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张达  石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728-6732
对具有水乡特色的靖港古镇进行研究,对靖港古镇的水环境背景,当地居民、游客对靖港古镇的水环境评价进行分析,得出靖港古镇水环境保护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水环境保护举措,最后综合文献资料和靖港古镇水环境保护实例总结出历史文化村镇水环境保护的一般模式,以期为历史文化村镇水环境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1):135-137
随着新农村建设在我国各地不断深入推进,对农村居民产生了深远影响,由于各地在建设新农村认识和理解上的不同,在一些地方作为精神财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正在不断遭到破坏,甚至消失。结合微山湖古镇建设,从古镇的规划布局、建筑形态、建筑造型等方面进行分析地域特色的历史传统文化,在古镇建设中加以提炼,以物质的形态承托非物质历史传统文化,使新建村镇还原和保留历史风貌,传承历史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3.
以大学校园为基础,对中等尺度环境意象进行研究,总结归纳出中等尺度环境意象的5个个性元素:建筑、场所、道路、标志与边界,并对其结构和意蕴展开评述。分析中等尺度环境意象与城市意象的区别及其形成原因。最后以中等尺度环境意象理论为指导,探讨大学校园规划和设计的一般要点。  相似文献   

4.
以江南乡村居民的空间感知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村民的乡村意象,基于不同性别、年龄以及学历进行乡村意象感知差异分析,并从认知地图的角度出发,对不同群体的差异进行分析。寻求具有本土特色的乡村意象要素进行合理的保护,保留并挖掘乡村文化特色,树立鲜明的乡村意象,为乡村的开发与规划提供借鉴和参考,唤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产生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与归属。  相似文献   

5.
王艳  张捷  冉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127-5129
对水乡古镇通道型景观要素进行了二级和三级分类,建立了通道型景观意象要素河道、沿河街道(街市)、普通街道、陆上巷弄、水巷(水弄)5种二级指标体系,并采用公众媒介古镇照片判读的方式,收集统计了10本水乡古镇的书籍以及6个水乡古镇旅游网站中关于水乡古镇的照片共993张,对景观意象要素沿河街道(街市)这一指标体系中露天式、廊棚式、骑楼式、过街楼式、披檐式、混合式6种三级景观要素的被感知比例进行统计。结果表明:游客感知率最高的是河道和沿河街市;在沿河街市中,尤以廊棚式和露天式被感知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6.
为在园林规划中创新利用造园材料,通过指出造园材料所表达的意义与氛围是材料环境与观察者相互作用的结果,以分析典型材料不同的意象特征,包括时代特征(明清、民国、现代)和场所特征(商圈、居住区、公园、工厂),进而通过从时代意象与场所意象两个方面阐述不同材料给人们提供不同视觉体验与心理感受,探究在意象固化的环境下传统材料创新使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陈志强 《新农村》2014,(7):50-51
南浔镇是浙江省湖州市接轨大上海的东大门。镇域面积141.3平方公里,人口13.74万,其中古镇区域面积2平方公里,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十大魅力名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浙江省森林城镇,位列江南六大古镇之首。近年来随着古镇旅游资源不断开发,  相似文献   

8.
王鹏  周哲  蒋玉川  张霁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395-12397
以成都市龙泉驿洛带古镇为例,从其地理区位概况、历史文化特色和布局概况入手,分析了古镇的选址布局特色,强调古人注重风水考究的精神信仰,以"依山傍水""负阴抱阳"为重要参考依据,解析了古人风水观在洛带古镇的体现,强调其"一街七巷子"的传统格局的构成特点及科学性、实用性。以客家民居、会馆建筑作为洛带古镇最具特色的代表,强调客家民居是由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信仰、传统建造工艺等相互融合而成的特有建筑风格,而会馆建筑则是明清时代联络乡谊、团结同乡的特色产物,并着重选取了"巫氏大夫第"、广东会馆、江西会馆、湖广会馆,分析了古镇建筑特色,以期对洛带古镇的特色景观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以江西省会南昌市为案例地,通过软件云采集游客旅游游记、评价的网络文本数据,综合利用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的高频词分析和语义网络分析等技术,对旅游地的意象感知特征和意象结构进行深入挖掘与分析。结果表明,人文景观类旅游地是游客对南昌市旅游地感知的整体意象;感知意象成分可综合归纳为英雄城、历史文化名城、娱乐休闲、美食购物、自然风景、拥堵火炉6个意象主题;游客网络文本的语义网络呈现"核心三角-内包围-外包围-发散点"结构。  相似文献   

