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一个稻麦作物氮肥利用率的统计模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中国近 15年 385组稻麦作物田间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 建立了与施氮量 (Ninput, kg·hm-2 ) 相关的氮肥利用率 (NUE) 统计模型: NUE=144 1×N-0 27input (R2 =0 627, P<0 001)。模型分析表明, 中国的氮肥利用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经济发达地区 (江苏) 要比欠发达地区 (黑龙江) 低 10%左右。  相似文献   

2.
以提高氮肥利用率为着眼点,对2种类型氮肥(尿素、复合肥),不同施用量(75、150和225 kg·hm-2)对马齿苋的生长发育及氮肥利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范围内,施氮量增大,植株氮素累积量增加,氮生理效率、氮肥效率下降,氮肥利用率(NUE)、光和荧光能力先升后降。与尿素相比,施用复合肥马齿苋鲜菜产量更高,可溶性蛋白积累更明显,在150 kg·hm-2施氮水平下,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在植株吸氮量、氮生理效率、氮肥效率以及氮肥利用率方面复合肥略高于尿素。马齿苋花期后,植株叶、茎的氮素含量开始转运,且转运量高N低N不施氮,叶片茎;氮肥利用率、可溶性蛋白、Vc含量和光合荧光能力均低于花期前。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贵州优质小麦贵农19号为材料,通过改变常规的氮肥施用方式,在降低氮肥施用量的同时。改变其基追比例,比较分析各处理对小麦品质及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氮肥施用方式相比较,氮肥运筹由常规施用量225kg&#183;mg-2(基施70%,追施30%)下降到165kg&#183;hm-2(基施40%,追施60%)时,有利于提高小麦籽粒品质,在产量上,与常规氮肥施用方式仅减少4.2kg&#183;hm-2。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玉米高产高效,以龙育828为供试品种,设置3个施氮水平(150,300,450 kg·hm~(-2))和3个种植密度(52 500,60 000,67 500株·hm~(-2)),研究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龙育828产量和氮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均显著影响龙育828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在本试验设置密度范围内,增加种植密度,龙育828产量显著提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龙育828产量在低密度(52 500株·hm~(-2))条件下显著增加,而在中密度(60 000株·hm~(-2))和高密度(67 500株·hm~(-2))条件下呈先增后降趋势。提高氮肥施用量,氮肥偏生产力(NPFP)、氮肥农学利用率(ANUE)、氮肥利用率(NUE)、氮素收获指数(NHI)整体呈下降趋势;随着密度的提高,在低氮(150 kg·hm~(-2))和中氮(300 kg·hm~(-2))条件下,NPFP、ANUE、NUE呈增加趋势,NHI呈下降趋势,而在高氮(450 kg·hm~(-2))条件下,NHI和NUE呈降低趋势,NPFP和ANUE呈增加趋势。在施氮量300 kg·hm~(-2)和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时,玉米产量最高(11 217 kg·hm~(-2))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氮肥利用率最高的组合则是施氮量150 kg·hm~(-2)与密度67 500株·hm~(-2)。因此,考虑到产量和经济效益,在本试验条件下认为施氮量为300 kg·hm~(-2)与密度为67 500株·hm~(-2)的组合为最适宜处理。  相似文献   

