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燕  余水情  赵永康  杨克诚  唐祈林 《核农学报》2019,33(11):2103-2110
为探究引进的玉米初级三体的细胞学、形态学鉴定及传递率,以玉米初级三体为材料,采用根尖染色体计数法分析染色体数目,参考李懋学和陈瑞阳确定的标准进行核型分析,并通过直接测数法和磺染法分别测定细胞学指标和花粉育性。细胞学鉴定表明,T1~T10是分别增加玉米第1~第10条染色体的玉米初级三体,主要由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和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6号染色体具有随体,无B染色体,核型类型均属于较对称的B型;形态学鉴定表明,除T3的植株较二倍体高外,其余三体的各性状均较二倍体小,表明附加1条染色体导致三体的生活力及生长势大多弱于其二倍体。t检测表明,T1可通过测量叶片长度对三体植株进行初步鉴定,T3、T5、T7、T9可通过花粉育性检测对三体植株进行初步鉴定,T6可通过雌穗长度、育性检测对三体植株进行初步鉴定;对初级三体系标记基因表型观察结果表明,植株标记基因的性状表现与该植株是否为三体没有必然联系;额外染色体通过三体自交的传递率为3.4%~25.0%,高于仅通过雌配子(1.7%~21.7%)和仅通过雄配子(0~6.0%)的传递率。引进的玉米初级三体应以细胞学鉴定为主,结合形态学鉴定,其额外染色体通过三体自交能得到较高的传递率和结实率。本研究结果为运用玉米初级三体进行基因定位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观察了平果金花茶(Camellia pingguoensis),弄岗金花茶(C., longganensis).夏石金花茶(C. xiashiensis)、小花金花茶(C. micrantha).倒卵叶金花茶(C.limonia f.obovata)和小金花茶(C.microcarpa)的花粉染色体。这六种的花粉染色体数目均为n=15。首次报道了平果金花茶花粉核型,按Levan等所定的分类系统,其核型公式为K(n)=11m+3sm+1st。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方法对中国春-长穗偃麦草二体附加系与中国春-柱穗山羊草(2C)二体附加系的杂交后代F1、F2、F3进行研究,旨在探讨杀配子染色体诱导小麦-外源染色体畸变的频率,为小麦遗传育种提供材料基础。结果表明,杀配子染色体(2C)的丢失与恢复成二体,造成杂种F1、F2的减数分裂行为异常,杂种F3较前2代单价体数明显下降,相对紊乱系数明显低于F2。同时,杀配子染色体连续2次作用,使得附加系中ABDE染色体组受到严重影响,部分染色体产生缺失和易位,在后代传递中易于丢失,而外源E组染色体片段渗入到小麦染色体组中,使得染色体配对异常,产生非理论值的单价体数,导致后代育性下降或败育。本研究共检测F3植株448株,得到易位24株,缺失36株,小麦间易位19株,易位频率为5.36%,缺失频率为8.04%,染色体畸变总频率为13.39%。断裂位点的分布比率依次为:B组A组D组。本研究表明,杀配子染色体诱发染色体畸变频率高,且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是创造小麦遗传育种新材料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玉米自交系K169及其与大刍草(Zea mexicana schard)远缘杂交而成的5个选系为研究材料,对它们进行核型和SSR分析,以期从细胞学和分子水平的角度为玉米远缘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5个远缘选系和轮回亲本K169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为2n=20,但在核型结构上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自交系K169和远缘选系1191在第6染色体的短臂上有随体,1183和1189在第8染色体的短臂上有随体,1193和1195未发现带随体的染色体;选系1183、1193和1195的染色体长度比(最长/最短)与K169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选系1183和1195的核型类型与K169不一致。96对SSR引物在5个选系和轮回亲本K169中共检测出27个多态性位点,位点多态信息量(PIC)的平均值为0.724;基因型多样性(H′)的平均值为1.400,它们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平均值为0.5791。综合分析表明,这些选系与其轮回亲本K169之间存在真实的遗传差异,是一批新的玉米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5.
金花茶又名黄色山茶,属于山茶科、山茶属,与茶、山茶、南山茶、油茶、茶梅等为孪生姐妹,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金花茶花型硕大,香味芬芳浓郁,似牡丹般高贵,端庄高雅,且叶、花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被誉为"植物界大熊猫""茶族皇后"。其主要分布于广西东南、西北、西南、云南红河州等地。因金花茶含有维生素及大量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採其花作茶饮用对人体健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所以有推广金花茶种植的必要。  相似文献   

