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
利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鹅Apolipoprotein A-1(Apo A1),Fatty acid translocase(CD36)和Diacylglycerol O-acyltransferase 2(DGAT2)基因的c DNA序列,包括全长的编码区序列(coding sequence,CDS)。结果表明,获得的鹅Apo A1基因的c DNA序列长度为1 106 bp(Gen Bank accession:KF460562),包括135 bp的5’UTR(untranslated region,UTR)序列,795 bp编码区和176 bp的3’UTR序列,编码265个氨基酸。获得的鹅CD36基因的c DNA序列长度为2 262 bp(Gen Bank accession:KF460563),包括196 bp的5’UTR序列,1 416bp编码区和650 bp的3’UTR序列,编码472个氨基酸。获得的鹅DGAT2基因的c DNA序列长度为1 341 bp(Gen Bank accession:KF460564),包括93 bp的5’UTR序列,1 077 bp编码区和171 bp的3’UTR序列,编码359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鹅这3个基因c DNA与鸭的同源性最高,达到90%以上,与人等哺乳动物的同源性均较低。  相似文献   

2.
采用同源克隆和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cation of c DNA ends,RACE)方法分离克隆了异育银鲫(Allogyogenetics crucian carp)中科3号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全长DNA,得到3 394 bp全长的DNA,包含3段外显子和2段内含子,其中2 098 bp的全长c DNA在NCBI数据库中进行序列比对后,确定为异育银鲫中科3号MSTN基因。对推测的MSTN基因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和系统分析显示:MSTN基因在异育银鲫与斑马鱼及其他鱼类间的氨基酸序列相似度为73.5%~98.0%,与鲤鱼MSTN基因相似度最高(98.0%),不同物种间MSTN的氨基酸序列较为保守。用半定量RT-PCR检测MSTN基因在异育银鲫心、肠、肌、脑、鳃和肝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MSTN基因在脑中含量最高,其次是肌、鳃、心、肠,在肝脏中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花鲈幼鱼响应不同盐度的适应性变化规律,为建立健康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人工繁育的淡水驯化花鲈幼鱼为研究对象,设4个盐度梯度(0、10‰、20‰和30‰),以盐度0为对照组,花鲈幼鱼放入不同盐度水体中养殖30 d后取样,然后基于石蜡切片技术比较分析不同盐度条件下花鲈幼鱼胃、肠道和肝脏组织结构的变化特征.[结果]对照组花鲈幼鱼的胃黏膜层较厚,皱褶数目少,胃小凹分布不均匀,胃腺发达;肠道黏膜皱褶较高,杯状细胞丰富;肝细胞空泡化严重.10‰盐度组花鲈幼鱼胃黏膜皱褶增高,皱褶数目增多,胃小凹发达,胃腺细胞增多;肠道黏膜皱褶变矮,杯状细胞增多,较饱满;肝细胞空泡明显减少,细胞界限清晰.20‰盐度组花鲈幼鱼胃黏膜上皮变薄,胃小凹变浅且数量减少;肠黏膜皱褶较矮且数量减少,杯状细胞减少;肝脏组织血管丰富,少数肝细胞呈空泡状,细胞核较大.30‰盐度组花鲈幼鱼胃黏膜皱褶宽大,胃小凹数量变少且较浅,胃腺发达,有少量杯状细胞分布;肠黏膜皱褶变矮且不规则,杯状细胞明显减少且体积缩小;肝细胞较大,肝血窦丰富.[结论]花鲈幼鱼消化系统组织结构能对不同盐度产生适应性变化,其中低盐度条件对肝脏组织影响最明显,高盐度条件对胃和肠道组织影响较明显.综合考虑,在10‰的盐度条件下花鲈幼鱼消化器官组织结构最完整,能满足其消化生理需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Vanin是一种泛酰巯基乙胺酶,在脂类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本试验目的是扩增鹅Vanin基因亚型(VNN1)基因的c DNA序列,检测VNN1基因在鹅不同组织中m RNA水平的表达规律。[方法]以太湖鹅(Anser anser)肝脏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和快速扩增c DNA末端(RACE)方法克隆鹅VNN1基因全长c DNA序列,并运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技术检测VNN1基因在不同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序列分析表明:鹅VNN1基因(Gen Bank登录号:KY399733)c DNA全长1 924 bp,包含1 476 bp的开放阅读框,35 bp的5'UTR和417 bp的3'UTR,共编码491个氨基酸。经预测鹅VNN1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由7 646个原子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54 870.61,理论等电点为5.23,是不稳定蛋白。在线预测发现鹅与鸭的VNN1蛋白三级结构呈现高度相似的螺旋和折叠。序列分析表明,鹅与绿头鸭的VNN1基因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较高。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鹅与绿头鸭亲缘关系较近。q PCR结果表明,鹅VNN1基因在肝脏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小肠、肾、脾和肺(P0.01)。[结论]获得鹅VNN1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该基因在肝脏中高表达。  相似文献   

5.
