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对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的胚胎发育、仔鱼形态发育及饵料转变进行了观察研究,详细描述了胚胎发育各个时期的形态特征。鞍带石斑鱼受精卵在水温29±0.5 ℃、静水微充气、盐度30的孵化条件下,经过18 h 30 min仔鱼开始孵化出膜。胚胎发育过程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在水温25.0~30.0 ℃和盐度33.0 ~35.0的室外水泥池进行初孵仔鱼的培育试验,仔鱼在孵化出膜后72h开口摄食。4日龄仔鱼的卵黄囊几乎完全消失,开始摄食原生动物;从5日龄开始,摄食行为明显,摄食原生动物和小轮虫; 8日龄仔鱼逐渐转向摄食桡足类,兼食少量的轮虫;13日龄后,仔鱼的饵料以桡足类成体为主,摄食量大;经过21天培育进入稚鱼期。  相似文献   

2.
以沈阳农业大学培育的“明旭”草莓品种为材料,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结合整体透明与显微解剖技术,对草莓胚和胚乳的发育过程进行观察,其结果如下:草莓离生单雌蕊每个子房内具一枚横生胚珠,单珠被,厚珠心。成熟胚囊为蓼型。卵细胞较大,呈洋梨形。助细胞略小,核大质浓。极核有时融合成次生核。反足细胞不明显。胚囊窄而长。合点端有明显的承珠盘结构。个别胚珠中有双胚囊现象。胚的发育过程与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基本一致。从受精卵发育到二细胞原胚过程中,合子第一次分裂形成顶细胞和基细胞。继而顶细胞斜向纵裂,基细胞横裂。由基细胞分裂来的近合点端的一个细胞再发生纵裂,和从顶细胞分裂来的细胞共同参与胚体的形成,进而产生多细胞球形原胚,心形胚,鱼雷形胚,成熟胚。当成熟胚形成时,胚柄将逐渐消失。草莓胚发育属紫菀型,胚乳发育为核型。  相似文献   

3.
孵化第1天开始进行拍照记录,从第7天开始连续解剖研究中华鳖胚胎发育的整个过程,分析孵化过程中胚胎的器官变化。结果表明:中华鳖孵化周期平均为46天,以胚胎的日龄、形态特征和内部结构的变化为主要依据,从中华鳖卵产出到稚鳖的孵出,将整个胚胎的发育过程分为26期,第2~13期依据卵黄囊血管区、眼睛、心脏等形态变化进行分期,14~26期是以四肢、背甲及腹甲的变化特征为主要分期依据,详细描述了每一期的形态特征,并对具有典型特征的各期配以周详的图片进行比较。描述中华鳖胚胎发育不同时期的关键表型特征,有利于对中华鳖的整个孵化过程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影响绵羊胞质内单精子注射结果相应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实验探讨了绵羊卵母细胞成熟以及胞质内单精子注射的相应影响因素,以期优化绵羊ICSI的操作技术和体外成熟体系。本研究分别设定三组卵母细胞成熟时间(19~21h,23~25h, 28~30h),同时比较“6”, “12”点和“7”, “11”点注射位置对胞质内单精子注射后胚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绵羊卵母细胞在成熟23~25h之间进行单精子注射后,其囊胚率显著高于19~21h和28~30h(6.30±0.59%vs 4.05±0.63%,3.59±0.29),研究注射位置对胚胎发育影响时研究结果显示,在“6”, “12”点注射后其胚胎的卵裂率(54.17±3.24 vs 46.40±3.22%)和囊胚率(5.88±0.30 vs 2.77±0.15)均明显高于“7”, “11”点。因此,实验表明,应尽量使用成熟23~25h的绵羊卵母细胞进行胞质内单精子注射,同时注射时应选择“6”, “12”点的位置,从而利于胚胎的后期发育。  相似文献   