6.
以安徽滁州地区特有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滁菊(Dendranthema morifolium Ramat.‘Chuju’)为试材,采用根尖细胞压片技术进行染色体计数及核型分析,并与引种到外地的滁菊种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滁菊种的染色体数目为2n=54,染色体基数x=9,为异源六倍体植物,其核型公式为2n=6x=54=42m+12sm(4SAT),核型类型为2A型,第10和21号染色体上均有1对随体,最长与最短染色体长度比为1.99,臂比>2的染色体比例为18.51%。与已公布的引种到外地的滁菊核型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引种后的滁菊较原生境滁菊染色体核型发生了微变异,表现在具随体染色体数量由4条减为2条,染色体多态性更为丰富,提示滁菊染色体核型与其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导了金花茶Camellia chrysantha与显脉金花茶C.cuphlcbia的染色体数目与形态。两种金花茶体细胞染色体数目都是Zn=30。但核型之间有明显差异,而小金花茶C.microcarpa与金花茶的核型则较相近。  相似文献   

8.
电子流诱发蚕豆和大麦根尖细胞染色体畸变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ZR81-7型电子流育种仪,产生高压(10kV)微电流(0.8mA)直流脉冲处理植物种胚。结果表明:电子流与γ射线、X射线一样,能诱发细胞染色体畸变,出现染色体桥,染色体断片,染色体粘连,环状染色体,以及微核等。根据染色体畸变率,电子流9—10秒处理,相当于~(137)Csγ射线23.2kR的处理效果;电子流12—15秒处理,相当于~(137)Csγ射线32.6kR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9.
FISH技术在大白菜初级三体额外染色体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三体是非常重要的遗传材料,在基因、连锁群和分子标记的染色体定位及染色体工程育种等研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程祝宽等,2000),但采用传统的核型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
对12种保存在南宁市金花茶公园基因库内的金花茶组植物进行产花量和产叶量研究,目的是筛选出适合花用、叶用的优良金花茶组植物。根据对12种金花茶组植物的产花量和产叶量进行比较的结果,筛选出产花量较高的花用金花茶有:中东金花茶、防城金花茶、龙州金花茶;筛选出产叶量较高的叶用金花茶有:龙州金花茶、东兴金花茶、防城金花茶、毛籽金花茶、毛瓣金花茶。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甘肃小陇山不同林分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选取小陇山林区3种典型林分(油松林、日本落叶松林、锐齿栎林)为研究对象,用Le Bissonnais中的快速湿润(FW)处理方法测定其不同土层深度(0—10,10—20,20—40 cm)土壤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并进一步研究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土壤机械组成、SOC、CEC、pH)和根系特征(细根与极细根比例、RLD、RMD、SRL)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林分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表现为锐齿栎林油松林日本落叶松林。不同土层深度土壤团聚体MWD表现为0—10 cm10—20 cm20—40 cm。由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可知,对土壤团聚体MWD贡献较大的土壤特征因子是CEC(R~2=0.55)和SOC(R~2=0.54),贡献较大的根系特征因子是RMD(R~2=0.60)和RLD(R~2=0.45),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这4个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总体而言,不同林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差异不同,团聚体稳定性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且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影响最大的因子是根质量密度。  相似文献   

12.
对四川农业大学选育的泡椒专用品种"川农泡椒一号"和22个辣椒品种进行了植物学性状观察并进行聚类分析,用常规根尖压片法对"川农泡椒一号"和5个辣椒变种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川农泡椒一号"染色体数为2n=24,由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和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组成,核型为2A型,核型公式2n=24=22m+2sm,...  相似文献   

13.
14份小麦种质资源抗麦长管蚜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SSR分子标记在分子水平探讨小麦种质资源抗麦长管蚜的遗传多样性,为高效节本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抗蚜育种的研究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在小麦的A、B和D 3组同源染色体组上的175对SSR分子标记鉴定出了有多态性的32对引物,其中在D同源组中小麦抗蚜性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同时在21对染色体中7D染色体上遗传...  相似文献   

14.
蔡华  钱立生  张丽  韦朝领 《核农学报》2006,20(6):490-493
对入侵杂草假高粱(Sorghum halepenseL.)的根尖细胞进行染色体计数及核型分析,同时与二倍体高粱(SorghumL.)作比较。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假高粱的染色体数目为2n=34,染色体基数x=17,与原产地同物种(x=10)相比,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其核型公式为2n=2x=34=24m(2SAT)+10sm,为异源四倍体植物,核型类型为2B型,第15号染色体上有一对随体,最长与最短染色体长度比为2.30,臂比>2的染色体比例为18%,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0.02%。与核型为2A型的高粱相比,二者的染色体数不成倍性关系,表明该假高粱种可能是由入侵种假高粱和禾本科其他植物通过远缘杂交形成的新变种。  相似文献   