5.
长期粪肥还田条件下稻米品质及氮肥利用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明确等氮量粪肥替代化肥对水稻产量、稻米品质与氮肥利用率的长期累积效应,本文基于长期定位田间试验,于第8~9a采用2种粪肥(猪粪、沼液)和2个氮替代比例(50%、100%)处理,对水稻产量、稻米品质及氮素吸收与利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等氮量猪粪、沼液和化肥处理水稻产量差异不显著。与化肥相比,等氮量猪粪、沼液处理提高了整精米率和稻米食味值,有助于改善稻米食味品质,其主要原因是降低了稻米蛋白质含量。等氮量猪粪处理降低了稻米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有利于改善稻米外观品质;沼液处理对稻米外观品质影响较小。水稻氮肥吸收利用率(NUE)整体呈现等氮量沼液 > 化肥 > 猪粪处理的规律,并与氮肥生理利用率、稻米胶稠度呈显著负相关。其中,沼液处理年均NUE为41.9%~44.0%,高于化肥处理(40.7%),主要原因是增加了稻草氮含量。但与化肥相比,50%沼液、100%沼液和50%猪粪处理NUE差异均不显著,而100%猪粪处理显著降低了NUE。等氮量猪粪、沼液替代化肥有助于改善稻米食味品质;等量沼液、半量猪粪氮替代对水稻产量及NUE影响较小,而全量猪粪氮替代会显著降低水稻NUE。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辽河三角洲单季稻区合理氮肥投入阈值,于2012、2014、2016、2018年依托长期田间定位试验,借助不同的分析方法,即产量-效应曲线法和土壤氮素平衡法,研究不同施氮水平(纯氮0~420 kg·hm-2)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以及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产量-效应曲线法得出辽河三角洲地区的理论施氮量为217 kg·hm-2,采用土壤氮素平衡方法得出的理论施氮范围为221~235 kg·hm-2。当施氮量为210~260 kg·hm-2时,水稻产量(10 071~10 227 kg·hm-2)及氮肥利用率(36%~43%)均较高,施氮量超过260 kg·hm-2时,水稻氮肥利用率显著降低。综合考虑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以及土壤氮素平衡三个指标,目标产量超过10 000 kg·hm-2时,辽河三角洲地区氮肥施用推荐阈值为217~235 kg·hm-2。本研究得到的推荐氮肥用量比当地农民常规用量(270~300 kg·hm-2)降低了13%~28%,有效减少了氮素在土壤中的盈余与淋失风险,为该地区水稻减氮高产栽培提出了切实可依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渭北旱地麦田配施有机肥减量施氮的作用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讨陕西渭北旱地冬小麦有机无机配施的减氮效应及机理,于2011年10月至2014年6月在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进行了连续三年的田间小区定位试验,探究不同氮肥用量(0、75、150、225、300 kg N·hm~(-2))与有机肥(猪粪30 t·hm~(-2))配施对冬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NUE)、土壤硝态氮残留及土壤养分的影响,明确当地最适宜的有机无机配施比例。结果表明:有机无机配施处理的产量、地上部吸氮量和NUE较单施化肥处理分别提高6.9%、29.3%和34.3%,且以有机肥与150 kg N·hm~(-2)氮肥配施处理效果最佳;有机无机配施显著改善0~20 cm土壤养分状况,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较单施化肥处理提高6.1%、8.2%、90.4%和94.8%,但当施氮量大于150 kg N·hm~(-2)时,配施有机肥显著增加0~200 cm硝态氮残留量(43.7~188.8 kg·hm~(-2)),加大硝态氮淋溶风险;有机肥分别与75、150 kg N·hm~(-2)氮肥配施相比单独施用150、225 kg N·hm~(-2)氮肥处理在产量上无显著差异,却显著提高了NUE(27.4%和45.3%),并降低60 cm土层以下硝态氮含量。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在渭北旱地冬小麦生产中,在有机肥(猪粪)30 t·hm~(-2)的基础上配施75~150 kg N·hm~(-2)的氮肥(有机氮∶无机氮=1∶0.46~0.91),可以保证小麦高产优质,并降低氮素淋溶风险。  相似文献   

8.
中稻"3414"施肥效果及推荐用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赤壁市利用“3414”试验设计布置中稻氯、磷、钾肥料效应试验。结果表明.中稻施用氮肥的效果最好,稻谷增产量最高达2325kg&#183;hm^-2,相应增产率为39.1%,纯增收入2737.5元&#183;hm^-2:施用钾肥的增产量为777kg&#183;hm^-2,增产率为10.4%,纯增收入678.5元&#183;hm^-2;施用磷肥的增产量为400kg&#183;hm^-2,增产率为5.1%,纯增收入288.8元&#183;hm^-2。通过拟合三元二次和一元二次肥效模型,确定中稻N、P205和K20的最高产量施用量分别为169.8、84.5和163.7k&#183;hm^-2,最佳经济施用量分别为153.7、61.5和120.8kg&#183;hm^-2。  相似文献   