5.
利用HPLC法测定棉花组织培养物中的多胺含量,以棉花品种新陆早33号愈伤组织为材料进行多胺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冰浴浸提时间及衍生反应时间优化后,可将内源腐胺(Putrescine,Put)、亚精胺(Spermidine,Spd)、精胺(Spermine,Spm)在15 min完全分离并定量测定,线性关系良好(r0.99),回收率高(96.8%~103.1%);建立了棉花多胺HPLC测定方法。利用该方法对棉花体细胞胚胎发生各时期培养物进行多胺含量测定,结果显示胚性愈伤组织形成后多胺含量显著上升,且腐胺与亚精胺和精胺的比例随着体细胞胚胎发生持续下降,表明非胚性细胞向胚性细胞转化过程中,二胺(腐胺)不断向三胺(亚精胺)和四胺(精胺)转化,特别是在胚状体形成期,亚精胺和精胺的积累显著增加,初步揭示了棉花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多胺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番木瓜胚珠发生与雌配子体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力求探明番木瓜胚珠发生与雌配子体形成的过程,为进一步了解其遗传背景和指导今后种子生产提供有关资料。实验采用石蜡制片法将材料制成永久制片,切片厚度10~12 μm,铁矾苏木精整染,Nikon摄影显微镜观察拍照。结果发现番木瓜胚珠倒生,双层珠被,不形成珠孔,厚珠心;单孢原细胞起源于珠心表皮细胞下,大孢子四分体呈直线形排列,合点端的大孢子为功能大孢子;胚囊发育类型为蓼型;八核胚囊中合点端有三个核优先形成反足细胞,成熟胚囊中仅由1个卵细胞和1个中央细胞构成,中央细胞中的两个极核在受精前融合为一个次生核,3个反足细胞和两个助细胞在受精前解体消失。研究表明番木瓜胚珠发生与雌配子体的形成符合被子植物发育的一般规律,而本研究与其他学者的观察存在些许差异,这可能是由于番木瓜遗传背景复杂进而造成不同研究者采用的实验材料迥异而致。  相似文献   

7.
利用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与玉米(Zea mays L.)进行远缘杂交,是获得小麦单倍体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获得双单倍体(Double haploid,DH)植株、构建小麦遗传群体的重要途径之一。为创建小麦抗吸浆虫DH群体,在温室条件下对5个小麦抗、感吸浆虫杂交组合进行了单倍体诱导试验。结果表明:小麦不同基因型对诱导单倍体胚形成有较大影响;小麦授粉后适宜的2,4-D点药时间为6-36h;适宜的2,4-D药液为10-30mg/L;授粉后适宜的剥胚培养时间为14-16天,授粉后茎秆离体培养有较好的诱导效果,培养温度以20~25℃为宜。提出了在温室条件下高效诱导小麦单倍体植株的方法及条件。  相似文献   

8.
包装与运输方式对常温贮藏青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青椒(麻辣四号)为试材,采用不同包装(普通纸箱、瓦楞纸箱、微孔保鲜膜)、不同运输车辆(厢式半封闭货车、普通货车)及0.5μL/L 1-MCP共6种组合方式处理,青椒经6 h公路运输后(厢式半封闭货车温度18~24℃、相对湿度70%~80%;普通货车温度18~24℃、相对湿度50%~60%),贮于常温条件下(温度18~22℃、相对湿度80%~85%)12 d,研究不同包装与运输方式对常温贮藏青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0.5μL/L 1-MCP处理、采用5层瓦楞纸箱内衬微孔保鲜膜包装、用厢式半封闭货车运输的处理,能保持青椒较高的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失重率与呼吸强度,抑制丙二醛含量的增加,延缓膜脂过氧化进程,延长贮藏期,保鲜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栽培甜菜(Beta vulgaris L.)雌配子体发育过程的超微结构特征, 丰富被子植物生殖生物学方面的资料, 并为甜菜相关研究提供借鉴。观察结果表明,栽培甜菜雌配子体发育类型为蓼型。功能大孢子时期核糖体密集, 线粒体和质体分裂以增加数目;单核胚囊时期, 细胞体积增大, 小液泡融合为2个大液泡,分别位于珠孔端和合点端,细胞核增大, 核仁显著, 至发育后期核膜呈微裂齿状,细胞器数量不断增加,珠孔端形成明显的壁内突;二核胚囊时期, 胚囊迅速扩张, 形成中央大液泡, 胞质中细胞器增多;四核胚囊时期除细胞器的数量继续增加外,质体中开始出现淀粉粒;八核胚囊时期相当短暂, 很快细胞化,初期的七细胞八核胚囊中各细胞均以初生壁相隔, 壁上存在胞间连丝, 沿细胞壁分布着众多伸展状粗面内质网和活跃分泌小泡的高尔基体;细胞化后期, 卵、助细胞出现极性分化, 胞质中的众多小泡与细胞膜融合, 参与细胞壁及丝状器的建成;中央细胞在珠孔端与胚囊壁相邻的部位形成壁内突。栽培甜菜雌配子体发育进程中胚囊体积不断增大,细胞器种类与数量呈增加趋势,表明各时期代谢较活跃。在功能大孢子及单核胚囊早期是通过合点端的胞间连丝与珠心细胞以共质体形式相通;在单核胚囊发育后期至细胞化胚囊,是通过珠孔端所形成的壁内突来扩展质膜表面积, 以加强非共质体之间物质的运输。  相似文献   

