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1日龄健康蛋雏鸭为试验动物,采用2×3(温度×VA)重复实验设计,研究适温、低温的环境下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VA(3 000、5 000、10 000 IU.kg-1)对蛋雏鸭抗氧化能力及内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显著降低了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5),但对丙二醛(MDA)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而添加5 000 IU.kg-1 VA会使雏鸭血清中T-AOC升高,MDA水平降低,显著增加SOD活性。温度对雏鸭血清中T3、T4水平影响显著(P<0.05),随着温度降低雏鸭血清中T3、T4水平升高,皮质醇(Cort)浓度低温较适温组略有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胰岛素(Ins)浓度随温度降低而略有下降(P>0.05),随着VA添加量的增加T3变化稳定,添加5 000 IU.kg-1 VA显著增加了T3水平(P<0.05),T4水平有升高趋势,皮质醇与胰岛素水平随VA添加均有下降趋势但都不显著(P>0.05)。VA添加水平在5 000 IU·kg-1还可以提高机体在冷应激下的代谢率,提高机体的抗寒能力,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2.
选取狼山鸡种母鸡160羽,随机分成三个组,分别饲喂粗蛋白水平为10%(低)、15%(对照)和20%(高)的日粮,21d后收集种蛋。每组随机选择10枚种蛋用于放免测定卵黄中母源性甲状腺激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余孵化后在相同条件饲养至28d,并测定生长性能.。分别与1日龄和28日龄每组各选10羽雏鸡进行屠宰测定。结果:(1)试验前后母鸡体重各组间均没有变化,低蛋白组产蛋率和蛋重显著下降(p<0.05),高蛋白组蛋重显著高于对照组;(2)三组种蛋的卵黄中T3、胰高血糖素水平均没有显著性差异,而高蛋白组卵黄中T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低蛋白组(p<0.05),低蛋白组1d后代血清中T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高蛋白组血清T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出雏重与蛋重呈正相关(R2=0.9275,p<0.01),出雏后高、低蛋白组子代均表现出较高的生长速度,28d低蛋白组子代鸡体重和相对胸肌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蛋白组体重与对照组相比有增加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8)。结论:母鸡饲喂不同蛋白水平日粮可以改变卵黄中母源性激素的沉积并能显著影响子代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标记0~365日龄绍鸭胰腺脾叶内胰岛素免疫反应细胞(B细胞),用显微测微尺测量B细胞胰岛的面积,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B细胞胰岛面积具明显年龄变化,0~42日龄为迅速增长期,42~154日龄缓慢增长,365日龄略下降。用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测定血糖浓度,0~42日龄有波动,以后基本稳定。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胰岛素浓度,在孵出时低于5μIU/mL,0~7日龄迅速增加,并基本达成年水平。  相似文献   

4.
制备4批小鹅瘟高免血清,用这些血清进行保护试验、治疗试验、保护期试验和田间防治试验的结果表明,2~3日龄雏鹅注射高免血清0.5~1mL,抵抗自然感染的保护率达95%~100%,抵抗强毒株(剂量为0.5×10~(-2)mL)感染的保护率为80%~100%;5~7日龄病雏注射高免血清2~4mL,治愈率为86%;2~3日龄雏鹅注射高免血清1mL,对人工感染和自然感染的保护期至少有15d;田间试验共预防雏鹅2816只,保护率为97.1%,治疗雏鹅5943只,治愈率为78.8%。结果证明高免血清是防治小鹅瘟的较理想的制剂。  相似文献   

5.
