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甜玉米(Zea mags L.sacchara ta st urt)是玉米属中的一个亚种,即甜质型玉米亚种。根据其突变基因的不同,甜玉米又可分为普通甜玉米、超甜玉米、强化甜玉米和半强化甜玉米。普通甜玉米是由隐性突变基因su_1纯合而引起胚乳缺陷,其成熟籽粒表现皱褶、透明。普通甜玉米胚乳中的含糖量为10~15%,比普通玉米高2.5倍。蛋白质含量在13%左右,赖氨酸含量和含油量都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分析su_1,sh_2,bt_2,o_2,wx玉米胚乳突变基因与互作对籽粒成分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胚乳突变基因影响下籽粒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并讨论了这些关系对玉米品质改良的意义。研究表明,玉米胚乳突变基因及其互作可以不同程度地增加籽粒蛋白质、赖氨酸、可溶性糖、蔗糖、还原糖、清蛋白、球蛋白及谷蛋白含量,降低淀粉和醇溶蛋白含量,但突变体百粒重多明显降低。在籽粒各成分的关系中,百粒重、淀粉和醇溶蛋白含量三性状呈正相关关系,三性状和其它性状间呈负相关关系,其它性状间均呈正相关关系。分析表明淀粉和醇溶蛋白含量是影响籽粒品质的主要因素,胚乳突变基因主要通过降低淀粉和醇溶蛋白含量来增加其它成份的含量,进而提高籽粒的营养品质,但淀粉和醇溶蛋白含量的降低会导致粒重下降。所以,利用胚乳突变基因互作效应改良玉米品质应该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二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浸种处理对超甜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超甜玉米又称蔬菜玉米 ,因其味道鲜美 ,富含营养成分 ,种植效益高 ,深受广大种植者和消费者的欢迎。超甜玉米是携带有胚乳突变基因 sh2( shunken-2 )的玉米突变型 ,该基因抑制了籽粒淀粉的合成 ,使含糖量大大提高 ,适宜采收期延长 ;而由于淀粉积累减少 ,使得胚乳皱缩 ,粒重降低  相似文献   

4.
甜玉米胚乳突变基因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育种中应用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玉米受一个或多个隐性基因控制的胚乳突变体.到目前为止,已发现至少有14个甜玉米胚乳隐性突变基因,其中有8个胚乳突变基因(su1,sh2,bt1,bt2,ae1,du1,wx1,se1)已应用于商业化育种.目前,已定出了与甜玉米有关的主要胚乳突变基因在玉米染色体上的确切位置,这些胚乳突变基因大多数已经被克隆和测序,而且对这些基因在胚乳碳水化合物合成途径中的作用也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本文综述了8个已应用于商业化育种的甜玉米胚乳突变基因的染色体位点、编码的产物及其表现型,介绍这8个甜玉米胚乳突变基因的分类、遗传效应及其互作效应,并提出其在我国甜玉米育种中的应用策略,旨在为甜玉米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李学渊  刘纪麟 《作物学报》1994,20(4):439-445
本文在分析su1,sh2,bt2,o2,wx玉米胚乳突变基因与互作对籽粒成分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胚乳突变基因影响下籽粒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并讨论了这些关系对玉米品质改良的意义。研究表明,玉米胚乳突变基因及其互作可以不同程度地增加籽粒蛋白质、赖氨酸、可溶性糖、蔗糖、还原糖、清蛋白、球蛋白及谷蛋白含量,降低淀粉和醇溶蛋  相似文献   

6.
李学渊  刘纪麟 《作物学报》1994,20(4):439-445
本文在分析su1,sh2,bt2,o2wx玉米胚乳乳突变基因与互作对籽粒成分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胚乳突变基因影响下籽粒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并讨论了这些玉米品质改良的意义,研究表明,玉米胚乳突变基因及其互作可以不同程度地增加籽粒蛋白质、赖氨酸、可溶性糖、还原糖,清蛋白,球蛋白及谷蛋白含量,降低淀粉和醇溶蛋白含量,但突变体百粒重多明显降低,在籽粒各成分的关系中,百粒重,淀粉和醇溶蛋白含量三性状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尽管甜玉米消费和作为加工原料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但是甜玉米在巴西的种植并不普遍。甜玉米是普通玉米经隐性突变衍生的一种蔬菜作物,其主要特点是干籽粒皱缩、半透明,胚乳糖分含量高、淀粉含量低,有几种因素限制了甜玉米的生产,包括缺乏适宜巴西南部种植  相似文献   