9.
谷类作物生产中氮利用率的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全世界的氮肥施用量为82,906,340吨。其中美国的氮肥使用量高达11,184,400吨(占总量的60%),谷类作物约需全世界氮肥施用量的60%(49,743,804吨),其中只有大约16,572,232吨转移到种子中。因此,全世界谷类作物种子的氮利用率(NUE)只有33%(氮肥利用率-[(作物总吸氮量-土地氮-雨水氮)/总施氮量]),远远低于一般报道的50%。  相似文献   

10.
控释尿素对春玉米产量、氮效率及氮素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控释尿素在春玉米上的应用效果及土壤氮素平衡状况,在黑龙江省双城、宾县、哈尔滨、肇源地区通过2011-2012年两年四点次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普通尿素与控释尿素(控释期90 d的树脂包膜尿素)混合施用对春玉米产量、氮肥效率(NUE)及土壤氮素盈亏的影响。结果表明,春玉米产量、植株吸氮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与普通尿素一次性基施相比,控释尿素能够提高玉米产量、植株吸氮量、氮肥表观利用率、氮农学效率(ANUE)及氮肥贡献率(FCR)。在相同氮素施用水平下(100%、75%、50%氮肥用量),100%基施控释尿素比100%基施普通尿素各处理玉米产量分别平均增加391、427、291 kg·hm-2;氮肥表观利用率提高5.9%、4.9%和5.1%;氮肥农学效率提高2.0、2.6 kg·kg-1和2.6 kg·kg-1;氮肥贡献率增加2.7%、3.1%和2.4%。处理4(普通尿素40%基肥,60%追施)和处理5(40%普通尿素与60%控释尿素混合一次性基施)玉米产量、植株吸氮量、氮肥表观利用率、氮农学效率差异不显著。氮素表观亏缺量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与100%普通尿素作基肥一次性施入相比,100%控释尿素一次性基施降低氮素表观损失量15.0 kg·hm-2;40%普通尿素与60%控释尿素混合一次性基施降低氮素表观损失率23.9 kg·hm-2。可见,普通尿素与控释尿素分别以40%和60%的比例混合施用在黑龙江省玉米生产上是可以推广和借鉴的氮素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明确氮肥施用效率,采用田间定位试验方法,研究了控释氮肥和普通氮肥配合施用对寒地黑土玉米产量、氮肥利用及氮素平衡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1)不施氮肥(CK);(2)全部普通氮肥基施(BU);(3)全部控释氮肥基施(CRU);(4)农民习惯施肥,即40%BU基肥,60%BU追肥(FP);(5)60%CRU与40%BU混合基施(MBC)。结果表明,控释氮肥与普通氮肥配合施用(MBC)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经济效益和氮肥利用率(NUE),减少氮素在土壤剖面中的残留,降低氮素损失。与FP相比,MBC处理3年平均增产6.9%(P<0.05),增收27.8%(P<0.05),氮素吸收增加5.8%(P<0.05),氮肥利用率显著增加14.7%(P<0.05)。且0~30 cm、30~60 cm、60~90 cm土壤剖面中土壤无机氮(SIN)累积量分别占总量的44.8%~51.8%、32.2%~34.9%、15.5%~21.6%。控释氮肥与普通氮肥配合一次性基施(MBC),土壤剖面SIN累积量在0~90 cm剖面中,MBC处理较FP降低10%(P<0.05),在6...  相似文献   

12.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通过设置不同氮肥用量处理,研究氮肥用量对甘薯块根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以探明徐淮地区甘薯的氮肥适宜用量。结果表明,施氮45~90 kg/hm2时,施氮量增加显著提高甘薯各部位的氮素吸收量和产量,而对氮素表观利用率和氮素产块根效率无显著影响;当超过135 kg/hm2时,氮素利用率和产量降低。根据甘薯产量(y)和施氮量(x)拟合得出的一元二次关系式:y=-0.006x2+0.0943x+28.879,R2=0.7793,可以得出产量最大时的甘薯施氮量是78.58 kg/hm2。因此,建议徐淮地区甘薯适宜的施氮量为78.58 kg/hm2。  相似文献   

