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在江苏各地场圃的铅笔柏病害发生比较普遍而严重,主要为害1~7年生的铅笔柏,尤其1~3年生的幼苗受害更重。根据笔者1986年6~10月调查,射阳县林科所二年生铅笔柏发病死亡率为40.9%;南京丁祥园艺场四年生铅笔柏发病死亡率为23.7%;吴县胥口乡五年生铅笔柏发病率为76.7%,其实,上述数字不是一种病害所致。铅笔柏的病害种类颇多,有些症状很相似,较难区别。现已发现有柏树疫病(即铅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5个铅笔柏种源造林试验表明:在引进的5个铅笔柏种源中,造林初期表现为LA种源最好,TX种源最差,各种源生长量高低排序为LA>SD>NE>MO>TX;铅笔柏造林以容器苗成活最好,达到99.17%;铅笔柏适应性较强,在温暖湿润、土壤条件较好的条件下,生长较快;与乡土树种相比较,当年生长量油松>铅笔柏>侧柏。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盆栽2年生铅笔柏(Sabina virginian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的叶片(枝条)的保水力、根冠比、根系活力、叶绿素、蛋白质、SOD超氧化物歧化酶、饱和吸水时总体原初渗透势π_0、初始质壁分离时的总体渗透势π_p、零膨压时的相对渗透水含量ROC、质外体相对含水量RWC等11项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对铅笔柏、侧柏的抗旱性强弱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叶片保水力:铅笔柏侧柏;根冠比:铅笔柏侧柏;根系活力:侧柏铅笔柏;叶绿素含量:铅笔柏侧柏;蛋白质含量:侧柏铅笔柏;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铅笔柏侧柏;饱和吸水时总体原初渗透势π_0:铅笔柏侧柏;初始质壁分离时的总体渗透势π_p:铅笔柏侧柏;零膨压时的相对渗透水含量ROC:侧柏铅笔柏;质外体相对含水量AWC:侧柏铅笔柏;失膨点渗透水和饱和渗透水比值V_p/V_0:铅笔柏侧柏。运用模糊数学的隶属函数法对2个树种的抗旱能力做综合评价,铅笔柏在抗旱能力方面强于国内乡土树种侧柏。  相似文献   

4.
前茬树木对铅笔柏幼林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调查结果初步表明:侧柏、桧柏等柏类树种对铅笔柏新造林地或圃地具有明显的前茬效应,即明显影响铅笔柏幼树的生长,也会导致铅笔柏幼树遭受严重的梢枯病和芽枯病的侵害;国槐前茬也会导致新植铅笔柏遭受煤污病的侵害。  相似文献   

5.
针对2年生盆栽的侧柏、铅笔柏幼树,在人为控制不同等级土壤含水量的情况下,测定侧柏、铅笔柏的高生长值,应用模糊数学的隶属函数法计算铅笔柏、侧柏幼树在不同等级水分处理下的生长指数,判断侧柏、铅笔柏幼树对干旱环境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6.
铅笔柏可与意杨、泡桐等砍伐周期短的树种混交。混交的铅笔柏品种以选鳞叶,冠幅小的圆锥形或圆柱形类型为好,密度可为2×3米或2×2米,并以阔叶树造林2~3年再栽植铅笔柏为宜。混交12年后可逐渐对阔叶树进行间伐。  相似文献   

7.
铅笔柏原产美国,材质优良,树形美观。我国华东地区引种,生长良好。近些年来,由于园林事业的发展,这一树种的栽培日益广泛,但许多苗圃中发生枯梢病,造成较大损失。在美国,枯梢病也是铅笔柏苗期的重要病  相似文献   

8.
由桧柏拟茎点菌Phomopsis juniperovoraHahn所引起的铅笔柏梢枯病(又称铅笔柏疫病),1983年在江苏首先发现,现已蔓延到上海市,安徽省等地。这是一种严重的苗圃病害,给生产带来重大损失,该病是在由美国进口的铅笔柏种子育苗地上发现的。由于美国早就存在此病,因此怀疑该病是由种子带菌从美  相似文献   

9.
太行山石灰岩区铅笔柏引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铅笔柏(Sabina Virginiana A)原产北美洲东部及中部,又称北美圆柏、红柏,属柏科圆柏属。十七世纪引入欧州,1918年始由德国引入我国。在我省河南农大院内有一株铅笔柏已达30年,鸡公山林场和南湾林场等地近年相继开展了铅笔柏引种试验。1986年我们在太行山石灰岩区开始引种,现已栽植示范林100亩,生长尚为良好。现将试验情况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0.
“铅笔柏种源及栽培技术引进”项目由国家林业局“948”项目管理办下达,为了搞好此项目,项目组成员从2001年3月13日到4月1日,对我国铅笔柏引种较早、报告较多的江苏、安徽、河南等省及沿途进行了实地考察。铅笔柏在我国的引种概况铅笔柏又名北美圆柏、红柏,原产北美洲的东部及中部,为常绿大乔木,树高可达30余米,胸径3米~4米,寿命长,是圆柏属中生长最快的树种。其树冠优美,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材质柔软,木理通直美观,芳香,坚固耐用,是家具、工艺品和建筑用的良材,是珍贵的用材树种;又因材质细,均匀一致…  相似文献   

