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云南省植烟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云南省植烟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区域差异,在云南省烟草种植区域内,选择代表性植烟土壤进行剖面各层次土壤样品采集,对土壤有机碳密度含量范围、垂直分布特征及与土壤理化性状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云南植烟土壤有机碳平均密度达10.21 kg/m2,植烟土壤类型中红壤有机碳密度较高,紫色土和黄壤有机碳密度较低。(2)植烟土壤有机碳密度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少,黄壤各层次有机碳密度的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为122.35%;红壤各层次有机碳密度差异较小,变异系数在17.67%~ 49.60%,红壤有机碳密度较为稳定。(3)植烟土壤有机碳密度与土壤持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总孔隙度相关关系不显著,与粘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植烟土壤有机碳氮质量比(C/N)在1.58~14.00,有机碳磷质量比(C/P)在1.26~34.08,红壤的C/N和C/P比值较大。  相似文献   

2.
桂西北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广西雅长林区3种森林类型(针阔混交林、常绿-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对土壤C、N、P、K等养分含量及其比例的影响状况等进行研究,探讨土壤养分变化和化学计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森林的演替,3种森林类型植被下土壤C、N、P和K含量中,N素(全N和有效N)含量不断积累;有机C、P和K含量则表现出一致性的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即演替初期低-中期高-后期低的变化规律;C/N呈逐渐降低趋势,均值大小依次为:针阔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而C/P、C/K、N/P、N/K和P/K则均呈升高趋势,均值大小依次为: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C与N/P和N/K都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全N与C/P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C/K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全P与C/K、N/K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不同农田施肥方式下土壤碳氮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明确不同农田施肥方式对土壤碳氮变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碳氮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全氮在土壤剖面中呈上高下低趋势,秸秆还田作用主要发生在0~10 cm处的耕层;单施化肥和化肥配施秸秆均能增加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长期无肥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明显下降,单施化肥对农田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影响不显著,长期化肥配施秸秆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4年内增幅分别达到35.8%和17.3%;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2=0.78, P<0.01),两者含量变化趋势相同;太湖地区土壤C/N比呈下降趋势,现阶段土壤C/N比主要集中在10.0左右,化肥配施秸秆可以增加土壤C/N比,促进土壤碳氮循环。化肥配施秸秆能够改善农田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农田生产力,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4.
生物质炭对牡丹江植烟土壤改良及烤烟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生物质炭在改良植烟土壤和提高烤烟品质研究中的可行性,以牡丹江市宁安县黑土为供试土壤,研究了生物质炭对植烟土壤C/N、土壤微生物、烟株生长发育和烤后烟常规化学成分与中性致香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1800 kg/hm2生物质炭后,可以提高植烟土壤C/N 31.79%,其土壤中放线菌数量是对照的3.8倍。施加生物质碳烤烟生长优势比较明显,株高、有效叶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烤后烟中总糖和烟碱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土壤中施加1200 kg/hm2生物质炭使烤后烟中钾含量提高11%,施加2400 kg/hm2生物质炭使烤后烟中总糖含量提高5.40%。施加1800 kg/hm2生物质炭烤后烟茄酮的含量为对照的1.97倍。综合研究表明:植烟土壤中施加1200~1800 kg/hm2生物质炭后,可达到改善土壤微环境,促进烟株大田的生长发育和提高烤后烟产质量的三重功效。  相似文献   

5.
