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针对苏州七子山垃圾填埋场老场缺乏有效雨污分流措施的问题,在改扩建工程中对新的雨污分流系统进行了改造和优化,提出了垃圾填埋场实现雨污分流的几点措施,主要有:①改造老场截洪沟,同时针对新场扩建库区修建合理可靠的截洪设施,尽可能减少库区范围外地下水进入填埋库区;②结合填埋场地形条件,合理划分填埋库区,科学选择地表水排水工艺,尽可能减少大气降水进入填埋作业区;③合理划分填埋作业单元,填埋作业过程中及时进行日覆盖、中间覆盖与封场生态修复,尽量减少暴露面积;④结合填埋作业发展规划,合理修建永久性、半永久性、临时性地表水导排沟渠,有效导排进入填埋库区的雨水等。在填埋场扩建工程中,通过对现有截洪沟的改造,以及截流、分区、覆盖、导排等“堵”、“排”相结合的工程措施,最终实现了扩建后填埋场的良好雨污分流,证明了以上措施对实现垃圾填埋场的雨污分流达到了设计的作用和效果,对于我国垃圾填埋场改建以及雨污分流的措施探讨和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结合湖北某生活垃圾填埋场自身运营背景和现状,对其存在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整改。通过采取雨污分流、租赁设备处理渗滤液、渗滤液处理站改扩建、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等措施,优化了填埋场环境。但仍需进一步努力规范该场管理,以加快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实现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相似文献   

3.
我国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数量较大,尤其是早期的简易填埋场,对场地周边居民和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随着国民经济及环保技术的发展,亟待对简易垃圾场进行整治与封场。以四川省某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为例,在场地环境与地质背景基础上,通过对填埋场垃圾堆体封场覆盖、填埋气体导排、渗沥液导排、防洪与雨水导排、挡墙及场地绿化等主体工程的封场设计及实施,控制了垃圾渗滤液和垃圾填埋气体的污染,避免场地及周边地表水和地下水受到污染,保证了周边居民健康及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4.
结合汕头市油麻埠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实际情况,从封场设计、日常维护及土地利用等方面阐述了填埋场封场后安全运行的重要性,对减小填埋场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生态修复的垃圾填埋场场地利用改造,通过山体处理,渗滤液收集导排系统的设置,填埋气体收集导排系统,封场覆盖技术和地表水管理系统设置,可使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和液体的二次污染源得到彻底治理并恢复其生态功能。通过对唐山南湖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土壤改良,种植人工植被,对植物表现的评估,总结出垃圾山山体封场技术和园林树种选择与应用技术,为垃圾填埋场生态化、无害化治理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在20世纪以前我国由于经济不发达修建的垃圾填埋场大多为简易垃圾填埋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多简易垃圾场虽已进入封场阶段,但封场后仍然存在较大风险。就简易垃圾填埋场存在的风险、国内外风险评价现状进行了综述,提出了对简易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进行环境风险评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绿色家园,减少垃圾污染,对鄂尔多斯市气候、经济、环境等各方面因素进行了调查及分析,以确定在该市杭锦旗地区建设一座日处理量为2000t的垃圾填埋场。主要从填埋场库容、工艺流程、垃圾坝、防渗、渗滤液收集、隔离带以及封场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设计研究。首先,根据鄂尔多斯市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场址,并确定填埋场工艺流程,库区采用多层防渗,防止渗滤液污染土壤及地下水;其次,将属于洁净能源的垃圾分解产生的填埋气,经过管道收集并处理用于沼气发电,以节能减耗。此外,设计隔离带,减少了对周围居民生活环境的影响;最后,针对垃圾填埋场空间有限的问题,提出了封场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8.
由于目前在我国的城郊和农村地区分布着大量的利用天然地形进行填埋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基本未采取或仅采取简易防渗措施。随着填埋量的增多和时间推移,蚊蝇滋生、塌方和降雨淋滤等问题日益严重,对周边的人居环境及土壤地下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急需整治。以福州市某非正规垃圾堆放点陈腐垃圾分选及无害化处理整治工程为例,阐述了垃圾分选、卫生填埋、封场绿化和雨污分流等治理工程,总结了实际工程的经验:关注垃圾含水率,一般垃圾含水率超过35%则需要采取翻晒处理措施,并做好临时堆体底部"一布一膜"的防渗措施;重点管控土工膜的搭接顺序和焊接质量;封场绿化工程中对堆体进行整形,边坡充分压实,底部与地面呈45°缓坡,实际绿化覆土约100 cm厚度,都为施工作业中关注的细节点;雨污分流的工作原则是减少进入垃圾堆体的雨水量和防止垃圾堆体被冲刷,并最大限度地降低渗沥液的产生量。为解决全国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存量大、处理设施滞后等实际问题提供工程措施和经验,以期寻找一种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可操作性和复制性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9.
简要分析了城市排水体制以及昆明市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结合昆明市主城二环路内庭院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工程,主要对主城二环路范围内须采取工程措施,实现雨、污水主管网的全覆盖,庭院排水管网完全雨污分流并对应接入市政雨污水管网。并介绍了在设计和施工中常见的问题,提出工程改造后的建议和措施。即要完善城市排水法规与管理条例,还要加强排水管网的维护管理。  相似文献   

