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53例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2:1的比例分为阿德福韦酯组37例和拉米夫定组16例。完成24周和48周治疗时检测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及血生化(肝功能)变化。结果治疗24周时,阿德福韦酯组血清HBV-DNA水平下降(2.15±1.36)log 10 copies/mL,病毒应答率为56.8%,血清生物学应答率为62.1%,均明显高于拉米夫定组(P〈0.01或0.05);治疗48周时,阿德福韦酯组血清HBV—DNA水平下降(2.53±1.14)log10copies/mL,病毒应答率为70.3%,血清生物学应答率为75.7%,也明显高于拉米夫定组(P〈0.01或0.05)。阿德福韦酯组治疗后血清Hgeag阴转率及血清转换率与拉米夫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可在病毒学及生物化学方面取得良好疗效,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 G、Ig M、Ig A)和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水平的检测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89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其中轻度组32例,中度组30例,重度组27例)和35例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清Ig G、Ig M、Ig A和TRF水平,比较组间各指标的水平与病情的关系。结果慢性乙型肝炎各组患者的Ig G、Ig M和Ig 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TRF水平则低于对照组(P〈0.01)。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各组间Ig G、Ig M和Ig A的水平依病情发展的严重程度呈递增性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TRF水平则逐渐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g G、Ig M、Ig A可反映肝细胞的受损程度,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治疗和预后判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TNF-α、IL-6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对37例HIE患儿和12例对照组新生儿血清TNF-α、IL-6水平进行动态测定。结果:轻、中、重度HIE患儿急性期血清TNF-α、IL-6水平较恢复期明显增高(P<0.05-0.01),并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0.01),病情越重,增高越明显。恢复期重度HIE组血清IL-6水平仍高于对照组(P<0.05),而轻、中度HIE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组患儿恢复期血清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别。结论:TNF-α、IL-6参与HIE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通过动态观察HIE患儿血清中TNF-α、IL-6水平的变化,对了解HIE脑损伤程度及判断预后可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度乙型肝炎的疗效及病情转归。方法将120例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内科综合护肝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60例口服恩替卡韦0.5mg每日1次;对照组60例口服安慰剂每日1次,疗程8周。比较两组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丙氨酸转氨酶(ALT)变化以及临床疗效、慢性重症肝炎发生率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血清HBV-DNA水平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而对照组则变化不大(P〉0.05);两组的ALT、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PTA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但以治疗组更为明显。治疗组治愈58例,好转1例,发展为重症肝炎1例(1.7%);对照组治愈40例,好转12例,发展为重症肝炎8例(13.3%),以治疗组的疗效为优(P〈0.01),且治疗组重症肝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可迅速降低病毒量,促进胆红索下降,降低ALT,改善肝功能,对降低重型肝炎的发生有帮助。  相似文献   

5.
氧化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纤维化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43例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与对照组21例,治疗组采用氧化苦参碱与常规药物联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疗程24周。用酶联免疫法测定HBeAg,聚合酶链免疫护增法测定HBV-DNA,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CIV)、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结果;治疗组HBeAg转阴率36.4%(8/22).HBV—DNA转阴率54.5%(12/22)。血清HA、LN、CIV及PCⅢ明显降低(P〈0.01)。结论:氧化苦参碱有较好的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哮喘患儿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中国上海核福光电仪器有限公司SN—682型放射免疫r计数仪,检测30例(轻度组12例,中度组10例,重度组8例)哮喘患儿在急性期及其中22例处于恢复期的患儿血清β2—M水平,并与20例健康小儿作为对照。