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氨基酸维生素对绿僵菌液生分生孢子形成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对金龟子绿僵菌在不同氨基酸为氮源、不同维生素为生长辅助因子的液体培养基中菌丝生长和液生分生孢子的形成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氨基酸和维生素对金龟子绿僵菌的生长及液生分生孢子的形成影响极显著 .以天门冬酰胺和 L -丙氨酸为氮源的培养液有利于绿僵菌液生分生孢子的形成 .产孢量达 5.1× 1 0 9和 4.7× 1 0 9个孢子·L-1.在培养液中添加适宜的生长辅助因子能有效刺激液生分生孢子的形成 . VB6+ VH或复合维生素 B能使绿僵菌获得较高的液生分生孢子产量 (产孢量高达 1 7.8× 1 0 9和 1 6.4× 1 0 9个孢子· L-1) .同时 ,试验还显示 :液生分生孢子的产量与培养基氮源的性质有关 ,复杂的氮源比简单的氮源更有利于液生分生孢子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对金龟子绿僵菌30103菌株在不同浓度吐温80、不同维生素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液体深层培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吐温80对液生分生孢子的产量影响显著,培养基中吐温80含量在0.6%~1.0%时,可获最大产孢量;不同维生素对生物量和液生分生孢子的产量影响显著,在培养基中添加适宜维生素能有效刺激液生分生孢子的形成,复合维生素、B2B1B6、B6B1H能使绿僵菌获得较高的液生分生孢子产量.  相似文献   

3.
对金龟子绿僵菌30103菌株在不同浓度吐温80、不同维生素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液体深层培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吐温80对液生分生孢子的产量影响显著,培养基中吐温80含量在0.6%~1.0%时,可获最大产孢量;不同维生素对生物量和液生分生孢子的产量影响显著,在培养基中添加适宜维生素能有效刺激液生分生孢子的形成,复合维生素、B2B1B6、B6B1H能使绿僵菌获得较高的液生分生孢子产量。  相似文献   

4.
将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MA4-37分别与8种农药进行混合培养,研究每种农药对MA4-37孢子萌发率及菌丝生长的影响,分析它们与绿僵菌的相容性.研究表明,8种农药均对绿僵菌分生孢子萌发与菌丝生长具有抑制作用,浓度愈高,抑制作用愈大,不同浓度农药对分生孢子萌发与菌丝生长抑制作用差异显著.其中苏云金芽孢杆菌和灭幼脲Ⅲ号与绿僵菌的相容性最好.将绿僵菌与某种农药混用之前,必须进行严格的试验.  相似文献   

5.
洪家保  王方晓  徐庆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0):2837-2838,2854
选择了15种杀虫剂来测验布氏白僵菌、球孢白僵菌和绿僵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杀虫剂对真菌的分生孢子萌发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浓度愈高,抑制作用越大.总的来看,对球孢白僵菌影响最大,布氏白僵菌次之,绿僵菌影响最小.混配农药绿保1号对3种虫生真菌的影响最小,其次是乙酰甲胺磷和甲胺磷.另外,不同真菌对同一种杀虫剂的敏感性亦有较大差异.因此,在田间进行菌药混用防治害虫前,应进行严格的试验.  相似文献   

6.
九株绿僵菌液体振荡培养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本文对九株绿僵菌液体振荡培养的研究表明,不同氮源和菌株对菌丝生长量和液生孢子产孢量影响显著.某些绿僵菌菌株可以微循环产孢形式直接产生液生分生孢子,但微循环产孢现象发生与否可能与菌株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液体深层培养贵州绿僵菌分生孢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本文对贵州绿僵菌液体深层培养的研究表明,不同氮源对生长量、液生芽孢子和液生分生孢子产孢量影响显著.不同碳源对生长量和液生芽孢子产孢量影响显著,但对液生分生孢子产量无明显影响.同时试验还表明,液生分生孢子的形成与培养液的碳氮比、pH以及通气量有关.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莱氏绿僵菌与常用昆虫脱皮抑制剂的相容性,本试验采用涂板法和液体培养法测定了虱螨脲、氟啶脲、灭幼脲、氟铃脲和吡丙醚对莱氏绿僵菌菌丝生长、产孢量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虱螨脲、氟啶脲和灭幼脲与莱氏绿僵菌的相容性较好,对莱氏绿僵菌的菌丝生长、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均无抑制作用。氟铃脲和吡丙醚对莱氏绿僵菌菌丝生长无抑制作用;对产孢量和孢子萌发抑制作用较强,在25%田间剂量浓度时的产孢抑制率分别为66.97%、39.74%,在4倍田间剂量浓度时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68.69%、60.45%。以上结果表明,莱氏绿僵菌与虱螨脲、氟啶脲和灭幼脲的相容性好,与氟铃脲和吡丙醚的相容性差。  相似文献   

