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南园艺》2011,5(1):37-37
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立足重庆市和三峡库区,面向西南山区.以利用优势地方资源为前提,以高产、优质、多抗粮饲兼用玉米新品种选育与配套技术集成应用为目标,通过开展玉米资源收集与利用、品种选育与开发、高产栽培研究等工作,先后育成万杂系列、万单系列、万双系列、南字系列、科恩系列、三峡玉系列等37个玉米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分析玉米大斑病的发生症状,发生规律、发生特点及发生原因,并通过实践摸索出玉米大斑病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近日,重庆市农业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对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人员进行了调整,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共有11位专家入选。其中,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剑飞研究员任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副院长苟小红推广研究员任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玉米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1位专家的入选,是对重庆市农业科学院专家专业水平及学术道德的肯定,也是对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科研水平和科技服务能力的肯定。  相似文献   

4.
编季风采     
《西南园艺》2009,(4):98-98
杨华,男,44岁,汉族,中共党员,博士,研究员。现任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党支部副书记、副所长(主持工作)、全国甜玉米协会理事、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玉米高梁专业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5.
玉米大斑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玉米大斑病的发生症状,发生规律、发生特点及发生原因,并通过实践摸索出玉米大斑病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菜用玉米主要包括糯玉米、甜玉米、笋玉米及部分鲜食普通玉米 ,通常以糯玉米为主 ,因其籽粒中的赖氨酸含量一般比普通玉米高 1 6 %~74% ,因而具有较高的鲜食营养价值。为了育成优质、高产、高效的菜用糯玉米新品种 ,我所开展了选育工作 ,于 1 996年育成杂交糯玉米渝糯 1号、渝糯 2号 ,并在此基础上 ,于 2 0 0 0年 1月育成杂交糯玉米新品种渝糯 7号。现渝糯 7号已成为重庆市糯玉米重要品牌之一 ,在生产上大面积种植 ,并辐射到西南、江浙一带。1 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1 .1品种来源  渝糯 7号系重庆市农科所 1 995年利用自选糯质玉米自交系“…  相似文献   

7.
2008年12月5日,由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承担的市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超级糯玉米及其选育”通过了重庆市科委组织的专家验收。专家组通过听取汇报,审阅相关资料及质疑后一致认为该项目:(1)用普通玉米优良自交系698.3与自育的优良糯玉米自交系S147为基础材料开展选育工作,育成了配合力强、产量高、品质优、抗病性强的糯玉米自交系B4301。  相似文献   

8.
比较分析引种的11个玉米品种在博兴地区夏播的表现,对其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主要经济性状及产量等指标进行观察测定,以期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具有高产潜力、适合机械化种植的玉米品种,为博兴县玉米品种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参试的11个玉米品种在博兴县均能适应生长,田间抗性较好,产量较高。其中伟育618表现最佳,其株高、穗位高较矮,抗倒伏能力强,穗粒数最多,产量最高,为10480.20kg/hm2,比对照品种产量高7.99%,适合在本地区进一步示范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西南园艺》2010,(4):107-107
2010年4月,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自主研发的青贮玉米新品种‘渝青玉3号'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正式审定命名。该品种是重庆市首个通过审定的青贮玉米专用品种,将为重庆市推进的“7万头奶牛安全行动计划”和“百万头草食牲畜工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对保障重庆市牧草安全供应,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带动“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玉米病虫害的防治一直以来都是玉米生产中重要的问题。本文通过总结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就如何对玉米螟、红蜘蛛、玉米丝黑穗病、玉米大斑病等几种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中国蔬菜》2001,(2):57
超甜3号由浙江省农科院东阳玉米研究所(邮编:322100)育成,2000年4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超甜3号属中熟品种,在浙江省中部平原或丘陵地区栽培,春播生育期85~90d(天)。秋播70~75d(天)。株高220cm,穗位高80cm,根系发达,抗倒伏性强。果穗长筒形,穗长20~22cm,穗粗5.5cm,每穗14~16行,单穗粒数不低于500粒,籽粒金黄色,百粒鲜重35g左右,穗轴白色,籽粒成契形,排列整齐、致密,结实饱满,秃尖短,平均单穗重250g。鲜籽粒含糖量高达16%,种皮较薄,鲜食香甜可口。超甜3号对玉米大斑病、小斑病、青枯病均表现较强抗性,但易遭受玉米螟为害。对栽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 郭国锦等 摘自《浙江农业科学》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出适宜在福建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的鲜食甜玉米品种,作者对12个鲜食甜玉米品种进行了品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闽甜986、珍白甜6号、农甜3号和荟甜188的产量较对照粤甜16号增幅较大(18.7%~35.3%),并对大斑病、小斑病、锈病、纹枯病、茎腐病、粗缩病、玉米螟等病虫害达到抗或中抗水平;闽甜736小斑病抗性较差,但对其他病虫害抗性较强,且产量较高;以上品种在品质及相关农艺性状方面也表现优良,综合表现突出,建议继续进行大区试验或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适合在上海地区推广种植的鲜食甜玉米品种,上海市嘉定区综合试验站科技人员依托上海市鲜食玉米产业技术体系,以10个甜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开展品种比较试验,对其物候期、农艺性状、果穗性状、产量及品质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高峰玉米百粒质量大、产量高、糖度高、口感好,综合表现优异,适合在上海地区推广种植;美果一号植株较矮、物候期短、口感好,适合作为高品质品种进行特早熟设施栽培;白雪公主和白美人的口感好,但产量不理想,可作高品质鲜食玉米的育种材料;立信165、双色之巅的糖度较低,适宜深加工。  相似文献   

