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利用木霉菌防治植物病害的研究现在已经达到了商品化阶段.但是生防制剂的一个共同局限性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大;菌种或菌株间的防效常有差异,作用不稳定.所以在生防实践中需要不断筛选优质高效菌株或用基因工程改造菌株;深入研究影响防效的各种环境因素,达到充分发挥生防制剂应有的作用.本研究对大围山自然保护区土壤中分离筛选获得的康氏木霉DTR-22号菌株,进行在不同土壤处理和不同基物上的定殖及消长动态测定;其结果,在自然土壤中加入有机肥,经过灭菌的土壤中,木霉菌增殖最快;调节pH值到7.2时,木霉菌种群数量比对照少;调节水份对木霉菌种群增殖影响不大.木霉菌在植物残体及蚕豆活根根表能良好定殖.木霉菌进行土壤处理和种子处理,检测对蚕豆枯萎病抑制作用,土壤处理比种子处理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拮抗木霉菌在生物防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简述了拮抗木霉菌的抑菌作用机理、生防工程菌株的构建、生防制剂的研究及其应用现状。展望了拮抗木霉菌在生物防治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连作草莓根际土壤中生防木霉菌的分离、筛选,明确生防木霉菌的防病效果,为草莓连作障碍中根腐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从不同连作地块的健康草莓植株根际土壤中分离到木霉菌株75株,采用传统平板对峙法对木霉菌进行初步筛选,根据几丁质酶产酶活性、β-1,3-葡聚糖酶产酶活性和重寄生能力,对木霉菌的抑菌能力进一步复筛,并将筛选出的优势木霉菌菌株组合,研究混合菌剂对草莓根腐病标靶病原菌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经初筛有19株木霉菌株对标靶病原菌的抑制率大于40%,并通过复筛选出3株具有不同生防优势的菌株,"经鉴定3株菌株分别为拟康宁木霉、哈茨木霉和刺孢木霉,"菌株组合后,复合菌发酵液对标靶病原菌抑制率高达57.9%,显著高于任意单株木霉菌处理;对3株生防效果较好的菌株进行鉴定,分别属于拟康宁木霉属、哈茨木霉属和棘孢木霉属;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加复合菌的植株发病率为10.2%,防效达66.8%,且对草莓植株具有一定促生作用。  相似文献   

4.
玉米苗期根腐病生防木霉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由串珠镰孢菌引起的玉米苗期根腐病生防木霉菌,对分离出的木霉菌株,采用对峙培养及室内盆栽试验对木霉菌(Trichoderma spp.)进行了拮抗效果筛选及防效试验.结果表明:从分离出的92株木霉菌中采用PDA培养基复筛出拮抗效果较好的木霉菌10株(T-A2,T-B5,T-B8,T-B11,T-C7,T-C10,T-D3,T-E4,T-E8,T-F3),再从10株木霉菌中筛选出1株对串珠镰孢菌(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有较好拮抗效果的优良木霉菌T-C7菌株,该菌株对串珠镰孢菌的抑制率达到87%以上;盆栽试验中,应用木霉菌T-C7防治玉米苗期根腐病,其防效为47.49%.  相似文献   

5.
利用木霉菌防治植物病害的研究现在已经达到了商品化阶段。但是生防制剂的一个共同局限性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大 ;菌种或菌株间的防效常有差异 ,作用不稳定。所以在生防实践中需要不断筛选优质高效菌株或用基因工程改造菌株 ;深入研究影响防效的各种环境因素 ,达到充分发挥生防制剂应有的作用。本研究对大围山自然保护区土壤中分离筛选获得的康氏木霉DTR - 2 2号菌株 ,进行在不同土壤处理和不同基物上的定殖及消长动态测定 ;其结果 ,在自然土壤中加入有机肥 ,经过灭菌的土壤中 ,木霉菌增殖最快 ;调节 pH值到 7.2时 ,木霉菌种群数量比对…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木霉生防效果的高低与木霉菌的产孢能力和在土壤中定殖力的高低的关系,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了397株木霉生防效果与菌丝生长速度、产孢量、耐低温性等抗逆性状的相关性,对优势菌株的发酵条件及生防效果进行测定。结果表明,TRS060186和TRW079634两个菌株与抗逆性状的相关性最高,关联度系数分别为0.874和0.757;TRW079634和TRS060186对黄瓜枯萎病的相对防效分别为88.7%和70.1%;温度是影响2个菌株产生不同类型孢子的关键条件,TRS060186在20℃产生分生孢子,28℃产生厚垣孢子。TRW079634则于28℃产生分生孢子,25℃有利于产生厚垣孢子。因此,木霉的适应性强弱是影响木霉菌生防效果的最主要的因子。  相似文献   

