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明确斜纹夜蛾幼虫中保护酶对常用药剂抗药性的作用,对湖南宁乡地区斜纹夜蛾3龄幼虫保护酶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田间种群3种保护酶即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均高于室内敏感种群,分别为敏感种群的1.24、1.15及2.11倍,2个种群的SOD及POD活性差异极显著。研究结果说明保护酶尤其SOD及POD在斜纹夜蛾上对杀虫剂的抗性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陈青  卢芙萍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3):179-181
就海南省崖城、金江、通什和两院地区豇豆上的豇豆蚜对敌敌畏、三氟氯氰菊酯、辛硫磷和氰戊菊酯的敏感性进行了初步调查与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地区豇豆蚜对敌敌畏、三氟氯氰菊酯、辛硫磷和氰戊菊酯的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崖城和金江两地区豇豆蚜种群对三氟氯氰菊酯、辛硫磷、氰戊菊酯和DDV均表现出较强的抗药性。以两院地区豇豆蚜作为敏感品系,崖城和金江两地区豇豆蚜种群对三氟氯氰菊酯、辛硫磷、氰戊菊酯、DDV的LC50抗性比值分别为21.86倍、22.78倍、17.88倍、13.49倍和10.91倍、12.59倍、11.47倍和13.49倍。通什地区的豇豆蚜对三氟氯氰菊酯、辛硫磷、氰戊菊酯和DDV的抗性也有一定的提高,与两院种群LC50抗性比值分别为1.58倍、12.27倍、4.45倍和2.28倍。而且崖城、金江和通什地区豇豆蚜种群对三氟氯氰菊酯、辛硫磷、氰戊菊酯和DDV抗性种群的异质性很强。  相似文献   

3.
德宏水牛及其不同杂交品种肉质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德宏水牛及其不同杂交品种共15头,即尼本水牛(尼里水牛×德宏水牛)、摩本水牛(摩拉水牛×德宏水牛)的F1代和德宏水牛各5头,进行了肉质化学和物理特性研究。结果显示,尼本水牛(57.73%)和摩本水牛(53.63%)的熟肉率有显著差异(P<0.05);尼本水牛(0.93%)比摩本水牛(1.03%)的粗灰分高10.75%(P=0.04);而其它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都没有显著差异。此项试验说明,通过尼里水牛或摩拉水牛与德宏水牛的杂交并没有显著改变德宏水牛肉质的化学和物理特性。  相似文献   

4.
甜菜夜蛾对几类新型杀虫剂的早期抗性监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贾变桃  沈晋良 《棉花学报》2008,20(5):359-363
 用浸叶法测定了江苏和河南等地甜菜夜蛾种群对几种作用方式新颖的新型杀虫剂甲维盐、阿维菌素、茚虫威、溴虫腈、虫酰肼、甲氧虫酰肼及呋喃虫酰肼的敏感性,尽管大多数种群对这些杀虫剂处于敏感阶段,但首次监测到江宁和射阳两个种群已对阿维菌素产生了中等水平的抗性(10.4和14.2倍),另一个丰县种群对茚虫威也具有低水平的抗性(6.8倍)。测定结果可以为甜菜夜蛾的抗性治理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牛气管抗菌肽在山羊乳腺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已经发表的牛气管抗菌肽(bTAP)cDNA序列设计4条短的寡核苷酸片段,以重叠延伸PCR的方法合成bTAP基因,将其克隆至pMD-18T载体,序列测定正确后,构建bTAP基因的乳腺组织特异性表达载体pBcp-bTAP,将其溶于生理盐水后直接注射山羊乳腺小叶,使bTAP基因在乳腺组织内表达,收集注射质粒前后的奶样,测试奶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抑制能力,结果显示注射pBcp-bTAP后的奶样表现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活性可以持续至20h以上。  相似文献   

6.
福建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农业电子商务的两种基本的发展模式;进而说明福建当前实施农业电子商务的主要运营模式,并通过对福建农业信息网上农产品的供求信息配对率和点击率统计分析得出两个结论,即福建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相对滞后和农产品的供求信息配对率跟点击率之间是不相关的关系;最后,文章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对福建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7.