8.
玉米是多用途作物,其价值主要体现在籽粒上.玉米胚乳是籽粒储存营养的主要部位,胚乳的贮藏物质主要有淀粉、蛋白质和油脂等,其中淀粉的含量最多,研究玉米胚乳的遗传基础及其相关基因对提高玉米品质和产量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总结分析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介绍玉米胚乳相关基因的遗传效应、突变基因分类、编码产物及互作效应,以期为玉米产量和品质育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磷肥对甜玉米籽粒植酸和锌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磷肥对甜玉米籽粒营养特性的影响,利用不同品种的磷肥定位试验以及磷肥梯度水平试验,探讨甜玉米籽粒植酸、磷(P)、锌(Zn)含量及Zn有效性的时间(不同灌浆期)和空间(果穗上、中、下部;籽粒果皮、胚乳和胚)变化及其对外源磷肥的响应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甜玉米籽粒的P和植酸含量随磷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Zn含量及其有效性则呈现下降趋势。磷肥投入对吐丝后16~24 d籽粒的植酸、P和Zn的积累(mg plant–1)的影响最为显著,而对不同灌浆时期Zn有效性均表现出抑制效应。在中磷水平下,果穗不同穗位籽粒植酸(g kg–1)和Zn有效性的差异并不显著。高磷水平显著提高了中、下部果穗植酸的含量,但对不同穗位籽粒Zn含量和Zn有效性均存在抑制效应。对籽粒内不同部位(果皮、胚乳和胚)进行比较,植酸、P以及Zn含量均以胚中含量最高,积累量占比则以胚乳中最高;而Zn有效性以胚中最高。高磷处理可显著提高籽粒内不同部位植酸和磷含量,降低Zn含量及其有效性。综上,合理磷肥施用可促进籽粒Zn积累,而过量磷肥投入会显著增加不同灌浆时期,以及胚乳和胚中的植酸含量和积累量...  相似文献   

10.
甜玉米是目前较有发展前途的果菜兼用营养食品,其茎叶又是发展畜牧业的优质饲料,普通甜玉米属Su_1基因控制,由于Su_1基因的存在,籽粒胚乳中淀粉的含量显著减少,而蔗糖和水溶性多糖的含量大大提高,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11.
甜玉米,又名菜玉米,以其未成熟的果穗胚乳甜质籽粒为食用产品。甜玉米口感鲜糯,回味香甜,是富含维生素和可溶性糖类、脂肪及蛋白质的营养保健食品,近年来,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食用产品。 1.特征特性甜玉米为禾本科玉米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强大,吸水能力较强,株高1.6~2.5米,雌花序侧生于叶腋间,为肉穗花序。籽粒颜色:普通品种为白色和黄色;特种甜玉米为紫色、黑色和金黄色等多种颜色。甜玉米属喜温性作物,对温度的适应性高于普通玉米,  相似文献   

12.
超甜玉米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甜玉米是由sh2胚乳突变基因控制的.它的优点是子粒中蔗糖含量高,是普通甜玉米的2倍.但种子活力弱,发芽率80%-85%,田间出苗率一般仅为50%~60%。如何改进超甜玉米种子活力弱、发芽率低的问题,是当前超甜玉米种子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难题。我们于2004—2008年对超甜玉米种子生产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总结出了一整套超甜玉米种子生产技术。目前生产出的超甜玉米种子发芽率可达到93%-95%.田间出苗率可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13.
优质蛋白玉米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质蛋白玉米 (又称为高赖氨酸玉米 )是全籽粒赖氨酸含量在 0 .40 %以上、胚乳硬质度在 2 .0级以上的高营养玉米。196 4年美国普渡大学的麦茨教授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突变基因改变了玉米胚乳蛋白组成和增加了氨基酸含量”的著名论文 ,表明利用奥帕克 - 2 (o2 )基因可使玉米胚乳的赖氨酸含量增加 6 9% ,如以全籽粒计算则增加 1倍 ;后来的研究结果证明色氨酸也增加 1倍 ,精氨酸增加30 %~ 5 0 %。这一重要发现开辟了玉米品质育种的新纪元。利用这种玉米进行的营养实验 ,表明其蛋白质品质相当于牛奶蛋白 ,接近于鸡蛋蛋白 ,其生物价为 …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甜玉米产业发展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保民 《种业导刊》2006,(12):11-14
甜玉米是一种特殊玉米,特点是籽粒含有较高的糖分,既好吃又含有丰富的营养。现代甜玉米起源于美国,距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目前美国仍是世界甜玉米生产、消费和出口的第一大国。近15年来,甜玉米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较快,成为许多国家间贸易的大宗蔬菜商品。我国近年来甜玉米发展的势头也非常迅猛,尤其是以广东为代表的南方地区,近六七年的播种面积、加工生产和市场消费均成倍增加。我国有丰富的农业生产和玉米生产经验,有巨大的消费市场,甜玉米在我国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因此,分析我国甜玉米产业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预测其前景,并采取有…  相似文献   