10.
以海南省某非正规垃圾填埋场为例,对目前较成熟的非正规垃圾填埋场修复技术——就地封场、整体搬迁、垃圾减量搬迁开展了比选,基于各修复技术的特点,结合本垃圾填埋场情况,通过技术选择流程,确定了海南省某填埋场治理方案为整体搬迁。  相似文献   

11.
城市道路排水主要指雨雪水,除此之外,还有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雨雪水一般情况下可以直接排入自然水体,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需经处理再排放。城市道路排水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排水系统,现根据肇源县大广工业集中区一期道路雨污排水配套工程实例探讨城市道路排水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城市内湖水质问题在我国非常普遍,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解决河流水域污染已成为政府部门工作重心。以长沙市龙王港梅溪湖为例,针对梅溪湖水质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①滨湖截污干管渗漏严重;②上游小区分流不彻底;③现状雨水净化区容积较小,初期雨水污染无法得到完全净化。采用工程措施对截污干管进行了重建和修复,对初期雨水进行了收集和处理,根据初期雨水相关设计标准,合理设置智能截留井和初雨截留管,截留后初雨储存在调蓄池后转输至污水处理厂,能有效减少梅溪湖水质污染,对解决梅溪湖水质污染起到积极作用,为保障城市水环境和区域生态环境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海 《绿色科技》2021,(6):49-52
由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在污水处置过程中产生污泥,污泥中存在有机物、重金属等超标污染物,如不能有效处理将对水源、空气和土壤环境造成污染,以苏州某污水处理厂存量污泥处置项目为研究对象,结合项目实施阐述了环境监理在污泥处置施工阶段的工作程序、二次污染防治、控制要点等内容,对处置过程中污泥开挖、固化稳定化、阻隔填埋等监理过程中控制难点和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为后续污泥处置项目在施工阶段的环境监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徐州市九里山建筑垃圾填埋场人工造林恢复植被后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恢复样地土壤孔隙度增大,土壤密度减小,土壤pH呈下降趋势,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氮水平显著增加。但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随植被的生长呈降低趋势,原因可能为当土壤中有效磷含量不能满足植物根系吸收时,植物根系会分泌一些有机酸来活化土壤中的磷元素供植物吸收。土壤全钾含量没有显著差异,速效钾含量随着植被的生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   

15.
城市污水处理厂能耗分析及节能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城市污水处理是高能耗产业之一,其中污水提升、曝气系统和污泥处理是主要能耗源。通过分析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能耗构成,指出了各阶段的节能降耗途径,并提出了污水处理厂节能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针对垃圾渗滤液水质特点,研发了一套新型组合工艺,经过罗定市垃圾填埋场晚期渗滤液的中试处理试验,并对工艺进行改良和优化,结果表明:垃圾渗滤液能够得到很好的处理,各项出水指标基本达到规定的标准,在实际工程中发挥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周兵 《绿色科技》2013,(3):192-193,196
采用微电解-Fenton氧化组合应用的方式预处理垃圾渗滤液,研究了其可行性及不同工艺条件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微电解进水pH值控制在2.5,反应时间为40min,出水中H2O2的投加量为8mL/L,反应时间为60min,在此条件下,最高去除率可达到77.4%。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垃圾土的岩土特性,结合卫生填埋场运行实践,对堆体沉降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就沉降问题对填埋场运行管理工作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