结果:哮喘患儿急性期血清β2—M水平升高,与恢复期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哮喘患儿恢复期血清β2—M水平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β2—M水平的高低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中、重度组高于轻度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而其中重度组较轻度组升高更明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动态监测哮喘发作时血清β2—M水平的变化,可反映哮喘患儿在急性期肾小球功能受到损害,其程度与病情轻重密切相关,这对于临床合理治疗,避免医源性损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皮下注射CdCl2,研究了亚慢性染镉对未成年雌性SD大鼠血清性激素(雌二醇E2、孕酮P、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水平及生殖器官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染镉组体重和卵巢湿重低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的子宫系数及湿重低于对照组(P〈0.05):各染镉组血清中P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而各染镉组血清的E2、FSH、LH与对照组无差别(P〉0.05)。结论为亚慢性低剂量镉暴露对未成年雌鼠生殖内分泌系统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和白细胞介素18结合蛋白(IL-18BP)的水平变化及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检测7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Child—PughA级、Child—PughB级、Child-PughC级各25例)和25例正常对照血清IL-18、IL-18BPa亚群(IL-18BPa)水平。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IL-18、IL-18BPa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并且Child—PughA、B、C三级IL-18、IL-18BPa的水平依次递增,各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检测血清IL-18、IL-18BP水平有助于判断乙型肝炎肝硬化病情的严重程度,IL-18BP可能不足以中和IL-18。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IL-2,IL-12、IL-8水平与乙型肝炎病变的关系。方法:运用ELISA法检测不同类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2、IL-12、IL-18的水平,观察患者细胞因子水平与肝炎发展的关系。结果:慢性及重型肝炎患者血清IL-2水平出现显著性下调(P〈0.01),而急性、慢性及重型肝炎患者的IL-12、IL-18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升高程度与病情相关。结论:血中细胞因子水平是判断乙肝患者免疫状态及进行治疗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胆碱脂酶(CHE)活性水平与肝组织炎症病理分级(G)的关系。方法:采用RI-1000TM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06例经病理证实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胆碱脂酶(CHE).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水平.统计分析血清ALT、AST、CHE水平与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G0~G4)的关系。结采:血清CHE水平随着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增高而降低,而ALT、AST水平随着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增高而升高;G4级患者的血清CHE水平明显低于G1、G2、G3级患者,G3级低于G1、G2级.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G4级患者的血清AST水平明显高于G1、G2、G3级患者.但G1、G2、G3级患者AST水平以及各炎症分级之间ALT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HE比ALT、AST更能反映肝损害的严重程度、是一项有意义的无创性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与庚型肝炎病毒(HGV)混合感染的状况。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315例乙型肝炎患者检测抗庚型肝炎抗体(抗—HGV)。结果,315例乙型肝炎患者中抗—HGV阳性者62例(19.7%),其中以重型肝炎组抗—HGV阳性率较高(23.7%),依次为慢性肝炎(21.0%)、肝炎肝硬化(18.0%)和急性肝炎(9.4%),经统计学处理各型肝炎之间抗—HGV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χ^2=2.848 P>0.05);抗—HGV阳性与抗—HGV阴性组肝功能指标(包括血清丙氨酸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有输血或血制品史组抗—HGV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输血或血制品史组(32.6%vs2.2%,χ^2=44.887,P<0.01)。结论:HGV感染主要经血液及血液制品途径;HGV无致病性或致病性很轻微,其与HBV混合感染并不加重乙肝患者的肝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恩替卡韦组、阿德福韦酯组和拉米夫定组3组,每组均为30例,分别于治疗第0周、24周和48周检测患者肝功能变化、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水平,记录不良反应事件。结果治疗第24周和48周时,3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分别为(66.7%、56.7%、26.7%和80.0%、73.3%、36.7%),恩替卡韦组与阿德福韦酯组均显著高于拉米夫定组(P〈0.05),恩替卡韦组略高于阿德福韦酯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76.6%、73.3%、36.7%和90.0%、83.3%、46.7%),恩替卡韦组与阿德福韦酯组均显著高于拉米夫定组(P〈0.05),恩替卡韦组略高于阿德福韦酯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具较好的治疗作用,效果明显优于拉米夫定,但3组间的安全性相似。  相似文献   

13.
