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苹果大小是苹果品质分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实现苹果的大小分级,针对苹果外形近似球的特点,专门设计了一套基于图像处理的苹果大小分选系统。研究采用30个果径为65~95 mm的苹果,模拟苹果在输送翻转装置上的多种随机姿态,对每个试验样本进行9个不同角度的拍摄,将拍摄的所有图像传送给计算机进行二值化、去噪去斑及边缘处理等预处理,提取苹果果径面图像。根据图像边缘确定苹果的质心,寻求质心与边缘的最远距离则为苹果图像的最小外接圆半径;寻求9个图像中苹果的像素面积与其最小外接圆面积最接近的图像,计算出苹果样本果径面的最小外接圆直径。将苹果的实际大小与系统测量大小进行比较,试验表明,研究分选的正确率为96.67%,为苹果大小自动分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20个牛角椒品种为初筛材料,40个牛角椒品种为复筛材料,从12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21对适合牛角椒品种鉴定的引物,21对引物共检测出62个等位基因变异,等位基因变异范围为2~7个,每个位点平均等位基因变异数为3个。138个牛角椒品种遗传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1对引物能够将所有品种进行有效鉴别,品种间遗传相似性介于0.419~0.984之间,至少存在1个位点的差异,由该21对SSR引物形成的引物组合可用于牛角椒品种的鉴定。  相似文献   

3.
采用AHP法和灰色关联法对11个福建辣椒地方品种的果实外观品质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构建了涵盖3个层次(目标层、标准层和指标层),8个指标(单果重、果肉厚、心室数、果色、果形、果长、果宽、果柄长)的辣椒果实外观品质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黄皮尖椒、绿皮牛尖椒和牛角椒王,果实外观品质较优,其中品种黄皮尖椒果实的外观品质的灰色关联度值最大;中牛角、牛角椒、牛角尖、永安黄椒和绿皮牛角,果实的外观品质较好;武平小米椒,永安朝天椒和淡绿羊角椒,果实的外观品质一般。证明了基于AHP法的灰色关联法对于辣椒果实外观品质性状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是一种实用、快捷、有效的多层次的综合评价与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
采用AHP法和灰色关联法对11个福建辣椒地方品种的果实外观品质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构建了涵盖3个层次(目标层、标准层和指标层),8个指标(单果重、果肉厚、心室数、果色、果形、果长、果宽、果柄长)的辣椒果实外观品质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黄皮尖椒、绿皮牛尖椒和牛角椒王,果实外观品质较优,其中品种黄皮尖椒果实的外观品质的灰色关联度值最大;中牛角、牛角椒、牛角尖、永安黄椒和绿皮牛角,果实的外观品质较好;武平小米椒,永安朝天椒和淡绿羊角椒,果实的外观品质一般。证明了基于AHP法的灰色关联法对于辣椒果实外观品质性状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是一种实用、快捷、有效的多层次的综合评价与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
不同成熟度的椒果对辣椒种子孕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杨红  姜虹  余文忠  詹永发 《种子》2006,25(10):64-65
有关辣椒种子采收对其孕性影响的研究较少。种子生产中椒果采收随意性大,对辣椒种子质量带来一定影响。以遵椒2号为材料,设置辣椒的7个不同成熟度椒果处理进行种子孕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成熟度椒果处理的种子孕性差异显著,其中90%红色果辣椒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与其它分级相比较高,种子发芽过程中感菌率也较低。  相似文献   

6.
为了评估四川加工型辣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本研究以24份辣椒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iPBS分子标记技术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结果表明,10条引物共扩增出171条谱带,多态性谱带103条,多态性比率为59.39%。对24份辣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其遗传相似系数(GS)在0.713~0.901;根据果型将供试样本分为牛角椒、线椒、羊角椒和小椒4个群体,其中羊角椒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其观测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指数(H)和Shannon’s信息指数(I),分别为1.473 7、1.340 9、0.189 2和0.275 2。牛角椒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低,其Na、Ne、H和I分别为1.263 2、1.167 9、0.098 7和0.147 0;按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构建24份辣椒种质资源的iPBS标记聚类树状图,在遗传相似系数0.82处,可将24份材料分为4个组,与形态学的分类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多数供试材料间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不同组材料间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鉴于组间辣椒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以及在产量、成熟期...  相似文献   

