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我们访问12个定地和小转地相结合的蜂场。这12个蜂场都是蜂少、人少、场小的场,由长途转地养蜂改为定地和小转地相结合。今年,他们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狠抓养蜂战线上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不断摸索定地饲养的经验,取得了初步成效。1~8月份,  相似文献   

2.
<正>一、云南蜜蜂饲养概况云南人工饲养蜂群 89.49 万群,其中西方蜜蜂17.49 万群,东方蜜蜂 72 万群;30 群以上蜂场 5000 个。1. 西方蜜蜂饲养情况云南省饲养西方蜜蜂 17.49 万群。大转地放蜂大约有 12 万群蜂,600 个蜂场;小转地放蜂大约有 5 万群蜂,250 个蜂场。西蜂饲养蜂场共计 850 个左右。大转地蜂场近年逐渐稳步增长,一方面原来小转地蜂场开始大转地,同时原来中蜂饲养户改养西蜂。外省到云南放蜂情况:20 万群,大约 1000 个蜂场,来至全国各地:从黑龙江、吉林、辽宁,到内蒙古、宁夏、陕西及新疆等 26 个省(区)的养蜂场。  相似文献   

3.
小转地放蜂既能充分利用蜜粉源,又没有大转地的费用高,所以小转地的净产值较高,蜂蜜、蜂王浆、蜂蜡和蜂胶等产品成本较低。以小转地饲养亏本的蜂场最少,定地最多,大转地居中。在当前养蜂存在诸多不利因素的条件下,为了使养蜂生产有较多盈利,采用定地结合小转地的方式饲养比较合适。在有多个连续大蜜源地区也可定地饲养。转地饲养的管理措施有:一、落实场地对某地区经过实地考察后,了解到该地主要蜜源植物的种类、面积、开花时间、气候情况及历年到该地放蜂情况和蜂蜜产量后,提前落实放蜂场地。  相似文献   

4.
答读者问     
问:我的蜂群是定地饲养的,现在我想改成转地饲养,请问该往哪里转?(见本刊1999年第3期13页“问题征答1”)答:转地放蜂一般分为长途转地(也称大转地)和中、短途转地(也称小转地)。大转地一般是在几个省间或全国范围内进行,多数选择在南方春繁,然后沿途逐渐北上采集各区主要蜜源;小转地一般是在本区内或邻省间小范围内进行,距离一般在500km以内,下面简略介绍几条大转地路线,供参考。春繁一般以在闽粤桂、滇黔蜀赣、皖南及湘南等地者居多。1.滇—蜀—陇、陕—青线在云南春繁,主要蜜源为油菜,当地可有收入。之…  相似文献   

5.
我采用定地加小转地养蜂已经35年,经历了上党35个刺槐花期.其中有11个丰收年,11个歉收年,12个绝收年.从中体会出洋槐花泌蜜规律,总结出来,分四个阶段介绍如下,供上党地区定地与转地蜂场参考.  相似文献   

6.
转地放蜂条件很差,帐篷中狭小,生产蜂王浆的全部工序不能全在帐篷中操作,收取蜂王浆多数在帐篷边或树下。笔者观察了十多个转地蜂场,都是在露天取浆。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长江以北地区(简称苏北),现有蜜蜂14.1万群,平均161亩蜜源植物有蜂一群,其中60%以上蜂群流动饲养。为探索定地养蜂能不能稳产?我们走访了十多个县,对不同地区的定地或小转地饲养的养蜂场,养蜂户和转地饲养的蜂场,进行了包括蜂群繁殖率、蜜源资源、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蜂群产量、病虫害等情况的调查。事实证明:苏北地区蜜源丰富、适合定地养蜂,在该地区范围内进行小转地饲养,乃是夺取苏北养蜂高产稳产的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蜂业》2016,(7):31-32
<正>蜜蜂转地饲养是一种充分利用植物蜜源,增产蜂产品和繁殖蜂群的方式。为了适时地把蜂群搬到某个将要开花的蜜源植物区去采集,最重要的是选择放蜂路线和保证蜂群运输安全。一、选择转地放蜂路线转地放蜂效益好坏,关键在线路选择的好不好。选择放蜂线路时,必须考虑到蜜源价值、气候条件、前后两个蜜源的衔接、路途远近和运输条件等。对一个蜂场来说,它的转地放蜂路线可能几年不  相似文献   

9.
转地饲养是一种充分利用蜜源、增加蜂产品产量和繁殖蜂群的方式。为了适时地把蜂群搬到某个将要开花的蜜源区域采集,最重要的是选择放蜂路线和保证运输安全。一、选择转地放蜂路线转地饲养成绩的好坏,关键在线路选择得好不好。选择放蜂线路时,必须考虑到蜜源价值、气候条件、前后两个蜜源的衔接、路途远近和运输条件等。就一个蜂场而言  相似文献   

10.
蜜蜂能在短时间内采进大量的饲料,人们正是利用蜜蜂的这种习性,转地放蜂、追花夺蜜,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转地放蜂有大转地和小转地之分。何为大转地或小转地?没有明确的定义。一般来说,长途的、跨越省区的、一晚上的时间内不能赶到目的地的,应为大转地;而在本地区...  相似文献   

11.
1977年黑龙江省饶河县广大养蜂员在挠力河两岸发现优质高产新蜜源——毛水苏。(当地称呼,学名未定)当年转地到挠力河沿岸的一千多箱蜜蜂,不到一个月平均单产200斤以上毛水苏蜜。全县30多个蜂场用毛水苏蜜做越冬饲料,一千多箱蜜蜂,全都安全越冬。关门大队两个转地蜂场用毛水苏做越冬饲料,今春蜂群出窖完好无损;而未转地的4个蜂场越冬饲料不是毛水苏,就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广大养蜂员总结出毛水苏这种蜜源优点有六: 1.蜜汁味香、色白、透明、无杂  相似文献   