以苹果梨果实为试验材料,克隆得到CHI基因c DNA序列(片段),Gen Bank登录号:JN120854,其长度为444 bp,推断其编码148个氨基酸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植物CHI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在90%左右,与砂梨CHI氨基酸序列聚类关系最近,该CHI基因c DNA序列含有常用的限制性内切酶Bam HI的识别位点。半定量RT-PCR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果实的成熟,套袋果与未套袋果CHI基因的表达量都不断增加,但套袋果在果实成熟期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未套袋果。  相似文献   

6.
植物的转运抑制应答因子1(transport inhibitor response 1,TIR1)作为生长素的受体,在生长素信号的感知与转导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采用RACE技术从中双9号中克隆了甘蓝型油菜BnTIR1全长c DNA序列和基因组序列。BnTIR1的DNA序列为2 502 bp,包含2个内含子;c DNA序列为2 355 bp,ORF为1 824 bp,其编码蛋白含607个氨基酸。预测发现,BnTIR1蛋白存在AMN1保守结构域。qRT-PCR结果表明,BnTIR1在甘蓝型油菜根、茎、叶、芽、花、角果中均有表达,但表达水平不同,在叶中表达水平最高,花中最低;干旱和ABA均可诱导BnTIR1表达,暗示其可能参与植物逆境胁迫响应过程。  相似文献   

7.
FLOWERING LOCUS T(FT)基因是植物开花调控途径的整合基因,整合来自光周期途径、春化途径和自主途径等不同花发育途径的信号,在植物花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墨兰品种‘企剑黑墨’中克隆了新的FT同源基因,并对其各组织部位的表达特性和生物学功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墨兰FT基因c DNA全长序列为618bp,其中开放阅读框为531 bp,编码176个氨基酸。其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水稻中FT基因的氨基酸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墨兰FT同源基因在‘企剑黑墨’各器官中均有表达,营养生长期FT基因在腋芽中的表达量最高,生殖生长期FT基因在腋芽,花梗,花蕾等器官中的表达量较高,在根和叶中的表达量最低。在拟南芥中超表达墨兰FT同源基因,能显著促进拟南芥开花。  相似文献   

8.
为了获取可靠内参基因,采用同源克隆技术和c DNA末端快速延伸技术,首次从太子参中克隆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GAPDH)的部分c DNA序列,命名为Ph GAPDH,序列长度为981 bp,包含699 bp的部分阅读框,推测其编码232个氨基酸,还含有282 bp的3'UTR。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太子参Ph GAPDH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同科植物香石竹(Dianthus caryophyllus)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9%。PCR分析结果表明,Ph GAPDH基因在太子参不同种源块根、同一种源不同组织及不同生长时期的表达水平较稳定,可以作为太子参功能基因研究的内部参考基因。  相似文献   

9.
