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病理解剖、冰冻切片、HE染色法,对伪狂犬病病仔猪的大脑、肝、肾、脾、淋巴结等组织进行了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大脑脑膜肿胀,小血管扩张充血,神经胶质结节,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核内可见嗜酸性包涵体;肝实质坏死灶内分布大量蓝紫色坏死崩解的细胞核碎粒,肝小叶的肝索紊乱、断裂,肝窦扩张充满大量血液,肝细胞肿大,多发生水泡变性;脾脏组织结构疏松,有许多分界清晰的坏死灶,脾小体数量减少;红细胞、淋巴细胞数目减少,网状细胞增生.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发生颗粒变性,仅残留上皮细胞的基膜呈条索状排列,肾小球内和肾间质内出血;淋巴结肿胀,被膜疏松,毛细血管数量增多,坏死组织内有大量含铁血黄素晶体颗粒存在,淋巴细胞内有嗜酸性核内包涵体.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河北省中南部地区1994--1995年间,87个鸡场,3200万只鸡发生鸡包涵体肝炎的系统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病鸡发生以肝脏严重变性、坏死,并在肝细胞核内形成核内包涵体的特征性病变。同时,机体免疫器官发生广泛损伤,产蛋鸡生殖器官发迟缓或停滞。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利用鸡包涵体肝炎自然病例的肝组织,通过SPF鸡胚连续传代和鸡胚肾细胞培养,分离到一株鸡包涵体肝炎病毒HA株.该病毒株的核酸型为DNA、无束膜、对乙醚、氯仿具有抵抗力;且其对酸有抵抗力,对热敏感。电镜观察发现,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约80~100nm。用2、3、4、5、8型的标准阳性血清迸行中和拭验,证明HA株为血清型2型。回归试验表明HA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利用鸡包涵体肝炎自然病例的肝组织,通过SPF鸡胚连续传代和鸡胚肾细胞培养,分离到一株鸡包涵体肝炎病毒HA株。该病毒的核酸型为DNA、无束膜、对乙醚、氯仿具有抵抗力;且其对酸有抵抗力,对热敏感。电镜观察发现,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约80-100nm。有2、3、4、5、8型的标准阳性血清进行中和试验,证明HA株为血清型2型。回归试验表明HA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5.
在提纯昆虫病毒包涵体及其病毒粒子的电镜样品制备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电镜下观察,包涵体及其病毒粒子图像清晰,显示了病毒粒子的形态特征,可达到昆虫病毒电镜鉴定之目的.与此同时,还观察到某些包涵体表面呈蜂窝状或沟型凹陷等“前多角体”的特殊构造;多角体块状蛋白质晶格、多角体外膜以及杆状病毒粒子蛋白亚基斜纹花样、病毒粒子囊膜等超微结构.  相似文献   

6.
呼肠孤病毒B3分离株感染番鸭的病理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番鸭呼肠孤病毒B3分离株可经滴鼻、饮水、肌肉和爪垫注射与同居感染1日龄敏感番鸭,潜伏期3-11d,死亡率100%;接种1日龄番鸭、半番鸭和雏鸡抓垫可引起注射部位炎性反应,爪垫和肌肉注射1日龄半番鸭和雏鸡不死亡,病毒感染番鸭主要引起肝、脾、心肌、肾、腔上囊、腺胃、肠粘膜下层等组织局灶性坏死;肝、脑血管周围和肾间质、肺间质、心肌间有淋巴样细胞或/和蚕噬细胞聚集,法氏囊淋巴细胞变性和坏死,电镜观察表明,感染胚肝细胞和脾淋巴细胞胞浆内有大量病毒样颗粒及近核包涵体,感染细胞多核化、空泡化及颗粒化;发现含有病毒样颗粒的凋亡细胞;吞噬细胞胞浆内有病毒样颗粒和含病毒样颗粒的调亡小体,此项研究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7.
取实验感染发病的兔出血症病例和健康对照兔的肝、肾、脾、淋巴结和大脑皮层,以2.5%戊二醛—钺酸固定、常规超薄切片、染色、电镜观察。除见细胞病变外,在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网状细胞、淋巴细胞和神经细胞的胞核内,有时也在胞浆中发现有病毒粒子,后者呈类圆形,直径为26.7~31.1nm。观察表明,病毒粒子在胞核内生成并存在于核内,但随感染细胞病变加剧、核膜变性与破损,病毒粒子可从核内扩散到胞浆中。同时还在肝细胞核内发现病毒性包含物。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导上海地区患暴发性病毒病的中国对虾肝胰脏病理变化的研究结果。组织病理变化方面,肝胰脏呈以弥漫性坏死为主的变质性病变;在肝胰脏的上皮细胞核内见到2种病毒颗粒,还见到2种球形包涵体,其浮尔根染色反应为阳性。生化病理变化方面,病虾肝胰脏的酯酶(ES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显著减弱,表明病虾代谢功能与免疫功能明显衰退。  相似文献   