为阐明中梁山岩溶槽谷区不同土地类型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运用地统计学理论和实验室分析方法,以中梁山槽谷区典型耕地、荒草地和林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土地类型、不同土层深度(0~15、15~30、30~45 cm)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和全磷(TP)空间分布规律和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结果表明:3种土地类型土壤SOC、TN和TP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0587.8、1472.8、598.9 mg/kg,SOC和TN空间变异性较大,TP变异性较小。土壤C、N、P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SOC、TN含量为:林地>荒草地>耕地;TP 含量为:耕地>荒草地>林地。土壤C/N、C/P 和N/P 空间变异较大(变异系数CV>28%),C/N值变化范围为5.04~41.2,平均值为14.1;C/P 值变化范围为11.02~105.42,平均值为37.28;N/P 值的变化范围为0.99~6.32,平均值为2.71。不同土地类型土壤C/N 差异不显著,C/P、N/P值差异显著。C/N 值为林地>耕地>荒草地,C/P、N/P 值为林地>荒草地>耕地。耕地土壤SOC、TN和TP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线性拟合度较高;荒草地和林地的TN与TP、SOC与TP相关性不太明显,线性拟合度较低。C、N、P 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值受土壤理化性质、土地类型和人类活动等因子影响。通过对土壤理化性质分析表明:土壤TN、SOC和碱解氮是影响土壤C/N、C/P 和N/P 值的主要因素。中梁山岩溶槽谷区土壤C、N、P含量和C/N/P 值受土地类型、土壤理化性质、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较为明显,空间变异性较大。在实际土地利用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类型土壤养分状况,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利用土地,减少土壤养分流失。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不同施氮和施磷水平对农田土壤全量养分、速效养分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的影响,分析土壤环境因子和碳、氮、磷含量与全量养分生态化学计量和速效养分生态化学计量相关关系,阐明不同施肥水平对农田土壤养分动态平衡的影响。以黄土高原春小麦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布设N、P添加试验,试验处理包括对照(CK)、低氮(LN)、中氮(MN)、高氮(HN)、低磷(LP)、中磷(MP)、高磷(HP)共7个处理。结果表明:(1)氮添加显著增加了土壤氨态氮(NH4+-N)、硝态氮(NO3--N)含量,磷添加显著降低了土壤NH4+-N、NO3--N含量(P<0.05);氮、磷养分添加对全氮(TN)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2)N添加显著增加了土壤C/N、C/P、N/P、C/AP、AN/AP,显著降低了土壤C/AN(P<0.05);P添加显著降低了土壤C/N、C/P、N/P、C/AP、AN/AP,显著增加了...  相似文献   

7.
微山县农田耕层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及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微山县农田耕层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规律和动态变化情况,基于地统计学和GIS对2009农田土壤耕层有机碳进行空间变异分析,并进行克吕格插值分析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然后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对比研究了两不同时间断面下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微山县耕层土壤有机碳最佳拟合模型为指数模型,具有较弱的空间自相关性,空间自相关距离为4500 m。从空间分布格局上看,土壤有机碳分布呈明显的块状,有机碳含量中部较高,南部和北部较低。从第二次土壤普查到2009年近30年间,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平均值有明显的增加,由5.345 g/kg上升到8.558 g/kg,增幅60.11%。不同土壤类型下,增幅不同,其中棕壤增幅最大,为187.03%,增幅最小的为砂姜黑土,为41.64%。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水田类型下土壤有机碳增幅最小,为56.84%,旱地类型下,土壤有机碳增幅最大,为87.75%。本研究为该区耕地质量的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旨在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生物质炭对植烟土壤改良及对提高烟叶品质的影响。以牡丹江地区暗棕土为研究对象,设置了生物质炭与氮肥配施不同梯度水平的试验,测定了生物质炭施加到植烟土壤3个关键时期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C/N。结果表明:和对照相比,生物质炭和氮肥配施在烟株生长的3个关键期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碳,最大提高幅度分别为63.25%、58.00%、69.81%,3个时期最大土壤微生物量氮分别是对照的2.29倍、2.79倍、2.01倍。生物质炭和氮肥配施土壤微生物C/N有不同程度的降低,3个时期降低幅度分别为24.06%~28.90%、29.37%~43.47%、20.64%~34.44%,其中1200 kg/hm~2生物质炭和5.5 kg/hm~2氮肥配施对土壤碳氮比降低效果比较明显。由此可知,通过生物质炭和氮肥配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植烟土壤中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及土壤中氮素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GPS定位技术,对贵州省铜仁市202个植烟土壤样点进行了取样测定,采用地统计学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地区植烟土壤主要养分空间变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铜仁市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47~59.81g/kg,碱解氮27.33~241.32mg/kg,有效磷1.50~115.96mg/kg,交换性钾46.20~977.10mg/kg。铜仁市植烟土壤中有机质和交换性钾含量丰富,碱解氮含量偏高,应适当控制相应肥料的施用;33.70%的植烟土壤有效磷含量高于30mg/kg,建议这些区域适当控制磷肥的施用量;30.70%的植烟土壤有效磷含量低于15mg/kg,建议这些区域注重增施磷肥,以满足烟草正常新陈代谢和品质形成的需要。铜仁市植烟土壤有机质与碱解氮含量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均呈现由东往西增加的趋势,在垂直分布上有机质、碱解氮和交换性钾含量与海拔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湘西州植烟土壤有机质特征及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了解湘西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区域特征,对湘西州488个烤烟主产区植烟土壤样品进行化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湘西州植烟土壤有机质总体上属适宜水平,平均值为2.2%,变幅为0.3%~5.4%,变异系数为39.9%,41.5%样本有机质处于适宜范围内,"缺乏"和"偏低"的植烟土壤样本共占43.5%,"丰富"和"偏高"的植烟土壤样本之和为15.0%,不同植烟土壤类型的有机质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00),水稻土黄棕壤黄壤红壤石灰土红灰土,总的来说,从东北部、西部和西南部向州中部及东南方向有机质减少。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有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有机质含量增高的趋势,植烟土壤有机质与海拔为显著正相关(P=0.012),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全磷、有效硼的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值分别为0.0000、0.0098、0.0029),与有效硫、交换性镁、交换性钙含量呈显著相关(P值分别为0.036、0.019、0.042)。  相似文献   

11.
