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山区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其书  但守军 《现代农业科技》2010,(16):179-179,181
介绍了山区稻瘟病病害种类及症状、病害侵染途径、发病条件,并提出稻瘟病的防治方法,以为山区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山区稻瘟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山区防治稻瘟病的几项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桐城山区水稻稻瘟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山区稻瘟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山区防治稻瘟病的几项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绩溪县板桥头乡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总结了绩溪县板桥头乡稻瘟病的类型及发病原因,提出了稻瘟病的防治措施,以期有效防止山区稻瘟病的发生,使水稻稻瘟病发病率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5.
湖南两类稻瘟病生态系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从湖南山区和丘陵区两类稻瘟病生态系中的60个水稻品种上采集稻瘟病标样,经单孢分离获得103个菌株.采用Pot2—PCR指纹分析,结果表明,稻瘟病山区和丘陵区生态系病菌群体都具有明显的遗传多样性,山区病菌群体遗传组成比丘陵区更为复杂,且两类生态系的稻瘟病菌群体内都存在较大的异质性和变异潜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武陵山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分子鉴定体系。[方法]选用RAPD、REMAP、Rep-PCR 3种分子标记和无毒基因检测,对武陵山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文库中2013—2015年分离的220个菌株进行指纹图谱的构建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统计26对引物扩增得到的3年样本中稳定出现的97条具有多态性的条带。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0.75的相似性水平上可将220个菌株分为12个遗传谱系,谱系10为优势谱系,不同年份的稻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存在一定差异,但并未发生明显演化。[结论]建立了新的武陵山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分子鉴定体系,为该地区抗稻瘟病菌品种的选育和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和提升稻瘟综合防控水平,笔者就皖南山区稻瘟病发生流行特点进行了调查,从品种抗性、气候条件、栽培水平、防治措施等方面对病害流行的特点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通过防治药剂筛选试验和多年防控实践,对山区稻瘟病综合防控体系及防治对策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稻瘟病是水稻的重要病害,在山区和丘陵为害较重,有时流行成灾。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达40-50%,甚至颗粒无收。这严重地影响到农民的经济收入。普及稻瘟病知识,推广稻瘟病防治技术,将有助于提高广大农民防病控病能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一、稻瘟病症状稻瘟病在田间表现的症状根据水稻生育期或发病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瘟、谷粒瘟等。  相似文献   

9.
稻瘟病又称稻热病,俗称火烧瘟、吊颈瘟。稻瘟病的发生具有突发性、流行性和毁灭性,影响水稻产量和米质。给水稻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稻瘟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全国各水稻产区都有发生,尤以山区、丘陵地区发生重,只要条件适宜,容易流行成灾,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重的  相似文献   

10.
稻瘟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各水稻产区都有发生,尤以山区、丘陵地区发生重,只要条件适宜,容易流行成灾。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重的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一、稻瘟病发生症状  相似文献   

11.
《湖南农业科学》2010,(4):52-53
一、主导品种 (1)水稻(24个) Y两优1号:适宜在湖南海拔800米以下、重庆鲜食脐橙规划区域内稻瘟病轻发的山丘区作中稻种植,广西高寒山区稻作区作中稻或其他习惯种植一季中稻的水稻产区,在海南、广西南部、广东中南及西南部、福建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以及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和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12.
稻瘟病是水稻的重要病害,在山区和丘陵为害较重,有时流行成灾。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达40%--50%,甚至颗粒无收,严重地影响到农民的经济收入。普及稻瘟病知识,推广稻瘟病防治技术,将有助于提高广大农民防病控病能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3.
一、主导品种 (1) 水稻(24个) Y两优1号:适宜在湖南海拔800米以下、重庆鲜食脐橙规划区域内稻瘟病轻发的山丘区作中稻种植,广西高寒山区稻作区作中稻或其他习惯种植一季中稻的水稻产区,在海南、广西南部、广东中南及西南部、福建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以及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和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稻瘟病易感水稻品种和气象因素对稻瘟病田间发生流行的影响,调查分析了杭州地区2015—2016年水稻主栽品种上稻瘟病的发生情况及不同种植区的发病特点。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类型感病性有差异,粳稻总体发病重于籼稻,且不同种植区域发病特点差异较大。平原地区以浙粳88等常规粳稻发病面积较大,西部山区以中浙优1号等籼型杂交稻品种发生重。年度间发病面积也有差异,2015年发病品种多、面积大,2016年发病相对较轻。基于2011—2015年杭州地区稻瘟病发生情况及气象数据资料,对稻瘟病发生流行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建立了稻瘟病发生及实际产量损失的预测模型,经逐步回归法分析表明,叶瘟、穗颈瘟发生面积及实际产量损失与气温、湿度、雨量、日照等气象因素均相关。经检验,3个相关性分析模型均在比较准确或准确的范围,可以应用于稻瘟病的适时、准确预报。建议稻瘟病的综合防控策略为:根据主栽品种田间抗性调整品种布局,针对山区、老病区及气候条件的变化及时预防,实现病害的可持续控制。  相似文献   

15.
《北京农业》2013,(14):23-24
<正>长江流域Y两优1号适宜在海南省、广西南部、广东省中南及西南部、福建省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以及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和福建省北部、河南省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新两优6号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省北部、河南省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16.
为了能够帮助广大山区农民朋友解决缺粮问题,我国一直在高寒山区大力推广水稻种植技术。但是水稻在高寒山区快速推广与普及的过程中,稻瘟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危害,对水稻的生长繁殖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高寒山区水稻病虫害问题,必须要积极有效的寻找高寒山区水稻病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希望为高寒山区的农民朋友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水稻穗颈稻瘟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去年洋县丘陵、浅山区发生了大面积穗颈稻瘟病(群众俗称“白穗”),造成严重减产。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查明了水稻穗颈稻瘟病发生的原因,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综合防治技术,并在生产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7):177-177
目前,黑龙江省水稻正值分蘖盛期,即将进入稻瘟病和二化螟发生与防治的关键期。结合各地农情调查与近期天气形势,预计2010年黑龙江省水稻稻瘟病有大面积发生的可能;同时,水稻二化螟、水稻负泥虫等对产量危害较大的虫害将在主产区中等偏轻发生,在山区、半山区个别地块将偏重发生。  相似文献   

19.
我县位于浙南山区,2002年我乡引进粤优938参加中稻品种比较试验,据试验示范表明:具有适应性广,稳产性好,生育期适中,抗旱、抗稻瘟病能力强、易栽培和米质优等特点.宜在浙南山区不同生态条件下作单季稻种植.  相似文献   

20.
2006年广西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组成与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群  高汉亮  张晋 《广西农业科学》2009,40(8):1004-1006
利用中国统一的7个稻瘟病菌鉴别品种对2006年采自广西桂南、桂中、桂北和高寒山区4个不同稻作区28个县(市)的139个稻瘟病菌有效单孢菌株进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共鉴定出7群27个生理小种,其中ZB为优势种群,出现频率高达67.62%,ZB1为优势小种,出现频率为25.18%,其次为ZB9小种,出现频率为19.42%,其他小种出现的频率较低。对不同稻作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不同稻作区的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类型有明显差异,而同一稻作区内的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类型则较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