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玉米病虫害的中后期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玉米螟1、发生规律玉米螟即钻心虫。在东北、华北平原每年发生2~3代,幼虫在玉米秸秆、穗轴、棉柴等寄主作物中越冬。越冬幼虫5月份变成蛹,6月份羽化出越  相似文献   

2.
正一、玉米螟危害特点7~8月是二、三代玉米螟的危害盛期,主要危害夏玉米和晚播春玉米。幼虫取食玉米叶肉或蛀食未展开的心叶,造成花叶;抽穗后钻蛀茎秆,致雌穗发育受阻而减产,蛀孔处易倒折。农业防治在玉米收获时实施秸秆粉碎还田,可以有效减少玉米螟越冬基数。在越冬代化蛹前,把主要越冬寄主作物的秸秆处理完毕,可消灭  相似文献   

3.
玉米螟又叫玉米钻心虫,是危害玉米的主要虫害之一。前期幼虫钻蛀叶片,啃食叶肉,形成花叶,影响光合作用,穗期危害,常使穗部发育不全,茎秆折断,造成玉米减产。一、发生及危害规律玉米螟在我省1年发生2代,以幼虫在茎秆内越冬,其次在果穗内和玉米茬内越冬。玉米螟化蛹始期在4月下旬一5月中旬,盛期在5月下旬,成虫羽化始期在5月下旬,盛期在6月上旬,第1代卵开始出现在6月上旬,盛期在6月中下旬,第1  相似文献   

4.
对山东省10多个玉米主产区的玉米越冬害虫种类和亚洲玉米螟越冬幼虫天敌寄生情况进行了调查。查明了玉米越冬害虫有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桃蛀螟(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高粱条螟( Chilo acchariphagus)。大部分地区越冬害虫以亚洲玉米螟为主,但也有个别地区个别年份例外。同时显示亚洲玉米螟的主要寄生性天敌有白僵菌( Beauveria bassiana )、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腰带长体茧蜂(Macrocentrus cingulum)、玉米螟厉寄蝇(Lydella grisescens)等。白僵菌在各地均有发生,以费县为最高,寄生率在60%以上。苏云金杆菌在各地的发生率相对较低。腰带长体茧蜂在滨州、商河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在白僵菌感染率相对较低的栖霞、即墨两地,厉寄蝇的寄生率则相对较高,分别为32.58%、17.89%,而在济宁、商河则未发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玉米秸秆不同储放方式对越冬代玉米螟幼虫化蛹及羽化的影响,探索一种控制新疆玉米螟越冬基数的合理储放方式。【方法】2014、2015年对竖放、堆放和封闭储放下的秸秆百株幼虫数、化蛹率、羽化率及死亡率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一种压低玉米螟越冬基数的合理储放方式。【结果】与竖放、堆放处理相比,经封闭处理越冬后的秸秆,其平均百秆活幼虫数、百秆活蛹数、化蛹率及羽化率分别降低59.58%、43.52%,90.21%、92.33%,19.87%、17.99%,13.77%和11.79%,其平均死亡率分别增加39.78%、35.44%。【结论】玉米秸秆以竖放方式进行越冬的平均百秆活幼虫数、活蛹数、化蛹率及羽化率均显著大于堆放、封闭处理(P0.05);封闭处理则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越冬玉米螟的总死亡率,降低其化蛹羽化率。在生产实际中,秸秆不以竖放方式进行越冬,而优先对其进行封闭处理,以降低其越冬幼虫成活和羽化基数。  相似文献   

6.
玉米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可为害玉米、高粱、棉花、大麻、辣椒、豇豆等40科131属200多种植物.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害虫,以老熟幼虫在玉米、高粱等寄主作物的秸秆、穗轴及根茬中越冬;秸秆中的虫量通常占到75%左右。根据其越冬规律,在冬季采取适当措施进行防治,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亚洲玉米螟大发生的因素及预测预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亚洲玉米螟分布在东亚、大洋洲,公认为世界性的玉米主要害虫。笔者综合国内外资料同时结合多年研究工作,对玉米螟大发生的主要因素(如越冬种群质量特性和环境条件、越冬幼虫化蛹前的气候条件、玉米螟发生期田间气象条件及寄主植物)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玉米螟大发生预测预报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8.
正玉米螟在吉林一年发生1~2代。不论一年发生几代,都是以最后一代的老熟幼虫在寄主的秸秆、穗轴、根茬及杂草里越冬,其中75%以上幼虫在玉米秸秆内越冬。越冬幼虫春季化蛹、羽化、飞到田间产卵。一、发生条件玉米螟发生的轻重和为害程度与越冬基数、气候、天敌及寄主植物的种类、品种和生育期等有着密切的关系。1.越冬基数一般幼虫越冬基数大的年份,田间卵量和被害率就高。如果百秆越冬活虫量在50头以下发生轻;在  相似文献   

9.
玉米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可为害玉米、高粱、棉花、大麻、辣椒、豇豆等40科131属200多种植物,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害虫。以老熟幼虫在玉米、高粱等寄主作物的秸秆、穗轴及根茬中越冬;秸秆中的虫量通常占到75%左右。根据其越冬规律,  相似文献   