甲氧虫酰肼对斜纹夜蛾亚致死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建军  田大军 《棉花学报》2009,21(3):212-217
 在室内研究了甲氧虫酰肼对斜纹夜蛾的亚致死效应。结果表明,亚致死剂量甲氧虫酰肼能抑制斜纹夜蛾幼虫的生长发育,显著降低产卵量和孵化率。此外,研究还发现,亚致死剂量甲氧虫酰肼对斜纹夜蛾酯酶、多功能氧化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用。与对照相比,LC10剂量甲氧虫酰肼处理斜纹夜蛾24 h后以及LC30剂量处理48 h和96 h后,酯酶活性显著提高;LC10剂量处理24 h后,多功能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LC30剂量处理96 h后,谷胱甘肽S 转移酶活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通过离体酶活性测定,研究取食苜蓿、苋菜、生菜、白菜、玉米5种寄主植物对甜菜夜蛾磷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甜菜夜蛾取食寄主植物后,体内磷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均发生变化。除取食苋菜的甜菜夜蛾碱性磷酸酯酶活性与取食苜蓿、白菜的之间差异不显著外,其它各处理之间差异均显著。其中玉米对这3种酶的诱导能力最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棉花花生间作田中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和花生蚜(Aphis craccivora Koch.)对吡虫啉抗性的差异以及花生蚜对吡虫啉代谢抗性的机制,以科学有效防治这一类害虫,避免其对吡虫啉的抗性快速发展。【方法】采集山东巨野和临清2个地区的棉花花生间作农田中的棉蚜和花生蚜,对这两个地区的地理种群和室内敏感品系进行了吡虫啉的室内毒力测定;使用增效剂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iethyl maleate, DEM)、胡椒基丁醚(Piperomyl butoxide, PBO)和磷酸三苯酯(Triphenyl phosphate, TPP)3种增效剂进行了增效剂效果试验;并检测了2个地理种群和室内敏感品系花生蚜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Cytochrome P450 monooxygenase,P450)、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和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 CarE)3种解毒代谢酶的活性。【结果】临清和巨野2个地区的棉蚜对吡虫啉抗性处于中等水平,抗性倍数分别为43.2倍和54.6倍;而花生蚜对吡虫啉则处于敏感或低水平抗性,2个种群抗性倍数分别为3.7倍和8.3倍。防治花生蚜的增效剂试验结果表明,巨野种群中,PBO、DEM对吡虫啉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增效比分别达到3.63、1.95,而TPP不具有增效作用;在临清种群中,PBO对吡虫啉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增效比达到3.05,而DEM和TPP不具有增效作用。对花生蚜的代谢酶活力测定发现,巨野种群与敏感品系相比,CarE活性没有显著差异,而P450和GST活性显著高于敏感品系;临清种群与敏感品系相比,CarE和GST活性无显著性差异,而P450活性显著高于敏感品系。【结论】间作农田中2种蚜虫对吡虫啉的敏感性差异较大,需要合理施药延缓抗药性的增强,同时推断P450和GST在花生蚜对吡虫啉的抗药性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德宏水牛及其杂交品种分割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对36~39月龄全放牧饲养的15头德宏、摩本、尼本水牛进行了胴体分割肉测定研究,试验根据水牛品种不同分为3个处理组。试验结果显示尼本水牛与德宏水牛相比胴体重、净肉重、优质肉重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显著。尤其表现在嫩肩肉、腰肉、臀肉、膝圆、大米龙、小米龙、腱子肉这几块分割肉上。摩本水牛与德宏水牛相比胴体重、净肉重、优质肉重有显著提高,但分割肉块在重量上无显著差异。尼本水牛与摩本水牛的分割肉块重无显著差异。用尼里、摩拉与德宏水牛杂交后,提高了德宏水牛的产肉性能。  相似文献   

11.