华北平原县域中低产田土壤养分状况及其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华北平原县域中低产田土壤养分状况及变化,以平乡县为例,在2008—2010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数据基础上,结合二次土壤普查结果,采用常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平乡县实施测土配方施肥以来,耕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分别增加了1.3 g/kg、2.5 mg/kg、5.6 mg/kg,有效磷变化不大,2008年和2010年全县耕层土壤有效磷分别为10.0 mg/kg、10.8 mg/kg。较二次土壤普查结果,2010年全县耕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铁、锰、铜、锌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以有效锰、锌增加最多,增长率分别达到218.6%和527.3%,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铁、铜分别增加了4.4 g/kg、0.9 mg/kg、3.5 mg/kg、1.3 mg/kg、0.34 mg/kg,速效钾降低了50.4 mg/kg。本地区自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至2010年,耕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但有效磷变化不大。较二次土壤普查结果2010年全县耕层土壤除速效钾外,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铁、锰、铜、锌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以有效锰、锌增加最多。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湖南主要成土母质植烟土壤磷素的形态及含量特征,阐明土壤磷形态、转化及与有效性的关系,本研究通过对湖南主产烟区4种主要成土母质的16个代表性土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母质植烟土壤磷的主要形态是无机磷,占土壤全磷的63.82%~77.77%,有机磷仅占22.23%~36.18%。板页岩和紫色板页岩发育的土壤全磷含量较高,为834.63~991.86 mg/kg,但速效磷含量较低,为29.53~30.02 mg/kg;第四纪红土和石灰岩发育的土壤全磷和无机磷的含量较低,而速效磷含量及其占全磷的比例则较高。不同母质植烟土壤有机磷、无机磷和速效磷含量存在有:第四纪红土>石灰岩>紫色板页岩和板页岩的变化趋势。不同母质植烟土壤速效磷与土壤全磷、有机磷和无机磷之间均无直接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烟草废弃物生产有机肥对植烟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烟草废弃物生产有机肥对植烟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通过对烟草废弃物生产有机肥、烟草专用化学肥对植烟土壤影响的对比,以及不同有机肥配比量对改善植烟土壤的作用对比,分别测定了其对有机质含量、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与有机肥施用量呈正比例关系,同时有机肥的施用能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的含量,且当有机肥所占比例为50%时,植烟土壤中养分含量增加显著且符合优质烟叶生产的土壤条件,效果最为理想。实验表明烟草废弃物生产有机肥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肥力,改善烟叶品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化肥的施用,进而保护土壤环境,实现烟草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4.