胆碱对鹅体内脂质代谢及肝脏FAS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碱对青农灰鹅体内脂质转运、代谢的作用及脂肪酸合成酶FAS(fatty acid synthase)基因表达的影响,确定鹅日粮中胆碱的最适添加量。【方法】将180只1日龄青农灰鹅随机分为6个处理组,每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试验在玉米-豆粕型饲粮的基础上各组的胆碱添加量分别为0、600、1 200、1 800、2 400和3 000 mg•kg-1,试验期15周。屠宰后测定肝脏和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葡萄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水平,肝脏脂蛋白酯酶、肝脂酶及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和肝脏脂肪酸合成酶(FAS)基因表达量。【结果】①4周龄时,饲粮中添加胆碱显著降低肝脏和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胰岛素水平和血清胆碱酯酶活性(P<0.05或P<0.01);显著提高肝脏脂蛋白酯酶、肝脂酶活性和血清胰高血糖素水平(P<0.05);但对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葡萄糖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15周龄时,饲粮中添加胆碱显著降低肝脏和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与胰岛素水平及血清胆碱酯酶活性(P<0.05或P<0.01);显著提高肝脏脂蛋白酯酶、肝脂酶活性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胰高血糖素水平(P<0.05);但对血清葡萄糖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②饲粮中添加胆碱显著提高肝脏FAS基因的表达量(P<0.01),且肝脏脂肪酸合成酶基因表达量随胆碱添加水平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结论】综合考虑胆碱对鹅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1—4和5—15周龄鹅饲粮中胆碱适宜添加量分别为1 200—1 800和1 200 mg•kg-1。  相似文献   

6.
选用24只7日龄的杂交雏鹅(川白×太湖),随机分成试验和对照两组,笼养,随意采食和饮水.饲以大麦(占45%)基础日粮,试验组添加0.1%的Biokyowa商品粗酶制剂.至60日龄时采取血液样品,分离血浆,用于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酶制剂使血浆中尿酸水平显著下降,较对照低57.50%(P<0.01),而谷丙转氨酶却较对照高4.46倍(P<0.01).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分别比对照高12.30%(P<0.05)和36.75%(P<0.01);而胰高血糖素的水平较对照低23.11%(P<0.05).添加酶制剂使尿酸水平下降和谷丙转氨酸活性提高,导致机体的蛋白质分解减少,合成代谢加强;同时血糖含量及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比值升高,显示机体的消化吸收改善和合成代谢加强.结果提示,添加粗酶制剂不仅能改善生长鹅对大麦日粮的消化,而且还影响机体的代谢和激素水平,从而提高鹅对饲料的转化效率,促进生长.  相似文献   

7.
通过建立雏鹅高尿酸血症模型,研究高蛋白日粮对雏鹅血清尿酸水平、肝脏和肾脏超微结构及ABCG2表达的影响。超微结构观察发现,对照组(CP)肝脏和肾脏细胞器结构完好,高蛋白1组(HP1)、高蛋白2组(HP2)肝脏部分线粒体开始出现肿胀、空泡变性,内质网肿胀消失,糖原减少。肾脏细胞部分线粒体开始出现肿胀、空泡变性,核膜间隙增大。雏鹅7日龄时,HP2组鹅的血清尿酸水平极显著高于CP组和HP1组(P<0.01);雏鹅14日龄时,HP2组鹅的血清尿酸水平极显著高于CP组和HP1组(P<0.01),HP1组鹅血清尿酸水平极显著高于CP组(P<0.01)。qPCR、Western-boltting及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P2组鹅十二指肠、空肠中ABCG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显著或极显著高于CP组和HP1组(P<0.05或P<0.01),鹅肾脏ABCG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显著或极显著低于CP组和HP1组(P<0.05或P<0.01);HP1组鹅ABCG2基因和蛋白在空肠中的表达显著高于CP组(P<0.05),在肾脏中的表达显著低于CP组(P<0.05)。综上所述,饲喂高蛋白日粮导致雏鹅肝脏、肾脏细胞受损,血清尿酸水平升高,引发雏鹅高尿酸血症,空肠、十二指肠中ABCG2的表达增加,而肾脏中ABCG2的表达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金定鸭为研究对象,孵化前向蛋清内注射三碘甲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检测鸭出雏前后体重、胸浅肌重、血清中甲状腺激素(thyroid hormones,THs)水平的变化,分析肝脏中I型脱碘酶(deiodinases I,D1)和Ⅲ型脱碘酶(deiodinasesⅢ,D3)mRNA表达、蛋白水平及酶活性的变化,探究外源性T3对鸭出雏前后生长发育及肝脏中脱碘酶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00枚金定鸭种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在孵化前从蛋的锐端往试验组种蛋蛋清内注射100 μL含250 ng T3的生理盐水,对照组注射不含T3的100 μL生理盐水,两组种蛋在相同条件下同期孵化。在27胚龄和7日龄时,记录鸭的体重和胸浅肌重,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鸭血清中T3和四碘甲腺原氨酸(thyroxine,T4)水平,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鸭肝脏中D1和D3的mRNA表达,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鸭肝脏中D1和D3蛋白水平及酶活性。