依据龙眼胚性愈伤组织转录组数据库Unigene序列,利用RT-PCR结合RACE技术,以龙眼胚性愈伤组织c DNA为模板,获得Dl AGO6基因的c DNA全长序列,共3 168 bp(登录号为KF819529),完整开放阅读框2 700 bp,编码900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Dl AGO6的c DNA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含有2个高度保守的PAZ和PIWI结构域,具有典型的AGO类蛋白的结构特征;与拟南芥AGO6蛋白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Dl AGO6表达量的q PCR分析表明:Dl AGO6在龙眼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时期的表达量最高,在鱼雷形胚时期表达量最低,推测DLAGO6在龙眼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阶段的高表达量,可能与细胞的旺盛分裂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为预测橡胶树红根病菌(Ganoderma pseudoferreum)真菌免疫调节蛋白基因的序列特点和表达模式,采用同源克隆获得Fipgpo的c DNA和DNA的全长序列。结果表明:该基因编码区全长934 bp,编码111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为12.54 k D,等电点4.66,有4个ATM磷酸化位点,与赤灵芝(G.lucidum)的Fip序列相似性为91%;其启动子区域含有59 bp的内含子,除了含有TATA-box、CAAT-box基本元件外,还含有参与光应答/调控元件、赤霉素响应元件、茉莉酸甲酯应答元件、厌氧诱导作用元件、调控在胚乳中特异表达的顺式作用元件、分生组织特异激活顺式元件及生长素反应元件。推测Fip-gpo基因的表达受激素、非生物诱导、光照等的调控。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盐度、pH对大竹蛏Solen grandis稚贝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在不同盐度(15、20、30、35)和pH(7.0、7.5、8.5、9.0)突变下,分别在0、4、12、24、48、72、96 h测定了壳长为(1.33±0.10)cm大竹蛏稚贝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盐度20组12、24h及盐度30组24 h,大竹蛏稚贝SOD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盐度25)(P0.05),盐度20组4、12 h和盐度30组12、24 h时,大竹蛏稚贝CAT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8~96 h时,盐度20、盐度30组的两种抗氧化酶活力逐渐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盐度15、35组48~96 h时,大竹蛏稚贝的SOD和CAT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H 7.5、pH 8.5组12~96 h时,大竹蛏稚贝的SOD和CAT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H 8.0)(P0.05)(除pH 8.5组48 h外);pH 7.0、pH 9.0组12~96 h时,其SOD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H 7.0和pH 9.0组72 h和96 h时,CAT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盐度和pH突变对大竹蛏稚贝SOD和CAT活力均有影响,大竹蛏稚贝对盐度20和盐度30突变有一定适应性;盐度15、盐度35和pH 7.5、pH 8.5突变后,大竹蛏稚贝长时间处于氧化应激状态;pH 7.0和pH 9.0突变可能会造成大竹蛏稚贝细胞氧化损伤;生产实践中,大竹蛏稚贝培育的盐度和pH范围分别控制在20~30和7.5~8.5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2.
为了阐明壳纹船卵溞Scapholeberis kingi Sars的盐度适应性,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壳纹船卵溞的形态特征、分布、急性盐度耐受性,以及(25±1)℃恒温条件下盐度对其存活、生长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壳纹船卵溞在淡水河流、池沼和湖泊水库分布较广;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盐度对壳纹船卵溞的24、48 h的半致死盐度(LC50)分别为3.35和2.27,安全盐度为0.31;慢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壳纹船卵溞在0.5盐度组表现出最高存活率和最长寿命,其寿命显著高于1.5、2.0盐度组(P<0.05),体长增长率在1.5盐度组最高且1.0、1.5盐度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5盐度组(P<0.05),初次产幼数在1.0盐度组最大且显著高于2.0盐度组(P<0.05),总生殖量在1.0盐度组最大且对照组、0.5、1.0盐度组均显著高于1.5和2.0盐度组(P<0.05),溞净增殖量、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和世代周期均在0.5和1.0盐度组较高,总体高于或接近对照组(P>0.05),而1.5和2.0盐度组各项种群增长参数均较低。研究表明,壳纹船卵溞对盐度的耐受性较低,盐度适当升高(0.5~1.0)可促进其生长和生殖,壳纹船卵溞对盐度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可作为受试生物用以指示和监测海水侵蚀、淡水污染和盐碱化等。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条斑紫菜耐盐机理,对条斑紫菜叶状体进行了高盐胁迫处理,继而采用氧电极法测量了光合放氧速率和呼吸耗氧速率的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量了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命名为PySAMS)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藻体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均受到高盐度海水的显著影响,随着盐度的增加,光合放氧率逐渐降低,呼吸耗氧率也逐渐降低。高盐度海水对PySAMS基因表达量也产生了显著影响,40和50盐度的海水诱导了PySAMS表达,但60至80盐度的海水却不同程度地抑制了PySAMS表达。据此推测,在面对较高盐度胁迫时条斑紫菜叶状体将逐步降低体内新陈代谢以度过不良环境。  相似文献   

14.
