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宁夏稻区采集的18个水稻品种(系)共计199份样本进行了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宁夏稻谷的垩白粒率、垩白度、整精米率变异系数高,是影响水稻品质的关键因子。根据国家标准GB/T 17891—2017,优质稻1级标准的样本比例为0.00%,优质稻2级标准的样本比例为6.53%,优质稻3级标准的样本比例为26.63%,表明参试样本优质稻比例偏低。分析参试18个品种审定时品质检测值发现,优质稻谷品种占88.89%;达到优质稻谷1级、2级、3级标准的理论样本比率分别比实际测定比率高24.12个百分点、47.74个百分点、58.80个百分点。说明宁夏生产优质稻谷比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是品质关键因子垩白度、整精米率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大,因此,当前提高宁夏稻谷品质的措施主要为优化栽培技术、加强田间管理、实时收割等,以降低环境条件对稻谷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赣晚籼37号”(原名926)是用优质晚籼品种“923”自然杂交后代通过系谱法选择育成的一个优质高产品种。2005年通过了江西省品种审定。该品种既保持了“923”的外观和食味优良特性,产量又有所提高。主要表现大穗大粒,植株较高,适应性广,品质达国标3级,生育期与“汕优63”相近,可以在南方稻区作优质稻推广种植。同时,简要介绍了该品种的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对湖南省大面积种植的10个优质晚稻品种进行了区域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湖南省湘北、湘中和湘南种植优质晚稻,其平均产量无明显差异,而稻谷碾米品质、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差异达显著水平;3个地区之间比较,湘北益阳地区种植的优质晚稻稻谷垩白米率低,直链淀粉含量适中,出糙率、整精米率分别为79.8%和58.8%,显著高于长沙地区。不同的优质晚稻品种有各自适宜种植地区:创香5号、玉针香、农香18、农香21、湘晚籼12号、黄华占适宜在益阳种植,其各项品质指标均能达到优质稻谷国家标准;星2号和湘晚籼13号更适合在郴州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对湖南省大面积种植的10个优质晚稻品种进行了区域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湖南省湘北、湘中和湘南种植优质晚稻,其平均产量无明显差异,而稻谷碾米品质、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差异达显著水平;3个地区之间比较,湘北益阳地区种植的优质晚稻稻谷垩白米率低,直链淀粉含量适中,出糙率、整精米率分别为79.8%和58.8%,显著高于长沙地区。不同的优质晚稻品种有各自适宜种植地区:创香5号、玉针香、农香18、农香21、湘晚籼12号、黄华占适宜在益阳种植,其各项品质指标均能达到优质稻谷国家标准;星2号和湘晚籼13号更适合在郴州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对照新国标看我省目前的稻米品质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对照1999年9月颁布、2000年4月开始执行的优质稻谷国家标准,江苏省现今水稻主栽品种品质的主要差距为:粳稻品种垩白度(率)太高,杂交籼稻的长宽比、垩白率、垩白度和胶稠度不合格,商品性和适口性均较差。近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的两优培九和粤优938的米质有突破性进展,尤其是粤优938全部指标达新国标优3级标准,成为江苏省迄今为止唯一米质达国优标准的杂籼品种。  相似文献   

6.
<正>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即将加入WTO所面临的新形势,我国水稻生产在提高品质上显得极为重要。就襄樊市而言,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力争把水稻品质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1 选用优质品种 目前,适应我市大面积生产的优质品种(组合)有:两系优质杂交稻“两优培九”,三系优质杂交稻“优38”、“金优725”和常规优质稻“湘晚籼9号”、“湘晚籼3  相似文献   

7.
根据农业行业标准NY/T593-2013,对2011-2013年福建省籼稻新品种(包括早、中、晚稻共248份)稻米品质进行分析与评价,研究表明:3种类型籼稻糙米率、糊化温度、胶稠度和直链淀粉等指标优质达标率较高,但是整精米率、垩白度、透明度等指标优质率偏低,尤其是垩白度优质率严重偏低。早、中籼中没有品种达到优质稻标准,晚籼优质米率为6.9%。本文从育种角度提出福建省稻米品质改良遗传重点是垩白性状,要努力降低稻米垩白率和垩白度,同时早、中籼的改良还要注重提高整精米率和透明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优质稻品种大多易感稻瘟病问题,本研究利用携带广谱抗性Pi25基因的谷梅2号作供体,优质晚籼稻但易感稻瘟病品种湘晚籼13号作受体和轮回亲本,通过杂交、回交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湘晚籼13号的稻瘟病抗性。结果显示通过大田抗性鉴定,湘C72、湘C76和湘C77对稻瘟病明显增强了抗性,达到谷梅2号的抗性水平;除垩白及蒸煮相关性状外,湘C72、湘C76和湘C77的主要农艺性状与米质性状已经恢复到湘晚籼13号水平,表明其基因组大多数位点与湘晚籼13号一致。本研究获得了3个改良新株系湘C72、湘C76和湘C77,为培育优质、高产抗稻瘟病品种提供中间材料。  相似文献   

9.
提高优质稻的品质,有哪些途径呢?首先是品种要好,这不仅要求米质好,而且产量也要高.现已筛选出了一批优质高产品种,早稻品种有:杂交稻"香两优68"、常规稻"丰优早11号"、"中鉴100"、"中优早5号",晚稻品种有:"湘晚籼5号"、"湘晚籼11号"、"中香1号",米质均达到部颁一级优质米标准.其次是高产栽培技术.优质稻的栽培有它特殊的要求,要根据优质稻品种的特性采取相应的措施.下面介绍优质稻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为常规优质稻“赣晚籼38号”在奉新县的科学种植提供参考,介绍了赣晚籼38号在奉新县的种植表现;并从田块选择,秧田整理,播种育秧,适期播种,大田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除杂保纯,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该品种的有机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赣晚籼32号"属中迟熟优质晚籼水稻新品种。该品种丰产稳产,品质优,株形好,适合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作中迟熟晚稻或一季晚稻栽培。  相似文献   