13.
研究连续2年秸秆还田下氮肥用量对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逐渐增加,施氮量达到216 kg·hm-2时,产量最高,施氮量超过216 kg·hm-2时产量有降低的趋势。相同施氮处理玉米产量年际变化明显,2010年较2009年产量提高0.69%~4.75%。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收获指数随着秸秆还田年限的增加,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2年0~10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均以施氮240 kg·hm-2最高,且有向土壤深层迁移的趋势,对浅层地下水构成潜在的威胁。与施氮240 kg·hm-2相比,施氮168、192 kg·hm-2和216 kg·hm-2处理0~100 cm土壤无机氮残留量2年平均减少39.87%、35.84%和29.38%。相同施氮处理,0~100 cm土壤无机氮累积量2010年较2009年略有降低。综合考虑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与生态环境效益,该地区最适施氮量200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4.
为科学施用生物炭、提高氮肥利用率,采用整合分析的方法,收集符合筛选标准的文献33篇,统计了170组包含生物炭配施化肥(BC+NPK)和单施化肥(NPK)处理下作物氮肥利用率的数据,从不同地域、土壤养分、氮肥用量、生物炭特性与施用量、作物种类等方面量化分析生物炭对作物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施用生物炭可以使作物氮肥利用率提高4.76%,其中南方地区生物炭的促进效果最为明显,提高了11.73%。土壤肥力影响生物炭对氮肥利用率的增幅,在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速效氮含量较低的南方地区,施用生物炭对氮肥利用率的提升效果最优,而在有机质含量较高、pH值较高的东北地区,施用生物炭的效果则有所降低;当氮肥施用量≤120 kg/hm2时,生物炭的增效效果最明显,氮肥利用率提高了10.73%。与经济作物相比,粮食作物的氮肥利用率提升效果更为明显,增加了5.71%。生物炭施用量控制在≤1%时,氮肥利用率提高3.43%,木质材料制备的生物炭的提升效果最明显,氮肥利用率提高7.99%;生物炭含氮量>2%时,氮肥利用率提高19.43%;生物炭pH 9~10时氮肥利用率最佳,肥料利用率能够提升5.01%。  相似文献   

15.
致富明省歌钱塘‘.龟土”蒋张林&#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一(4)养蜂求致富生活奔小康&#183;&#183;&#183;&#183;&#183;&#183;……2一(4)陈逢楚与蛇共舞&#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3一(4)小鱼“钓”大钱&#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4一(4)竹子加工天地宽&#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5一(4)人生60方少年&#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6一(4)农民王丙山的致富经验&#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7一(4)手持读书金钥匙阔步迈进幸 福门&#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8一(4)“没脚蟹”闯出大市场&#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一(4)养蛇致富女能手朱文被&#183;&#183;&#183;&#183;&#183;&#183;……10一(4)王利坚的特养之路&#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1一(4)“泥饭碗”里淘金人一陆风英……11一‘6)农民果树专家宋世友&#183;&#183;&#183;&#183;&#183;&#183;……12一(4) 仓J三二母卜月丸榕江酉瓜大展宏图&#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一(7)养酬有待开发的新型产业&#183;&#183;&#183;&#183;&#183;&#183;……2一(6)曹县特养火辣辣&#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3一(7)赵氏‘八项合一’微型高效庭 院农业创奇迹&#183;&#183;&#183;&#183;&#183;...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配方施肥及氮肥后移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对比分析了常规施肥与配方施肥及氮肥后移条件下水稻产量、氮素累积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差异。结果表明:1)与常规施肥相比,配方施肥使水稻成熟期叶片氮素总累积量和净累积量分别提高了9.43%~29.25%和8.45%~35.21%;水稻产量增加了1.16%~2.86%、氮肥利用率提高了10.12%~18.61%、产出与投入比增加了0.09%~3.8%。2)在相同施氮水平下,与PF1(基∶蘖∶穗=60%∶30%∶10%)处理相比,氮肥后移的PF2(基∶蘖∶穗=40%∶30%∶30%)处理使水稻成熟期叶片氮素总累积量和净累积量提高了17.24%和23.38%;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和产出与投入比分别提高了0.38%、7.06%和0.64%。3)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分别与成熟期叶片全氮含量及氮素总累积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在0.85*~0.99**之间。这表明,配方施肥和氮肥后移可通过增加水稻生育期叶片氮素含量和累积量,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获得矮脚黄自交不亲和系,以其为母本,苏州青自交系为父本,选育出优质、抗病的新品种暑绿.其特点为:(1)优质:叶片与叶柄质量比为0.67,高于对照品种;维生素C含量211.4~219.0 mg&#183;kg-1,干物质6.18~6.64g&#183;100g-1(鲜重),可溶性蛋白质0.39~0.41 g&#183;100g-1(鲜重),可溶性糖19.95~21.41 g&#183;100g-1(干重),均优于对照;粗纤维7.52~8.04g&#183;100g-1(干重),低于对照.(2)抗病:对炭疽病、TuMV、霜霉病和黑斑病进行人工接种鉴定,病情指数分别为5.98(HR)、17.20(R)、16.06(R)和13.96(R).(3)丰产:区试试验的平均产量为85.30 t&#183;hm-2,比对照品种绿星增产5.0%;生产试验的产量为143.37 t&#183;hm-2,比绿星增产37.7%.  相似文献   

