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林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是林业生产发展的基础,如何提高林地生产力,增加商品林林地产出,是当前商品林经营关键问题,永安市商品林林地生产力现状研究分析表明:其主要用材树种主伐时蓄积等因子与福建省地方标准比较,差距大,杉木蓄积为标准数的40.1%,马尾松蓄积为标准数的29.29%,林地生产力潜力大;从林地生产力指标研究分析,实施集体林经营体制改革及林业分类经营,增加了经营投入,单位面积产值呈上升趋势,主伐择伐减少,单位蓄积产值略呈下降;木材税费居高,单位面积资产远比单位面积产值低。  相似文献   

2.
树木和林分随着年龄的增大,其各种调查因子(直径、树高和材积等)所发生的变化称为生长,变化的数量为生长量。它是各项调查因子与时间因素相联系的产物。林分生长量是反映林地生产力的综合指标,也是组织林业生产和确定木材产量的重要依据。及时而准确的测定林分生长量,分析和研究林木生长规律,改善经营管理措施,从而达到速生丰产的目的。所以测定林  相似文献   

3.
<正> 林分蓄积生长量是反映林地生产力的综合指标,也是组织林业生产和确定木材产量的一个重要依据,因此,测定森林生长量是林区规划设计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在林业生产上具  相似文献   

4.
森林生长量是反映林地生产力水平的综合指标,也是组织林业生产和确定木材年产量的重要依据。我省森林生长量的状况如何,在森林法颁布试行后,更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和关切。我院于一九七八、一九七九年  相似文献   

5.
杨树是我区农田林网、速生丰产林和“四旁”植树的主要树种。发展杨树集约栽培,提高其生长率和单位面积生长量,是林业生产重要任务之一。按照自然规律合理划分林地的生产力等级,是集约经营森林的基础,是林业规划设计、土地利用、制定林木产量、产值预测预报的依据,是当前林业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省林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林业经营水平的提高,各地都在探讨如何管理好现有的林木,怎样由粗放经营转变为集约经营,使地尽其力,提高单位面积生产率。只有对林地的生产力(或生产率)划分出等级,并给以科学的评价,才能够为制定合理的经营措施、林业规划与设计、编制森林经营数表、分析林木生长动态  相似文献   

7.
孔凡斌  廖文梅 《林业科学》2012,48(4):119-126
以江西省8个县602户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定量统计方法,分析集体林分权条件下的林地细碎化程度、农户投入水平及与林地产出的关系,以验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的农户林地细碎化经营是否具有经济合理性.实证结果表明:以S指数衡量,江西省样本县林地细碎化的程度达到0.55,受访农户林地细碎化程度与地貌特征之间未出现明显的关联性;以户均数据衡量,受访农户从家庭收入中用于林业投资的比例维持在30%左右,且传统林业重点县的农户林业投入比例要明显高于非林业重点县.计量模型计算结果表明,S指数衡量的林地细碎化程度对农户林业投入和林地产出水平均构成负向影响趋势;曲线模型临界值分析表明,当农户林地细碎化程度低于0.23或高于0.69时,农户投资林业的积极性则随着林地细碎化程度高低呈现正向变化趋势,当林地细碎化程度低于0.22或高于0.67时,林地细碎化程度对林地产出水平表现为负向影响趋势.  相似文献   

8.
森林生产力是评价森林生长的重要指标,但以往的研究主要是以林木实际生长量进行测定,没有考虑环境因素对其生长潜力的制约,本文就环境对林木生长潜力在数量上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森林最大生产量和木材最大生产量的数值受气象条件的影响不大,而实际森林生产量和木材生产量却受到气象条件的限制,达不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9.
<正> 一、良种在现代集约经营林业中的地位世界各国解决木材供求矛盾的办法除寻找代用品、提高木材利用率之外,就是广泛实行大面积人工林的营造和集约经营.所谓集约经营是通过良种化,机械化和化学化提高单位面积的木材生长量,缩短轮伐期,达到短期内为市场提供各种木材的目的.在工业发达国家,除积极进行树种改良工作外,林木经营中的机械化,化学化水平越来越高,主要是施肥林地面积和施肥量日增,密度控制越来越合理.而在我国,短时间靠施肥大面积增产木材还是办不到的,所以集约经营  相似文献   