7.
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17个鲜加工型辣椒品种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7个鲜加工型辣椒品种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在19.33%~51.87%之间。前4个主成分特征值均大于1,累积贡献率达80.748%,主成分综合得分由高到低是娇凤、龙椒17号、园椒35、龙椒10号、宝椒1号、园椒40、兴蔬208、德红1号、龙椒15号、FA276-14-1、龙椒20号、FA3-22-1、XY19-124、园椒39、中椒409、FA4-15-1、龙椒18号。聚类分析中,当欧氏距离为5时可分为五大类。对17个鲜加工辣椒种质资源进行筛选,娇凤为长线形、高产、高抗病毒病、中熟、味辣种质资源;龙椒10号为长牛角形,早熟,辣味中等种质资源;兴蔬208为果形较长、单株果数较多、色泽中等、中早熟种质资源;园椒40为果形较长、早熟、中抗病毒病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8.
桔黄大牛角椒的果皮色遗传及雄性不育系的转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选育黄果皮牛角新品种,利用本课题组转育成的牛角椒红果皮雄性不育系、红果皮保持系、美国大牛角高代自交系探讨生理成熟时牛角椒果皮颜色的遗传规律、牛角椒雄性不育性与果皮颜色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牛角椒的果皮颜色的遗传,由1对等位基因控制,红色对黄色为显性遗传;牛角椒雄性不育性与果皮颜色的遗传属独立遗传。以此为依据提出了以黄果皮保持系材料为轮回亲本,转育黄果皮牛角椒雄性不育系的遗传模式,为转育黄果皮牛角椒新品种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低温胁迫对不同辣椒品种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国的设施辣椒栽培面积不断增加,以现有的品种为试材,研究其耐寒性情况,为设施辣椒的栽培生产提供参考。以晋尖椒1号、保椒F1、良椒2313、中椒22号4个辣椒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各辣椒品种分别在15℃/5℃(昼/夜),20℃/10℃(昼/夜),25℃/15℃(昼/夜)3个不同的温度处理下,其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POD活性、SOD活性、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各辣椒品种的各项生长指标及干物质、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SOD活性都逐渐减小,而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POD活性、丙二醛含量逐渐增大。在低温处理前后,所研究生理指标的变化有明显的差异,说明其变化与辣椒的抗寒性密切相关。根据测定的各项指标对4个辣椒品种进行筛选,其抗寒性大小顺序为:良椒2313、中椒22号、晋尖椒1号、保椒F1。  相似文献   

10.
补光时间对温室牛角椒产量及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1):3720-3726
为探究补光时间对牛角椒生长发育,产量及其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补光0、2、4、8、10 h,共5个处理,研究冬春季温室牛角椒的最佳补光时间,保证该时段的牛角椒的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随着补光时间的增加,牛角椒的株高、茎粗、叶面积、SPAD、地上部鲜干质量、全株鲜干质量随之增加,且补光8和10 h处理间差异性不显著;牛角椒的单株果实数、单株产量先增加后降低,补光8 h最高;糖酸比先下降后上升,且补光8和10 h处理间差异性不显著。产量和品质与植株生长的相关分析表明,叶面积、SPAD值与牛角椒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株高、叶面积、冠层宽与糖酸比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牛角椒适合补光8 h,既能增加产量,也能保证风味。  相似文献   

