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8 毫秒
1.
本文对19个国内外纤用亚麻品种(系)单株茎重的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茎粗、株高、工艺长度与单株茎重成极显著的正相关.经过通径分析可看出,茎粗、株高、分茎数、着粒数4个因素对亚麻单株茎重的变异起主要的决定作用,通径系数为0.92601,剩余通径系数为0.27200.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黄麻30份品种(系)材料分析,遗传力最高的是株高,遗传变异系数最高的是青叶数。除青叶数外,其余各性状对单株干皮重的遗传相关系数均达显著或极显著,依次为总叶节数>鲜皮重>鲜茎重>皮厚>株高>晒千年>茎粗>出麻率。环境相关以茎粗、皮厚、出麻率较高;表型相关以茎粗、鲜皮重、出麻率较高。直接通径系数最高的是总叶节数,其次是茎粗、株高、皮厚等性状。在黄麻的九个数量性状中,控制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总叶节数、茎粗、株高、皮厚等性状,尤其是总叶节数对单株产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3.
通过田间试验,对不同氮肥水平对亚麻主要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氮肥的施用量与株高、工艺长度、茎粗和单株茎重呈显著正相关,增施氮肥可以有效促进亚麻株高、工艺长度、茎粗和单株茎重的生长发育,从而提高亚麻原茎产量。在新疆亚麻主产区每666.7 m2施用N 3 kg可以保证较高的原茎产量和最高的纤维含量。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红麻几个主要数量性状单株纤维产量、株高、茎粗、皮厚、出麻率、单茎表面积之间遗传相关和通径系数进行分析,旨在剖析性状间相互联系,如何通过性状的表型直接或间接选择为红麻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免耕对亚麻干物质形成的影响,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调查了免耕和翻耕条件下亚麻株高、茎粗、单茎重的增长规律,对亚麻原茎产量、种子产量、收获密度、生育期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在该免耕栽培模式下,亚麻株高、茎粗、单茎重的增长曲线与对照基本一致,亚麻原茎产量增长1.5%,种子产量增长2.69%,密度降低3.98%;亚麻生育期推迟3 d左右,而土壤水分含量一直高于对照。总体来说,免耕条件下亚麻单株株高、茎粗、单株干重均与对照具有相似的累积规律,原茎及种子产量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红麻几个主要数量性状单株纤维产量、株高、茎粗、皮厚、出麻率、单茎表面积之间遗传相关和通径系数进行分析 ,旨在剖析性状间相互联系 ,如何通过性状的表型直接或间接选择为红麻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花生九个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总分枝数、茎租和单株结果数与单株产量呈显著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236,0.494,0.574。总分枝数与单株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0.1194,茎粗为0.2923,单株果数为0.5711。  相似文献   

8.
红麻几个数量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红麻几个主要数量性状单株纤维产量,株高,茎粗,皮厚,出麻率,单茎表面积之间遗传相关和通径系数进行分析。旨在剖析性状间相互联系,如何通过性状的表型直接或间接选择为红麻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长果种黄麻品种的8个主要性状进行了表型相关分析,就7个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关系作了多元回归分析,并计算了性状对产量的通径系数。通过七元回归分析知道,在诸多性状中,以单株干重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其次为出麻率。进而只就5个能目测到的性状对产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茎粗和株高对产量的作用较大。在高产育种上,可将提高麻株的茎粗、株高和出麻率作为主攻目标。生产上可根据麻株茎粗和株高两个性状的生长发育规律来制定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以6个普通亚麻品种为材料,进行工艺长相关性状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5个相关性状对工艺长度影响大小顺序为: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千粒重>株高>主茎分枝数。降低单株粒重是提高工艺长度的主要途径。在千粒重、单株粒重相对稳定的类型中,选择植株较高、单株粒数较多者,或在株高、单株粒数相对稳定的类型中,选择千粒重较高者是提高工艺长度的重要途径。减少主茎分枝数亦可有效提高工艺长度,但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1.
12.
13.
稻属分类研究综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稻属([sup]Oryza[/sup] L.)是禾本科中重要的植物类群,该属有20余种,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自从林奈于1753年建立生物命名系统以来的近250年中,稻属无论在物种的数量还是分类系统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稻属分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对稻属的分类建议。关键词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论述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意义,分析了福建省热带作物学会近年来开展活动的特点与成效,针对“十一五”期间我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打造三大城市经济群中心任务,如何进一步发挥学会人才荟萃,加强服务工作,提出建议意见。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