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麦棉套作小麦边际效应与生态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大田试验,对麦棉套作小麦边际效应和生态效应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套作小麦边行在株高、单株分蘖、单株叶面积、干物质积累、灌浆速度、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产量等方面都强于内行和单作小麦。3-1式套作小麦边行产量比单作小麦内行高61%;4-2式套作小麦产量比单作小麦内行高75%。套作小麦南边行产量比北边行高7.6%。套作小麦内行与单作小麦相比,在叶面积、干物质、穗粒数方面强于单作;在产量、有效穗、分蘖方面与单作大致相当;在灌浆速度、千粒重方面弱于单作小麦。与麦行相比,预留行温度较高,湿度较低,光照充足。拔节后预留行地表温度比麦行高2~5℃。  相似文献   

2.
高产杂交稻生长和产量边际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分析了高产杂交稻协优9308、两优培九和Ⅱ优7954的边行和中间行植株株高、物质生产量和产量及其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协优9308边行比中间行单丛增产93.8%,丛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分别提高57.1%,19.2%和3.5%。Ⅱ优7954丛穗数和穗总粒数分别提高64.4%和14.1%。两优培九丛穗数和穗总粒数分别提高53.9%和11.9%。在边行增产中,协优9308增穗增产贡献68%,增粒增产贡献32%。两优培九增穗增产贡献率达68.7%~82.3%,穗粒数增产贡献率达17.7%~31.3%。协优9308边行植株株高低于中间行植株约8.2%,而单株干物质生产量增加20.9%,穗重增加31.5%,穗着粒密度提高17.8%,边行植株收获指数提高8.8%。边行平均每穗粒数提高的原因是大穗比例增加,而较小穗比例略有下降。并就宽行稀植的栽培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在麦棉套作模式下,设置了187.5、225.0、262.5、300.0、337.5、375.0 kg/hm~26个小麦播量处理,研究了不同播量对小麦边行优势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量对内行小麦的影响大于边行,随着播种量的增加,穗数的边行优势总体降低,边行与内行差值由90万穗/hm~2(播量187.5 kg/hm~2)降至78.0万穗/hm~2(播量375.0 kg/hm~2);穗粒数边行优势总体先增后减,播量300.0 kg/hm~2处理边行与内行穗粒数差值最高(4.6粒);千粒质量与产量边行优势总体逐渐增加,播量337.5 kg/hm~2处理边行与内行千粒质量差异最高(3.9 g),产量边行与内行差值以播量375.0 kg/hm~2处理最高,为3 136.5 kg/hm~2;播量对套作小麦产量三因素影响的大小依次为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麦棉套作小麦适宜播种量在225.0~262.0 kg/hm~2。  相似文献   

4.
不同氮肥用量对晚稻生长的影响与产量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武运粳7号为材料,研究施氮量对晚稻茎蘖动态、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的群体茎蘖动态随氮素用量增加而增加,处理间茎蘖数差异明显。随氮素基穗肥增加,有效穗数和千粒重都随之增加,而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呈下降趋势、氮素基穗肥施用水平越高,有效穗数的增加幅度减小。从试验可知,千粒重与有效穗数是可以同步提高的,但晚稻靠增加有效穗数提高产量潜力有限,提高千粒重、每穗实粒数具有一定的空间。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施氮处理产量比对照增产40.9%~119.1%,平均增产88.18%。各处理间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不同氮量的氮素生产力同早稻相同,也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低氮水平施氮量少的氮素生产力高,高氮水平施氮量高使氮素生产力降低。该试验最高产量施氮量为309.89 kg/hm2,产量达最高8 830.13 kg/hm2;最佳经济施氮量为292.34 kg/hm2,净效益达到最高值,为7 331.77元/hm2。  相似文献   

5.
不同肥力水平下小麦用生物菌肥拌种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不同施肥水平下,小麦用生物菌肥拌种可增加1级分蘖数量,提高分蘖质量,并可显著提高植株主要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增加绿叶面积和成穗数,对穗粒数和粒重影响不大,增产6.0%,在化肥用量减少25%情况下,生物菌肥拌种的产量与常量化肥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不用化肥,仅用生物菌肥拌种,小麦减产22%。  相似文献   