大剂量亚慢性染镉对雌性大鼠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亚慢性皮下注射CdCl2,研究了镉对雌性大鼠血清性激素(E2、P、FSH、LH)水平及卵巢脏器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镉对卵巢系数及血清中FSH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高剂量组血清中的E2、P、LH水平比对照组的有显著降低(P〈0.05);低剂量组血清中的P水平比对照组的极显著降低(P〈0.01)。结论为,镉可能通过损伤卵巢和垂体的分泌功能降低了血清中E2、P、LH的水平,具有生殖内分泌干扰效应。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114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e抗原抗体系统与病情和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HBeAg阳性者大多数表现为慢性迁延性肝炎(CPH),而HBeAg(-)抗HBe(+)者较多表现为慢性活动性肝炎(CAH)、肝硬化、慢重肝或肝癌。抗-HBe(+)者的病情和预后较HBeAg(+)者严重(P<0.001)。抗-HBe(+)者可能为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突变株感染所致。分析CHB患者血清e抗原抗体系统以及其它HBV标记物的特点,对估计其所感染的HBV类型、肝病轻重和预后好坏,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对高ALT基线水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对130例ALT水平升高(>5ULN)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2例,治疗组口服拉米夫定100 mg,每日1次;对照组每次口服甘利欣胶囊150 mg及五酯胶囊22.5 mg,每天3次。两组疗程均为12个月,治疗初始2周两组均给予静脉滴谷胱苷肽及水溶性维生素。结果两组在治疗6个月时,治疗组的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是100.0%vs83.9%、91.2%vs38.7%、85.3%vs32.3%(均P<0.01)。治疗12个月时,治疗组的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及随访12个月时的持久应答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是100.0%vs79.0%、94.1%vs32.3%、89.7%vs27.4%、70.6%vs19.4%(均P<0.01)。治疗组在治疗期间没有发生ALT、HBV DNA反弹或病情加剧,而对照组有11例病情加剧,其中发生重型肝炎2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度)9例。结论拉米夫定对ALT高基线值水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可阻止病情加剧,是慢性乙型肝炎一个较为理想的抗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尾加压素(UⅡ)、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含量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观察组),依据病情轻重程度分为妊娠期高血压亚组和重度子痫前期亚组。选择同期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检测上述孕妇空腹静脉血和新生儿脐血中血浆ET-I、血清NO、UⅡ含量,并在各组之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母、脐血中UⅡ、ET-1水平高于对照组,而NO水平低于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亚组血中UⅡ、ET-1水平低于重度子痫前期亚组,而NO水平高于重度子痫前期亚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UⅡ水平与ET-1呈正相关(r=0.781,P〈0.01),与NO呈负相关(r=-0.732,P〈0.05)。结论UⅡ、NO、ET-1可能参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窒息新生儿脑血流动力学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脑血流动力学的状况,提供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对39例窒息新生儿和24例正常新生儿的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末期速度(Vd)和阻力指数(RI)进行检测。结果:轻度窒息新生儿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前动脉的Vs、Vd均低于正常对照组.RI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重度窒息、组Vs、Vd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也低于轻度窒息组(P〈0.05或0.01);R1异常增高.与正常对照组和轻度窒息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窒息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对判断有否缺血缺氧性脑病(HIE)及其程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助于脑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抑制素基因免疫对母羊生殖内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用抑制素基因重组质粒(pCIS)免疫生产母羊,剂量分别为每只0.2mg、0.4mg和0.8mg,以生理盐水为对照。结果表明:免疫组抗抑制素抗体阳性率达46.7%。加强免疫后第45天,免疫组的促卵泡素(FS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首次免疫后第20天与加强免疫后第45天抗体阳性羊的促卵泡素水平显著高于抗体阴性羊(P〈0.05)。与对照组相比,免疫组的雌激素(E2)与孕激素(P)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抑制素基因免疫能调节绵羊的促卵泡素水平,但对雌激素与孕激素的水平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AFS各期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腹腔液CA125和抗子宫内膜抗体检测结果。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6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内膜异位症组)血清、腹腔液的CA125和EMAb.同时检测12例正常女性(对照组)的血清CA125和EMAb并作比较。结果:内膜异位症组血清中的CA125水平、EMAb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相同AFS分期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的CA125水平或EMAb阳性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Ⅰ期(或Ⅱ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血清及腹腔液CA125水平与Ⅲ期(或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血清及腹腔液CA125水平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Ⅰ期和Ⅱ期(或Ⅲ期和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血清及腹腔液CA125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Ⅰ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血清及腹腔液EMAb阳性情况与Ⅲ期(或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血清及腹腔液EMAb阳性情况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检测血清及腹腔液中CA125和EMAb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分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的生化指标及围生结局,为临床诊治提供数据支持.方法筛选152名患者入组,按照病情程度进行分组,其中,轻型64例,重型88例,回顾性分析各组患者的生化指标、围生期内并发症和围生结局.结果轻型患者与重型患者相比,患者血清中的TBA,BIL水平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围生期内发生羊水粪染、胎儿窘迫的概率也明显低(P〈0.05);在围生结局方面早产率、剖宫产率也更低(P〈0.01),与重型相比更难演变成重度ICP(P〈0.05),且孕周也离足月更接近(P〈0.05).结论比较血清中TBA,BIL值能提前发现潜在的ICP患者,通过早期预防和及时治疗避免轻型患者病情加重,提高围生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