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姜腐烂病又称姜瘟病,是生姜最常见的细菌性病害,主要发生在地下根茎部分,植株发病后,初期叶片卷缩,略下垂。生长点有细小黑点;中期姜株基部叶片枯萎下垂,茎基部和根茎上的病斑初为水渍状,黄褐色,失去光泽,地下根茎开始腐烂;  相似文献   

2.
姜腐烂病俗称姜瘟,是生姜生产中最常见且普遍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 一、发病症状 生姜的根、茎、叶均可发病,病菌大多从地上茎基部和根茎上侵染.病初,叶片卷缩下垂无光,而后叶片自下而上枯黄,茎基部由暗紫色逐渐变为水渍状黄褐色,继而根茎腐烂,植株枯死倒伏,扒出根茎,可见白色粘液,有时因受其他病菌侵染而发出臭味.  相似文献   

3.
<正>众多菜农反映姜的生产过程中许多常见病害,尤其是腐烂病不知如何用药,因此特别介绍一下有关大姜腐烂病的发生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菜农朋友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合适的药剂。一、病症姜的根、茎、叶均可发病,一般多在近地面的茎基部和根茎上半部先发病。发病初期,叶片卷缩,萎蔫下垂,失去光泽,最后变黄干枯早落,迅速蔓延到全田。受害根茎部病斑先呈水渍状,黄褐色,细胞散离,内部组织逐渐变软腐烂,并流出具有臭味的灰白色汁  相似文献   

4.
姜瘟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瘟又称姜腐烂病、姜软腐病、青枯病,是姜生产上危害最大的一种病害,国内种姜地区均有发生,一般可造成20~30%的产量损失,严重的可造成毁种失收,贮藏期继续危害,导致肉质根茎腐烂。  相似文献   

5.
生姜软腐病,又叫腐烂病、姜瘟病。该病发生快,流行广,危害重。其危害部位是根茎,地上茎也同样受害。一般都在靠近地面的茎基部、地下根茎的上半部首先发病。1.发病时间及症状生姜软腐病发生时间一般在7月份开始,8月为盛期,9月是为害最高峰期。其症状为根茎病斑初期呈水渍状黄褐色,以后内部组织软化腐烂,只剩一层表皮,皮内成灰白色恶臭液汁。其病原菌随风雨迅速传播蔓延发展。如不及时采取措施,会导致基本无收。  相似文献   

6.
一、病症姜的根、茎、叶均可发病,一般多在近地面的茎基部和根茎上半部先发病。发病初期,叶片卷缩,萎蔫下垂,失去光泽,最后变黄干枯早落,迅速蔓延到全田。受害根茎部病斑先呈水渍状,黄褐色,细胞散离,内部组织逐渐变软腐烂,并流出具有臭味的灰白色汁液,最后仅剩...  相似文献   

7.
瘟又叫姜腐烂病、青枯病,是生姜栽培中常见的一种严重的病害,一般发病轻的减产20%~30%,重的减产70%~80%,甚至绝收。病菌多在土壤或病姜根茎里越冬,随病姜流出的汁液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可采取以下措施防治。  相似文献   

8.
姜也能连作     
<正>姜正常种植不能连作,连作时根茎腐病、姜瘟病、根线虫病、灰霉病等病虫害逐年加重,易造成减产,连作年限长则造成绝收。姜发病一般是种姜带病和病菌在土壤中越冬,成为下年的侵染源。姜出苗时,土壤中病菌首先侵染幼嫩根茎部,导致根茎基腐病,随着姜苗生长,茎基部腐烂倒苗,病菌随雨水流动传播,土壤湿度大、排水不良地块发病严重。姜根茎腐病在5月上旬开始出现病株,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为发病高峰期。姜瘟病在6月中旬至下旬开始出现病株,7  相似文献   

9.
生姜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病害1.姜瘟病(也叫姜腐烂病、软腐病或青枯病)该病多发生在雨季,该病是生姜生产上最为常见且危害最大的一种毁灭性细菌病害,一般可造成20%~30%的损失,严重的可毁种,贮藏期继续危害致腐烂,对生姜的生产构成严重威胁。该病主要危害生姜地下部根茎,生姜根、茎、叶也能受害发病。病斑初为湿润状,污褐色无光泽,内部组织逐渐变软腐烂,仅留外皮,  相似文献   

10.
<正>1姜腐烂病传播途径姜腐烂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病原菌主要在根茎和土壤中越冬,可在土中存活2年以上。病菌多从茎基部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在田间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传播:①土壤传播。发病的姜田因病株残体遗落在地里,致使土壤带菌。如果重茬连作,往往引起发病。所以,带菌土壤也是姜腐烂病的重  相似文献   

11.
腐霉对姜根茎腐烂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描述了姜根茎腐烂的三种症状类型:青枯型、黄腐型及黄枯型;分别由青枯细菌、腐霉菌及青桔细菌和腐霉苗引起,鉴定出4种致病腐霉:P(?)(?)P.(?)P.(?)和P.(?).通过接种试验,证明腐霉对姜有较强的致病力;与青枯细菌共同为害,病将更严重,故姜的根茎腐烂不完全是细菌青枯病。  相似文献   

