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对含双歧杆菌碳酸发酵乳饮料生产工艺的研究表明,采用嗜热链球菌和双歧杆菌单菌培养制生产发酵剂,混菌发酵工艺是可行的,发酵乳中的双歧杆菌活菌数达到10^9cfu.mL^-1。最佳发酵条件为: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2:1,接种量6%,生长促进剂0.1%。发酵终点为pH≤4.7OD≥4.3,发酵时间为3-4h。产品在4-5℃贮藏一周后,双歧杆菌活菌数在10^5cfu.mL^-1。  相似文献   

2.
双歧杆菌发酵乳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离并经过耐氧训化的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和长双歧杆菌)与乳酸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和乳链球菌)单菌培养制备生产发酵剂,对混合菌株发酵乳饮料的主要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选用PGA和CMC-Na为稳定剂,确定了最佳发酵条件为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2:1:1,按种量4%,发酵终点pH≤4.5,发酵时间6~8h,产品4~5℃贮藏7d后,双歧杆菌活菌数达到10^7cfu.ml^-1。  相似文献   

3.
《天津农业科学》2016,(5):37-40
取健康水貂粪便样经过处理后用MRS、TPY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筛选出主要优势菌为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对所筛选出的乳杆菌和双歧杆菌进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鉴定和PCR鉴定。结果表明,乳杆菌和双歧杆菌为革兰氏阳性菌,糖醇发酵试验为阳性,并能抑制大肠杆菌生长,但对沙门氏菌无抑制作用。乳杆菌PCR鉴定中,在230 bp处有特异性条带,双歧杆菌在260 bp处有特异性条带。此试验为水貂专用微生态制剂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常见中草药对两种肠道有益菌体外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为了解中草药对机体肠道有益菌两歧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体外生长的影响 ,探讨中草药的使用前景。选取清热解毒类的板蓝根、柴胡、连翘 ,泻下类的厚朴、大黄、芒硝 ,补益类的枸杞子、地黄、五味子共 9种常见中草药制成浸提液 ,添加于有益菌体的外生长培养基中 ,采用亨盖特厌氧滚管技术活菌计数。结果显示清热解毒类中药在 3种试验浓度下对两歧双歧杆菌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 ,对嗜酸乳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P <0 .0 5 ) ,但不同浓度下抑制作用不同 ;泻下类中药均强烈抑制 2类有益菌的生长 (P <0 .0 1或P <0 .0 5 ) ,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 ;而补益类中药对 2种试验菌均有明显的促进生长作用 (其中对双歧杆菌P <0 .0 5 ) ,且随着浓度增加 ,促进效果增强。因此认为 :在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含双歧杆菌碳酸发酵乳饮料生产工艺的研究表明,采用嗜热链球菌和双歧杆菌单菌培养制备生产发酵剂,混菌发酵工艺是可行的。发酵乳中的双歧杆菌活菌数达到10~9cfu·mL~(-1)。最佳发酵条件为: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2:1,接种量6%,生长促进剂0.1%。发酵终点为 pH≤4.7,OD≥4.3,发酵时间为3~4 h。产品在4~5℃贮藏一周后,双歧杆菌活菌数在10~5 cfu·mL~(-1)。  相似文献   

6.
饲用复合微生物制剂中乳杆菌计数培养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便于准确计数乳酸菌产品中的活菌数,保障微生物活菌制剂产品的质量,根据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对不同碳水化合物的选择性利用,设计了几种乳酸菌的选择性计数培养基,并对其计数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利用MRS培养基能够检测嗜酸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2种菌的混合制品总菌数,而使用山梨醇-MRs培养基能够选择性地计数嗜酸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混合制品中的植物乳杆菌数,这样可以分别得到2类乳酸细菌的数量,为保障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提供了合适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双歧杆菌作为婴幼儿肠道的优势菌,是最常用的益生菌之一,但对氧气具有高度敏感性,因而双歧杆菌的分离、培养和应用面临较大困难.利用双歧杆菌选择培养基,从湖南采集的健康人的母乳中分离出19株乳酸菌.鉴定结果显示,其中7株双歧杆菌分别为1株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oungum)、2株两歧双歧杆菌(B.bifidumn)和4株短双歧杆菌(B.breve).长双歧杆菌S1和短双歧杆菌S3在pH 2.5的人工胃液中耐受性较好;短双歧杆菌S3在0.1%胆盐中存活率较高,达到75.50%;短双歧杆菌S3和S11在液体培养基中非厌氧条件下培养时的生长能力较强.短双歧杆菌S3有望作为一株优良的益生菌株,应用于双歧杆菌相关产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混合发酵生产凝固型无糖酸乳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分步发酵法生产酸奶的最佳工艺为双歧杆菌发酵剂接种量5%、木糖醇6%、39℃条件下发酵8h后,二次接入4%混合发酵剂(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比例为1:1),发酵温度42℃,发酵时间3h。采用该工艺生产的酸奶凝乳状态良好、口感细腻、酸甜适中,具天然酸奶香味,产品酸度95oT,双歧杆菌活菌数可达3.8×108cfu/mL。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生活中常见的鼠李糖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德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干酪乳杆菌4种乳酸菌菌种进行混合培养,比较各菌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鼠李糖乳杆菌、嗜酸乳杆菌混合后正相互作用最强烈,实际浓度为理论浓度的15.6倍,总菌数达到2.8×108CFU/mL。  相似文献   