【结果】在27胚龄和7日龄时试验组鸭的体重(P = 0.035,0.044)和胸浅肌重(P = 0.027,0.03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血清中T3和T4水平在27胚龄时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 > 0.05),而7日龄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40,0.040);试验组鸭肝脏中脱碘酶mRNA表达量仅D3在7日龄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40);在7日龄时试验组鸭肝脏中D1和D3的蛋白含量和酶活性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7,0.045;P = 0.013,0.039)。鸭出雏前后的胸浅肌重与血清中T3水平呈强的负线性相关(r = -0.431,P = 0.025);血清中T3水平与肝脏中D3的mRNA表达呈极显著正向相关(r = 0.778,P = 0.005),血清中T4水平与D1和D3的蛋白水平和酶活性均呈正线性相关(r = 0.685,P = 0.020;r = 0.662,P = 0.026;r = 0.710,P = 0.014;r = 0.705,P = 0.015)。【结论】蛋清内注射T3促进了鸭出雏前后生长发育,同时伴随着出雏后循环中THs水平的降低,肝脏中D1和D3的表达发生下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蛋白日粮对雏鹅生长性能、血清炎症因子及肝脏、肾脏、空肠、十二指肠中黄嘌呤脱氢酶(XDH)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1日龄雁鹅72只,随机分成对照组(CP)、高蛋白组1(HP1)和高蛋白组2(HP2),分别饲喂含180.00,230.00和280.00 g/kg粗蛋白的日粮,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鹅。试验为期14 d,每周测定各组雏鹅采食量、体质量。于7和14 d采血,分离血清,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1L-1β)、白细胞介素6(IL-6)、尿酸(UA)含量;采用RT-qPCR、免疫组化法、Western-blotting法测定14日龄雏鹅肝脏、肾脏、空肠、十二指肠中XDH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7日龄时,HP2组雏鹅的平均体质量显著小于CP组(P0.05),极显著小于HP1组(P0.01),HP1组雏鹅的平均日增重显著大于HP2组(P0.05);14日龄时,CP组雏鹅的平均体质量、平均日增重、日采食量极显著高于HP1和HP2组(P0.01)。2)7日龄时,HP2组雏鹅血清中的1L-1β、TNF-α、UA含量及XOD活性均极显著高于CP组(P0.01),1L-1β、TNF-α、UA含量显著高于HP1组(P0.05);HP1组雏鹅血清中TNF-α质量浓度极显著高于CP组(P0.01)。14日龄时,HP2组雏鹅血清中1L-1β、IL-6、TNF-α、UA含量及XOD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CP组和HP1组;HP1组雏鹅血清中的1L-1β、IL-6、TNF-α、UA含量及XOD活性极显著高于CP组(P0.01)。3)HP2组雏鹅肝脏、肾脏、十二指肠的XDH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显著或极显著高于CP组(P0.05或P0.01),肝脏、肾脏中XDH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显著或极显著高于HP1组(P0.05或P0.01);HP1组雏鹅肝脏、十二指肠中XDH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显著或极显著高于CP组(P0.05或P0.01)。各组雏鹅空肠中XDH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摄入过高水平的蛋白会导致雏鹅生长性能降低,机体发生炎症反应,肝脏、肾脏、十二指肠中XDH基因和蛋白表达量增加,从而引发雏鹅高尿酸血症。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苜蓿草颗粒饲料对鹅生长性能、肠道长度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21日龄、体重相近(出壳时间和体重基本一致)、健康的扬州鹅300只,将其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和试验Ⅳ组,每组3次重复,每个重复20只,整个饲养试验期7周。前3周添加的苜蓿草粉依次为:0、8%、12%、16%和20%,而后4周添加的苜蓿草粉依次为:0、12%、16%、20%和24%。结果表明:1)42和70日龄,对照组和各试验组鹅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无显著性差异;2)42和70日龄,试验Ⅱ组鹅空肠长度和试验Ⅲ组鹅盲肠长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回肠长度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3)42和70日龄,试验Ⅱ组鹅血清的血清总蛋白和谷草转氨酶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谷丙转氨酶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Ⅳ组鹅血清的血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苜蓿草粉颗粒饲料能够提高扬州鹅肠道长度和改善血液生化指标,但对生长性能无影响。从本试验结果来看,21~42日龄和43~70日龄,苜蓿草粉最佳添加水平分别为16%和20%。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土壤铁锰结核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锰结核是土壤成土过程中的产物。我国近年来对土壤铁锰结核的物理性状、内部结构、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锰矿物类型的鉴定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及形成时代,同时对铁锰结核所引起的土壤环境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今后一段时期铁锰结核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深化土壤铁锰结核形成机制、铁锰结核的空间比较性研究以及铁锰结核与土壤环境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试管开花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莹  林庆良 《北京农业》2007,(36):46-49
