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ESR基因、PRLR基因和FSH-β基因是调控猪繁殖性状的候选功能基因,以这三个基因为候选基因,以100头长白猪为研究对象,利用PCR-RFLP技术对检测到的多态性突变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同时,运用系统工程原理,建立繁殖性能指数,构建三个基因不同的多态位点与繁殖性能指数的最佳组合基因型,进而将不同的基因型分别与繁殖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为人工筛选猪种最佳繁殖性能提供分子标记。三个基因的组合基因型基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组合基因型AACDFF的繁殖指数与组合基因型ABCDFF和BBDDFF的繁殖指数分别相差3.34和3.16,表现为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FSH-β和PRLR基因多态性对长白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麟和FSH-β基因与长白猪繁殖性状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分析了长白猪FSH-β基因和PRLR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繁殖性状的相关性。[结果]FSH-β基因3个基因型从、AB、BB在长白猪中的频率分别为0.035、0.075、0.890;PRLR基因3个基因型AA、AB、BB在长白猪中的频率分别为0.154、0.585、0.251。FSH-β基因对长白母猪的各项繁殖性状影响不显著;PRLR基因对长白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和断奶窝重影响显著,并呈现出AB〉AA〉BB的趋势。[结论]该研究为PRLR和FSH-β2个基因的应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该试验采用PCR-RFLP技术对长白猪含凝血酶敏感蛋白模体的去解联金属蛋白酶(ADAMTS-1)基因部分序列进行克隆测序,在第7外显子发现1个C/G突变引起氨基酸改变。通过Pvu-ⅡRFLP基因分型,在长白猪群体中发现3种基因型(AA、BB、AB)。对不同基因型与部分繁殖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ADAMTS-1基因与猪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性状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利用直接测序法研究猪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基因5'侧翼区域多态性,并作多态位点与仔猪腹泻和生长性状关联分析。发现在TNF-α基因5'侧翼区域存在6个SNPs位点,建立针对SNP:-1048T/C和SNP:-1016A/G的Hha ⅠPCR-RFLP和Taq Ⅰ PCR-RFLP分型技术。Hha ⅠPCR-RFLP研究发现,在民猪群体中存在TC和CC两种基因型,在长白猪群体中存在TT、TC和CC三种基因型。Taq Ⅰ PCR-RFLP研究发现,在民猪和长白猪群体中仅存在AG和GG两种基因型。性状关联分析结果表明,TC比CC基因型民猪具有较高的35日龄断奶重(P0.05)和日增重(P0.05);TT基因型长白猪腹泻指数高于TC基因型个体(P=0.06)和CC个体(P=0.06);TT基因型长白猪出生重显著高于TC和CC基因型长白猪(P0.05)。结果表明,猪TNF-α基因对仔猪腹泻和生长性状有一定影响,但HhaⅠ位点能否作为新遗传标记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采用PCR及PCR-RFLP技术对FSHβ、ESR和PRLR基因在二花脸猪群体内的多态性及对繁殖性状的影响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108头二花脸猪中检测到FSHβ基因的AA和AB基因型,ESR和PRLR基因的AA、AB和BB 3种基因型。FSHβ基因的AA基因型初产和经产的总产仔数(TNB)和产活仔数(NBA)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AB基因型;ESR基因的BB基因型初产及经产TNB和NBA均显著高于AB基因型和AA基因型;PRLR基因的AA基因型和AB基因型初产和经产TNB和NBA均高于BB基因型(P0.01)。FSHβ基因的AB基因型初产和经产初生质量(BW)和断奶质量(WW)均高于AA基因型(P0.05);ESR基因的AA基因型初产和经产BW高于AB和BB基因型(P0.05),WW高于BB基因型;PRLR基因的BB基因型初产和经产仔猪的WW均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FSHβ、PRLR和ESR基因对二花脸猪繁殖性状有一定影响,可作为二花脸猪繁殖性状辅助选择的标记。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骨调素基因对大河乌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河乌猪初产活仔数、二产活仔数各基因型之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初产活仔数的基因型189/171/166/150与基因型189/171/150之间差异显著,二产活仔数的基因型166/150与基因型189/171,189/166之间差异显著;而初产的总产仔数、乳头数、初生仔重各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骨调素基因型189/171/166/150和基因型166/150是有利基因型,骨调素可能是影响大河乌猪繁殖性状的侯选基因,可以作为提高大河乌猪初产活仔数和二产活仔数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揭示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基因变异位点与母猪繁殖性状的关联。【方法】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了405头大白母猪LIF基因C4950G和C6988T位点的多态性,结合1 716窝母猪繁殖性能记录,分析了单个位点基因型及两位点合并基因型对5个繁殖性状的影响。