18.
对不同氮素水平(0、7.5和15 g&#183;m-2)下3个夏玉米品种的群体光辐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面积指数(LAI)随生育进程呈抛物线单峰变化,且生长约55 d时各氮肥处理的LAI值及其差异性达到最大;平均叶簇倾斜角(MLIA)在抽雄期达到最大且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变小;散射辐射透过系数(TCDP)和直接辐射透过系数(TCRP)随生育进程和施氮量增加均呈递减的趋势,TCRP随天顶角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以37.5&#176;时最大;消光系数在抽雄期最小,且随天顶角增大而增大,随施氮量的变化因生长期而异;叶片分布(LD)值随生育进程和施氮量呈增加趋势,随方位角增大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以180&#176;~270&#176;最大.此结果为实现夏玉米冠层结构改良和高产、稳产目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14—2015年在袁州区水稻田进行常规施肥下晚稻氮、磷、钾肥料利用率现状,以及测土配方施肥对提高氮、磷、钾肥料利用率的效果,结果表明:在该地区同等肥力和种植条件下,常规施肥施肥量为:氮肥(N)187.5kg/hm2、磷肥(P2O5)78kg/hm2、钾肥(K2O)105kg/hm2,氮、磷、钾配比1:0.42:0.56,肥料利用率氮肥26.2%,磷肥13.5%,钾肥39.8%;测土配方施肥施肥量为:氮肥(N)159kg/hm2、磷肥(P2O5)72kg/hm2、钾肥(K2O)111kg/hm2,氮、磷、钾配比1:0.45:0.7,肥料利用率氮肥30.5%,磷肥16.5%,钾肥46.3%。  相似文献   

20.
新年游艺宫     
1.满怀豪情走进新时代 (打焦点新闻词语一 ) 2.本刊祝读者蛇年愉快 (打词牌名一 ) 3.读者、作者、编者元旦大联欢 (打团体活动名称一 ) 4.贺庆二一年元旦 (打歌曲名一 ) 5.举国欢庆新世纪 (打《红楼梦》名一 ) 6.蛇年大吉 (打鲁迅小说名一 ) 7.龙去蛇来又一春 (打《水浒》人名一 ) 8.春节大团圆 (打电影名一 ) 9.恭贺新喜 (打字一 ) 10.站是卧、坐是卧、行也是卧 (打动物名称一 )吟古诗填祝词  (江舟供稿 )  请你在括号内填上诗句的原字,联接起来就是本刊全体同仁为您献上的新春祝福。  ( )人临发又开封〔唐&#183;张籍〕  ( )诗寄汝非无意〔唐&#183;于谦〕  ( )凭杯酒长精神〔唐&#183;刘禹锡〕  ( )客来多懒起迎〔唐&#183;白居易〕  ( )书本意在元元〔宋&#183;陆游〕  ( )是空山魂一片〔清&#183;左辅〕  ( )其艺黍躬淄畲〔明&#183;陈确〕  ( )是空山魂一片〔清&#183;左辅〕  ( )年第一佳时节〔宋&#183;范成大〕  ( )来江水绿如蓝〔唐&#183;白居易〕  ( )台明月三都赋〔明&#183;程瞻庐〕  ( )游原上清秋节〔唐&#183;李白〕  ( )古到今同此恨〔唐&#183;刘禹锡〕  ( )事茫茫难自料〔唐&#183;韦应物〕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