10.
嗜酸乳杆菌和婴儿双歧杆菌对肠道致病菌的抑制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实验菌株发酵液对三种肠道致病菌生长抑制的研究 ,得出嗜酸乳杆菌 PB1、A878和婴儿双歧杆菌 PBa对致病菌的抑制性较强 ,形成明显的抑菌圈。 PB1、A878、PBa的抑菌机理主要是有机酸 ,其他抗菌类物质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研究嗜酸乳杆菌的抑菌机理提供一个好的途径。[方法]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株,用MRS培养基培养分离纯化嗜酸乳杆菌,利用单层琼脂平板扩散法检测嗜酸乳杆菌在不同pH值条件下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结果]在37℃的恒温箱中培养24 h后,通过测量抑菌圈大小,可以得知嗜酸乳杆菌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在适宜的酸性条件下,嗜酸乳杆菌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明显,且随着酸度的增强其抑菌效果愈加明显。嗜酸乳杆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pH值的变化对其抑菌效果影响不大。[结论]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嗜酸乳杆菌对一些致病菌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新疆传统酸马奶以及市售酸奶中分离鉴定出嗜酸乳杆菌,从中筛选出具有潜在益生特性的菌株进行发酵特性研究,寻找具有优良发酵特性的嗜酸乳杆菌菌株.[方法]利用MRS培养基活化嗜酸乳杆菌,并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发酵乳中嗜酸乳杆菌的活菌数,同时利用pH计和NaOH标准溶液滴定酸度以测定发酵乳在发酵过程以及冷藏期间的酸度变化.[结果]发酵24h,嗜酸乳杆菌G14、S22和G13先后到达发酵终点的顺序依次为G14> S22> G13,其中嗜酸乳杆菌G14的产酸能力最强,发酵乳的滴定酸度为94.83°T,pH值为4.30.4℃冷藏期间,嗜酸乳杆菌G14和S22发酵乳的后酸化程度较菌株G13低.冷藏16d时,各菌株仍具有较高的对数存活率,且菌株G13、S22和G14的对数存活率分别为79.18;、80.12;和85.57;,存活能力的顺序依次为G14> S22> G13.[结论]嗜酸乳杆菌G14产酸能力最强,最先到达发酵终点.冷藏过程中,嗜酸乳杆菌G14和S22的发酵乳后酸化程度较低,且嗜酸乳杆菌G14的对数存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健康朱鹮消化道正常菌群,为进一步研制适用于朱鹮的微生态制剂奠定基础性。【方法】无菌采集健康朱鹮的新鲜粪便,分离、培养、鉴定其细菌。以小白鼠和小鸡为试验动物,对分离、鉴定出的细菌进行毒性试验,确定分离的细菌对动物是否有致病性。【结果】从朱鹮粪便中分离得到22株细菌,分别为蜡状芽孢杆菌、环状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泛酸芽孢杆菌、两歧双歧杆菌、最小双歧杆菌、口乳杆菌、短乳杆菌、面包乳杆菌、马里乳杆菌、瑞士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丙酸丙酸杆菌、粪肠球菌、类肠膜明串球菌、少酸链球菌、肠膜链球菌、乳链球菌、克雷伯菌属、柠檬酸菌属、变形菌属和粪拟杆菌。其中,环状芽孢杆菌和泛酸芽孢杆菌可致小白鼠和小鸡死亡;短乳杆菌可致小白鼠死亡,但对小鸡无致病性;其他菌株对小白鼠和小鸡无致病性。【结论】分离鉴定出的朱鹮消化道22株细菌,其中适合制作微生态制剂的细菌有两歧双歧杆菌、最小双歧杆菌、口乳杆菌、面包乳杆菌、马里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  相似文献   