【结果】大白猪C4950G和C6988T位点分别以等位基因G和T的频率最高,且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杂合度较高。C4950G位点GG基因型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仔猪初生窝重及21日龄成活数显著高于其余两种基因型(P0.05或P0.01),C6988T位点CT基因型母猪上述4个性状显著高于TT基因型(P0.05)。两个位点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呈现了明显的协同作用,合并基因型为GGCT的母猪,可较其他基因型显著提高总产仔数0.90~1.05头(P0.05或P0.01)、产活仔数0.54~0.88头(P0.05或P0.01)、仔猪21日龄成活数1.02~1.95头(P0.05或P0.01),仔猪初生窝重与21日龄窝重也更大(P0.05或P0.01)。【结论】进一步证实LIF基因与母猪繁殖性状间存在显著关联,但在不同品种(猪群)中,该基因的具体效应可能会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利用本课题组已报道的猪繁殖性状候选基因的8个SSCP-SNPs标记,对995头长白猪和大白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统计了各群体内SNP的多态信息含量(PIC)、有效等位基因数(E)和遗传杂合度(h)。通过比较各SNP位点基因型关联的总产仔数(TNB)和产活仔数(NBA),找到了各猪群中的优势和劣势基因型。结果表明:8个SNP位点在2个猪群中的多态信息含量有3个为中度多态,5个为高度多态。IL-8基因C424G位点的AA基因型为2个猪群的最优势基因型,VEGF基因C1489T位点的AB型和IL-8基因Intron1 977A位点的AB型分别为长白猪和大白猪的最劣势基因型,3个多态位点的基因型都可在猪的分子育种中进行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9.
利用PCR-SSCP技术,对约克夏、杜洛克、长白猪、金华猪、碧湖猪和嵊县花猪共6个品种258头猪的PPARγ2基因外显子1进行多态性分析,并采用SPSS程序中GLM模型分析该位点与胴体性状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编码区175 bp处存在A175G单核苷酸多态。国内外猪种的基因型频率间存在较大差异,在国外种猪中,AA基因型频率较高,国内猪种中AG基因型频率较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长白猪群中,PPARγ2基因与肩部背膘厚、腰荐结合部背膘厚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与6/7th肋背膘厚和眼肌面积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在金华猪群内,PPARγ2基因与肩部背膘厚显著相关(P<0.05)。因此推测PPARγ2基因可能是影响猪胴体性状的潜在分子育种标记。  相似文献   

10.
氟烷基因与猪经济性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诊断了四川省外种猪中长白猪 3个选育群共 343个个体及约克夏猪 10 3个个体的氟烷基因型 ,研究了氟烷基因的遗传规律、在四川省外种猪中的分布以及不同氟烷基因型与猪经济性状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氟烷基因的遗传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 ;四川省外种猪中 ,Haln 基因在长白猪中的频率为 0 .0 10 9~ 0 .170 3,平均为 0 .10 89± 0 .0 85 8,不同选育群中氟烷基因频率差异较大 ;在约克夏猪中Haln 基因频率为 0 .0 2 91。Haln 基因在正常生产过程中对猪的生活力、生长发育性状、胴体性状等无显著不良影响 ,但对猪肉质性状有显著不良影响。Haln 基因对肉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肉色、肉pH值和失水率等性状上 ,Halnn型的肉色评分显著低于HalNN型 (P <0 .1) ,pH1显著低于HalNN型 (P <0 .0 5 ) ,失水率显著高于HalNN型 (P <0 .0 5 ) ,HalNn型在此 3个指标上均间于Halnn型与HalNN型之间 ,与二者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白血病抑制因子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对胚胎干细胞的生长、增殖与分化有广泛的作用,与胚胎发育、卵泡的发育、胚泡着床和性激素的分泌相关,并与流产有关。这表明LIF对繁殖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白血病抑制因子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与哺乳动物的生殖过程密切相关,在排卵、胚胎发育及胚胎着床等过程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母体激素和细胞因子可通过调控白血病抑制因子的表达而影响生殖过程。在此,对LIF在雌性哺乳动物生殖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超敏SP法,对大鼠胚泡植入期卵巢组织内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LIF在不同发育阶段卵泡的颗粒细胞中均有表达,在原始卵泡、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的卵母细胞中高表达,成熟卵泡的卵母细胞中等表达;在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的内膜细胞中LIF高表达,在成熟卵泡的内膜细胞低表达;在卵巢组织基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粒性黄体细胞、生殖上皮中高表达,在卵泡液中中等表达。说明LIF在大鼠胚泡植入期卵巢中的多种细胞内均呈高水平表达。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LIF基因和蛋白质结构、LIF受体信号转导、LIF在子宫内膜中基因表达,探讨了LIF在胚胎发育和胚泡着床中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5.