15.
用聚丙烯酸胺凝胶盘状电泳技术研究了8种金花茶植物的叶片可溶性蛋白质谱带,并根据蛋白质谱带的相似值进行了模糊聚类分析,初步探讨了各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防城金花茶与金花茶的亲缘关系最密切;弄岗金花茶与毛籽金花茶、平果金花茶与东兴金花茶两两之间也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而毛瓣金花茶与其它7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6.
构建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是利用小麦近缘材料优异基因的很有效的方法。但是目前在人工合成异源六倍小麦的过程中对微卫星位点的影响研究尚不完善。本研究直接比较了亲本四倍体小麦PS5与4个不同粗山羊草进行远缘杂交并经染色体自然加倍后获得4个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前后,位于普通小麦A/B染色体组不同染色体臂上的104对引物的变化。结果表明,104对微卫星引物的扩增产物在4个合成六倍体小麦中具有与普通小麦相同的带型;但在22对引物的扩增产物上存在差异,其中Am4与其它3个六倍体小麦Am1,Am2,Am3在15对引物扩增的条带存在差异;另外发现有45对特异与AB染色体的引物能够在粗山羊草中扩增出产物,其中特异于B染色体组的引物47.54%的可以在粗山羊草中扩增出产物,而A染色体组的引物占38.24%。因此,基于普通小麦开发的微卫星引物可以用于合成六倍体小麦的研究,而Am4材料与其它3个合成二倍体小麦的差异尚需进一步研究,另外我们推测普通小麦的B染色体组与A染色体组相比与粗山羊草存在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7.
借助CNKI数据库,以西瓜新品种选育为检索主题,对2008 — 2018年在科技期刊公开发表的中文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科研院所是近10年来我国西瓜育种的主力军;主要育种方向是优质、大果型、早熟、抗病,南方地区以早熟、优质、小果型、耐湿、抗裂果等为主,北方地区则以大果型、优质、抗病、高产品种选育为主;无籽西瓜品种选育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探讨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T-CMS)育性恢复的遗传机理,并为利用T型不育系选育强优势杂交小麦分子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本研究以小麦ms(S)矮抗58/R113的F2代分离群体中的极端可育株和极端不育株分别建立恢复池和不育池,采用分布于小麦第一染色体群(染色体1A、1B和1D)及第六染色体群(染色体6A、6B和6D)上的196对SSR引物进行扩增筛选。结果表明,(1)位于1AS染色体上的3个SSR标记和位于6BS染色体上的4个SSR标记均在亲本和基因池间扩增出了稳定的多态性差异条带;(2)定位群体验证结果表明,恢复基因Rf1与1AS染色体上Xgwm136、Xgpw7062和Xgdm33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4.8、9.6和13.7 cM,3个标记与Rf1之间的顺序依次为Xgdm33、Xgwm136、Rf1、Xgpw7062;(3)恢复基因Rf4与6BS染色体上的Xgpw1079、Xgwm193、Xgpw7011和Xgwm508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3.4、6.8、13.7和21.5 cM,4个标记与Rf4之间的顺序依次为Xgpw7011、Xgpw1079、Rf4、Xgwm193和Xgwm508。研究还表明,T-CMS恢复系R113的育性是由Rf1和Rf4两对主效恢复基因和多对微效基因共同控制的,筛选的上述7个SSR标记可直接用于T型或者类似T型,如S型杂交小麦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可有效提高对应恢复系的选择效率。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探讨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T-CMS)育性恢复的遗传机理,并为利用T型不育系选育强优势杂交小麦分子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本研究以小麦ms(S)矮抗58/R113的F2代分离群体中的极端可育株和极端不育株分别建立恢复池和不育池,采用分布于小麦第一染色体群(染色体1A、1B和1D)及第六染色体群(染色体6A、6B和6D)上的196对SSR引物进行扩增筛选.结果表明,(1)位于1AS染色体上的3个SSR标记和位于6BS染色体上的4个SSR标记均在亲本和基因池间扩增出了稳定的多态性差异条带;(2)定位群体验证结果表明,恢复基因Rf1与1AS染色体上Xgwm136、Xgpw7062和Xgdm33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4.8、9.6和13.7 cM,3个标记与Rf1之间的顺序依次为Xgdm33、Xgwm136、f1、Xgpw7062; (3)恢复基因Rf4与6BS染色体上的Xgpw1079、Xgwm193、Xgpw7011和Xgwm508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3.4、6.8、13.7和21.5 cM,4个标记与Rf4之间的顺序依次为Xgpw 011、Xgpw1079、Rf4、Xgwm19和Xgwm508.研究还表明,T-CMS恢复系R113的育性是由Rf1和f4两对主效恢复基因和多对微效基因共同控制的,筛选的上述7个SSR标记可直接用于T型或者类似T型,如S型杂交小麦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可有效提高对应恢复系的选择效率.  相似文献   

20.
金花茶作为茶科植物之一,是中国所特有的珍贵茶种,以极高的生态价值而被列入到中国的一级保护植物范畴。目前,中国只有少部分地区种植有金花茶,但由于受栽培技术、病虫害、气象的影响导致产量较低。为此对金花茶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气象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