14.
在嗜热链球菌单菌发酵剂或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混合发酵剂2种常规发酵剂的基础上添加产胞外多糖(EPS)副干酪乳杆菌HCT共同发酵,研究HCT对酸乳理化、质构以及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加HCT的对照相比,在混合发酵剂中添加质量分数为1%的HCT菌株,凝乳时间可缩短0.5h,酸乳成品的硬度和黏着性分别提高了0.23N和3.81N;而在单菌发酵剂中添加则产酸较慢,延长发酵时间,酸乳成品的硬度和黏着性分别降低0.12N和1.0N,但内聚性增加了0.15。此外,在2种发酵剂中添加HCT均能显著提高酸乳成品的黏度,具有一定的抗剪切破坏作用,同时赋予酸乳良好的色泽、口感和组织状态,对持水力的影响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取生活中常见的4种乳酸菌菌种:鼠李糖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德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干酪乳杆菌,通过混合后培养来比较得出各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鼠李糖乳杆菌、嗜酸乳杆菌混合后正相互作用最强烈,实际浓度为理论浓度的15.6倍,总菌数达到2.8×108 CFU/mL。  相似文献   

16.
嗜酸乳杆菌促生长物质及增菌培养基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在MRS培养基中添加不同营养物质对嗜酸乳杆菌生长的影响,进一步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筛选了嗜酸乳杆菌的增殖培养基。结果表明,在MRS培养基中添加菊粉、乳清粉、酪蛋白水解物、胡萝卜汁可显著促进试验菌株的细胞生长,而乳糖、西红柿汁、啤酒的添加相对而言对菌的增殖影响不大;利用L9(34)正交试验筛选出增殖因子的最佳配比为:菊粉0.5%,乳清粉0.5%,酪蛋白水解物0.5%,胡萝卜汁5%。最后使用优化出的增菌培养基测定生长曲线,同时测定pH和滴定酸度的变化,确定增菌培养终止时间为10 h,此时活菌数可达2.59×1010cfu/mL,较对照MRS培养基的活菌数提高了22.72倍。  相似文献   

17.
由于嗜酸乳杆菌对人体的健康具有潜在的有益作用,因而对其应用也为人们所关注。但它与其它肠道菌(如双歧杆菌)一样,在乳中的产酸速率较低(18~24h产1.8%乳酸),因而给工业化生产带来了  相似文献   

18.
为研制成本低且具有合生元效果的富硒双歧杆菌制剂,以南瓜为主要原料,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最佳培养基配方,考察多种双歧杆菌在最优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及富硒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当培养基组成为:南瓜汁浓度16.09%、大豆蛋白胨3.24%、半胱氨酸盐酸盐0.28‰时,动物双歧杆菌01的活菌数可以达到9.37±008 lgCFU/mL,高于在MRS、GMRS、PYG和TPY培养该菌所得的活菌数量。在上述优化南瓜汁培养基中培养,动物双歧杆菌01、婴儿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假小链双歧杆菌和动物双歧杆菌BB12的有机硒含量可以达到(13.20±0.39)~(78.11±0.42) μg/g菌体,有机硒转化率为1.76%~6.41%。培养获得的双歧杆菌以南瓜汁和脱脂乳为保护剂,冻干存活率可以达到70.8%±0.5%。研究证明了南瓜果肉作为双歧杆菌增殖和保护基质的潜质,并为富硒双歧杆菌南瓜粉制剂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鸡盲肠中嗜酸乳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菌采集SPF鸡盲肠粘膜样品 ,接种于MRS培养基和SL培养基 ,厌氧培养分离乳杆菌 ,对分离菌的形态学、生化特性及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 ,试验结果对照《伯杰氏细菌学鉴定手册》(第 9版 )中的参数进行综合评判 ,结果表明 ,从鸡盲肠中分离到 2株嗜酸乳杆菌 ,其中 1株适宜研制家禽微生态制剂。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獭兔双歧杆菌的生理特性及抗菌能力。【方法】将獭兔双歧杆菌接种于特定的培养基后,观察其生长特性,并与大肠埃希菌共培养,研究其抗菌能力。【结果】獭兔双歧杆菌呈分枝状,在改良肉汤培养基中生长旺盛;耐温驯化后发现,獭兔双歧杆菌可在42℃下生长;獭兔双歧杆菌对许多药物如红霉素等敏感;獭兔双歧杆菌与大肠埃希菌共培养可抑制大肠埃希菌生长,其代谢产物也具有明显的抑菌能力。【结论】獭兔双歧杆菌在体外培养良好,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