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根据植物的地下部分形态特征和实际生长情况,分析了近年来在河道水景应用较多的再力花、梭鱼草、黄花鸢尾、石菖蒲等4种水生植物的护坡能力,结果认为:石菖蒲、再力花的护坡能力要优于黄花鸢尾和梭鱼草。  相似文献   

2.
浮床栽培十种观赏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浮床栽培10种观赏植物的移栽成活率、萌蘖性能、株高、生物量等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种植物都能适应富营养化水体的生境条件,其中水芹菜、梭鱼草、鱼腥草、野荞麦、矮桃、博落回在富营养化水体生境下表现最优,其次为千屈菜、黄花鸢尾,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千屈菜和黄花鸢尾为试材,采用不同质量浓度(0、2 500、5 000、10 000、15 000mg/L)的NaCl溶液对千屈菜及黄花鸢尾种子分别进行盐胁迫处理后,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种子活力等指标值,研究了盐胁迫对千屈菜及黄花鸢尾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增大,千屈菜和黄花鸢尾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种子活力等指数均呈现下降趋势,种子各项指标降幅均表现为千屈菜黄花鸢尾;在种子萌发初期,千屈菜种子胚根对盐分胁迫的敏感程度大于胚芽,胚根生长受阻,而黄花鸢尾种子胚芽对盐分胁迫的敏感程度大于胚根,胚芽生长受阻。  相似文献   

4.
以荷花、睡莲、水葱、千屈菜、凤眼莲5种具有观赏价值的水生植物为试验对象,研究了5种水生植物的生长状况、对水体中总磷、总氮和氨氮的吸附能力和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5种水生植物对总氮的吸收能力,前5d内荷花的除氮最高,清除率达到了27.0%,而睡莲最低,只有6.7%;第10天时,5种植物对总氮的清除率有了明显差异,凤眼莲的增幅最大,清除率达到了49.9%,其次是睡莲,达到了36.7%,其它3种植物对总氮清除变化不明显;第25天时,5种植物的清除总氮速度基本稳定,这5种水生植物对总氮清除能力为:凤眼莲>睡莲>水葱>荷花>千屈菜;5种水生植物对总磷的清除能力上,都是随时间的延长清除率越高.凤艰莲、睡莲、水葱、千屈菜、荷花30 d内,水体的总磷去除率达97.9%、93.8%、89.9%、81.6%和79.6%.因此清除总磷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千屈菜>水葱>凤眼莲>睡莲>荷花.  相似文献   

5.
试验分析28种长白山区野生宿根花卉在引种地和在城市绿地中的生态适应性,表明草鸟头、马蔺、聚花风铃草、紫斑风铃草、铃兰、山鸢尾、柳兰、千屈菜、瞿麦、浅裂剪秋箩、野罂粟、岩景天、长瓣金莲花等13种花卉在城市绿地中生态适应性强,生长发育良好,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水生植物5种不同组合类型对水质净化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狐尾藻+凤眼莲+水葱(M1)、香菇草+美人蕉+香蒲(M2)、香菇草+菖蒲+美人蕉(M3)、水鳖+凤眼莲+菖蒲(M4)、水鳖+香蒲+梭鱼草(M5)5种水生植物组合类型,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培养,研究不同水生植物组合类型对水质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对TN、TP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44.39%~84.65%、64.02%~94.13%、33.33%~75%。其中,不同植物组合而成的M2(香菇草+美人蕉+香蒲)和M5(水鳖+香蒲+梭鱼草)对水体具有较好的综合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7.
广州城区景观水体的水生植物资源及其园林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7月至2014年2月对广州城区10个代表性公园水体的水生植物资源及应用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广州城区景观水体的水生植物共有27科56种,包括湿生植物29种、挺水植物19种、浮水植物5种和沉水植物3种;其中出现频次较高的种类有风车草(Cyperus alternifolius ssp.flabelliformis)、埃及莎草(Cyperus haspan)、菖蒲(Acorus calamus)、荷花(Nelumbo nucifera)、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再力花(Thalia dealbata)、纸莎草(Cyperus papyrus)、落羽杉(Taxiodium distichum)、睡莲(Nymphaea tetragona)等植物。调查发现广州城区景观水体水生植物应用中主要存在水生植物种类较少、造景配置单调、生态功能弱化和养护管理粗放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选择了10种水生植物对水质净化效果进行研究,试验表明:水芹(Oenanthe javanica)、纸莎草(Cyperus papyrus)、蓼(Polygonum)对TP、TN的吸收效果最佳,其去除率均达到65.00%以上;筛选其中观赏价值高、净化效果佳的3组水生植物镶嵌组合进行生态设计,分别为纸莎草+蓼+萍蓬草(Nupharpumilum)、美人蕉(Canna indica)+泽泻(Alisma plantago-aquatica)+水芹、美人蕉+三白草(Saururus chinensis)+萍蓬草+梭鱼草(Pontederiacordata),发现美人蕉+三白草+萍蓬草+梭鱼草组合效果最好;对比植物镶嵌组合与单一类型的水生植物净化效果发现,镶嵌组合对TP的去除率比单一植物的平均去除率高11.98%,对TN的去除率高18.09%。  相似文献   

