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污水处理的主要方法及工艺流程,阐明污水处理工艺主要是去除有机物和氮磷,对指导水质净化厂的污水处理工程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脱贫攻坚这场重大战略战役,必须补齐民生事业发展和扶贫开发等投入的短板。而水环境领域的水质净化设施和管网建设是生态建设、生态扶贫的重要内容,在此类项目中运用PPP模式是近年来兴起的公共部门与社会资本互利共赢的新形态,且采用PPP模式后付费机制的合理设计是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分析了PPP模式付费机制的概念和具体类型,并通过广东化州市某水质净化PPP项目实例探讨了城镇整体打包综合水质净化项目的付费机制。结果表明:该项目充分地利用了水的流量的可靠计量性,将各种调价因素整合到了单价服务费之中,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水质评价是进行水环境容量计算和实施水污染控制规划的重要基础。应用模糊神经网络原理,以某企业污水处理站的检验数据为依据,选择3个评价参数,使用MATLAB函数工具箱编程,建立了T—S模型,经过仿真得出评价结果,研究表明:该方法能正确评价水质的样本,具有较好地客观性和预测性。  相似文献   

4.
杉木林生态系统净化水质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刘煊章  田大伦 《林业科学》1995,31(3):193-199
对杉木林生态系统净化水质功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大气降水而进入杉木林生态系统的物质中,有二氯丁烷,苯等有机污染物,还有Pb,Ca等重金属元素。经过林冠层、地被物和土壤层的截留作用,这结污染物质不仅种类减少,而且浓度大为降低,进一步阐述了森林净化水的机理和效益。为森林净化水质的功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东莞生态产业园内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系统内反硝化池、垂直流人工湿地、表面流人工湿地单元在高温期和低温期的污水净化能力,探讨了系统建成运行3年后,2013—2015年在固定水力负荷下的污水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该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运行3年,净化能力保持稳定;相对于低温期,系统在高温期的污水处理效果不明显;反硝化池、垂直流人工湿地、表面流人工湿地各单元的污水处理能力不同,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总磷、总氮的去除效果明显,反硝化池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明显;表面流人工湿地相对于垂直流人工湿地,对各项水质指标值的去除效果不明显。作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应当重视表面流人工湿地对污水净化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采用对环洞庭湖防护林体系的野外调查数据和湖南省林业厅项目记录,依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1721—2008),利用市场价值法、费用代替法、替代工程法等方法定量评价了2009年环洞庭湖防护林的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结果表明,环洞庭湖防护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129 772.18万元,其中涵养水源为48 450.44万元,水质净化为7 837.3万元,固土价值为24.50万元,保肥价值为6 755.98万元,固碳价值为21991.20万元,释氧价值为31 810万元,净化大气价值为12 902.83万元。  相似文献   

7.
陕南地区建设人工湿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湿地的净化机理,人工湿地运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在我国的现状,人工湿地综合效益的分析,得出人工湿地具有投资少、运行费用低、出水水质好、操作简单并可以构筑特色鲜明的湿地风光景观带等优点。并结合陕南实际特点,分析在陕南地区建设人工湿地的可行性并针对陕南地区地理位置和经济环境特点及国家政策要求,对人工湿地运用于陕南地区城市污水处理的前景进行了科学展望。  相似文献   