高温、低盐对菲律宾蛤仔免疫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查明温度(21、30℃)和盐度(7、15、32)互作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免疫能力的影响,对不同温度和盐度条件下试验0、3、6、12、24、48、72 h时,体质量为(14.8±0.731)g蛤仔的血细胞数、血淋巴吞噬能力和渗透压,以及血清中溶菌酶(LZM)、碱性磷酸酶(AKP)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各指标0 h水平为对照,常温常盐组(21℃,32)蛤仔各指标在0~72 h内虽有波动,但变化并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蛤仔血细胞数有不同的变化趋势,72 h时,常温低盐组(21℃,7)蛤仔恢复初始水平,而常温中盐组(21℃,15)、高温中盐组(30℃,15)和高温常盐组(30℃,32)蛤仔血细胞数最终仍未恢复,高温低盐组(30℃,7)蛤仔虽在24 h时恢复初始水平,但在48 h时全部死亡;高温常盐组蛤仔吞噬能力先升高后降低在72 h时仍低于初始水平(P0.05),2个中盐组和常温低盐组蛤仔吞噬活性最终恢复,而高温低盐组蛤仔吞噬活性在24 h时仍处于较高水平(P0.05);各试验组蛤仔LZM活性在72 h时均显著高于初始水平(P0.05);常温中盐组蛤仔AKP活性在3 h出现最大值,最终所有试验组AKP在72 h时恢复初始水平;2个中盐组和2个低盐组蛤仔渗透压均逐渐降低,而高温常盐组蛤仔渗透压逐渐升高,在72 h时均未恢复初始水平。研究表明,温度升高的同时降低盐度,将会对贝类免疫能力造成严重的影响,这可能是夏季滩涂贝类死亡率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盐度胁迫对光裸星虫体腔液渗透压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方法]对光裸星虫进行不同盐度急性胁迫48 h,用渗透压仪检测所有样品渗透压,采用羟胺法检测48 h所取部分样品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从暂养盐度30‰中移到盐度5‰、10‰、15‰、20‰、25‰、30‰、35‰和40‰海水中时,48 h内光裸星虫体腔液渗透压均能调节到一定的稳定状态,且与水环境渗透压相近;达到相近水平所需时间分别为15、15、9、6、6、0、6和9 h,随盐度的升高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盐度15‰~40‰的梯度中,星虫体腔液SOD活性整体上随盐度的升高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其中盐度25‰与盐度30‰组的光裸星虫SOD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结论]在急性胁迫下,较适合光裸星虫生存生长的盐度为15‰~40‰,最适合的盐度为25‰~30‰。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Foxp3在黑色素瘤B16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Foxp3在黑色素瘤细胞中表达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B16细胞中Foxp3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采用VigoFect转染试剂将pcDNA3.1-Foxp3真核表达载体瞬时转染B16细胞,RT-PCR和流式细胞术方法分别检测转染前后Foxp3基因和蛋白的表达;MTT方法检测Foxp3高表达后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B16细胞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表达Foxp3;瞬时转染后Foxp3转染组中Foxp3的表达显著高于空载体组和B16组(P〈0.01);Foxp3转染组细胞A490 nm值在48 h和72 h与空载体组和B16组相比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黑色素瘤B16细胞Foxp3的表达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硫化物对斑节对虾的急性毒性影响,为斑节对虾养殖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不同盐度条件下进行硫化物对斑节对虾的急性毒性试验,计算研究硫化物的半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浓度(SC)。