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长江如腰带一般横贯,洞庭如佩玉一般镶嵌。素有“千湖之省”美誉的湖北,各类型的水域星罗棋布,蔚为壮观,作为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沉湖湿地自然也在其列。
  沉湖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武汉市蔡甸区西南部,长江与汉水汇流的三角地带,总面积17.4万亩。它是江汉平原上最大的一片典型的淡水湖泊沼泽湿地,是浅湖和沼泽湿地草甸相连续的湿地生态系统,是武汉市第一个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也是国内目前珍稀水禽越冬种群较多的湿地之一,生物多样性丰富,被专家誉为“湿地水禽遗传基因保存库”,生态结构完整,功能独特,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在长江北岸极具典型性。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湖泊密布,被称为"千湖之省",而作为湖北首府的武汉市,历来也享有"百湖之市"的美誉。地势低平的武汉市河网密度大,水域面积宽,出现许多湖泊和港汊,目前仍有大小湖泊104个。上百个湖泊基本沿着长江两岸对称分布,形成了武汉诸多旖旎迷人的湿地风光。  相似文献   

3.
5月28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与武汉市人民政府签署5年合作协议,决定正式启动以“重建江湖联系,恢复生命网络”为宗旨的世界自然基金会汇丰银行长江项目,计划在5年内恢复至少一个湖泊与长江的联系,推动长江生命网络恢复的同时,促进当地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WWF与湖北省人民政府于2002年9月签署《关于湖北省湿地保护的五年合作框架》后,WWF与当地政府部门和有关合作伙伴开展了前期调查、研究及农村参与式培训等工作,进一步确定以武汉市新洲区涨渡湖作为恢复江湖联系的首个示范湖泊。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的涨渡湖是武汉市目前尚存…  相似文献   

4.
何为“通江湖泊”“通江湖泊”指与河流相通,有江河水自由入湖或湖水自由入江河的湖泊。长江两岸绝大多数中型以上的湖泊(大于10平方公里)原为通江湖泊,数量超过100多个,其中湖南约20个,湖北近40个,江西、安徽少于10个。与此相对应的是“阻隔湖泊”,即原为通江湖泊,由于湖泊与江河间的水的交流被人为阻隔,不能自由交流的湖泊。长江与周围湖群构成长江流域独特的复合生态系统。分布于长江中下游湖泊属于河迹型湖泊,上世纪80年代有4088个,面积达2,417,200公顷,历史上这些湖泊大多与长江干流相通,江湖间物质和能量交换自由进行。然而,发达的水…  相似文献   

5.
长江如腰带一般横贯,洞庭如佩玉一般镶嵌。素有"千湖之省"美誉的湖北,各类型的水域星罗棋布,蔚为壮观,作为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沉湖湿地自然也在其列。沉湖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武汉市蔡甸区西南部,长江与汉水汇流的三角地带,总面积17.4万亩。它是江汉平原上最大的一片典型的淡水湖泊沼泽湿地,是浅湖和沼泽湿地草甸相连续的湿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6.
因与果──长江水患与森林植被破坏由于长江上游过量采伐,森林资源锐减,因而水土流失面积骤增。泥沙的淤积,导致河床抬高,江湖容量减少,洪涝灾害频繁发生。澧水民间的七里湖,最大淤积达13米,湖床高出垸田3米以上,洪水标高普遍超过了垸内屋顶。现在江湖汛期水位与垸田最大落差高达10米以上。洞庭湖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悬湖”。造成“千万洞庭人,头顶悬湖水”的真正的罪魁祸首就是长江上游和洞庭湖周边地区森林的破坏。标与本──堤防修筑与“长防林”建设为了根治长江水患,彻底改善长江中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从1989年起,国家全面…  相似文献   

7.
《森林与人类》2022,(Z1):238-251
<正>武汉 湖北省武汉市境内江河纵横、百湖密布,拥有165条河流、166个湖泊,城市水域湿地面积超过区域土地面积的1/4。武汉湿地面积16.2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8.9%,被誉为“百湖之市”“湿地之城”,是我国内陆湿地资源最丰富的特大城市,也是全球同纬度地区和长江中下游湖泊型湿地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8.
天下奇湖     
天下奇湖黄正彪死湖意大利西西里岛有一个湖,湖底有两个泉眼喷出强酸,因而使整个湖水变成腐蚀性极强的“酸水”。这种酸水可以杀死一切生命,有人也称它为“酸湖”。毒湖前苏联的兴顿山里有一个湖泊,人离它四五米远时,便会感到恶心、头晕、呼吸困难,如不及时离开,就...  相似文献   

9.
中国湖南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南,故称湖南。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上第三大河。荆江县长江中游的一段,长约339公里。“长江万里,险在荆江”。长江洪患以中游荆江段最为严重。洞庭湖位于长江中游荆江段的南岸,是长江唯一的调蓄洪水的大型湖泊。由于泥沙淤积和围垦,湖泊面积已由原来的600O平方公里缩小到2691平方公里,总湖容180亿立方米。湖的南面和西面有湘、资、玩、遭“四水”直接入湖,北面有松滋、太平、藕池“三口”分泄长江水流。七水汇入洞庭湖,年平均入湖逐流量3O18亿立方米,但仅有城陵研一口流入长江。一遇大洪…  相似文献   