10.
从人居环境的理论研究入手,并结合现状调查资料,对陕西省柞水县凤凰镇的历史演变、空间构成、特色分析与存在问题等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对古镇民居建筑、街巷格局以及背景环境的保护方式进行了总结与探讨,并提出了古镇保护与发展的措施及对策,为我国新农村建设下古镇的人居环境保护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李艳  魏晋  邓良基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647-4650
基于人地协同视角,运用系统分析方法,诊断成都平原城乡统筹进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提出区域土地利用战略框架。结果表明:成都平原人地关系整体上不协同,人地"剪刀差"负效应有扩大趋势、土地利用总体较粗放、土地利用规划与相关规划缺乏有效衔接、部分地域功能模糊、农村生境问题突出和非农就业不畅等,都是区域城乡统筹进程中人地关系协同发展的制约因素。基于此,应通过统筹区域土地利用战略、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战略、农村土地生态整治修复战略和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战略,构建统筹城乡土地利用战略体系,促进成都平原人地关系协同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2.
黄谦  牟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246-247,250
分析了川西平原区独具历史、人文特色的平乐古镇的景观格局元素:自然元素、人造元素和文化元素。按照景观元素类型和表现形式、时间序列以及可复制与不可复制性3种方式分别对景观元素进行分类,深入探讨了景观元素和人文思想因素对平乐古镇景观格局的消失与延续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邓俊淼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630-6632
乡镇企业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过程中,乡镇企业只有根据生产条件和市场条件选择适当的技术,才能够获取高额利润并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这需要乡镇企业的技术选择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需要相匹配,具体包括乡镇企业技术选择与农业现代化下农业技术选择相匹配,与农业现代化市场需求相匹配和农业现代化主体技术素质相匹配,与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资源禀赋结构相匹配4个方面,在技术匹配的基础上,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通过SWOT分析方法,对成都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了综合分析;利用150份游客调查问卷分析了旅游市场需求。探讨了成都市传统村落旅游发展定位及深度开发的策略,以期为成都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小城镇形象特色的4个不同构成要素,对同里小城镇特色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依据其特色深入整合其特色资源,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6.
白晓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3,(31):12367-12370
以矿产能源集中、经济发展迅速的榆林市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快速增长的经济与人居环境高度破坏的核心问题,以大保当镇为例,从地理区位、产业结构、经济形态、镇区格局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一套适合于产业型小城镇建设发展的规划模式,即政企合作、城乡统筹、集中建设“现代化小镇”,确保大保当镇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并为其他城镇的发展提供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选取太行山山麓平原区的顺平县高于铺镇、腰山镇土地整治项目区为案例,应用数学分析法、实地调研法、抽样调查法,在分析项目区新增耕地来源的基础上,对项目区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及村庄整治工程进行规划设计,以期对太行山山麓平原区的土地整治工程设计提供经验借鉴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8.
蔡军  陈其兵  胥晓刚  李世庆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177-20179,20183
在调查分析川西林盘的基础上,针对正在进行的川西农居风貌改造工程,提出了新时期川西林盘营建模式,并根据不同模式的功能特征进行植物选择,取得的初步研究结果将对川西林盘保护开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钟玉锋  张汶伊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808-9810,9844
分析了磁器口旅游资源,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总结出磁器口的旅游现状,即目标市场范围狭小,以中青年为主,消费层次偏低;对外宣传力度不够,知名度较低;游客回头率高,美誉度较好,但形象特色不够鲜明。磁器口本身具有良好的资源特质,但缺乏针对性的旅游形象塑造。为促进磁器口旅游持续快速发展,笔者导入旅游形象识别系统(TIS),在理念形象塑造(MIS)、行为形象塑造(BIS)、视觉形象塑造(VIS)3个方面提出塑造磁器口古镇的旅游形象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