少蒸腾技术节水.其中集流节水应作为发展的重点,是我国旱地农业中高投入、高产出的一种较为可行的形式.  相似文献   

10.
临汾地区东西山黄土覆盖区自然条件恶劣,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立足于地一有径流和天然降水的利用,对小型管道节水系统工程可行性进行分析,认为黄土覆盖山区利用河川径流发展管道与滴灌节水系统;利用旱井发展滴灌工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去电子处理微咸水矿化度对土壤水盐运移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探究去电子处理微咸水对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该文通过室内土柱试验,分析了不同矿化度微咸水(0.14、2、3、4、5 g/L)经去电子处理后土壤水分入渗及盐分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矿化度去电子微咸水土壤入渗速率及湿润锋运移速率明显大于未处理微咸水,入渗时间为200 min时,累积入渗量和湿润锋运移深度在矿化度为4 g/L时增加幅度最大。相同矿化度去电子微咸水与未处理微咸水相比,Philip入渗公式吸渗率、Green-Ampt入渗公式饱和导水率及湿润锋处吸力均显著增加。去电子微咸水能够显著提高土壤的持水效率和上层土壤盐分的淋洗效果,矿化度为4 g/L时,相对淋盐率和Na+相对淋洗率最大。该研究表明去电子化处理能够改善土壤水盐运移特性,有利于微咸水安全利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田间可微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施肥对旱地春小麦根系生长、根系活力的影响和根系特征量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使小麦根系的长度、重量、体积、表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并使小麦根系活力增加。尤以N、P配合施用效果更好。施肥对小麦根系生长的促进作用可持续到小麦生育后期。施肥在促进小麦根系生长和代谢活力的基础上加大了小麦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利用;而且小麦根系总长度、总体积、总表面积及总的根系活力与该期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揭示了以肥调水的机理。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田间可微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施肥对旱地春小麦根系生长、根系活力的影响和根系特征量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使小麦根系的长度、重量、体积、表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并使小麦根系活力增加。尤以N、P配合施用效果更好。施肥对小麦根系生长的促进作用可持续到小麦生育后期。施肥在促进小麦根系生长和代谢活力的基础上加大了小麦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利用;而且小麦根系总长度、总体积、总表面积及总的根系活力与该期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揭示了“以肥调水”的机理。  相似文献   

14.
城市垃圾填埋场植被恢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垃圾填埋场占用了大量的城市用地,并使得许多可利用资源如适量的碳、氢、钾、钙、镁、磷和微量的铁、锰、铜等元素被浪费,而且污染并破坏了周围的生态环境,有时候还引起爆炸。如何对封场后的城市垃圾填埋场进行合理高效的开发利用,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通过回顾国内外城市垃圾填埋场土地利用方式、绿化潜力、树种选择研究进展,对垃圾填埋场存在的诸如填埋气体、渗漏问题、植物的养护、土壤贫瘠等对垃圾填埋场绿化产生限制的因子进行探讨,提出找到垃圾填埋场绿化的综合配套技术如绿化美化规划方法、适宜的草种和树种、配套的绿化方法等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与热点。  相似文献   

15.
基于双作物系数法的干旱区覆膜农田耗水及水量平衡分析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  
农田覆膜技术应用广泛,覆膜条件下农田蒸散发(ET)规律是制定合理灌溉制度、提高用水效率的基础。根据2014—2015年甘肃省石羊河流域春小麦试验观测资料率定和验证农田水量平衡模型,利用双作物系数法得到作物的耗水规律和耗水结构。结果表明,覆膜春小麦全生育期耗水比不覆膜减少10%~16%,有一定的节水效果。覆膜促进了春小麦全生育期蒸腾,蒸腾占总耗水的比例在70%~74%之间,比不覆膜情况提高了25%~27%。在春小麦生长前期,覆膜能够显著降低ET;中期,覆膜能够降低土壤蒸发、促进作物蒸腾。此外,覆膜还具有促进作物前期生长、延长作物中期生长、延缓冠层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保水剂对土壤持水性能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利用正交回归设计研究了丙烯酸盐类保水剂对土壤持水性能的影响,并推导出土壤有效水含量与土壤质地、保水剂粒径及其使用剂量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土壤质地、保水剂用量对土壤有效水含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而保水剂粒径对土壤有效水含量的影响不显著。保水剂颗粒与土壤质地、与保水剂用量成负效应,保水剂用量与土壤质地成正效应。这一数学模型可以用于指导该类保水剂在生产的使用。  相似文献   

17.
Grant McTainsh 《Geoderma》1984,33(1):13-37
Evidence is presented here to show that the upland soils of central northern Nigeria are formed in aeolian mantles deposited by two aeolian processes: aeolian suspension (or dust) deposition and aeolian saltation (or dune sand) deposition. The soils to the south and west of Kano are largely the product of Harmattan dust deposition, whereas the northern soils appear to originate from dune sand migration from the Quaternary dune fields to the east of the study area. The spatial pattern of particle-size populations (or quanta) and quartz grain roundness characteristics, within the mantles and dune sands, indicates that considerable mixing of dune sands and dust has occurred in the formation of these mantles.  相似文献   

18.
不同氮肥对潮土中磷肥转化的动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室内土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对潮土中磷肥转化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除硝酸铵,不同氮肥均显著降低土壤有效磷含量,其中以硝酸钙和尿素处理作用最显著;不同氮肥均显著降低土壤水溶性磷含量,但硝酸铵的作用显著小于其他氮肥;各氮肥处理在培养15d时,土壤水溶性磷含量差异最显著,硝酸钙和尿素处理的土壤水溶性磷含量有小于氯化铵和硫酸铵处理的趋势,但随着时间延长,除硝酸铵外,各氮肥处理间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9.
A new system for soil studi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Chitosan and its components have beneficial effects on a wide variety of plant species. Yet, their effects on wheat plants under drought stress are not well known. So, a field experiment was laid out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chitosan nanoparticles (NPs) on wheat. The wheat seeds were sown in plots. Then, the chitosan NPs were added to them through soil and foliar application at tillering, stem elongation, and heading stage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drought stres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majority of the studied traits compared to the normal irrigation. Application of the NPs especially 90?ppm increased leaf area (LA), relative water content (RWC), chlorophyll content, photosynthesis rate, catalase (CAT), and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ctivities, yield, and biomas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Finally, our results highlight that usage of the chitosan NPs especially 90?ppm can mitigate adverse effects of drought in the wheat under drought str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