[结果]盐度为25的条件下,24、48、72和96 h LC50分别为16.6、14.7、14.5和10.5 mg/L;盐度为20的条件下,分别为11.3、9.6、7.8和7.3 mg/L;盐度为15的条件下,分别为10.4、9.4、7.7和7.0 mg/L;盐度为10的条件下,分别为5.9、5.7、5.5和4.3 mg/L;盐度为5条件下,分别为4.1、2.3、1.4和1.0 mg/L。在盐度为25、20、15、10和5的条件下,硫化物对斑节对虾的SC分别为1.1、0.7、0.7、0.4和0.1 mg/L。[结论]盐度对硫化物的毒性有较大的影响,盐度越低,硫化物对斑节对虾的毒性越大。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盐度对不同发育时期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以下称蛤仔)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在水温24℃条件下,对不同盐度(5、8、11、14、32、38、41、44、47,盐度32为对照组)胁迫下蛤仔幼虫、稚贝和幼贝(壳长10 mm)的生长和存活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盐度胁迫对蛤仔的生长和存活具有显著影响(P0.05),盐度胁迫72 h时,盐度38组蛤仔幼虫、稚贝、幼贝的存活率均最高,分别为97.87%±3.69%、100%、100%,且与其他盐度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盐度5组蛤仔幼虫、稚贝、幼贝以及盐度8组的幼贝全部死亡;盐度38组蛤仔幼虫及稚贝的生长速度最快,壳长平均日生长分别为(4.83±0.03)μm和(6.81±0.11)μm,仅次于对照组(盐度32),并显著高于其他盐度组(P0.05);蛤仔幼虫、稚贝和幼贝对盐度的耐受范围随着蛤仔受盐度胁迫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小;盐度胁迫21d时,盐度38组幼虫存活率为50.27%±3.76%,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各盐度组幼虫全部死亡;盐度胁迫30 d时,盐度38组稚贝存活率为68.75%±5.25%,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盐度组稚贝全部死亡;盐度胁迫30 d时,盐度14组幼贝存活率为94.36%±2.03%,与对照组接近(P0.05),而盐度38组存活率为60.00%±14.53%,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其他盐度组幼贝全部死亡。本试验结果可为蛤仔的生态养殖及抗逆品系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同盐度海水驯养中史氏鲟血清激素催乳素、皮质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四碘甲状腺原氨酸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渗透压的调控作用.随着海水盐度逐渐升高,史氏鲟催乳素含量随之下降.从淡水刚进入海水中时史氏鲟的皮质醇含量下降,在进入盐度为25的海水中皮质醇含量上升.驯养过程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含量变化较小,四碘甲状腺原氨酸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的含量在进入海水中后有所升高.这5种激素协同作用,共同增强史氏鲟对海水的适应性和渗透压调节能力,其中催乳素和皮质醇对渗透压调控起主要作用.史氏鲟经海水驯养后进行海水养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不同盐度海水驯养中史氏鲟血清激素催乳素、皮质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四碘甲状腺原氨酸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渗透压的调控作用.随着海水盐度逐渐升高,史氏鲟催乳素含量随之下降.从淡水刚进入海水中时史氏鲟的皮质醇含量下降,在进入盐度为25的海水中皮质醇含量上升.驯养过程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含量变化较小,四碘甲状腺原氨酸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的含量在进入海水中后有所升高.这5种激素协同作用,共同增强史氏鲟对海水的适应性和渗透压调节能力,其中催乳素和皮质醇对渗透压调控起主要作用.史氏鲟经海水驯养后进行海水养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