12.
药剂处理防治姜瘟病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瘟,又名姜腐烂病,是由青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olanaceamm Smith)侵染所致.姜瘟是生姜常发性病害,一般年份病田率30%-40%,流行年份,严重田块病株率达90%以上,甚至全田枯死,连种姜也全部腐烂。病害主要发生在根茎上,也可为害茎叶,严重影响生姜的产量和质量。对于该病以往常用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及波尔多液等进行防治,效果一般。为了寻找防治姜瘟的高效、无公害、低残留的新药剂,2004年我们引进30%万克悬浮剂、20%猛克菌可湿性粉剂进行了不同处理方式对姜瘟病的田间药效试验,取得了很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增刊启事     
姜腐烂病俗称姜瘟,也称姜软脚病,是姜的重要病害,在我县姜种植区发生极为普遍。姜腐烂病在姜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病田发病率一般达30%-40%,重病田病株率达60%以上,甚至绝收,严重影响了生姜的质量和产量,必须进行科学防治。  相似文献   

14.
<正> 姜腐烂病俗称姜瘟。在浙江、广东、湖北、四川、山东等姜区均有发生。现就姜瘟的发病规律及相应的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病症姜的根、茎、叶均可发病,一般多在近地面的茎基部和根茎上半部先发病。发病初期,叶片卷缩,萎蔫下垂,失去光泽,最后  相似文献   

15.
(1)生姜腐烂病。又称姜瘟病或青枯病.为生产中一大易发的毁灭性病害,其典型症状为,植株受病菌侵染后,叶片最初表现为下垂无光泽.然后自上而下呈枯黄.叶缘卷缩.最终枯死。地上茎受害,呈暗紫色,内部组织变褐腐烂.残留纤维。地下块茎受害,初呈水渍状,黄褐色,失去光泽,后软化腐烂,仅留外皮,挤压有污咱色汁液流出,散发臭味。根被害,呈淡黄褐色,最后全部腐烂。该病初浸染源为种姜,田间靠土壤、肥料、灌溉水、地下害虫、雨水溅射等传播。高温多雨季节,连作地、低洼地,牯质土、偏施氮肥等发病重.  相似文献   

16.
1、发病症状姜瘟病又称腐烂病或青枯病,主要侵害地下茎及根部,地上部植株后期发生萎蔫。发病初期,植株地上部分叶片呈枯黄色、萎垂、反卷,叶片变黄部分和绿色部分的界限不明显。病害由基部向上发展,茎基部和地下根茎以后稍变软,呈褐色水渍状。纵剖茎基部及根茎,可见维管束变褐,用手挤压有乳白色菌浓溢出。随着病害发展,病株的根茎、茎的髓部和皮层也受侵染而变色,最后根茎和茎基变褐腐烂,腐烂组织无特殊臭味。腐烂后期,由于土壤中其它细菌侵染而发生恶臭。病株发展到后期,地上部凋萎枯死,且易从腐烂的茎基部折断而倒伏。2、病原及发病规律姜…  相似文献   

17.
花生茎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仁 《河南农业》2008,(15):20-20
一、为害症状 花生全生育期均可发生茎腐病,以结果期最重。为害子叶、根和茎秆等部位,主要集中在主茎的基部和根茎的中上部。病菌从子叶或幼根侵入,子叶受害后呈黑褐色;根茎部受染后。先产生黄褐色,后变黑褐色不规则的病斑;病斑纵横发展形成环状病斑。输导组织被破坏,引起茎基部组织腐烂,土壤湿度大时形成软腐,土壤干燥则形成干腐。苗期发病后4-5天即可死亡.成株期发病后,约需30天全株枯死。  相似文献   

18.
一、花生茎腐病 花生茎腐病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江苏、辽宁、湖北、安徽等省,重病年份,发病面积可达种植面积的50%以上. (一)症状表现 花生出土前即可感病.病菌常从幼根或子叶侵入植株,受害子叶呈黑褐色,病菌沿子叶柄侵入植株根茎,常在根茎部产生黄褐色水渍状病斑,后变黑褐色,病斑向纵横方向发展,引起茎基组织腐烂.  相似文献   

19.
软化姜是人们喜食的一种特色蔬菜,还可加工为各种风味食品,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传统的软化姜栽培采用深沟定植,高培土,促进地下根茎超常规增长,这种栽培方式在冲积平坝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姜腐烂病(姜瘟)的危害和生姜栽培轮作年限的限制,使得软化姜老产区种植面积逐步萎缩,软化姜栽培逐步向丘陵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20.
姜瘟病又称细菌性青枯病,俗称腐烂病.一般发病率为 20% ~ 40%,高的在 70% 以上,局部田块全田枯死,造成绝收.姜瘟不但在田间造成重害,而且在贮存期间仍可继续为害,染病后的姜块姜肉发黑,失去了姜特有的香味,售价极低,因而它成为姜生产中最为重要的病害.   症状识别:发病初期叶色淡黄,边缘水浸状并卷曲,后期叶片由下向上变黄,最后全株枯死.地下茎先从母姜及其假茎开始发病,肉质茎初呈水渍状,后变黄褐色,失去光泽,内部组织也变淡褐色,逐渐软化腐烂,假茎也变淡褐色,病茎横切面用手挤压,有乳白色黏液渗出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