10.
玉米螟又称钻心虫,是玉米病虫害中发生面积最大、危害损失最重的有害生物,其可危害玉米植株地上的各个部位,玉米心叶期幼虫取食叶肉或蛀食未展开的心叶,造成"花叶",抽穗后钻蛀茎秆,导致雌穗发育受阻。近年来,玉米螟有加重发生态势,严重威胁山区玉米发展。①选用抗虫品种。可选用福单2号、正大999等品种。②减少虫源。在越冬幼虫化蛹前,处理寄主作物的茎秆,  相似文献   

11.
<正>玉米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可危害玉米、高粱、棉花、大麻、辣椒及豇豆等40科131属200多种植物,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害虫。玉米螟以老熟幼虫在玉米、高粱等寄主作物的秸秆、穗轴及根茬中越冬;秸秆中的虫量通常占到75%左右。根据其越冬规律,在冬季应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处理秸秆冬季或早春,通过利用玉米、高粱等寄主作物的茎秆作燃料、饲料、肥料等途径全部予以处理,可以大大减少越冬虫源。在有条件地方,采用机械  相似文献   

12.
冬防玉米螟效果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螟是玉米生产的大敌。根据玉米螟的生活习性及其越冬规律,在冬季进行防治,可以减少越冬基数,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3.
玉米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主要为害玉米、高粱、棉花、大麻、辣椒、豇豆等40科131属200多种植物,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害虫.玉米螟以老熟幼虫在玉米、高粱等寄主作物的秸秆、穗轴及根茬中越冬,秸秆中的虫量通常占到75%左右.根据其越冬规律,在冬季采取适当措施进行防治,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亚洲玉米螟越冬虫量与第1代发生程度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北省保定、衡水、宁晋、廊坊和张家口等地亚洲玉米螟越冬幼虫的虫口密度与第1代发生程度的关系,用相关系数方法分析结果,相关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1发生规律因各地气候条件不同,从北到南玉米螟一年发生1~7代不等,均以末代老熟幼虫在作物的茎秆、穗轴或在根茬内越冬,也有的在杂草茎秆中越冬,玉米秸秆中越冬虫量最大。  相似文献   

16.
<正> 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的改革和气候条件的变化,特别是北方棉区春玉米面积的急剧锐减,棉田玉米螟的危害也逐年加重,严重威胁棉花的生长。 一、生活习性 据调查,玉米螟在我市棉田一年发生三代;幼虫五龄,以幼虫在玉米秆内越冬。  相似文献   

17.
除草剂使用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艳霞 《吉林农业》2009,(11):32-33
1.白僵菌封垛防治玉米螟 主要是利用了玉米螟在春季破蛹后,从秸秆中爬出寻找水源,喝水化蛹活动的特点,在玉米螟活动前喷施白僵菌,使玉米螟在活动时接触到白僵菌,从而消灭玉米螟发生虫源,减少玉米螟田间危害。具体做法是:在5月中下旬越冬代玉米螟老熟幼虫化蛹前,采取连续调查的方法确定当地封垛时间,即发现有越冬幼虫爬出洞口活动,开始进行白僵菌封垛。用背负式动力喷粉器,在垛的秸秆期茬口两侧,在中间部位,每隔一米左右,把喷粉器的喷管插入垛内,向垛内喷粉,待垛上部冒出白烟即停喷,再换第二个位置。  相似文献   

18.
亚洲玉米螟在乌鲁木齐地区一年发生二代,世代重叠严重,以第二代幼虫越冬,越冬期长达310天。其成虫白天隐蔽在湿度较大的小麦、苜蓿田及杂草丛中植株叶背面或其他隐蔽处,傍晚飞出活动,卵多产在玉米叶背中脉附近处。它以幼虫为害玉米的果穗、花丝、果柄、雄花、茎秆等部位。1—3龄幼虫咬食玉米心叶,4—5龄蛀入茎内取食。  相似文献   

19.
1玉米螟的发生规律及危害特性玉米螟又叫玉米钻心虫,是宾县玉米田的重要害虫,以老熟幼虫在秸秆、穗轴或根茬里越冬,6月上旬开始化蛹、羽化,飞到田间产卵。幼虫4龄前多在玉米植株含糖量高、湿度极高的心叶丛、雄穗苞、雌穗顶端花丝基部及叶腋等处活动危害。  相似文献   

20.
(1)病虫发生特点。7月份随着气温升高,玉米进入快速生长期,此期危害玉米的主要病虫有黏虫、玉米螟、病毒病、大、小斑病及红蜘蛛等。①二代黏虫上中旬正处幼虫发生盛期,为害比较严重,中下旬化蛹羽化;②玉米螟一代成虫上中旬盛发,二代幼虫为害盛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7月份雨水多时发生较重,但大雨对其发生不利;③玉米红蜘蛛7月进入为害盛期,干旱有利其发生;④玉米大、小斑病继续入侵,中下旬开始发生,7月多雨对其发生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