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番茄果皮与叶片光合细胞超微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文章对番茄果实不同生长阶段果皮细胞中叶绿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将番茄果皮细胞与成熟叶片光合细胞超微结构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显示,番茄果皮细胞在果实不同生长阶段叶绿素含量、叶绿体结构发生变化,绿熟果期果皮细胞的叶绿素含量最高,果皮细胞含有一定数量的叶绿体,并且具有典型的的基粒片层结构。根据植物光合产物就近运输理论,果皮细胞中叶绿体形成的光合产物,能够及时地转移到果实中,供应果实的生长发育。绿熟果期果皮细胞的叶绿素含量、叶绿体、基粒数量及类囊体垛叠层数明显少于叶肉细胞,说明此时期叶片仍是番茄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在果实完熟期,其外观已经由绿色变成红色,果皮细胞中的叶绿体逐步转化为有色体,类囊体基粒片层消失,叶绿体内部含有大量嗜锇颗粒,失去光合能力。  相似文献   

2.
以中华猕猴桃36号为试材,研究了猕猴桃不同部位果肉叶绿体的结构特征并与叶片叶绿体做比较。结果表明,猕猴桃外果肉、中果肉和果心均存在具一定片层结构和淀粉粒的叶绿体。果肉叶绿体的基粒垛数量和基粒类囊体数目都远小于叶片叶绿体;外果肉叶片叶绿体片层似纬线平行排列,而中果肉和果心片层结构在叶绿体内弯曲扭转,排列不整齐;猕猴桃外果肉、中果肉和果心叶绿体都含有淀粉粒,但数量和体积都小于叶片叶绿体;这些观测结果为研究猕猴桃果实的光合特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线艺春兰叶片产生线艺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线艺春兰同一叶片的线艺部位(即黄色部位)与正常绿色部位的叶绿体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初步研究表明线艺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叶绿体数量减少;叶绿体发育不完全,形状不规则,大多为叶绿体的前体(质体),类囊体少,只有基粒.  相似文献   

4.
从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系8A、保持系8B为材料,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两者叶片叶绿体超微结构,探讨CMS与叶绿体结构的关系,并比较其特性与差异,揭示CMS机理。结果表明,辣椒CMS系8A叶绿体结构发生变化,表现为基粒片层之间界限模糊、消失,发育滞后,与基粒连接的类囊体不发达,整个片层排列紊乱,叶绿体数目减少;保持系8B叶绿体形状为椭圆形,基粒片层、类囊体均发育正常。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系叶绿体数目较保持系减少,结构、形状与保持系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对温敏型叶绿素突变体进行遗传分析表明,离子束诱变的水稻温敏型叶绿素突变体苗期叶片黄化性状是以一对隐性核基因为主,核质互作遗传;其叶绿体在超微结构上表现为基粒数少,基粒类囊体片层数目少,发育滞后,叶绿体缺少明显的双层膜结构。  相似文献   

6.
对贮藏中福桔果皮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表明,果实成熟即衰老的开始.刚采收的果实,果皮细胞中已看不到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叶绿体的基粒、基质片层结构基本消失,脂类小体取而代之,数量增多.最后叶绿体完全转变成有色体.线粒体的衰老发生较迟.采后1-2个月,细胞中结构完整的线粒体数目不断减少.细胞核在衰老过程中变化不大.贮藏150天后从桔水(浮皮)果实取样制片,还能看到细胞核、核仁、线粒体及有色体.  相似文献   

7.
水稻叶片氮素营养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于盆某条件下从叶绿体密度,基粒结构,光合色素,气孔导度四方面定量研究了水稻叶片氮素营养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剑叶净光合速率随含氮量增加而提高,其原因为叶绿体数目、积密度和体积密度增加,以致光合场所增加,且叶绿体与外界能量,物质的交换界面扩大,基粒直径扩大,基粒类囊体变厚,垛叠数增多,致使基粒圆柱体表面积及体积剧增,而类囊体膜上光合色素即叶绿素a,b及类胡萝卜含量也增加,从而提高了叶绿体光合能力;叶片气  相似文献   

8.
宁麦3号小麦幼叶定长前,叶绿体以出芽或均裂为二方式增殖,随后基粒、类囊体片层数增加,体积增大,说明它处于早期发育阶段。叶片定长后10天内,叶绿体发育成熟,与光合速率有关的数量性状(叶绿体大小,基粒数,类囊体垛叠数等)维持一生中最高值。基质电子密度较高,但基粒排列有时不整齐,叶绿体随之发生变形,周围常见小囊泡。叶片定长10天后,叶绿体变小变少,基粒排列紊乱,基质电子密度降低,嗜锇颗粒变大,逐渐趋向衰老。本文还讨论了叶绿体超微结构发育变化的全过程与叶片生长过程及光合、运输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
利用透射电镜技术对干旱胁迫(自然失水)下及复水后绢毛委陵菜叶片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未胁迫的叶肉细胞结构完整.叶绿体基粒片层结构清晰,基粒数目多且排列整齐,基粒类囊体排列致密,美囊体片层叠垛整齐.叶绿体嗜锇程度低,嗜锇颗粒少,并且体积小;随着自然失水胁迫程度的加强,叶绿体基粒和被膜破损,片层膨胀分化或溶解消失,...  相似文献   

10.
以解放钟种子播种的盆栽枇杷苗(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为试材,采用人工降温的方法,研究低温胁迫下枇杷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7 ℃、2 ℃低温处理时,枇杷叶片大多数细胞器基本无损,排列有序;-2 ℃叶绿体双层膜结构破坏严重,类囊体垛叠程度很低,形不成典型的基粒;还可见线粒体双层膜结构,但己经没有明显的内脊,内部呈小泡化;-7 ℃细胞质膜已经破裂,原生质体浓缩,叶绿体扭曲变形、相互融合,液泡破裂,线粒体膜结构受损,脊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