10.
栽培甜菜雌配子体发育中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栽培甜菜(Beta vulgaris L.)雌配子体发育过程的超微结构特征, 丰富被子植物生殖生物学方面的资料, 并为甜菜相关研究提供借鉴。观察结果表明,栽培甜菜雌配子体发育类型为蓼型。功能大孢子时期核糖体密集, 线粒体和质体分裂以增加数目;单核胚囊时期, 细胞体积增大, 小液泡融合为2个大液泡,分别位于珠孔端和合点端,细胞核增大, 核仁显著, 至发育后期核膜呈微裂齿状,细胞器数量不断增加,珠孔端形成明显的壁内突;二核胚囊时期, 胚囊迅速扩张, 形成中央大液泡, 胞质中细胞器增多;四核胚囊时期除细胞器的数量继续增加外,质体中开始出现淀粉粒;八核胚囊时期相当短暂, 很快细胞化,初期的七细胞八核胚囊中各细胞均以初生壁相隔, 壁上存在胞间连丝, 沿细胞壁分布着众多伸展状粗面内质网和活跃分泌小泡的高尔基体;细胞化后期, 卵、助细胞出现极性分化, 胞质中的众多小泡与细胞膜融合, 参与细胞壁及丝状器的建成;中央细胞在珠孔端与胚囊壁相邻的部位形成壁内突。栽培甜菜雌配子体发育进程中胚囊体积不断增大,细胞器种类与数量呈增加趋势,表明各时期代谢较活跃。在功能大孢子及单核胚囊早期是通过合点端的胞间连丝与珠心细胞以共质体形式相通;在单核胚囊发育后期至细胞化胚囊,是通过珠孔端所形成的壁内突来扩展质膜表面积, 以加强非共质体之间物质的运输。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干燥时间、缓苏温度及缓苏时间对稻谷爆腰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时间越长,干燥后72h爆腰率越高。缓苏可有效地抑制稻谷爆腰率,干燥50min后,40℃、60℃、80℃三种缓苏温度都可有效抑制爆腰率,使爆腰率降低88.6%。干燥90min后,稻谷水分含量为14.5%,40℃缓苏后爆腰率仍迭到了76%,80℃缓苏后爆腰率仅为8%,可见高温缓苏抑制效果更佳。缓苏温度越高,缓苏效果越好,提高缓苏温度可缩短缓苏时间。稻谷干燥时间延长,应相应地提高缓苏温度,增加缓苏时间。  相似文献   

12.
以崖柏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温度条件、光照和持续黑暗、不同浸种时间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探讨适宜崖柏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结果表明:适宜崖柏种子萌发的温度为25℃,种子发芽率为88%,20℃和30℃条件下的种子发芽率分别为77%和33%。种子萌发进程在20℃和30℃条件下比在25℃条件下开始的时间晚,萌发持续的时间长。高温会显著提高种子霉变率,30℃条件下的种子霉变率高达40%;光照不是崖柏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在连续黑暗条件下种子仍可萌发,且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势、霉变率等无明显差别。但在光照下种子持续发芽的时间短,种子霉变率低;浸种72 h、96 h和120 h对崖柏的种子萌发没有显著影响,但浸种120 h的种子发芽率低,霉变率高。浸种72 h即可以满足崖柏种子萌发对水分的基本需求。  相似文献   

13.
气象条件对杂交水稻汕优63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水稻品种汕优63为材料,分析了信阳地区水稻不同生育期的气象条件与产量构成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分蘖率在300%左右成穗率较高,适宜的日平均温度和日照时数分别为26℃和5.5h;分蘖期有效穗数与日照时数的变化成正比,当日照时数达到5h以上时有效穗数的变化不大;孕穗期温度在28~30℃,日较差在8~10℃时有效穗数较高;孕穗、抽穗期的高温(>30℃)及光照不足(<5h)会显著降低水稻的结实率;灌浆期日照总量、降水总量和气温日较差对水稻千粒重均有影响;各产量构成因子的重要程度依次为结实率>有效穗数>千粒重  相似文献   