11.
以丰田新秀青椒为试材,模拟贮运过程中温度的变化,研究其对青椒品质的影响以及1-MCP处理在此过程中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贮运环境温度的变化容易导致青椒果实呼吸作用增强,失重率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等营养成分消耗过快,硬度下降,造成衰败和腐烂;1-MCP处理可以显著抑制青椒由于温度变化而产生的代谢增强,从而较好地保持其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等营养成分,减少质量损失和腐败的发生,延缓果实的成熟和转红。10℃恒温结合1-MCP处理贮藏35 d的青椒商品率可达90%以上;模拟青椒贮运条件,采用1μL/L浓度的1-MCP熏蒸24 h,在10℃贮藏6d后,取出,盖上保温被在室温25℃条件下放置24h,再重新放入10℃冷库中贮藏28d时,青椒果实的商品率可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12.
营养生长期不同耐热辣椒叶片光合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光合作用参数与辣椒耐热性的关系,通过用CI-301PS CO2气体分析仪对4个不同耐热性辣椒育种材料营养生长期的光合特性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辣椒不同耐热性与净光合速率(P)、蒸腾速率(E)、气孔导度(C)、叶片相对湿度差值等光合指标有关。耐热性强的辣椒在“午休”时保持较高的净光合速率、较高的蒸腾速率、较高的气孔导度和较高的出进气叶片相对湿度差值。  相似文献   

13.
青椒果实因水分含量高和采后代谢旺盛,贮藏期间极易受到病原菌的侵染,严重影响了青椒的贮运品质和商品价值。总结了青椒果实采后的细菌性和真菌性病害,分别从物理、化学和生物保鲜技术3个方面介绍了青椒采后病害的主要防控手段,并进一步阐述了各类防控技术的作用机制,以期为青椒采后病害控制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竹醋对红色甜椒贮藏中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竹醋对红色甜椒在贮藏过程中的活性氧代谢的影响,以‘红苏珊’红色甜椒为实验材料,用蒸馏水将精制竹醋液稀释成500、1000和1500倍液,浸泡甜椒果柄3 min,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CK),擦干后装PE保鲜袋,于20℃储存。研究结果表明,500~1500倍竹醋液处理明显提高了红色甜椒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降低了超氧阴离子(O2-·)的产生速率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降低了丙二醛(MDA)含量的积累和细胞膜渗透率。其中以1500倍竹醋稀释液处理的保鲜效果最好,与CK相比较,POD活性峰值提高了1.24倍,SOD活性提高了4.6%~100%,T-AOC提高了0.12%~0.72%,O2·-产生速率降低了27.22%~47.75%,H2O2含量减少了9.46%~43.42%,MDA含量减少了8.42%~39.59%,细胞膜渗透率降低了11.56%~37.34%。这说明竹醋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可以减缓红色甜椒的膜脂过氧化作用,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从而延缓衰老,起到一定的保鲜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不同处理方法对朝天椒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不同处理方法对朝天椒生长及品质的影响,以贵州地方朝天椒品种遵辣6号、遵辣9号和遵辣10号为试验材料,播种前对种子进行超声波处理,于辣椒定植期在根部施用草根8号生物有机肥,探究不同处理方式对辣椒营养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的辣椒株高、基茎、根重等农艺性状比ck高,但低于既经过超声波处理,又施用草根8号的辣椒;超声波处理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与ck相比,遵辣6号、9号、10号分别增产32.32%,30.29%,5.68%,既经过超声波处理,又施用草根8号的遵辣6号、9号、10号分别增产57.07%,36.00%,16.81%;此外,超声波处理和施用草根8号均具有一定的提质效果,特别是辣椒的维Vc含量和辣椒素含量。研究表明,超声波处理和施用草根8号均对辣椒的生长发育、增产和提质具有促进作用,以既经过超声波处理,又施用草根8号处理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紫色观赏辣椒基因组DNA提取及ISSR-PCR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 要:为探索紫色观赏辣椒基因组DNA的最佳提取条件和建立ISSR-PCR最优反应体系,对比了三种基因组DNA提取方法,并通过正交设计实验优化了ISSR-PCR反应体系。结果表明,采用高盐低pH法从两种观赏辣椒中提取的基因组DNA的A260/A280值分别为1.807和1.818,DNA电泳条带明亮整齐,无拖尾;ISSR-PCR最优反应体系(20 μL)为:1×PCR buffer,1.5 mmol/L Mg2+,0.6 μmol/L引物,0.2 mmol/L dNTPs,1.0U Taq DNA聚合酶,60 ng模板DNA,扩增所得分子图谱稳定性高、重复性好;唯有高盐低pH法提取的DNA经该ISSR-PCR体系扩增能体现出两个辣椒品种间分子图谱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Capsaicinoids are pungent compounds used for industrial and medical purposes including food, medicine and cosmetics. The Indian local variety ‘Bhut Jolokia’ (Capsicum chinense Jacq.) is one of the world's hottest chilli peppers. It produces more than one million Scoville heat units (SHUs) in total capsaicinoids. In this study, our goal was to identify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s) responsible for the high content of capsaicin and dihydrocapsaicin in ‘Bhut Jolokia’. Capsicum annuum ‘NB1’, a Korean pepper inbred line containing 14 000 SHUs, was used as a maternal line. An F2 population derived by crossing between ‘NB1’ and ‘Bhut Jolokia’ was generated to map QTLs for capsaicinoids content. A total of 234 markers, including 201 HRM, 21 SSR, 2 CAPS and 10 gene‐based markers of the capsaicinoid synthesis pathway, were mapped. The final map covered a total distance of 1175.2 cM and contained 12 linkage groups corresponding to the basic chromosome number of chilli pepper. Capsaicin and dihydrocapsaicin content were analysed in 175 F2 pepper fruits using the HPLC method. The maximum total capsaicinoids content was 1389 mg per 100g DW (dry weight), and the minimum content was 11 mg per 100g DW. Two QTLs (qcap3.1 and qcap6.1) for capsaicin content were identified on LG3 and LG6, and two QTLs (qhdc2.1 and qdhc2.2) for dihydrocapsaicin content were located on LG2. We did not detect QTLs for total capsaicinoids content. The QTL positions for capsaicin content were different from those for dihydrocapsaicin content.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mplexity of selecting for more pungent chilli peppers must be considered in a chilli pepper breeding programme. The QTL‐linked markers identified here will be helpful to develop more pungent pepper varieties from ‘Bhut Jolokia’, a very hot pepper.  相似文献   