紫色土丘陵坡地不同恢复阶段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作云  杨宁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8):163-167
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对湖南省衡阳市紫色土丘陵坡地不同恢复阶段(包括前期(Ⅰ)、中前期(Ⅱ)、中后期(Ⅲ)和后期(Ⅳ))不同土层(包括0~10 cm、10~20 cm、20~40 cm、40~60 cm、60~80 cm、80~100 cm 与0~100 cm土层)的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植被恢复的进行,每个恢复阶段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先升后降,呈现出倒“U”形规律,TN和TP的含量显著减小(P<0.05),具有明显的“表聚性”, 每土层的4个恢复阶段的SOC的大小具有“波动性”,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TN和TP的含量的大小顺序均为:后期(Ⅳ)>中后期(Ⅲ)>中前期(Ⅱ)>前期(Ⅰ),其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2)随着植恢复的进行, 0~100 cm土壤SOC、TN和TP显著增加(P<0.05), C/N、C/P和N/P显著减小(P<0.05);(3)相关分析说明: C/N与SOC、SER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TN、TP、SWC、SBD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C/P与SOC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SWC、SBD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N/P与SOC、TN、TP、pH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与SBD、SER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研究结果说明,在植被恢复过程中,植被对土壤中N和P两种元素的需求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为掌握长沙植烟土壤养分的时空变异与丰缺状况,以第一(2000年)、二次(2014年)植烟土壤普查为基础,2020年开展了第三次植烟土壤普查,在主产烟区布置401个采样点,测定其耕作层(0~20 cm)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利用经典统计方法和地统计学方法对植烟土壤养分含量的丰缺状况和空间变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2000年相比,2020年长沙烟区土壤pH上升,土壤全量磷钾、有效磷、速效钾与中微量元素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锌、有效硼、有效钼的平均含量有所增长,其中土壤速效钾和有效铁平均含量呈大幅增长趋势;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有效硫、有效铜、水溶性氯的平均含量有所下降。长沙植烟土壤pH、有机质、全氮、全钾、碱解氮、交换性钙、有效钼的平均含量适宜,土壤全磷、交换性镁、水溶性氯偏低,土壤有效磷、速效钾、有效硫、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有效硼偏高。土壤有效磷、有效锰、水溶性氯具有强变异性,有效硫、有效铜、有效锌、有效硼、有效钼为中强变异性,土壤速效钾、有效铁、交换性钙、交换性镁为中弱变异性,土壤pH、有机质、全量氮磷钾、碱解氮的变异性相对较弱。长沙不同区域植烟土壤养分的丰缺状况呈现不同程度的空间异质性,长沙烟区应根据植烟土壤养分的丰缺状况进行精细化分区管理与施肥方案的优化。  相似文献   

16.
生态化学计量学中碳(C)、氮(N)、磷(P)等元素的比例与分配已经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因C、N、P 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它们的供应限制着植物生长及微生物的功能。然而,目前人类活动已经大大改变了C、N、P循环,从而改变了养分运输的模式、数量和养分限制的程度,导致温带森林养分不足的状况发生了改变。笔者分析了国内外温带森林叶片及凋落物的C、N、P 含量、化学计量比特征、限制性元素及其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并与热带及亚热带森林进行了对比,同时,将全球森林的叶部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进行了总结。此外,笔者还综述了部分影响植物叶片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因素,为未来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提供参照。由文献数据得出建议,将植物新鲜叶片、离体叶片、土壤及微生物共同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并针对不同的树种,加强其生态因子各种不同参数(如凸度、垂直结构、演替、温度及降水量等)对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17.
南平市植烟土壤氮、磷、钾养分状况与演变趋势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更好地了解南平烟区植烟土壤主要养分状况及其演变趋势,指导烟区土壤保育和烤烟平衡施肥提供依据。利用南平市植烟土壤普查资料,分析土壤氮、磷、钾养分状况与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土壤全氮、磷、钾平均分别为(1.61±0.47) g/kg、(0.57±0.31) g/kg、(16.34±6.31) g/kg,碱解氮和速效磷、钾平均分别为(146.05±38.76) mg/kg、(28.80±26.11) mg/kg、(90.02±52.12) mg/kg;土壤磷、钾属强变异,氮素属中等变异。土壤碱解氮含量与质地、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之间,速效磷含量与pH和全磷含量之间,速效钾含量与pH、质地、有机质、全钾和缓效钾含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供氮和供钾能力均呈降低趋势,而供磷能力则呈增加趋势,且均表现出长期连续种烟的老烟区更加突出。从土壤保育和优质烟叶生产角度,南平烤烟生产应施用白云石粉等提高土壤pH,增施有机肥和钾肥,控制烤烟当季施氮量,总体应减少磷肥施用量,但土壤速效磷<10 mg/kg的烟区仍需重视施用磷肥。  相似文献   

18.
宁蒗县土壤主要肥力指标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指导云南省宁蒗县的农业生产实践,通过对云南省宁蒗县的201个土壤样品进行含量测定和统计分析,分析与评价宁蒗县土壤的酸碱度状况和主要肥力指标。结果表明:宁蒗县土壤pH平均值为6.77,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缓效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2.51 g/kg,0.93 g/kg,93.83 mg/kg,25.19 mg/kg,43.86 mg/kg,157.28 mg/kg。大部分土壤pH近中性偏酸,速效磷总体含量处于较高水平,全氮和碱解氮含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而有机质、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水平偏低。各种营养元素的变异程度由小到大依次为土壤速效钾、缓效钾、有机质、碱解氮、全氮、速效磷。为此初步提出了调控土壤酸碱性,稳定土壤氮磷、适当增施有机肥、钾肥的施肥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