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胜利。随着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在中国初步确立起来[1]。茶叶贸易是指以茶叶为商品进行交换或买卖的经济活动[2],建国初期(1949-1966)安徽茶叶贸易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贸易所有制结构和茶业政策、贸易量和贸易原则、贸易体制以及外销贸易伙伴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世界茶叶生产与贸易格局的演变及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是中国传统的出口创汇商品,茶叶贸易对发展中国茶叶产业和茶区经济,增加茶农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和世界茶叶生产与贸易格局的变化互动影响。为此,本文以茶叶生产与贸易的统计数据为依据,实证分析了世界茶叶生产与贸易的发展与现状,探讨了世界茶叶主产国相对地位的变化及其进出口贸易格局的演变,明确了世界茶叶生产与贸易格局演变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中国作为最早的茶叶种植与生产国,茶叶贸易历史悠久.本文简述了中国茶叶国内外贸易的历史,重点阐述了当今中国国内及国际茶叶贸易环境的状况,根据现状提出了华茶出口贸易面对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张晓玲 《农业考古》2012,(2):156-159
茶叶是清代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商品。17世纪中期到鸦片战争前,中国几乎独霸国际茶叶贸易市场。鸦片战争后,茶叶虽然依旧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主打商品,但其垄断地位已开始动摇。19世纪80年代,中国茶叶贸易已明显出现衰落迹象。20世纪初,中国茶叶贸易已处于江河日下之状态,并最终为日本、印度、锡兰等国之茶叶所替代,中国茶叶贸易的国际市场几乎完全丧失。1920年,中国茶叶出产量占世界出产量的6.5%(1),茶叶输出量  相似文献   

5.
美国是世界茶叶进口和消费大国,也是中国茶叶主要外销市场。300余年中,中美茶叶贸易走过了兴起、盛衰、曲折三个不同历史阶段。17世纪40年代,中美茶叶间接贸易兴起,至独立战争前,贸易活动操纵在英国殖民当局手中。独立战争后,中美茶叶直接贸易兴起,茶叶贸易得到迅猛发展,并趋于繁荣,20世纪初走向衰落,最终完全断绝。1972年中美关系改善后,茶叶贸易再次得到恢复和发展。中美茶叶贸易的不同发展阶段体现出不同的历史特点,把握这些特点对当前更好拓展中美茶叶贸易具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6.
荷兰人将中国茶带到美洲殖民地,英国人将饮茶习惯普及。独立后的美国迫切展开与中国直接贸易,1784年“中国皇后号”的首航标志着中美贸易的开端。从首次贸易到鸦片战争时期,茶叶始终占据了中美贸易的核心商品地位,且在美国对华贸易商品中所占比例整体呈稳步增长趋势。美国对茶叶的消费需求、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华商对美商提供的有利的交易方式等因素促进了中美茶叶贸易的发展,茶叶贸易也给美国早期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1990年以来世界茶叶贸易发展的状况和市场格局,归纳了其发展特征,并对其未来走势进行了简要分析。分析表明,世界茶叶贸易在农产品贸易中的地位有待提高。世界茶叶主要出口地区为亚洲和非洲,主要进口地区为亚洲和欧洲.但进出口地区相对地位变化均较大。世界茶叶贸易的主要出口国家和进口国家自1990年以来变化较大。预测分析表明,世界茶叶贸易进一步发展的前景乐观。  相似文献   

8.
从世界茶叶供需看中国茶业国际贸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茶叶是世界上消费人群最多的无酒精饮料之一。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茶叶以其天然、健康、文化以及时尚的非凡魅力,正受到全球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全世界有54个国家和地区种植茶叶,而消费则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茶叶是也农产品贸易中最为活跃的产品之一。本文对近年来世界及中国茶叶生产、贸易和消费进行了分析和介绍.对中国茶业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章丽 《古今农业》2014,(3):78-83
饮茶风气在唐朝开始遍及大江南北,贩卖茶叶的利润大涨,于是茶叶生产贸易也在唐朝逐渐兴盛,唐政府开始对茶叶贸易进行干涉,从税茶到专卖制度,再到榷茶,从中获得了大量的茶叶利润与财政收入,同时对少数民族进行政治控制。不可避免,茶农以及贩茶商人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躲避赋税,经常进行茶叶走私贸易,进行私茶贩卖,与政府的茶税作斗争。然而,茶法愈严,茶叶走私贸易愈多,茶商的抗争也就愈加激烈。本文梳理了唐五代时期政府的茶法,同时探究了这一时期茶叶贸易中的走私问题。  相似文献   

10.
《古今农业》2021,(3):58-69
明代末年产生的茶叶商帮群体将中国历史上的茶叶贸易推进到一个新水平。中国茶叶商帮群体主要有山西茶叶商帮、陕西茶叶商帮、广东茶叶商帮、福建茶叶商帮、徽州茶叶商帮、江右茶叶商帮。其他茶叶商帮的影响较小,或经营茶叶贸易的影响较小,难以与上述六大茶叶商帮匹敌。  相似文献   

11.
<正>读了竺济法先生的《宁波"海上茶路"启航港的地位毋庸置疑》(载《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2013年第5期),我也深感"匪夷所思"。竺先生,我先请您弄清"海上茶叶之路"的定义。它指的是,通过海上航线,进行全球性、大规模的茶叶贸易,"贸易"者,商业买卖行为也。这必须以外国商人持续、大量订购中国茶叶,中国茶叶经常、大宗从海港出口,中国茶成为世界性饮品为标志。如果中国将这么高档的饮品,都  相似文献   