杀虫剂对斜纹夜蛾和家蚕的毒力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兰亦全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2):249-252
为寻找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高效且对家蚕Bombyx mori相对安全的杀虫剂品种,以此指导桑园科学合理用药。采用浸叶法测定了14种常用杀虫剂对斜纹夜蛾和家蚕的毒力,比较了药剂在两者之间的毒力选择性。结果表明,供试杀虫剂对斜纹夜蛾的毒力顺序依次为茚虫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溴虫腈〉甲氧虫酰肼〉多杀菌素〉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氟虫腈〉毒死蜱〉虫酰肼〉阿维菌素〉丙溴磷〉高效氯氰菊酯〉灭多威;对家蚕的毒性顺序依次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阿维菌素〉溴氰菊酯〉多杀菌素〉高效氯氰菊酯〉茚虫威〉高效氯氟氰菊酯〉毒死蜱〉虫酰肼〉灭多威〉氟虫腈〉丙溴磷〉甲氧虫酰肼〉溴虫腈。供试杀虫剂中以溴虫腈对斜纹夜蛾和家蚕的毒力选择性最高,其毒力选择性比值(家蚕LC50/斜纹夜蛾LC50)为36.26;其次为茚虫威,毒力选择性比值为5.56;阿维菌素的毒力选择性比值最低。由此认为,溴虫腈是适合防治桑园斜纹夜蛾且对家蚕安全的杀虫剂品种。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草莓内源SA(Salicylic acid, 简称SA)含量与其抗病性的关系,并探索人们从草莓等植物性食物中摄取SA的总量,本研究用HPLC分析比较了露地与设施栽培条件下五个对白粉病抗性不同的草莓品种果实的SA含量。结果表明,所测五种草莓红熟期果实内源总SA含量差别明显,露地栽培条件下为1.904µg/g~5.023µg/g,设施栽培条件下为1.068µg/g~4.201µg/g,与各品种的抗白粉病能力无明显相关性。草莓果实中SA均以结合态为主,五个品种结合态SA含量是游离态SA的4~20倍。游离态SA和结合态SA含量都随着果实的成熟而逐渐下降。说明草莓果实中内源SA含量不仅受基因型的影响,并且受栽培环境和成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棉蚜抗药性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研究新疆玛纳斯河流域棉蚜的抗药性现状,利用吡虫啉、吡蚜酮、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5种杀虫剂对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的122团、143团、145团、147团、新湖农场等5个试验点的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种群采用FAO推荐的浸渍法进行了抗性测定,并与敏感棉蚜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玛纳斯河流域棉蚜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倍数为4.54~9.04,对高效氯氟氰菊酯抗性倍数为8.56~9.07,对吡虫啉的抗性倍数为2.32~3.6,对吡蚜酮的抗性倍数为1.37~1.57、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倍数为1.12~1.31,表明利用菊酯类农药防治棉蚜可能加快棉蚜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14.
在大田条件下,以豫麦49 (Tritictun aestivurn cv. Yumai 49)为试材,研究了开花期外施0、0.1、1.0、10.0 µg/L表油菜素内酯(epi-BR)对小麦籽粒灌浆过程中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PPase)、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颗粒束缚型淀粉合成酶(GBSS)和淀粉分支酶(SBE)活性,以及淀粉积累速率的影响,同时对收获籽粒的淀粉成分和淀粉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开花期外施epi-BR提高了小麦籽粒中ADPGPPase、SSS和SBE活性,epi-BR 0.1和1.0 µg/L 处理可降低GBSS活性,10.0 µg/L处理可提高 GBSS活性,从而改变小麦籽粒灌浆期间的淀粉积累速率,改善小麦籽粒淀粉成分与特性,提高淀粉品质。在本试验条件下,以epi-BR 1.0 µg/L处理对籽粒淀粉的调控效果最好,使小麦籽粒中总淀粉含量、淀粉的支/直比、高峰黏度值和崩解值分别提高8.88% (α<0.01 )、34% (α<0.01)、32.4 BU (α<0.05)和13.7 BU (α<0.05)。  相似文献   

15.