10.
山江湖工程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焦点问题之一。从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鄱阳湖及其相关水系流域(即“山江湖”区域)的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综合科学考察及宏观战略研究的成果出发,根据山江湖区域“山是源、江是流、湖是库”的内在规律,阐明山江湖开发治理工程“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治山必须治穷”的基本方针与“立足生态、着眼经济、系统开发、综合治理”的基本战略的科学价值及深远意义,并从山江湖工程的探索实践中,总结了该工程的基本经验与作法,指出其对国内外广大区域发展的意义及影响。还从科学预测高度论及该工程发展趋势及前景。  相似文献   

11.
高邮湖湿地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邮湖湿地是江苏省第三、全国第六大湖泊,水域面积780km^2,蕴含着丰富的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旅游资源。长期以来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高邮湖区湿地面积和生物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湿地生态功能亦受到影响。通过对高邮湖区湿地资源调查和分析,提出了高邮湖湿地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武汉市湖泊水环境质量总体尚不能满足现代化大武汉建设及市民对美好生活愿望的需求。结合现场采样实测数据及武汉市生态环境局网站公布的环境质量数据,系统分析了武汉某城市内湖五年来的水质状况变化情况,并对湖泊沿岸污染物情况进行了排查。结果表明:2016~2018年该城市内湖的水质均为劣Ⅴ类,呈现中度富营养,主要污染物为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和高锰酸盐指数,尤其总磷超标最为严重。2019年湖泊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后,该湖泊的水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2019~2020年水质由原来的劣Ⅴ类提升至Ⅴ类,但距离Ⅲ类水体还有很大差距。实地采样分析了湖泊入湖水及雨污排口附近6个采样点的总磷(TP)、总氮(TN)、氨氮(NH_3-N)、化学需氧量(COD)、溶解氧(DO)等主要指标,结果也表明:6个采样点水样的总磷仍然超标严重,可见磷是该湖泊污染的主要限制因子。基于监测数据分析与湖泊沿岸污染源排查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巩固截污成效、加大农业面源污染监管、大力控制磷污染以及推进岸水统筹治理等针对性的水质提升对策,旨在为该湖泊水质持续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汉江,又名汉水,发源于秦岭南麓宁强县境内,于湖北省武汉市汇入长江,全长1567公里,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江准河汉”,是我国汉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她以丰富的水量和优良的水质被作为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  相似文献   

14.
《湖南林业科技》2010,37(4):F0002-F0002,F0003
洞庭湖流域包括湖南省大部,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和重庆市部分地区,流域总面积26.28万km^2。约占长江流域面积的14%。洞庭湖吸纳湘、资、沅、澧四水,并通过城陵矶与长江相连,是承纳四水,吞吐长江的洪道型湖泊。具有调节江河径流、沟通航运、栖养水生动植物和改善生态环境等多种功能,在维系湖南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生态安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衡水湖自然保护区自2000年7月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以来,以“全面规划、优化环境、积极保护、科学管理、永续利用”为指导思想,奉行宣传教育“立区”、资源利用“保区”、依托项目“建区”、生态环境“兴区”、科普观光“强区”五项宗旨,自然保护区的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6.
湖泊水质提升是近年来武汉市水环境治理的重点,以武汉市青山北湖为例,对其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从污染源结构和空间等方面分析了青山区北湖面临的污染问题,结合水质提升目标,提出了消除点源污染、控制面源污染、治理内源污染、生态植被修复、水系连通及补水的综合治理方案,为其他同类湖泊水质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森林与人类》2004,24(7):14-16
“通江湖泊”指与河流相通,有江河水自由入湖或湖水自由入江河的湖泊。长江两岸绝大多数中型以上的湖泊(大于10平方公里)原为通江湖泊,数量超过100多个,其中湖南约20个,湖北近40个,江西,安徽少于10个。与此相对应的是“阻隔湖泊”即为通江湖泊,由于湖泊与江河间的水的交流被入为阻隔,不能自由交流的湖泊。  相似文献   

18.
对武汉市南湖连通渠进行了环境综合整治,其目的是充分发挥渠道排水功能,提高城区防灾、抗灾水平;建成富有滨水特色的绿化景观轴带,为武汉市山水园林城增添美景.对其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进行了总结,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洞庭湖是长江天然的蓄水库之一,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准确地描述了昔日八百里洞庭湖的浩瀚壮观和其与长江的关系,而如今的洞庭湖已是沧海桑田,面积由全盛期的6300平方公里下降到2700平方公里,其湖底淤积的泥沙厚达1.7米,湖床每年抬高5厘米。 与洞庭湖一水之隔的江汉平原是历史上著名的云梦泽,因湖泊众多,被誉为千湖之国。然而,几十年的围垦使江汉平原湖泊数量由本世纪初的1066个减少至20世纪80年代的309个,湖泊面积从8330平方公里减少到2980平方公里,基本断绝了荆江平原与长江的水利联系。湿地沼泽化的日趋严重,使赖以生存的动植物大幅度地下降甚至灭绝。生态系统的失调,正严重地威胁着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  相似文献   

20.
洞庭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调蓄湖泊 ,每年承纳长江洪水的 30 %~ 40 %。 1980~ 1999年水患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144 0 7亿元。水患原因为长江泥沙大量涌入 ,调蓄容积锐减 ;江汉湖泊群与长江隔断 ,丧失调蓄作用。森林植被减少是导致长江中下游和洞庭湖水患的根本原因。针对洞庭湖综合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科学的治理指导思想 ,应采取合理补偿、坚持江湖山岗丘陵同治、退耕还林、走林纸一体化经营之路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