9.
以自然湿地中采集的梭鱼草和美人蕉为试材,在室外模拟条件下研究了这2种湿地植物组合在高浓度畜禽废水条件下的净化作用及植物生理变化。并探讨了该湿地植物组合对废水的净化作用与生物学效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种植物组合对高浓度畜禽废水有较好的净化处理效果:COD、TP、NH3-N分别从1 615~2 364、33~71、115~224mg/L下降到136~280、17~76、0.5~9.0mg/L,均能达标排放。周期结束植物各项生理指标正常,生长状况良好,选用的梭鱼草和美人蕉组合搭配建造人工湿地不仅有良好的景观效果,而且对畜禽废水有较好的净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霞 《现代园艺》2019,(11):6-8
为充分发挥水生植物改善水质和营造生态景观的双重作用,通过对人工湖泊和相对静止水体水质进行分析研究后,选择11种水生植物在沧州市南湖公园、千童公园、荷花池公园、新华公园设立试验基地,采取自然式栽植及生态浮岛等多种方法,通过观测水生植物对水体pH值、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等指标的影响变化,分析水生植物净化水质的作用,筛选出耐污性强、净化水质效果好、适宜沧州市区生存环境的9种水生植物品种,以及2种对水体的综合净化率和稳定性较高水生植物组合配置方式,为利用水生植物对污染水体进行净化修复作出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1.
以杭州地区常用的39种观赏性挺水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植物地上部氮、磷含量及其生物量,结合特定的人工浮岛制作方法,估算比较各种植物对氮、磷的移除潜力.结果表明:对磷的移除能力位居前列的为慈姑、窄叶泽泻、泽苔、大慈姑、千屈菜等;对氮移除能力位居前列的为泽苔、紫芋、水生美人蕉、野芋、灯心草、千屈菜等,在实际应用中,除了植物氮、磷含量外,需要同时考虑植物的耐水性、抗虫能力等其它因素.试验表明,泽苔和菖蒲较为适合在人工浮岛上种植.  相似文献   

12.
宁夏几种水生植物组合对氮磷吸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涓  郑国琦  张磊 《北方园艺》2012,(16):56-59
菖蒲、睡莲、香蒲、芦苇、藨草、荇菜和眼子菜对废水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通过对这7种植物进行组合搭配,以只有洗沙的无植物空白试验作为对照组,测定试验前后的水中的氮磷指标。筛选合适的去污水生植物组合,以便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结果表明:供试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均能正常生长,且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氮磷均有一定的吸收,香蒲+睡莲和芦苇+荇菜这2种组合氮磷去除率和生物量的增加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3.
以菖蒲、鸢尾、芦苇、香蒲等4种植物为试材,比较了4种植物在不同时期对污水中NH4+-N和全磷(total phosphorus,TP)的净化效果,分析了植物不同部位试验前后生物量及氮磷含量的变化,探讨了影响植物净化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植物在快速生长时期的净化效率高于稳定时期的净化效率。4种植物对污水中NH4+-N的最大去除率表现为香蒲鸢尾菖蒲芦苇,去除率分别为98.3%、98.2%、97.7%、96.8%,对污水中TP的最大去除率表现为香蒲菖蒲鸢尾芦苇,去除率分别为96.7%、96.4%、95.9%、95.2%。植物对污水中NH4+-N和TP的去除率与植物地下部的生物量有关,地下部生物量大植物吸收的氮磷多,植物的去除率高。  相似文献   