8.
根据青海省西部地区干旱缺水的实际情况,利用城市生活污水,依据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水的多用途循环链,降低废水的排放量。收集城镇居民的生活污水至污水处理池,经过氧化沉淀池、蓄水池净化等过程进行处理的水,用于灌溉可以提升土壤肥力,减少或替代化肥的施用,节水又环保。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水生植物适应水环境的特点,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其对水质的净化作用。随着人们对其研究的深入,特别是在工艺选择和净化机理等方面的努力,水生植物必将在水污染控制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从而更大程度地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污水处理中采用低耗高效的污水处理新工艺,能够使废水中的氮磷含量得到有效降低。对某城市污水厂进行分析,对脱氮除磷工艺进行了阐述。提出对进水方式的改变,能够实现高效脱氧除磷,使水质得到提升,对水体富营养化的解决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人工湿地是一种新型生态水处理技术,这种处理方法是可靠有效的,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快速发展。通过结合具体工程。介绍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工艺设计数据。实践表明这种处理方法适用于自然湿地的维持并运用于污水处理设计,达到污水净化和美化环境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过滤分离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轻重工业领域中,生态滤沟是利用复合生态系统来净化水体的污水处理方式,能够高效实现不同水体的水质净化。简述了生态滤沟技术研究的现状,分析了过滤和分离技术在生态滤沟中的应用,对过滤与分离技术的结合作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集中,自然水体的污染和富营养化日益严重,因污水而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更加突出。保护环境,减少水源污染。开发利用再生水源,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日本对待污水处理的经验就很值得我们借鉴。如日本的污水处理厂依据国家颁布的《下水道法》,对服务区域内工业排放水质实行监督管理,一旦出现水质超标,则视情节实行罚款、拘留、停产整顿。日本政府同时还颁布了《水质污染防止法》,环境保护部门依此法对直接排入自然水体的工厂“及处理厂的山水水质进行监督管理。对污水处理所振资金…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对于城市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备受关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利用森林涵养水源和净化水质的重要功能进行森林度假旅游区生活污水的生态化处理,实现生活污水零排放,是森林公园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方向和创新选择。选择怎样的森林、怎样的路径方式,以及路径过程中采取怎样的修饰方式是人们期待研究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森林影响降水水质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质型缺水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大难题,充分利用森林对水质的净化调节作用是解决该难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文中在归纳国内外森林水质研究历程的基础上,将森林影响水质整个过程划分为大气降水输入,森林林冠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再分配,以及溪流输出3个部分,概述这3个部分降水中的不同阴阳化学离子的变化规律及响应机制,分析不同空间层次(林冠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对水质的影响因素和理化过程;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研究重点:细化研究枯落物层和土壤层与降水发生相互作用的内在机理,重视森林影响溪水和周边流域水质的作用机制,丰富研究树种,并将野外试验与室内控制试验相结合,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进行长期和系统观测,定量评价森林净化水质的能力,从而了解森林净化水源的作用机制,为我国解决水质型缺水问题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在污水处理技术领域中,好氧生物处理法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充氧技术又是好氧生物处理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曝气工艺过程所用能耗约占整个污水处理厂总用电量的50%~70%,是水处理厂耗能最大的部分。提出了一种无动力"水车式叶轮"跌水充氧方式,为污水处理节能减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主要介绍了A2/O工艺的污水处理工艺在农村水环境整治项目中的推广运用,具体分析了栖霞区龙潭街道2019年农村污水处理及配套管网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实际运行情况,为营造美丽乡村所要求的水清景美、人水和谐、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的水乡环境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从离心机工作原理出发,根据工业污水处理的实际情况,对污水处理中离心机的种类、筛选原则及应用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人工生态湖在节约型园林建设与管理中的应用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目前人工湖的建设、管理中所面临的自然景观效果问题、水质保护问题为切入点,调研分析其成因。依据生态学原理,从配置各种水生生物、造景的协调性等方面入手,提出了人工湖生态建设的着重点、基本方法,对人工湖建立、水质净化的生物学措施和后期的水质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指出人工生态湖的水生生态系统的特点及应用前景。目的是总结出一套比较行之有效的办法,促进人工湖的自然生态景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锐齿栎林生态系统对水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秦岭辛家山锐齿栎林生态系统对水质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锐齿栎林生态系统对水质具有净化作用,并以林冠层的净化作用为最强,效应指数达-52.4%,枯落物层次之,效应指数为-6.6%,以土壤层最弱,效应指数为-1.06%;对水质的评价表明,该地区大气降水的水质为轻污染(质量指数为0.9059),以迳流的形式输出系统时的水质为微污染(质量指数为0.30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