7.
拮抗木霉菌的生防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拮抗木霉菌的抑茵作用机理、诱导抗病性、促进植物生长等方面对木霉菌生防机制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概括。从生防功能的多样性来看,木霉菌是一种理想的生防菌株和难得的生防资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对茶轮斑病菌有拮抗作用的生防木霉菌,为茶轮斑病菌生物防治及生防木霉菌的田间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梯度稀释法分离不同茶区的茶树根际土壤木霉,通过平板对峙法和抑菌圈法筛选拮抗木霉菌,并采用形态特征结合分子发育分析方法明确木霉菌的分类水平。【结果】共分离得到35株木霉菌,从中筛选出7株与茶轮斑病菌对峙培养拮抗能力大于70%的木霉菌;其中,菌株BLS17112505和DS-GSC-3的发酵液对茶轮斑病菌具有抑菌活性,以菌株DS-GSC-3的抑菌率最高,达70.53%;与对照相比,菌株DS-GSC-3的发酵液有助于提高茶叶中氨基酸和儿茶素的含量,分别提高13.87%和8.92%;菌株DS-GSC-3为短密木霉(Trichoderma brevicompactum)。【结论】短密木霉菌株DS-GSC-3的发现为丰富木霉菌的开发利用拓宽了途径,并为木霉菌防治茶轮斑病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对茶轮斑病菌有拮抗作用的生防木霉菌,为茶轮斑病菌生物防治及生防木霉菌的田间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梯度稀释法对茶树根际木霉进行分离,通过平板对峙法和抑菌圈法筛选拮抗木霉菌,并采用形态特征结合分子发育分析方法明确木霉菌的分类水平。【结果】从采自不同茶区的茶树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35株木霉菌,从中筛选出7株与茶轮斑病菌对峙培养拮抗能力大于70%的木霉菌。其中,菌株BLS17112505和DS-GSC-3的发酵液对茶轮斑病菌具有抑菌活性,以菌株DS-GSC-3的抑菌率最高,达70.53%;与对照相比,菌株DS-GSC-3的发酵液有助于提高茶叶中氨基酸和儿茶素的含量,分别提高13.87%和8.92%。菌株DS-GSC-3为短密木霉(Trichoderma brevicompactum)。【结论】短密木霉菌株DS-GSC-3的发现为丰富木霉菌的开发利用拓宽了途径,同时,研究结果为短密木霉DS-GSC-3的拮抗机理和抗菌活性物质的研究,以及木霉菌防治茶轮斑病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木霉菌T05-1对几种作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及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鉴定木霉菌T05-1种类,明确其生防机制和发酵条件,采用形态学鉴定、抑菌试验和液体发酵的方法,对分离自辽宁省锦州市蔬菜根际土壤的的木霉菌T05-1进行了鉴定、抑菌作用及发酵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木霉菌T05-1经形态学鉴定为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 Pers.ex Fr.),对病原菌的生防机制分别属于重寄生、抗生等作用,碳源为葡萄糖时T05-1菌丝生长最快,碳源为蔗糖时产孢量最大,氮源为蛋白胨和硫酸铵时产孢量最大,氮源为硝酸铵菌丝生长最快,温度为25℃,pH值为6~7有利于木霉菌T05-1的生长及产孢。因此绿色木霉T05-1是一株生防作用较好的菌株。  相似文献   

11.
土壤中木霉的分离纯化以及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土壤中分离纯化获得3个木霉集合种: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和绿木霉(Trichoderma virens)。用这3种木霉菌分别与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a)和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作平板对峙培养及显微观察,测定木霉菌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3种木霉菌对供试的2种病原菌抑菌强度不同,其中绿木霉对小麦纹枯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都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显微观察到木霉菌对病原菌菌丝的缠绕、使病原菌菌丝细胞质变稀薄、菌丝解体等现象。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广西北部林区木霉菌资源的种类及分布特征,2007~2008年从桂林、河池、柳州、百色4市8县主要林区采集不同海拔、不同林分、不同土层深度土壤进行木霉菌分离鉴定研究。结果表明,从广西北部林区土壤中共分离出121株木霉,经形态学分类研究,鉴定出11个种,另有2株为不确定种;广西北部林区木霉菌资源丰富,尤以有机质含量丰富、潮湿的森林表层、中层土壤木霉分布几率较高;哈茨木霉、拟康氏木霉和深绿木霉出现频率较高,是广西北部林区木霉资源的优势种类。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木霉菌与绿僵菌在平板及土壤中相互关系,以不同配比同时接种2株菌,采用平板对峙和土壤再分离试验,观察2种菌株生长过程相互作用。采用先接种绿僵菌,间隔不同时间后接种木霉菌,观察2种菌株生长及相互影响。结果表明:2种菌株同时接种时,木霉菌与绿僵菌比例1:100时,平板上木霉菌平均生长距离是绿僵菌的6倍,土壤中培养4d后绿僵菌难以从木霉菌中分离得到,木霉菌对绿僵菌生长具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木霉菌生长处于优势,绿僵菌生长受抑制。先接种绿僵菌,7d后接种木霉菌,当2种菌株生长处于稳定后,平板上绿僵菌生长距离略低于木霉菌生长距离1mm,土壤中绿僵菌孢子量高于木霉菌,木霉菌的生长优势减弱,绿僵菌生长速率提高,二者生长趋于平衡,可实现一定水平的共存。因此,需要深入研究木霉菌和绿僵菌在土壤中复杂的微生态关系,寻找避免两者直接生态竞争的关键技术,才能实现2种菌剂的协同使用。  相似文献   