18.
TALE转录因子家族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在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发挥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关于辣椒TALE转录因子家族的研究鲜见报道。本研究借助于生物信息学手段,通过HMMER、SMART、MEGA5.05、GSDS、MEME、DNAMAN、SOPMA、SWISS-MODEL等软件和网站对辣椒TALE转录因子类型、结构域、系谱进化、蛋白理化性质及高级结构、信号肽进行分析。分析显示20个辣椒TALE转录因子家族成员均含有HOX主结构域;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20个TALE转录因子家族成员可分为KNOX和BEL两个亚族,同一亚族含有相同的保守基序以及相似的基因结构和蛋白跨膜结构;辣椒TALE转录因子家族的内含子在3~6之间;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是该家族基因主要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中都含有螺旋-转角-螺旋结构。本研究分析了辣椒TALE转录因子的生物信息学的特征,结果表明该基因家族在辣椒中具有稳定、保守的特点,这为今后研究该基因参与的生长发育过程及其作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延长青圆椒的贮藏时间,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壳聚糖、柠檬酸、氯化钙复合涂膜对青圆椒的保鲜效果,并进行验证,筛选出较优的壳聚糖复合涂膜保鲜剂质量浓度组合。结果表明,贮藏期间,氯化钙是影响青圆椒质量损失率、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的主要因素,柠檬酸是影响青圆椒VC含量的主要因素。10 g/L壳聚糖,15 g/L柠檬酸,15 g/L氯化钙为复合涂膜保鲜剂较优组合,该复合涂膜保鲜剂可减轻青圆椒果实软化程度,减少其贮藏期内质量损失,延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等营养物质的消耗及叶绿素的下降速度,抑制酚类物质含量的下降,维持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