大豆的全息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照全息生物学理论,大豆的全息胚可划分为六种类型,即合子型全息胚、原胚型全息胚、二子叶一完全叶型全息胚、二子叶一三出复叶型全息胚、营养生长型全息胚和生殖生长型全息胚.枝、叶、花、荚、籽粒的发育均表现为与全株整体的同一规律性,包括形态学性状、经济学性状和生化性状.  相似文献   

16.
OPN基因与动物繁殖性能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桥蛋白(OPN)是一种分泌型糖基化磷蛋白,它广泛存在于包括生殖系统在内的多种组织器官中,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OPN广泛的生理功能必须通过其受体介导才能发挥,OPN是受孕激素调控并在胚胎着床和胎盘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的一种细胞外基质,几乎参与了生殖的全过程,成为近年来在动物的繁殖性状上发现的候选基因之一。综述了OPN基因的结构与定位、OPN的生物学功能以及OPN基因与动物繁殖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测定了长白猪的11个繁殖性状,并计算各性状的表型参数和性状间的相关系数,探讨应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确定长白母猪繁殖性状选育指标。结果表明:11个繁殖性状被综合为4个主成份,且这4个主成分可保留88.312%的信息量,基本反映了长白母猪繁殖性状指标所含的信息。2种分析结果提示:在长白母猪繁殖性状的选育和性能测定的选育指标中,至少应包括断奶窝重、初生个体重、育成率和乳头数4个性状指标。研究结果为长白猪繁殖性状的选育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寻羽衣甘蓝材料间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为进一步利用国外羽衣甘蓝商业品种和自主选育新品种奠定基础。【方法】选取25份羽衣甘蓝材料,包括7个切花、17个地被和1个食用类型,分别测定24个营养性状和11个生殖性状,按照数值、二元和多态性状特征进行编码和赋值,应用UPGMA聚类法进行分析。【结果】根据营养性状的UPGMA聚类结果,当欧氏遗传距离为9.87时,25份材料被聚类为2大类群,叶型为圆叶、皱叶、裂叶的24份材料聚为一类,叶型为裂皱叶的1份材料单独聚为另一类群;当欧氏遗传距离为7.20时,25份材料被聚类为3大类群,叶型为圆叶的11份材料聚为第1类群,皱叶与裂叶的13份材料聚为第2类群,裂皱叶的1份材料单独为另一类群;当欧氏遗传距离为6.82时,25份材料依据叶型被聚类为4大类群,即圆叶类、皱叶类、裂叶类与裂皱叶类。根据生殖性状的UPGMA聚类结果,当欧氏遗传距离为4.35时,25份材料依据子房颜色被聚类为2大类群,即子房颜色为黄绿色的归为一类,紫红色的归为另一类。【结论】在24个营养性状中,叶型是决定亲缘关系远近的第1要素,其次是叶色。在4种基本叶型中,皱叶与裂叶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裂皱叶与其他3种叶型的亲缘关系较远。在11个生殖性状中,子房颜色为决定亲缘关系远近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车启芬  王昆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104-11105
[目的]探究乌鸡和珍珠鸡杂交体解剖生理结构。[方法]从胚胎发育及形态解剖方面对乌鸡和珍珠鸡杂交体胚胎脑干结构进行观察及形态学指标进行测定。[结果]乌鸡和珍珠鸡杂交体外部形态表现,不产蛋,内生殖器官为睾丸,生殖系统发育异常,食性大。抗病性强。选用人工孵化鸡胚脑干组织,通过透射电镜技术进行光电镜研究表明:神经细胞具突起,胞体直径10~20μm,长度80~160μm。丝足直径0.2μm,上有充满囊泡的丘状结构,每个丘状结构中有250μm的小泡,数目差异大。[结论]该研究为经济禽类的饲养提供了解剖生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A protein secreted by cultured rat heart cells can direct the choice of neurotransmitter phenotype made by cultured rat sympathetic neurons. Structural analysis and biological assays demonstrated that this protein is identical to a protein that regulates the growth and differentiation of embryonic stem cells and myeloid cells, and that stimulates bone remodeling and acute-phase protein synthesis in hepatocytes. This protein has been termed D factor, DIA, DIF, DRF, HSFIII, and LIF. Thus, this cytokine, like IL-6 and TGF beta, regulates growth and differentiation in the embryo and in the adult in many tissues, now including the nervous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