12.
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最大的茶叶生产国,也是重要的出口国,但茶叶大市场小行业的发展现状对中国茶叶国际地位提出了挑战。基于国际竞争力理论,立足全球茶叶市场,运用UN Comtrade链接WITS数据库中的样本数据,测算中国茶叶国际市场份额、产业内贸易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产品出口价格,将测算结果与全球主要茶叶出口国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结果表明,茶叶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但优势不如早期明显;茶叶出口价格呈现出先下降后稳定上升的走势,茶叶价值在国际市场得到了认可;经过绿色贸易壁垒磨炼之后,茶产业形成了新的资产所有权优势,逐步进入了良性发展的产业内贸易模式。研究表明,中国茶叶的优势与不足并存,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在于品质提升与品牌创建。因此,提出了建立以茶企为主体的研发体系、加快茶叶技术立法、大力实施品牌提升战略、提升茶叶组织行业自律水平和加大对茶叶产业的扶持力度等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茶叶出口格局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中国茶叶生产及贸易概况,重点探讨了产品、市场的出口贸易格局,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尽管中国是最大的茶叶生产国,但是国际优势地位并不明显;第二,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以及人民币升值影响,中国茶叶出口贸易近两年增长缓慢;第三,在茶叶国际贸易中,由于茶文化的传播力度有限,使中国茶叶出口中的拳头产品—绿茶—品牌张力不够,影响了茶叶的出口。展望未来,4大因素主导中国茶叶出口,茶叶出口前景总体乐观。  相似文献   

14.
茶叶贸易在中俄300余年的经济关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国东北虽然不是茶叶生产区,但它却是俄国出口和转口中国茶叶的主要地区,曾对中俄农产品贸易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朱平  杨婵容 《农业考古》2006,(5):201-204
中国是茶叶之乡,是最是发现、利用、种值、加工、销售茶里的国家。中国茶叶很里就饮雀四海,并和丝绸、瓷器一起,成为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三大商品。在中国茶叶外销史上,相对,中美间的茶叶贸易发展迅速,而成为早期中美关系的一个主要内容。本文在此以时间为主线,就鸦片战争前中国茶叶传入美国的情形,中美茶叶贸易的规模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茶叶在近代贸易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世界进入统一的全球市场过程中,茶叶同咖啡、可可等其他上瘾性饮品一样,为西方各国竞相推崇。尤其是茶叶,成为世界第一大饮料,在英国,茶叶消费量巨大,需要大量从中国进口。茶叶源自中国,中国一直以茶叶作为对外贸易的利器,但市场的变化剥夺了中国在茶叶市场上的优势地位。英国人盗取中国的茶种和技术,利用近代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大力发展茶叶生产,扭转了其在茶叶贸易中的被动地位,进而削减中国的茶叶市场份额,并且利用印、锡茶叶抢占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17.
《东方杂志》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为悠久的大型综合性杂志、影响最大的百科全景式老期刊之一,对清末民初中国茶叶贸易的情况给予了持续的密切关注,也进行了精到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改革主张。以《东方杂志》为中心的考察,可以清晰地看到,清末甲午战争之后在现代化转型中,中国的茶叶贸易日渐衰落,在对欧美贸易上表现得尤其明显,不复从前的繁荣局面。民初基本延续这一颓势,下滑之势无可阻挡。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世界茶的原产地,也是茶业的故乡。茶叶、丝绸、瓷器是中国古代主要出口商品,近代中国更是以茶叶出口而闻名。相对而言,近代中国的洋茶进口这一中国茶叶贸易中的现象却鲜有人注意。近代中国洋茶进口的历史有一个发展过程,基本可分为1905年前至道光年间的兴起阶段,1906年至1918年的繁荣阶段,1919年至1949年的衰退阶段。洋茶进口对中国茶产业及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它挤压了近代中国茶叶市场,削弱中国茶产业的发展,同时对国家安危产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13年起,中国8省联合拟将中俄从武夷山到恰克图的万里茶道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实际上,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这一中俄传统茶叶运输路线发生了重大历史变迁,汉口成为中俄茶叶贸易之津梁,武夷和恰克图的地位下降,水路和陆路的联运、汉口经内河沿海运输至海参崴,以及从汉口直接运往欧俄黑海港口敖德萨的贸易路线被开辟,这些新兴茶叶贸易路线的开辟带动了输俄茶叶的数量和货值迅速增加。但中俄茶叶贸易路线为俄商所掌控,华商的传统商业地位损失殆尽,这是汉口外贸茶市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陶德臣 《农业考古》2020,(2):118-127
茶叶是清代中英贸易的核心商品。18世纪50年代起,英国成为中国茶叶最大输出国。茶叶贸易为英国政府和东印度公司带来了巨额利益,也是清朝政府对英国使用茶叶武器的现实基础。清朝对茶叶武器的认知来源于古代的以茶治边政策,只不过运用对象从对待周边少数民族转移到对待西方来华贸易国家。清朝对俄罗斯、安延集都使用过茶叶武器,对英国使用茶叶武器则不过是增加了一次实践罢了。对英国使用茶叶武器的思想具有多层次性,即英国绝对需茶、以茶可制英国及以茶制英方式。但对英国使用以茶制之最终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主要原因是高估了茶叶武器的作用,低估了英国的侵略野心以及道光皇帝经常反复无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