植物试管开花的研究越来越受关注,本文主要从不同外植体、植物激素、营养水平和环境因素4个方面说明对植物试管开花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哺乳动物显微受精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从注射部位、精子状态、精子发生、卵子状态、卵子激活等方面阐述了影响显微受精的主要因素,并指出了在我国开展显微受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对适宜新辟桃园的除草剂品种进行了比较,筛选并研究了合理的混用技术。在所选的5 种药剂中,克芜踪的速效性最好,但持效期短。用20% 克芜踪3 000m l/hm 2 喷施,药后10天,杂草平均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1.1% 和96.2% ;药后15 天,杂草开始复生,防效下降;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降至35.4% 和67.7% 。草甘膦系列的除草净度高、防效持久,但药效发挥较缓慢。用41% 农达5 250m l/hm 2,药后2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0.7% 和93.1% ;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仍达94.0% 和93.7% 。克芜踪、草甘膦系列除草剂与禾耐斯(乙草胺)混配,能互补长短,提高药效。混用后,克芜踪防效提高2% ~8% ;农达、草甘膦防效提高2% ~5% 。人工锄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仅为70.6% 和84.1% ,且山地表土层松动后易造成水肥流失。  相似文献   

15.
我国苜蓿抗霜霉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霜霉病的症状和发生规律及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提出苜蓿霜霉病的防治更侧重于“防”,更依赖于科学的田间管理与草地利用等综合防治措施,即牧草混播、合理施肥、合理利用、搞好田间卫生、种子处理,最后指出了苜蓿育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相思树种的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从茎尖的培养、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3个方面详细综述了国内外近30年来相思树体外繁殖的研究进展,并分析总结了相思树基因工程育种的研究近况,从而提出了相思树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认为只有在阐明相思树体外再生的生化、生理机制的基础上,才能对其体外繁殖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促进更多、更有价值的林木基因工程新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17.
盘锦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俊和 《农学学报》2015,5(11):113-117
为了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对盘锦地区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日光温室各月气温日变化趋势相似,均呈“单峰”曲线型。晴天和多云天气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昼高夜低;阴天和雨雪天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变化比较平稳。不同天气条件下冬季日光温室室内总辐射最大值出现月份不同,有无草帘对温室内总辐射值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江淮地区小麦肥料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蔡祖玉  张先胜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119-3119,3141
试验结果表明:江淮地区N、P、K的施肥配比为1∶0.5∶0.5时,小麦增产又增效。  相似文献   

19.
我国苜蓿褐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苜蓿是农牧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牧草之一。苜蓿褐斑病是由苜蓿假盘菌引起的一种最常见的世界性豆科牧草病害,对它的研究多数集中于褐斑病的田间病情调查与病原菌的鉴定。近年来,由于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的研究者开始对褐斑病进行一些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对苜蓿褐斑病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不仅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我国有关的科技人员和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干热蔗区是我国甘蔗糖业的重要生产基地,蔗区光热资源丰富,唯降水分布不均成为植蔗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根据蔗区植蔗特点和甘蔗需水规律,苗期抗旱是干热蔗区抗旱植蔗的关键,保证较多的总苗数和足够的生长量是苗期抗旱植蔗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制定相应的苗期抗旱植蔗栽培技术措施是解决该难题的重要保障;该观点为我国干热蔗区植蔗生产、甘蔗引育种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