6.
麦棉套作模式下播量对小麦边行优势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麦棉套作模式下,设置了187.5 kg/hm2、225.0 kg/hm2、262.5 kg/hm2、300.0 kg/hm2、337.5 kg/hm2、375.0 kg/hm26个小麦播量处理,研究了不同播量对小麦边行优势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量对内行小麦的影响大于边行,随着播种量的增加,穗数的边行优势总体降低,边行与内行差值由90万穗/hm2(播量187.5 kg/hm2)降至78.0万穗/hm2(播量375.0 kg/hm2);穗粒数边行优势总体先增后减,播量300.0 kg/hm2处理边行与内行穗粒数差值最高(4.6粒);千粒质量与产量边行优势总体逐渐增加,播量337.5 kg/hm2处理边行与内行千粒质量差异最高(3.9 g),产量边行与内行差值以播量375.0 kg/hm2处理最高,为3 136.5 kg/hm2;播量对套作小麦产量三因素影响的大小依次为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麦棉套作小麦适宜播种量在225.0~262.0 kg/hm2。  相似文献   

7.
不同施氮量对超级稻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氮素对超级稻的产量及各种性状有重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施氮量的处理中,差异显著,在中等地力条件下每667m^2施氮10-18kg,超级稻的分蘖数、有效穗数、穗粒数、产量等因素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以施用18kg/667m^2氮素处理的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46.4%。  相似文献   

8.
以施用TM高产素和通丰平衡剂对玉米产量性状和经济性状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单株有效结穗数分别较对照提高9.44%和8.33%,增加效果均达极显著:玉米单株有效结穗率分别较对照增加8.02%和2.71%,TM高产素处理与对照间差异达显著水平,通丰平衡剂处理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玉米双穗率分别较对照提高9.26%和8.33%,增加效果均极显著;玉米籽粒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14.66%和14.33%,增加效果均达显著水平:玉米株高、有效结穗节位数、果穗行粒数、穗粒数、千粒重和基部第1~3节节间长度都较对照增加.且TM高产素处理增加幅度大于通丰平衡剂处理;果穗行数和秃顶长度较对照降低,且通丰平衡剂处理降低幅度大于TM高产素处理。  相似文献   

9.
不同穗型寒地水稻高产栽培肥密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水稻超高产生产目标,采用小区对比法研究了不同肥密水平对不同穗型寒地水稻产量的影响,并分析其高产结构。结果表明:加大施肥量,进一步稀植后,与理论产量相比,穗重型品种松粳9号的实际产量仍有提高空间。中间型品种松粳5号和穗数型品种松粳3号的实际产量在3个密度下都有提高空间。松粳9号穗粒数随施肥量增加穗粒数增加幅度较大,说明靠穗重增加而增产;松粳5号和松粳3号穗粒数增加幅度较小,是靠增加穗数而增产。穗重型品种适宜密度20穴·m-2,中间型和穗数型品种适宜密度均为23穴·m-2。  相似文献   

10.
水稻品种产量试验的边际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品种产量试验中边际效应是普遍存在的。本研究按照江苏省水稻品种区域试验的田间设计要求,选用8个品种对小区边际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小区行产量均有多个品种表现显著或极显著的边际效应,穗数只有扬4928、千粒重只有武育粳3号存在边际效应,但品种的边际效应主要是在边1行。②剔除小区边1行后,所有品种的产量均低于不剔除边1行的产量,即边际效应最终影响品种的产量,但边际效应没有影响品种的产量位次和显著性分析结果。③大穗和偏大穗型品种的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易表现出边际效应,而小区行产量的边际效应与不同穗数类型的相关性并不明确。  相似文献   