9.
绿僵菌Materhizium anisopliae是一种杀虫真菌,可以感染包括椰心叶甲在内的200多种害虫。该菌以休眠孢子状态存于环境中,接触害虫后绿僵菌孢子萌发形成芽管,通过表皮、孔口侵入害虫体内,在害虫血腔中不断生长菌丝,消耗营养并产生毒素,导致害虫羸弱、死亡。新的绿僵菌孢子又可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鉴定从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塔甸镇玉米田自然罹病蛴螬分离培养获得的绿僵菌Ma130821种类,明确该菌株在害虫生防制剂开发应用的潜力。【方法】根据微生物菌落培养特征和产孢结构特征,结合ITS-5.8S DNA序列,对绿僵菌Ma130821进行种类鉴定,同时对其产孢特性进行研究。【结果】绿僵菌Ma130821为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 flavoviride),该菌株Ma130821在大米、麦麸、玉米粒和稻壳基质上固相培养后均能生长和产孢,但产孢量不同。其中在大米基质上,黄绿绿僵菌的每克孢子含孢量和每克基质产孢数均为最高,同时所产孢子萌发率极显著高于其他培养基所产孢子(P0.01),由此以大米为基质,系统研究了黄绿绿僵菌Ma130821菌株的产孢特性。发现在25℃条件下,黄绿绿僵菌在大米基质上每克孢子含孢量最高达到1.47×109个,极显著高于28℃和30℃(P0.01),所产孢子在48 h时的萌发率达到100%;16 L∶8D光照条件下每克孢子粉产孢量高达5.07×108个,极显著高于14 L∶10 D光照条件下的产孢量,在第48小时时,16 L∶8 D条件下所产孢子的萌发率达到100%。【结论】从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塔甸镇玉米田自然罹病蛴螬分离培养获得绿僵菌Ma130821为黄绿绿僵菌(M. flavoviride)。以大米为固相产孢基质,在25℃、16 L∶8D的培养条件下最适宜该菌株分生孢子扩大培养。  相似文献   

11.
化学杀虫剂对绿僵菌的影响及菌药混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研究 6种化学杀虫剂对金龟子绿僵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结果表明 6种化学杀虫剂皆对绿僵菌分生孢子有程度不同的抑制作用 ,浓度愈高 ,抑制作用愈强 ,但氧化乐果对绿僵菌孢子萌发抑制作用最小 .对马尾松毛虫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 :绿僵菌 (含孢量为 1 .9× 1 0 10个· L-1)与敌杀死 ( 1∶ 60 0 0 0 ) ,辛硫磷 ( 1∶ 1 0 0 0 0 ) ,灭杀毙 ( 1∶ 2 5 0 0 0 )和灭幼脲 ( 1∶ 1 5 0 0 0 )混用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其 LT50 值比单用绿僵菌 (含孢量为 1 .9× 1 0 10个· L-1)分别提前了 7、6、5和 3d  相似文献   

12.
蝗虫微孢子虫与绿僵菌协调使用对东亚飞蝗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亚飞蝗三龄蝗蝻为试虫,室内生物测定蝗虫微孢子虫与绿僵菌对试虫的毒力,并研究了这两种病原物以5种比例联合使用的各方面效果。结果表明,蝗虫微孢子虫与绿僵菌对东亚飞蝗LD50分别是7.72×104个/g和5.04×105个/g。两者联合使用增效显著,其中绿僵菌与微孢子虫以1∶1比例处理试虫,饲养24d的LD50(2.5×104个/g)和LD90(1.99×106个/g)均较其他比例最小,效果最佳。比较7个不同剂量处理组的致死时间,LT50从小到大为2∶1,16∶1,1∶1,1∶2,0∶1,1∶0,1∶29;LT90从小到大为2∶1,1∶1,1∶2,16∶1,1∶0,0∶1,1∶29,若同时考虑接种剂量大小,则1∶1处理组致死时间相对最佳。比较6组处理的存活试虫的蝗虫微孢子虫感染情况,各组存活试虫仍可达到较高感染率,联合使用两种病原物在统计学生对微孢子虫感染情况无显著影响。综合各方面因素,当接种剂量绿僵菌∶蝗虫微孢子虫为1∶1时,达到防治东亚飞蝗的最佳实验室配比。  相似文献   