14.
翠冠梨的品种特性与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广文  程杨 《果农之友》2008,(1):14-14,18
翠冠梨品种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以幸水与新世纪和杭青的杂交后代进一步杂交育成的南方早熟梨品种之一。该品种抗性强,极耐瘠薄,为早熟优质品种.在南方地区广为引种,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重庆市高海拔地区也有引种.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合理栽培该品种,对其品种特性和栽培管理技术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并结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摸索出一套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四川果树》2008,(1):F0002
重庆市马铃薯工程研究中心是一个集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国内外优良品种的引进选育,示范.推广及病毒检测工作为一体的多功能生物技术平台。主要从事收集、评价马铃薯种质资源、选育优质高产新品种,分子生物学检测病毒、细胞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开展技术培训,成果产业化运用和加工技术的开发。  相似文献   

16.
2009—2011年连续3年对玉米不同品种、密度的试验研究表明,在重庆地区每667m^2种植4000~4200株的高密度,较常规3000株密度增产10.75%~20.34%,并远远高于农民当前大面积生产产量,增密增产趋势明显。该研究结果进一步应证重庆市具有承载适当密植的温光资源条件。根据本试验研究结果,推荐将增密1000株/667m^2和配套选用耐密品种作为重庆市当前玉米增产增效技术。  相似文献   

17.
重要启事     
《西南园艺》2005,33(5):61-61
由重庆市果树研究所承担的2003年重庆市农业科技重点项目“李地方良种的发掘与适栽优新品种的引进筛选”已经启动,为了摸清我市地方李品种变异的情况,反映全市地方李优良品种的分布状况,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优化产业政策等提供基础信息,为重庆市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适宜品种.同时为今后进一步开展李选育工作奠定基础,恳请果树生产单位(个人)和技术推广部门向我们提供样品和线索.  相似文献   

18.
梨轮纹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梨轮纹病的生物学特征、发病症状、抗性鉴定评价、发病规律、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认为未来开展梨轮纹病的生物防治是十分重要的研究方向,建议开展高效生防菌种研究;另外,建议开展病原菌菌种类型及致病力强弱鉴定、梨抗病鉴定标准化研究以及相关的抗性分子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19.
引进鲜食玉米新品种(系)8个,分析各品种(系)的产量、品质、抗性及其他农艺性状,筛选出满足市场需求、适合慈溪本地种植的高产优质鲜食玉米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除脆甜89产量低于对照品种超甜4号外,其他品种产量均高于对照,其中浙甜19产量最高,科甜4号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20.
梨橙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橙是重庆市果树研究所在有关单位协作 下选育出的甜橙新品种,因其果实多为梨形而得 名。该品种于2000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 定委员会的审定,2001年被评为第三届中国国 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和重庆市名牌农产品。 1 主要经济性状转化处理地对照平板上无抗性菌落生长。挑选抗性菌落在相同培养基上进行筛选和扩大培养。 220g,最大可达350g;果皮颜色为橙红色或深橙 色;果形独特,呈梨形或倒卵形;(2)内质优,果实 风味浓甜,酸味较锦橙稍低,微有香气,果肉脆嫩 化渣,风味似脐橙;可食率 74.6%,含可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