12.
优质红米晚籼稻"赣晚籼33号"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迟熟中、晚籼"GER-3"的干种子搭载返回式卫星,返地种植,在太空环境的综合诱变作用下,其后代产生多样性变异,表现多向性遗传。选择突变体,育成早熟、稳产、多抗、优质红米晚籼稻新品种"赣晚籼33号",与"GER-3"相比,其农艺、经济性状得到改善:分蘖力强、秆高不倒伏,不易落粒;每穗总粒数由79.4粒提高到98.15粒;生育期缩短10.56d。抗病性增强,稻瘟病接种鉴定3级,苗瘟0~3级、叶瘟2~4级、穗颈瘟0级,表现中抗至高抗。米质提高,定为国家标准二级优质米。  相似文献   

13.
优质两系杂交中籼稻两优825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优825是武汉科珈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安徽华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用两用不育系Y8-2S与优质抗病恢复系R025配组的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2014和2015年参加国家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产量分别为9.536、10.028 t/hm~2,分别比对照丰两优4号增产6.31%和6.88%;2016年生产试验,产量9.770 t/hm~2,比丰两优4号增产7.2%,米质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并具有抗病性较强、丰产性和稳产性好等特点,适宜在长江中下游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稻种植。2017年4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初审。主要介绍了两优825的选育过程、农学特性以及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不同粳稻品种(系)稻米品质差异,改良稻米品质,筛选出新疆优质粳稻品种(系)。【方法】 以新疆近年来筛选出的16份粳稻品种(系)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粳稻品种外观与蒸煮食味品质的差异,采用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不同粳稻品种(系)品质性状之间的差异。【结果】 供试16个粳稻品种(系)稻米品质性状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在1.5%~140.0%,其中糙米率变异系数最小为1.5%,垩白度变异系数最大为140.0%。垩白度与垩白率,糙米率与精米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新稻56号品质性状综合得分最高为2.233 7,新稻50号品质性状综合得分最低为-1.716 5。第Ⅲ类粳稻品种(系)品质较优,第Ⅱ类次之,第I类与优质稻米要求差距较大。【结论】 16个粳稻品种(系)中新稻56号品质最好,新稻50号品质最差,降低稻米垩白度和垩白率可以作为新疆粳稻品质改良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对2002年参加吉林省优质米鉴评的20个新品种(系)的主要品质指标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品质性 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垩白粒率均未达到部颁优质米(NY/T83-1988)二级标准,胶稠 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透明度、碱消值、精米率、糙米率均达到部颁优质米二级标准,整精米率与垩白 度各品种(系)间有差别;垩白粗率与垩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745,P<0.01),与穗数呈显著负相关(r= -0.458,P<0.05);产量与垩白粒率呈显著正相关(r=0.504,P<0.05),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 -0.526,P<0.05);整精米率与胶稠度呈显著正相关(r=0.519,P<0.05),与稳粒数和实穗拉数呈极显著或显 著负相关(r=-0.552,P<0.01;r=-0.538,P<0.05);千粒重与单穗重呈显著正相关(r=0.494,P<0.05)。 提高整精米率、胶稠度,降低千粒重、单稳重和穗粒数可以兼顾产量与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四川盆地不同水稻品种稻米品质分析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鹏  陶诗顺  吴霞  钟韵  余康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4,(28):9936-9937,9941
[目的]进一步了解四川省内水稻品质状况.[方法]主要从稻米的外观品质、碾米品质、蒸煮品质和营养品质等几项指标对四川盆地的15种不同水稻品种稻米的品质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试验表明,供试的15个不同水稻栽培品种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整精米率、垩白大小、垩白米率、支链淀粉含量上面,宜香优2115、内香7539和Q优6号在四川盆地的适应性强,品质相比其他的品种优良,具有推广意义.[结论]研究可为水稻的种植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2006年黑龙江省水稻审定品种品质分析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进一步明确黑龙江省水稻品质改良目标,以2006年参加黑龙江省审定的44个粳稻品种(品系)为材料,对全省水稻品种品质近况进行了分析.在44份材料中,达到国家标准一级的品种有3个,占全部品种的6.82%;各项指标中达标率最好的是垩白度,国家标准一级达标率为100%,达标率最低的是整精米率仅为72.73%.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早稻区试品种稻米品质的相关性与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4~2009年参加浙江省早稻区试的水稻品种为材料,分析了稻米品质各性状间的相关性和对照嘉育293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直链淀粉含量与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和透明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粒长和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粒长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在嘉育293的12项主要稻米品质指标中,糙米率、精米率、粒长、垩白粒率和碱消值在不同年份和地点间的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而垩白度变化均达极显著水平;各性状指标在同一地点不同田块间的差异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9.
高产籼糯与高产籼稻品种性状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高产籼稻"满仓515"为对照,对"鄂荆糯6号"、"闽岩糯"、"越糯3号"3个常规高产籼糯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干物质积累与转运、产量及其构成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虽然这3个籼糯品种的穗数比"满仓515"多28.3%~56.3%,但总颖花数和库容量分别比"满仓515"少7.7%~20.6%和14.8%~30.4%,最终产量水平比"满仓515"低15.4%~22.1%。说明常规高产籼糯品种每穗粒数少和生物产量低是其产量较高产籼稻品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