14.
生态浮岛是绿化和漂浮技术的结合体,具有净化水体效果好、美化景观的功能,且应用成本低。近年来,太原市水体的生态平衡受到严重破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以太原市文瀛公园为研究对象,探讨生态浮岛应用效果,根据当地环境等因素,确定了水质净化能力好、观赏性高的5种浮岛植物,达到改善文瀛公园的水质又能有效美化公园的目的。以期为太原市各个公园更好地推广和应用生态浮岛技术提供有益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扩大,人们越来越追求良好的人居环境,城市湿地公园则是特殊的空间类型。在湿地公园建设与改造工程中,植物景观作为软景部分,在构建生态环境和促进海绵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类型的湿地环境营造不同类型的植物景观,依据大型湖泊河水的动水岸、中小型水体的静水岸、汇水区域或沟渠、绿岛及旱溪等水环境,本文研究采取了不同的植物景观营造措施,达到景观构建和污染修复的效果。而在当下水污染严重的情况下,通过分析植物、水生物等因素在水污染修复过程的作用,采用层级逐渐净化的方法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从而植物在构建湿地公园及改善水环境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两个地区四种湿地植物生理特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天津市南开区水上公园和西青区农学院的4种湿地植物千屈菜、荷花、蒲草、芦苇为试材,对其叶片中过氧化物酶活性(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进行测定分析,探究其生理特性。结果表明:芦苇和蒲草的生理特性优于千屈菜和荷花,其中以荷花的最弱。在水上公园生长的植物其生理特性普遍好于天津农学院东校。  相似文献   

17.
许文华 《花卉》2020,(2):37-38
随着城市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公园建设的生态性和多样性也是众多设计者和建造者的追求之一。在以往的设计建造过程中,常绿和落叶的乔灌木植物虽能打造一定程度的季相景象,但缺乏视觉色彩的丰富程度,而宿根草花植物因其特有的生态性、物种多样性、景观效果丰富性,运用在公园建设中,能有效改善传统公园的视觉色彩的单一性。因此,研究宿根草花的在公园中的运用,具有重大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水生植物是营造园林水景的重要材料,既有良好的观赏性,又具有改善水质的生态效应。为筛选适用于净化小微水体的水生植物,作者以再力花、美人蕉、金钱草为试验材料,通过对水体总氮、总磷富营养化指标的测定,开展水生植物单一品种及不同组合(2个品种)对模拟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3种水生植物及其两两组合对模拟富营养化水体的总磷和总氮均有去除效果,各参试水生植物起到了减少富营养化水体总磷、总氮含量的作用,可用于水质净化。其中,单一水生植物金钱草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总磷的效果最好,美人蕉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总氮的效果最好,2种不同水生植物组合去除模拟富营养化水中总磷和总氮的综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屠娟丽 《北方园艺》2012,(19):66-67
以花叶芦竹、千屈菜、小叶蚊母、花叶杞柳和细叶水团花5种植物为试材,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其净污能力。结果表明:5种植物在污水中生长后其体内营养元素含量发生变化,花叶芦竹吸收Mg、Mn、Zn能力较强,污水处理后千屈菜叶片中Mg、Fe、Mn 3种元素增幅较大,圆头蚊母对Ca、Fe、Mg、Al、Na 5种元素均有较强的吸收能力,花叶杞柳对Al的吸收能力较强,细叶水团花则对N、Fe、Zn、Al 4种元素具有富集作用。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富集作用因种类而异,在工程实践中应当根据水质来筛选适当的人工湿地绿化植物种类。  相似文献   

20.
陈海 《中国园艺文摘》2012,(7):18-19,24
以绿萝、铜钱草和春羽3种常见观赏植物作为试验对象,与未种植植物的富营养化景观水体进行对照比较,分析绿萝、铜钱草和春羽3种常见观赏植物对富营养化景观水体的净化作用。结果显示:3种观赏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中都能正常生长,绿萝、铜钱草和春羽对富营养化景观水体中TP(总磷)的去除率均达90%以上,去除率显著大于对照组;对TN(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73.6%、64.9%、63.9%,净化效果显著;对水体中COD(化学需氧量)的净化效果不显著,去除率分别为48.9%、43.7%、34.1%。试验表明:绿萝、春羽为景观水体生态修复的良好物种,各项指标综合分析可见,绿萝、春羽对富营养化景观水体的净化作用最为显著,铜钱草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