13.
应用绿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初探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绿僵菌在室内对马尾松毛虫3~4龄幼虫的毒力与白僵菌相当,其LD50=7.95×107个/L,LT50=6.61~13.08天(孢子数在1.0×1011~1.0×107个/L).本文还比较了绿僵菌和白僵菌在不同温度、湿度下的分生孢子萌发率.实验结果表明,绿僵菌在防治马尾松毛虫上具有较大的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冀东地区花生田蛴螬优势种调查及田间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冀东地区花生田蛴螬优势种和发生期的田间调查,明确了该地区花生田蛴螬的优势种为暗黑鳃金龟。同时进行了3%辛硫磷颗粒剂60 kg/hm2、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6 375 mL/hm2、3%呋喃丹颗粒剂60 kg/hm2、绿僵菌6亿个孢子/穴、绿僵菌4亿个孢子/穴+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3 825 mL/hm2、绿僵菌4亿个孢子/穴+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2 550 mL/hm2和清水对照共计7种药剂处理防治蛴螬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使用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6 375 mL/hm2防治效果最好,防效高达77.01%,花生受害指数仅为3.61%,花生产量为3 629.70 kg/hm2;绿僵菌4亿个孢子/穴+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3 825 mL/hm2处理的综合防治效果次之,但用药量少,且毒性小。  相似文献   

15.
杀蝗绿僵菌油剂的飞防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飞机喷雾的方法,比较了20%杀蝗绿僵菌油剂与常规杀虫剂马拉硫磷乳油在大面积生物治蝗方面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0%杀蝗绿僵菌油剂对笼罩内蝗虫的防治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短期内对高密度蝗虫种群数量的总体控制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6.
6种杀菌剂对金龟子绿僵菌孢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金龟子绿僵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杀菌剂对金龟子绿僵菌的抑制作用不同,且随着杀菌剂浓度的下降而减小。其中以腈菌唑的抑制效果最弱,除Ma103菌株外,对其他菌株抑制率均低于35%。代森锌对Ma202,Ma201和Ma203菌株的平均抑制率都较小。其他几种杀菌剂都明显抑制绿僵菌大部分菌株分生孢子的萌发,特别是百菌清和甲基托布津对Ma103,Ma205,Ma207和Ma208菌株的平均抑制率都为100%。2种药剂也强烈抑制其他菌株分生孢子的萌发。因此,应该尽量避免百菌清和甲基托布津与金龟子绿僵菌同时同地使用,否则会明显影响金龟子绿僵菌制剂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使用绿僵菌油剂防治草原蝗虫曾收到很好的防效。实验对绿僵菌油剂助剂中介质油、增活剂、紫外保护剂进行筛选。结果表明,用色拉油与煤油的混合油,作为绿僵菌孢子粉喷洒介质比较理想;增C,50mg/kg为最佳的增活剂及浓度;UV-14∶10为最佳的紫外保护剂和紫外保护剂与孢子粉的配比。用该油剂对蝗虫进行室内生物测定,求得LT50为5.23d。  相似文献   

18.
应用金龟子绿僵菌Ma1291-2和MaWP-01菌株油剂进行林间感染和防治萧氏松茎象试验。结果表明,室内培养48 h后,2株菌株的分生孢子在油剂中的萌发率达80%以上;感染试验中,2种处理后的萧氏松茎象死亡率都极显著高于对照;Ma1291-2和MaWP-01菌株防治处理,1 a后萧氏松茎象虫口密度极显著低于对照,防治效果分别为(46.71±1.28)%和(37.57±1.26)%,2 a后萧氏松茎象虫口密度仍然显著低于对照,防治效果分别为(45.47±1.70)%和(36.69±0.90)%。说明该2株菌株的油剂对萧氏松茎象有一定的控制效果,且Ma1291-2菌株更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测定苜蓿切叶蜂对绿僵菌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苜蓿切叶蜂的预蛹和成蜂对绿僵菌显著敏感。感染绿僵菌的苜蓿切叶蜂预蛹和成蜂分别在4d和5d时死亡率达50%以上,并在7.5d和10d后全部死亡,死亡的预蛹和成蜂分别有100%和98%的死亡虫体上产生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