12.
宛希平 《蜜蜂杂志》2006,26(5):15-15
养蜂如同打仗,一个正确的决策能让您取得大丰收,一个错误的决策或贻误了“战机”就会使您失去机会导致失败,让您辛苦一年白忙一场。因此,把握时机,当机立断成为养蜂人取胜的重要手段。1转地决策每年转地,总要先调查蜜源,并根据历年调查的蜜源开花时间及当年的雨水、干旱等天气因素来决定转地的时间、地点。经过充分的论证后,就要毫不犹豫地按自己的决策去奋斗,太早、太晚都不利于蜂群的繁殖和高产。另外,当蜜源接近尾期,也要毫不犹豫地转向新的蜜源地,不能拖得太晚而影响下一个蜜源。2控产决策刺槐花期短,流蜜涌。应在大流蜜前8天关王,大流…  相似文献   

13.
<正>蜜粉源多种多样,分布极不均匀,有的地方有好多种,有的地方则只有1~2种。根据蜜粉源情况,我们把养蜂模式分为3种:定地养蜂、大转地养蜂和定地结合小转地,3种方式各有其特点。1大转地养蜂大转地方式一般指长途大转地,追花夺蜜,蜜粉源一个接一个地采,充分地得到了利用。大型蜂场蜂群群势强,经济实力足,抗风险能力强,经济  相似文献   

14.
各会员、蜂友 :您们好 !“非典”非常时期 ,蜂农转地放蜂遇到了重重困难 ,眼看大好蜜源不能采集。转地蜂农皆处在“进、退、返”三难境地 ,蜂业受到严重损失。我们同样倍感焦急和心痛 !5月 ,这一个月时间里 ,我会办公室每天连续不断地接到各地养蜂员转地受阻的电话 ,虽然 5月 8日我会向全体会员、全国各省市养蜂(业 )学 协会发出了关于“加强‘非典’防范 ,慎重转地放蜂”的通知 ,并请各省、市转发 ,许多省市及时转发了通知内容 ,但已有部分蜂农转地在外。我会深知防范“非典”传播 ,采取各种措施是必要的 ,基于养蜂生产的特殊性 ,我会在要…  相似文献   

15.
浅谈转地前蜂群编号的重要性专业养蜂人为了追花夺蜜。常要进行远距离的转地放蜂。在转地前养蜂人往往只注重调整群、精心装订等工作。而忽略了将各群蜂进行编号。从本人数年养蜂的实践看来,转地前对蜂群的编号这项工作相当重要。首先能克服对蜂群管理的盲目性。在转是前...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黑龙江椴树流蜜规律有所改变,表现为大小年不明显,连年歉收现象经常发生。一些南方蜂场抱着侥幸心理,每年6月初前,有的甚至4月底就到黑龙江林区椴树场地,7月中、下旬又跟随本地蜂场一起转地到秋蜜场地。南北蜂群在不超过1km距离相处5个月时间,小蜂螨传播蔓延。一、南北大转地养蜂的背景从长远看,南北大转地养蜂是高效益选择,我国南北气候差异大,蜜源植物花期南早北迟。  相似文献   

17.
转地蜂群的饲养管理有其本身的特点。因此,要随着转地放蜂的路线、转地放蜂的目的、转地放蜂的路程、运输工具、气温和群势等情况的差异,灵活运用各项管理措施。由于在转运途中蜜蜂生活条件有所改变,尤其要根据蜂群生物学特性,做到安全运蜂。  相似文献   

18.
龚薇  杨建存 《蜜蜂杂志》2000,(10):23-24
养蜂生产流动性大,蜂群一旦感染上传染性病虫害,极易蔓延,为保护养蜂生产,凡出省转地的蜂场都应进行检疫,这样可以主动消除病虫害的传播,促进养蜂业健康发展。随着我国有关动物检疫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蜜蜂的检疫工作也受到了重视,其检疫方法也应逐步规范。按国家规定,国内转地放蜂的蜂群,在出省转地前要进行检疫,并将检疫情况如实填写在养蜂证的“检疫记事”栏内。检疫合格后,方允许蜂场转地。检疫有效期为3个月。在农业部公布的《一、二、三类动物病病种名录》中规定:美洲幼虫腐臭病、欧洲幼虫腐臭病、蜜蜂孢子虫病、白垩…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国是世界养蜂大国,幅员广阔有丰富的蜜源资源,非常适合蜂群南北大转地流动追花夺蜜。随着20世纪60年代大转地流动放蜂的兴起,铁路对大转地放蜂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时国家有优惠政策:运输蜜蜂具有保障及优先运输的权利,同时铁路运输具有量大、便捷、价廉、安全等特点,是大转地流动放蜂蜂场转地的首选交通工具。笔者所要叙述的往事就是发生在京沪铁路线上的老浦口火车站和南京东火车站。浦口火车站见证了铁路运蜂的兴起期、高峰期、衰退期和最终消亡的全过程。浦口火车站扼守着南京交通的北大门,以承担铁  相似文献   

20.
《中国蜂业》2016,(8):56-57
<正>"追花采蜜"是意蜂饲养夺取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长途转地放蜂比较普遍,我区不少蜂农到云南、陕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甘肃、河北、山东等地放蜂,后来由于运输成本的不断提高,部分长途转地蜂场逐步改为区内或区内结合邻省进行小转地饲养。近年来,随着鲜活绿色通道惠及蜜蜂后,转地放蜂运输成本有所下降,长途转地蜂场数量又有所恢复,但受租车运蜂难,饲养人员老龄化、年轻人嫌辛苦等因素影响,长途转地放蜂发展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