10.
森林生长量的测定是森林资源调查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目的是通过测定各类森林、林木的生长量,及时掌握森林资源动态变化,预测发展趋势,为制定林业发展规划和经营决策,制定营林技术措施,评价林地及各树种的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1.
无论天然同龄林还是天然异龄林,森林成熟确定的原理都是在于对森林资源的投入、产出和产出效率的比较中如何取得最高产出效率,而比较的前题是投入量必须相等[1]。在同龄林的几种森林成熟确定方法的应用中,由于标准地测算过程中就已完成了林地投入量公顷化的转换,因而所计算出的各龄级年平均生长量之间都具可比性,都是产出效率的体现,因而作为森林成熟确定的依据是科学的。异龄林是林分中个体林木的相继成熟,在林木成熟的确定过程中只有通过模式转换的方法,使各径阶林木产出量统一到单位立米立木上来,如立米立木的材种出材量或立米立木的价值量后,所计算出的各径阶间年平均生长量才具可比性,才是产出效率的体现,才可以用作为木材生产服务的林木成熟径阶确定的依据。而这正是天然异龄林森林经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商河县是平原县,随着近几年来大范围平原绿化工程的开展,商河县的有林地面积逐年增加,目前几乎达到了饱和状态。增加林地单位面积产出,提高林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让农民从林地上实现增收致富,成为商河县林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从商河县林下经济发展状况看,林下种植和养殖不仅能够增加林地上的短期收益,促进林木生长,缩短林木生长周期,还能够有利于提高林业的综合效益,弥补林地种植结构单一、林木生长周期长、经济效益缓慢的缺陷,起到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作用,有效化解了林业生产过程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一、林业现代化的概念现代林业,就是现在世界上部分林业生产比较先进的国家的生产水平。有人把这个现代水平归纳为六个指标,即:森林覆盖率,单位面积生长量,单位面积采伐量,木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林道密度。我认为概括为  相似文献   

14.
叶子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量的多少与有机物的贮藏和积累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保持适当的叶面积,对促进林木的生长,提高单位面积上木材的产量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林木群体叶面积的大小是以叶面积系数来表示的。叶面积系数是指叶面积与土地面积的比值。林木的生长量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叶面积系数的加大而增加,超过这个范围,反而会降低。同时,叶面积系数是林业科研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因此,如何测定叶面积系数,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现代化,也就没有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林业是农业的组成部分,同样没有林业的现代化,农业的现代化也就失去了保证。所谓林业现代化,就是:一个国家能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方法,来武装林业生产全过程,并使其良种、育苗、造林、经营、林木生长量、木材利用率、森林覆被率、劳动生产率等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有些国家只用森林覆被率、林木生长量、木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等重要经济指标,是否达到先进水平来定。我们认为:在山东除了实现以上要求外,还必须作到:以林促农,以林促牧,实现农、林、牧生态平衡,达到农、林、牧的全面发展。现仅就森林覆被率、林木的蓄积量和生长量,实现农、林、牧生态平衡,形成合理的农业经济结构等问题做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 木材生长量是反映林分生产力的主要指标,是衡量经营措施是否正确的重要关键,也是决定木材产量大小、林区生产建设规模的一个重要依据。我国南方林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具有适宜林木生长的良好自然条件。林区内劳动力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集珠江三角洲地区229个建制镇的大样本数据进行林地集约利用评价,选取森林覆盖率、林地生产率、单位面积林木生产量、生态公益林面积比率、商品林面积比率、人均林地6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归一化法进行样本指标标准化,再结合熵权法确定指标熵值和熵权,计算得到林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值.评价结果显示珠三角非核心区建制镇的林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并进一步探讨促进林地集约利用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由于当前我国据一类调查结果建设的森林资源监测系统,还缺少供深化决策提供依据的信息,建议在一类调查单位范围内细致汇总各林业局、林业县、林场的二类调查的分龄组、分林地生产力等级的资源数据。文中还提出了建立林地、林木资源评价系统的试验设想。  相似文献   

19.
森林的生长率和生长量是反映森林生长变化规律的指标 ,是衡量林地生产力的尺度 ,是预测森林生长变化、计算林木增值及森林资源档案管理的依据 ,是制定林业方针政策、编制林区发展规划、科学经营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前提。查准森林生长率和生长量对“天保工程”的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森林生长率和生产量的概念、性质森林生长量是指在一个生长期内森林蓄积的增长数量 ,它是由组成森林的每一株树木的材积生长量构成的。森林生长率是森林的生长量与森林蓄积量的比值 ,是森林生长量的相对数。2对过往森林生长量调查方法的简析2.1过往森…  相似文献   

20.
从尼日利亚人工林中收集了云南石栎(Gmelina arborea)的木材样品。用X光密度计测定了木材密度;用投影仪测定了纤维长度;用拉迪尔(Ladell 1959)定义的随机样点法测定了纤维比率。在相同的环境条件、相同的栽植密度、相同林龄林分中选取了相同大小的林木个体,着重观测其木材密度,纤维长度和纤维比率的差异。结合一些单株,对其生长率,木材均匀性与木材密度,纤维长度和纤维比率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同一样地中不同个体间在材性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利用林木表现型的差异,通过遗传改良,即选择培育一些具优良性状的个体,能提高木材的材性和生长量。单株选择首先应以林木的表型和材积生长量作为初选的依据,根据材性决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