普通菜豆PvP5CS2基因对逆境胁迫的应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逆境条件下脯氨酸积累的分子遗传机理, 改善作物的抗逆能力,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和水杨酸法分别检测干旱、高盐(200 mmol L-1 NaCl)和冷(4℃)胁迫条件下普通菜豆幼苗叶和根中脯氨酸合成酶基因PvP5CS2表达量和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 3种胁迫条件下普通菜豆幼苗叶和根中PvP5CS2的转录水平快速上升, 干旱处理4 d, 叶中PvP5CS2表达量达到最大值; 高盐处理下, 叶和根中PvP5CS2的表达高峰分别出现在2 h和6 h; 冷胁迫下, 叶和根中的表达高峰都出现在2 h; 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 PvP5CS2基因的转录水平逐渐下降。普通菜豆在逆境胁迫下, 幼苗叶和根中脯氨酸大量积累, 积累高峰出现在PvP5CS2基因表达高峰之后。这些结果说明, PvP5CS2基因的表达受干旱、高盐和冷胁迫诱导, 脯氨酸积累受PvP5CS2基因转录水平的调控。PvP5CS2基因在洋葱表皮细胞中的瞬时表达结果显示PvP5CS2蛋白定位在细胞核和膜上。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桑树活性物质1-DNJ对甜菜夜蛾幼虫生长和体内保护酶活性的影响,本试验将被不同浓度1-DNJ浸泡30s后的甘蓝小叶饲喂4龄的甜菜夜蛾幼虫。结果表明:甜菜夜蛾4龄幼虫对1-DNJ在24、48 h的拒食率分别为77.20%、92.01%,拒食中浓度AFC50分别为0.48、0.21 g/L;生长抑制检测表明,1-DNJ对于甜菜夜蛾生长的抑制率最高达到92.34%,说明1-NDJ对甜菜夜蛾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1-DNJ对甜菜夜蛾体内保护酶活性具有明显的影响,其中SOD和CAT活性,在各时段的检测结果均呈现先被诱导后被抑制,CAT活性较对照下降幅度明显,与对照组差异达到显著水(P<0.05),而1-DNJ对甜菜夜蛾体内POD活性影响不大。1-DNJ对甜菜夜蛾幼虫拒食和抑制生长的作用时间上滞后于对保护酶系统的破坏作用,表明:甜菜夜蛾幼虫体内保护酶系统对桑树活性物质1-DNJ反应敏感。本研究结果说明:桑树活性物质1-DNJ对甜菜夜蛾的生长和保护酶活性具有一定的影响,其结果可为将桑树作为开发植物源杀虫剂的原料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氟雷拉纳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的毒力及其与毒死蜱、茚虫威、溴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复配后的联合作用,筛选出最佳配比,从而为其混剂研发提供科学依据。笔者采用室内人工饲料混毒法,测定了氟雷拉纳与毒死蜱、茚虫威、溴氰菊酯、甲维盐单剂及其混剂对斜纹夜蛾三龄幼虫的毒力,并通过共毒系数法评价复配药剂的联合作用。单剂结果表明:氟雷拉纳、溴氰菊酯和甲维盐对斜纹夜蛾具有高毒力,药后48 h的LC50值分别为0.48、0.65、0.38 mg/kg;毒死蜱和茚虫威对斜纹夜蛾的毒力中等,药后的LC50值分别为8.71、3.08 mg/kg。混配结果表明:氟雷拉纳与毒死蜱混配具有良好的增效作用,且配比为3:2时,共毒系数最高为164.2;与茚虫威混配时,具有相加作用;而与溴氰菊酯或甲维盐混配时,却均表现为拮抗作用。总之,本研究为氟雷拉纳的增效混剂研发提供了科学依据;而因其与溴氰菊酯或甲维盐混配存在拮抗作用,应避免用于混剂研发。  相似文献   

18.
竹醋液对田间防治斜纹夜蛾和茶小绿叶蝉的增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在棉田和茶园开展了添加不同浓度的竹醋液对5%氟铃尿防治斜纹夜蛾1~2龄幼虫和10%吡虫啉防治茶小绿叶蝉的增效研究,结果表明:5%氟铃尿添加稀释400倍竹醋液防治斜纹夜蛾1~2龄幼虫,施药后7d增效作用显著,施用农药推荐剂量的一半可达到推荐剂量的防效。10%吡虫啉添加稀释400倍竹醋液防治茶园茶小绿叶蝉,施药后1d、3d和7d、11d增效作用均显著,施药后1d、3d施用农药推荐剂量的一半可达到推荐剂量的防效,但添加稀释600倍竹醋液,施药后1d增效作用显著,施药后3d、7d和11d增效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复合性状棉花在长江流域对主要鳞翅目害虫的影响,本文以转Cry1Ac+Cry2Ab2+Cp4-epsps棉花Daiza24为材料,对其外源杀虫蛋白的时空表达及对棉铃虫、红铃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4种主要鳞翅目害虫的抗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Cry1Ac杀虫蛋白在复合性状棉花Daiza24和单价抗虫棉Tai D-5的各生育期不同组织器官中均能相对稳定地高表达,除铃期叶片外2个品种无显著差异。Daiza24各生育期不同组织器官中的Cry2Ab2杀虫蛋白含量高于Cry1Ac蛋白。同时,随着棉花逐渐生长,两种杀虫蛋白在棉花繁殖器官中的含量出现逐步下降的现象。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调查结果表明,在2、3、4代棉铃虫发生盛期,Daiza24不仅对棉铃虫、红铃虫有较好的控制效果,而且对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等非靶标害虫也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其室内杀虫效果分别为74.81%~81.81%、76.14%~85.14%,显著高于当地主栽抗虫棉品种Tai D-5,这与其杀虫蛋白表达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