14.
木霉对食用菌侵染能力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49株木霉对食用菌菌丝的侵染能力,结果显示:不同木霉的侵染能力不同,对食用菌侵染能力强的木霉对植物病原真菌的侵染能力并不一定强,表现出木霉对真菌侵染的特异性。木霉侵染食用菌的机理研究结果显示:木霉可通过溶壁、缠绕等方式作用于食用菌菌丝细胞壁,木霉发酵液对食用菌和植物病原菌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但木霉产几丁质酶的能力与木霉的侵染能力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5.
四种木霉菌对稻瘟病菌作用能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利用木霉菌来防治稻瘟病,本文从菌落对峙培养、代谢物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等方面比较了哈茨木霉、康氏木霉、绿色木霉和黄绿木霉对稻瘟病菌的作用能力。研究证明,黄绿木霉菌的抑菌能力明显优于另三种木霉菌,特别是黄绿木霉菌的PD培养液对稻瘟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能力,在稀释2倍时的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能力均达到100%。  相似文献   

16.
以滤纸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溶液作为培养基,对拟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opsis)、黄绿木霉(Trichoderma aureoviride)和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这3种纤维素分解菌进行了培养及羧甲基纤维素CMC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拟康宁木霉和绿色木霉的滤纸失重率分别达到37%、33%,是黄绿木霉的6~7倍,且他们的CMC酶活性也显著黄绿木霉。表明不同的菌株对纤维素类物质的分解能力差异很大,且CMC酶活性高的菌种滤纸分解能力也比较明显,以拟康宁木霉与绿色木霉分解纤维素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7.
木霉是土壤真菌中的重要群落,在植物根际分布非常广泛,是一种很有应用价值的植物生防菌。从土壤生态环境对木霉的影响和木霉对土壤的修复作用,对木霉与土壤生态环境的关系展开论述,并对土壤木霉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Trichoderma spp.对樟子松枯梢病病原菌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Trichoderma属3个菌株与樟子松枯梢病茵(sphaerop sissapinea)对峙培养试验的结果表明:Trichoderma virideI.Trichoderma viride2及Trichoderma harzianum对樟子松枯梢病病原茵都有抑制效果,其中Tri—choderma viride2对病原茵的相对抑制效果最好,且其相对抑制效果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长,在40h达到最高,为73.55。Trichoderma viridel和Trichoderma harzianum对病原茵的相对抑制效果在16h达到最高,分别为4.86及2.59。  相似文献   

19.
利用57株木霉菌株对番茄灰霉菌(Botrytis cineren)进行室内抑菌效果测定和小区防病试验。结果表明:①木霉菌菌株对灰霉菌的作用机制主要表现在较强的重寄生作用,其释放的代谢产物消解灰霉菌菌丝。②其中有的木霉菌菌株的分生孢子释放的代谢产物能够抑制灰霉菌孢子萌发,有的能够刺激灰霉菌孢子萌发,说明各个木霉菌菌株的代谢产物不尽相同。③两年的小区防治番茄灰霉病试验,有4株木霉菌株的平均防治效果在60%以上,其菌株具有生长速度快、产孢早及产孢量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对木霉H6进行抗药性标记,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其在香蕉体内定殖情况及其对香蕉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木霉H6可在香蕉苗的根、球茎、假茎、叶中传导并稳定定殖;体内定殖了木霉H6的香蕉苗的生长明显优于未定殖的香蕉苗,说明木霉H6在香蕉体内的定殖促进了香蕉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