15.
以甜玉米为试材,以普通玉米为对照,对比分析甜玉米种苗转化过程中的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在种苗转化过程中,两类型玉米胚乳淀粉含量和盾片脂肪含量(除0~2 d外)呈下降趋势;甜玉米胚乳淀粉含量显著低于普通玉米。淀粉酶活性和蛋白酶活性均呈单峰曲线变化,脂肪水解酶活性逐渐降低;种苗转化前期,甜玉米淀粉酶、蛋白酶及脂肪水解酶活性均低于普通玉米,后期差异不大。因此,贮存物质和种苗转化前期的酶活性是限制甜玉米种苗转化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以玉米品种登海11为材料, 分别进行大田和温室试验, 观察灌浆期果穗不同部位籽粒玉米素(Z)+玉米素核苷(ZR)、吲哚-3-乙酸(IAA)、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3)含量变化及其与胚乳发育和籽粒灌浆的关系。结果显示, 籽粒最大胚乳细胞数目、最大胚乳细胞增殖速率及平均速率、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和百粒重表现为果穗下部籽粒>中部籽粒>上部籽粒。在胚乳细胞活跃增殖期或活跃灌浆期, 籽粒Z+ZR、IAA和ABA含量以果穗下部籽粒最高, 中部籽粒其次, 上部籽粒最低。GA3含量则为果穗上部籽粒>中部籽粒>下部籽粒。两个试验的结果趋势一致。胚乳细胞增殖速率和籽粒灌浆速率与籽粒Z+ZR、IAA和AB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与籽粒GA3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说明玉米果穗上部籽粒轻主要是由于这些籽粒的胚乳细胞增殖速率小, 导致其胚乳细胞数少, 这与其灌浆期较低的Z+ZR、IAA和ABA含量及较高的GA3含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1963年麦茨发现一个隐性突变基因,经过基因定位证明在第七染色体第16位点上,定名奥帕克—2(Opaque endosprem),缩写为O_2。这个基因在纯合状态时,并不增加玉米籽粒的蛋白质含量,但可以改变蛋白质的组分,使玉米胚乳中赖氨酸的含量提高70—100%(普通玉米每百克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1.5—2  相似文献   

18.
对不同年代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8个代表性玉米杂交种籽粒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我国玉米籽粒中蛋白质、脂肪、淀粉、糖分、灰分及其它无法测定的成份的平均含量为101.57%、4.24%、70.52%、1.23%、1.42%和12.02%。自60年代以来,我国玉米籽粒中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都有明显的下降趋势,胚乳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下降是其主导因素,而胚中蛋白质和脂肪的持续降低则进一步加强了这种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一、普通甜玉米胚乳在乳熟期约含11~15%的糖分,约为普通玉米的2.5倍,因而食用时有明显的甜味,并且有香糯风味。其成熟籽粒表现皱  相似文献   

20.
牧仁 《种子科技》2007,25(2):68-69
1品种选用在高蛋白玉米的高产栽培中,选用高产、优质、多抗的高蛋白玉米品种是前提。我国的育种家们已选育出一批不同胚乳类型的高蛋白玉米新品种,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在生产上选用品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高蛋白玉米品种应与生产上推广的优良普通玉米品种保持相近的产量水平、适应性和农艺性状;二是籽粒赖氨酸含量接近或达到0.4%;三是选用硬质、半硬质胚乳的高蛋白玉米品种,如中单9409、农大108等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