11.
小麦边际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高肥力池栽条件下,畦埂宽65cm,种6行小麦,行距25cm,采用对照、遮光、隔根、遮光+隔根4种处理,研究了小麦的边际效应。结果表明:高肥力条件下小麦边行优势仅局限在边1行,光照和土壤养分测定结果证明此结论可靠。边行比内行增产不足50%(45.6%),两个边行增加的产量不能弥补少种1行小麦损失的产量。在边行优势中,地上部气象要素的单独贡献最大(56.14%),其次为地上和地下部的交互作用(23.9%),地下部土壤因素的单独贡献最小(19.96%)。边行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分别比内行增加16.0%、14.3%和11.8%,说明三者对边行优势的贡献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12.
播期与密度对襄麦D51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小麦新品种襄麦D51的适宜播期与密度组合,于2016—2017年在襄阳市农业科学院以襄麦D51为材料进行了播期与密度的裂区二因素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处理条件下,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差异不显著,每穗粒数和平均产量随播期推迟显著提高,千粒重随播期推迟显著下降;不同播种密度条件下,有效穗数、千粒重和平均产量差异均不显著,每穗粒数随密度增加显著下降。平均产量的播期与密度互作效应显著,最佳播期为11月4日、播种密度为每公顷315万基本苗。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绿先机生态型复混肥和常规有机复混肥在大麦、小麦上的肥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绿先机生态复混肥能显著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平均每穗粒数有增加,但与对照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大麦产量平均比对照增产294.15kg/hm^2,增幅达3.77%;小麦平均增产431.10kg/hm^2,增幅达5.78%。施用绿先机生态型复混肥能减少无效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同时能提高孕穗期叶面积指数,增加花后干物质积累量。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黑龙江省主栽的4个不同磷效基因型小麦品种为试材,通过不同梯度磷素处理,对各产量性状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增加施磷量可显著提高中间类型和磷低效型小麦的株穗数和穗粒数,而磷高效型品种增加幅度较小。在千粒重方面,各品种内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其籽粒产量也逐渐增加。其中磷低效品种龙麦19各处理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磷高效吸收型品种龙麦26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磷高效利用型品种龙麦30由低磷到中磷增产明显,而由中磷到高磷产量差异不显著,说明在产量方面磷低效基因型小麦对磷素的响应力最强。  相似文献   

15.
小麦覆膜穴播无污染栽培技术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穴播前期覆盖栽培与全生育期覆膜栽培相比,可有效地解决残膜污染土壤的问题,且产量无显著差异,节省放苗清膜用工85%,纯收入中29.6%,与露地条播栽培相比,出苗率和分蘖成穗率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增加,增产1696.5kg/hm^2,增产率40.2%,增加纯收入2367元/hm^2。  相似文献   

16.
1996年早晚两季采用两个水稻品种试验比较了不同施氮水平下水育秧和旱育秧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差异,统计分析表明,旱育秧比水育秧每公顷增产稻谷293.0~729.0kg增产幅度为4.9%~12.6%,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显著增加,在旱育稀植条件下,植株高度明显增高,有效分蘖提前结束,但其他产量性状未见明显增长。  相似文献   

17.
为了筛选我县夏玉米高产栽培的适宜种植品种及种植密度,2015年6月5日至9月30日,在桥陵试验站试验地采用裂区设计的方法,对5个夏玉米品种进行不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产量密度之间差异不显著,品种之间及密度与品种互作对产量有显著效应。先玉335随密度增加产量降低,其它品种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不同密度下不同品种的株高、穗行数和百粒重差异不显著,但品种之间差异显著,密度与品种互作对株高效应不显著,但对穗行数和百粒重有显著影响。穗位高不受密度影响。行粒数密度之间、品种之间及密度与品种互作效应差异显著。处理间经济性状的差异主要由品种基因型差异决定,行粒数和百粒重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硼锌微肥施用对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梦姣  王振军  刘艳 《浙江农业科学》2018,59(11):1971-1972
为明确硼锌微肥对玉米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在统一施用氮磷钾肥的基础上,设置硼锌微肥不同剂量、不同施用方法和不同配施组合等多个处理,对玉米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和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穗粗、穗行数和百粒重没有显著差异,叶面喷施四硼酸钠0.675kg·hm-2能显著增加玉米的穗长和行粒数,产量提高11.5%,对玉米的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氮肥不同施用量对玉米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玉米株高、果穗穗长及穗粗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穗粒数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秃尖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减少;氮素不同施用量对玉米产量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其中处理2、4达到显著水平,处理3达到极显著水平,处理2、3、4之间差异不显著。处理2、3、4比处理1(CK)分别增产10.6%、14.6%和10.9%;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经济效益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在不同的耕作方式下产量差异明显,耕翻25厘米和耕翻20厘米两种秋整地方式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平均亩产达到699.2千克,比其它三个处理增产4.6%,主要表现在提高了平方米穗数和穗粒数;耕翻15厘米、旋耕和免耕产量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