11.
铅笔柏原产北美,是优良的造林和园林绿化树种。我国于本世纪初引种,多年来,已在生产和园林上推广应用,获得成效。 自1983年以来,我省铜山、东台、丹阳等县铅笔柏苗木遭到病菌的严重侵染,遭受重大的经济损失。经几年的研究确定为一种真菌性病害。称之铅笔柏梢枯病,病原菌为桧柏拟茎点菌(Phomopsis juniperovora Hahn)。在我国是新发现的一种毁灭性的苗圃病害。国外称之为铅笔柏疫病(Cedar blight.)。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新西兰及东非的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国内已知在江苏、上海及安徽等省市有局部分布。 该病被列入我国尚未发现或分布不广的危险性林木病虫名单(草案)之中。对此病  相似文献   

12.
运用P-V技术研究铅笔柏、侧柏的原初总体渗透势π0、失膨点总体渗透势πp、均渗透势、相对含水量RWC、失膨点渗透水与饱和渗透水比值VP/V0等水分特征参数。结果表明,铅笔柏抗旱能力弱于侧柏,但在水分相对充裕的条件下,铅笔柏较侧柏能够维持较高的细胞膨胀度,生长因而比较旺盛。随着树龄的增加,铅笔柏和侧柏的抗旱能力均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13.
运用P-V技术研究铅笔柏(Sabina virginiana L.)、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L.)幼树之间生理指标的差异,比较铅笔柏与侧柏的抗旱性强弱。结果表明铅笔柏的主要水分参数(P_0、P_W~P、ROWC、RWC、AWC、ROC)均明显低于侧柏;(RWD、V_P/V_0、∈)渗透调节能力和束缚水含量、最大体积弹性模量均高于侧柏。表现铅笔柏自身"遗传"特性对干旱环境具有较强的耐旱能力。  相似文献   

14.
对铅笔柏大苗造林产生假死现象的分析东海县公路管理站丁家兴东海县石湖林场郇恒玖铅笔柏生长迅速,树形优美,是优良的四旁绿化树种之一。但用铅笔柏大苗大面积造林,往往会出现大量苗木整株枯黄的现象,有人(包括一些专业人员)认为苗木已经死亡,便将其铲除,待来年再...  相似文献   

15.
丁家兴  郇恒玖 《江苏林业科技》1995,22(3):52-52,F003
对铅笔柏大苗造林产生“假死”现象的原因分析丁家兴,郇恒玖(东海县公路管理站,222300)(东海县石湖林场)铅笔柏生长迅速,例形优美,是优良的用材和绿化树种。但利用铅笔柏大苗造林,往往会出现苗木整株枯黄的现象,有人认为苗木已经死亡,而将其铲除,待来年...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章古台从 1994年开始引种铅笔柏 ,进行育苗与造林试验。试验认为 ,铅笔柏种子处理需要从 1月下旬至 4月下旬 90d左右时间 ,出芽率较高 ;而从 3月下旬至 4月中旬开始处理的种子 ,低温阶段时间短 ,出芽率低。铅笔柏越冬干梢与种源关系很大 ,美国南达科他洲种源基本不受冻害 ,而安徽种源干梢较重 ,不宜直接引种。铅笔柏在水肥条件充足条件下 ,生长很快 ,4年生苗高达 1.0 5m比樟子松大 4 9%  相似文献   

17.
选择优良品种是提高铅笔柏产量和品质的主要手段之一。而达到这个目的的第一步是调查现有类型,了解各类型间的系统关系,从中选出生长快、成材率高和适应性强的品种(类型)或单株。 铅笔柏的自然分布和引种区十分广阔,所处的自然条件复杂,经过人工的长期栽培,在自然杂交和人工选择的影响下,产生了极其丰富的变异,它们在经济性状或形态特征上都有相当大的区别。 本种引入我国栽培的历史虽不长,但从各引种区栽培的植株的冠型、枝条着生习性及生长特性等也是多样的,为良种选择提供了有益的原始材料。 本文仅对南京地区铅笔柏类型调查和优树选择工作作一总结,为提高铅笔柏的造林和园林绿化效益提供良种。  相似文献   

18.
铅笔柏梢枯病又称铅笔柏疫病(Cedar blight),曾列入我国尚未发现或分布不广的危险性林木病虫名单(草案)之中.1983年在江苏省首次发现.1985年之后,陆续在上海、安徽等省市相继发生为害.引起铅笔柏梢枯病的病原菌是桧柏拟茎点菌(phomopsis juniperovoera Hahn)这与美国Hahn(1920年)所报导的是一致的.该病在美国主要为害  相似文献   

19.
铅笔柏容器育苗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系统总结了铅笔柏育苗的经验,包括种子处理、育苗技术和苗期管理,对铅笔柏今后在甘肃的引种和栽培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 以往在我省石质山地多采用侧柏造林。不仅树种单一,而且由于侧柏生长慢,造林后易遭羊群、毒蛾危害,致使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均较低,严重影响了山地造林的进展速度。为丰富石质山造林树种,探讨铅笔柏适生范,围加速石质山绿化进程,我们于1978年在肖县凤虎山林场的所里山、藏马峪、郭楼等石质山地营造了铅笔柏、侧柏对比试验林。经调查,1978年铅笔柏造林成活率为95%,侧柏为62%;1983年调查,6年生时,山坡上、中、下部平均生长情况:铅笔柏高2.59米,地径7.18厘米,侧柏高1.32米,地径3.83厘米。铅笔柏高、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