9.
鸡包涵体肝炎是由禽腺病毒Ⅰ群中的某些血清型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并在肝细胞中形成核内包涵体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突发性死亡率增加、出血性肝炎和贫血为特征。该病多见于3~7周龄肉仔鸡和青年产蛋鸡、常伴随传染性囊肿发生。笔者处理了一起的鸡包涵体肝炎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试验感染鸭病毒性肝炎雏鸭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试验感染Ⅰ型鸭肝炎病毒雏鸭的组织病理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接毒后12h肝、脾、肾及胰等器官组织主要表现为变性性变化;接毒后24h,则呈现明显的坏死性变化;接毒后72h及168h,则出现较为明显的增生性反应。脑表现为非化脓性脑炎变化。肝、肾、脾及胰的超微结构研究表明,主要是组织细胞的膜系统及核结构的损伤。在肝细胞和脾细胞中有脂滴。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中有晶格状排列的类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11.
根据得到的东方粘虫[Mythimna separate(Walker)]中肠V-ATPase A亚基(VHA-A)基因(VATPA),预测其三维结构,构建定点突变并复性。利用Swiss-Model在线预测VHA-A三维结构,确定突变位点,通过重折叠PCR(Overlap-PCR)技术构建突变基因并将其整合到pET-22b(+)载体上,得到重组质粒pET-22b(+)-TSCA,转入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最后通过亲和层析纯化包涵体蛋白质并进行透析复性。结果表明,成功构建突变基因和融合表达载体,融合蛋白质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并得到大量纯化的可溶性蛋白。  相似文献   

12.
试验研究了几种黏菌的显型原质团的一般形态、培养特性、内含物、减数分裂时期。结果表明:典型的显型原质团为扁平的网脉状结构,前端呈扇形,具有不同的颜色,为一团裸露的原生质,外无细胞壁,包有1层胶黏质的鞘,鞘含有微纤丝,并随着原质团在基物上爬行过程中脱落而留下痕迹。显型原质团内部是多核的。原质团内含有大量的石灰质,原质团易被其它微生物侵染。不同原质团中的内含物大致相同。针箍菌的减数分裂发生在孢囊形成时期、孢子形成前。  相似文献   

13.
将含凝血酶原-2的质粒成功地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经IPTG诱导培养,获得凝血酶原-2包涵体.经对培养基成分及操作条件进行优化,详细考察了碳源、氮源、无机盐、诱导起始时间、诱导剂添加量、接种量、发酵温度和转速等因素对目标蛋白表达量的影响.在优化的条件下,重组凝血酶原-2包涵体的产量为110 mg/L发酵液,占菌体总蛋白的21.7%.  相似文献   

14.
蛋白质的折叠调控与包涵体的形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合成的多肽链必须先经折叠和装配后形成特定的三维结构才有活性.分子伴侣和蛋白酶可有效地调控多肽链的正确折叠.然而,在多肽链的折叠过程中,往往也会产生一些折叠异常的蛋白,形成集聚体即包涵体.本文主要对蛋白质的折叠机制、分子伴侣和蛋白酶在折叠中的作用,以及集聚和包涵体的特性、形成机理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鼠源抗柑橘溃疡病菌二硫键稳定Fv抗体(dsFv)片段基因,原核表达并将其复性为具有免疫活性的dsFv抗体。【方法】采用PCR定点突变的方法构建dsFv重链(VH)及轻链可变区(VL)基因,分别将其连接入表达载体中,于E.coli BL21(DE3)中诱导表达,表达产物溶解后稀释入复性缓冲液中使其重折叠为dsFv抗体并纯化。SDS-PAGE及Western-blot分析表达及复性产物,BIAcore检测dsFv与Xac-LPS的亲和力,ELISA验证dsFv的特异性及稳定性。【结果】测序结果表明在VH的44位和VL的100位成功引入了半胱氨酸突变位点,实现了高效的原核表达,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SDS-PAGE分析显示VH和VL的大小为23 kD,并将其成功复性,复性后大小为46 kD。BIAcore分析表明dsFv对Xac-LPS保持了很高的亲和力,亲和常数(KD)达到3.40×10-10M。ELISA证明dsFv具有较高的抗原特异性并且热稳定性较scFv提高近20℃。【结论】成功表达并复性了dsFv抗体,为柑橘溃疡病菌的免疫诊断提供了高效优质的重组抗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山羊痘病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例山羊痘病羊为试材,采用病理解剖学和组织病理学技术,对皮肤、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的痘疹及颌下淋巴结、支气管淋巴结、肺脏和脾脏进行了宏观和显微观察。[结果]皮肤疽疹多呈灰白色半球状,突出于皮肤表面;有的病例痘疹内出血,呈暗紫红色。胃黏膜上的痘疹均呈灰白色。在痘疹部的上皮细胞和淋巴结、肺脏和脾脏内的巨噬细胞,均可捡出胞浆内包涵体。[结论]皮肤、肺脏和胃黏膜表面的痘疹和痘疹部上皮细胞、淋巴器官巨噬细胞的胞浆内包涵体为山羊痘的特征性病理变化,可作为山羊痘临床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山羊症病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例山羊痘病羊为试材,采用病理解剖学和组织病理学技术,对皮肤、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的痘疹及颌下淋巴结、支气管淋巴结、肺脏和脾脏进行了宏观和显微观察。[结果]皮肤痘疹多呈灰白色半球状,突出于皮肤表面;有的病例痘疹内出血,呈暗紫红色。胃黏膜上的痘疹均呈灰白色。在痘疹部的上皮细胞和淋巴结、肺脏和脾脏内的巨噬细胞,均可检出胞浆内包涵体。[结论]皮肤、肺脏和胃黏膜表面的痘疹和痘疹部上皮细胞、淋巴器官巨噬细胞的胞浆内包涵体为山羊痘的特征性病理变化,可作为山羊痘临床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新烟草糖基转移酶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先期从烟草中克隆的一个糖基转移酶基因,通过PCR扩增得到该基因的ORF,将此片段与原核表达载体pTYB1连接,构建重组载体pT,然后转入大肠杆菌,并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检测表达产物.结果表明,此基因的ORF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但表达产物以包涵体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