14.
温度与光周期对樟子松实生苗针叶抗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温度和光周期对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L. var. mongolica Litv.)抗寒发育的影响及两因子对抗寒性的影响是否呈加性,本实验对秋季停长了的2年生樟子松实生苗进行了4个不同温度+光周期处理:长光周期高温(16h/8h,15℃)(LDHT),长光周期低温(16h/8h,3℃)(LDLT),短光周期高温(8h/16h,15℃)(SDHT),短光周期低温(8h/16h,3℃)(SDLT)。处理时间为三个月。每隔2或3周取一次样,共取样5次。每次取样分别用电导法(EL)、褐变法(VSD)和荧光法(CF)测定针叶的抗寒性。结果表明:在给定的光周期与温度条件下,针叶的抗寒性达到相应的抗寒性固定水平;经不同处理的2年生樟子松苗其针叶抗寒锻炼速率不同,但不支持加性理论;三种方法测定的针叶的抗寒性有差异,但有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利用赞皇县1971-2017年的逐日平均气温数据和2004-2017年的逐时气温数据,采用趋势分析、Morlet小波、皮尔逊系数等统计方法分析了赞皇县枣树需冷量7.2℃的界限温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赞皇县气温稳定升至7.2℃的初日、终日和持续日数变化不明显,初日多年平均日期是3月20日;终日多年平均日期是11月10日;持续日数多年平均日数是131天;气温稳定降至7.2℃的初日、终日和持续日数均存在一定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初日存在准12a的变化周期、终日存在准14a的变化周期、持续日数存在准12a的变化周期;气温在0-7.2℃的总需冷量多年平均小时数为1181小时;需冷量达到612℃的多年平均日期为1月19日。  相似文献   

16.
温度及烟草CMV病株对烟蚜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19℃、22℃、25℃、28℃和31℃恒温条件下,CMV烟草病株和健康烟草与烟蚜Myzus persicae (Sulzer)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关系。研究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在健康烟株(对照)和病株(处理)叶碟饲养条件下,烟蚜的成虫寿命和世代历期都显著缩短,繁殖力减弱。19℃时烟蚜的成虫寿命和世代历期最长,31℃时烟蚜最短。CMV烟草病株对烟蚜存活率和繁殖力有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烟草病株造成烟蚜成活率降低。烟蚜取食CMV烟草病株时,19℃烟蚜的繁殖力最强为36.9头,31℃最弱为2.17头。净增殖率R0在22℃时最大,在31℃时最小。周限增长率λ和内禀增长率rm在28℃和31℃时最大,在22℃时最小。世代平均周期T和种群加倍时间t在22℃时最大,在31℃时最小。研究结果说明,烟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与温度和感染CMV的烟草有关。  相似文献   

17.
1-MCP对猕猴桃果实品质和细胞氧化还原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华猕猴桃为试材,分别于0、10、20、30℃条件下采用1μL/L的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12h和24 h后,在20℃条件下贮藏,研究不同1-MCP处理温度和时间对中华猕猴桃果实贮藏品质及其细胞氧化还原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处理12h可显著降低猕猴桃果实的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其中在30℃下的处理...  相似文献   

18.
韩德志 《作物杂志》2022,38(1):84-543
大豆炸荚表型易受环境影响,炸荚相关研究的关键在于如何获得精准的表型。以遗传背景较近且炸荚表型差异较大的2份栽培大豆为材料,利用烘箱对2个品种完熟期不同部位的豆荚进行炸荚率检测,烘干温度和持续时间各设置5个处理。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大豆各部位的炸荚率无显著差异,炸荚率与烘干温度及持续时间呈显著正相关;不同品种大豆炸荚率在60℃、11h后的处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综合炸荚检测的便利、安全及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最终确定烘干温度60℃、持续时间11~13h为最佳检测条件。  相似文献   

19.
温度对黄胸蓟马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明确温度对黄胸蓟马Thrips hamaiiensis (Morgan)生长发育的影响,在5种恒温条件下(20,24,28,32和36℃)对黄胸蓟马实验种群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20~28℃温度范围内,黄胸蓟马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显著缩短,当温度超过32℃时,其发育历期延长;在20~36℃温度范围内,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显著的正相关;黄胸蓟马卵、若虫、预蛹、伪蛹及卵-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5.67、9.48、11.06、8.54和11.39℃,有效积温分别为91.23、82.35、41.23、34.81和251.43 ℃?d;在20~36℃之间,黄胸蓟马世代存活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32℃>28℃>24℃>20℃>36℃。据此认为温度对黄胸蓟马实验种群的生长发育和存活率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