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正>前不久,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撰文《玉米论略》,专论我国玉米产业发展的战略地位,明确指出我国玉米生产面临"一大突出问题、两大发展潜力、三大制约因素",提出了促进玉米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并要求采取五项关键对策措施,加强玉米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努力增加玉米产量。近日,记者走访了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育种与种子研究室主任、  相似文献   

2.
<正>2012年8月19至21日,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第四届玉米育种技术培训、育种家座谈会暨乌鲁木齐试验站第二届田间开放日活动在新疆昌吉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新疆农业科学院、昌吉州人民政府主办,新疆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和昌吉州农业局共同承办,新疆康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讯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与新乡市农业科学院联合玉米育种站在新乡揭牌。"这是中国农科院首次与地方农科院所联办玉米育种站。"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作物所玉米系主任张世煌研究员说,此举将对推动河南玉米育种工作产生深远影响。张世煌说,联合育种站是一种全新的玉米育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家种业振兴行动的进一步实施,武威市玉米制种业呈现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但也存在种子市场监管体系不完善、育种创新能力较弱、企业竞争能力不强等问题,建议从持续优化种业发展环境、不断实施种业自主创新攻关、加强种质资源保护、着力培育现代种业发展体系等方面着手,逐步实现玉米制种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2010年我国种子业发展将成为被聚焦的重点。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切实把农业科技的重点放在良种培育上,加快农业生物育种创新和推广应用体系建设。推动国内种业加快企业并购和产业整合,引导种子企业与科研单位联合,抓紧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种子企业。  相似文献   

6.
荷兰种子产业已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植物育种产品(种子等)出口国之一,全世界最大的22家种子公司荷兰占有三家。荷兰是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出口国,全球不少于80个国家购买荷兰的种用及商品马铃薯,种用马铃薯输出占国际良种市场的60%以上。荷兰又是世界上著名的园艺种子和苗木、鳞茎的出口大国,其出口量位居世界前列。全世界50个国家种植甜菜,有46个国家使用过荷兰的种子。一、荷兰种业的产业类型1.研究、繁育、种苗生产、销售一体化的现代化产业类型这种类型的种子企业集育种和繁种技术及育苗…  相似文献   

7.
对越南发展玉米的自然条件、玉米发展历程和国家育种、栽培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介绍和分析,以期为我国开展玉米产业的国际合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先玉335对吉林省玉米种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先玉335对吉林省玉米种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了吉林省玉米种业工程化育种体系的建立,提升企业育种技术与方法,种子质量全面提高,玉米品种示范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必须改革种业科研创新体系,建立现代种业龙头企业,加强育种新技术的应用和现代种业服务体系的建设,逐步缩小与先锋等跨国种业的差距,保证吉林省玉米种子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种业体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业企业通过自主创新、科企合作以及学习国外种业企业模式,逐渐建立起种业商业化育种体系。在分析商业化育种实质和流程后,对我国商业化育种模式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研究探讨了针对玉米产业商业化育种体系建设的限制因素,希望借此提升我国种业核心竞争力,为国家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0.
杨海涛 《农学学报》2011,1(8):65-68
中国种子产业市场化发展较晚,企业以中小企业类型居多,开展合作研发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合作研发还未得到种子企业的足够重视,合作研发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种子企业应采取何种策略开展有效研发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对种子企业的合作研发激励机制、研发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探寻当前种子企业合作研发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认为中国种子企业对于合作研发的研究与重视程度不足,存在缺少合作研发的激励机制与制度、研发能力相对较低、信息技术应用落后等问题,得出建立企业合作保障制度、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开展广泛合作、提高企业自身研发能力、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等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本报讯近日,山东省农科院农业科技创新工程"作物分子育种服务平台"科企合作研讨会在济南召开。中国农科院分子育种专家,国家小麦、玉米产业体系岗位专家,以及甘肃敦煌种业、山东金海种业等国内知名育种企业的负责人等80多人参会。据悉,该平台将在继续服务玉米这一作物的基础上,将小麦、水稻、大白菜等农作物纳入技术服务范畴,已成功研发了小麦抗赤霉病、水稻抗稻瘟病等多个基因快速检测体系,着力突破当前影响这些作物种业发展的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种子产业市场化发展较晚,企业以中小企业类型居多,开展合作研发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合作研发还未得到种子企业的足够重视,合作研发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种子企业应采取何种策略开展有效研发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对种子企业的合作研发激励机制、研发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探寻当前种子企业合作研发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认为中国种子企业对于合作研发的研究与重视程度不足,存在缺少合作研发的激励机制与制度、研发能力相对较低、信息技术应用落后等问题,得出建立企业合作保障制度、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开展广泛合作、提高企业自身研发能力、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等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说明种子在粮食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玉米是当今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世界玉米生产面积不断扩大,农产品流通中玉米市场十分活跃.玉米生产的发展有赖于种业的不断进步.基因工程的发展为玉米育种、玉米生产提供了科技保证.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玉米生产和玉米种业的大发展.根据当今世界玉米种子产业发展历程和面对国际种子产业发展的新形势,结合我国的种业状况,探讨玉米种子产业的战略地位和发展趋势,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北京农业》2013,(5):4-5
<正>不仅企业得到发展,育种研究人员的待遇也得到了提高,工作积极性大增,科企合作实现了双赢。广西玉米研究所与兆和种业结盟"与企业合作后,研发速度明显加快。2012年我所有5个玉米新品种通过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广西农科院玉米研究所所长黄开健说。该所与  相似文献   

15.
<正>9月21日上午11:00,在拍卖师一锤定音后,由石家庄蠡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研制的源玉16(玉米)的全国独家生产经营权尘埃落定,被拍出500万的高价。据悉,这是第十九届北京种子大会上被拍出的"最贵的种子"。农作物品种权和经营权转让拍卖会于2009年由北京种子大会引进,开全国四大种子大会之先。旨在科研成果与企业开发之间搭建公共、公益的品种转化合作平台,将科研育种单位与推广企业对接,推  相似文献   

16.
生物育种产业是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之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辽宁生物育种产业起步较晚,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突出表现在常规育种水平偏低,品种竞争力不强,种子企业综合实力较弱,制约辽宁生物育种产业的健康发展。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种业科技创新改革滞后。辽宁要大胆创新,对国有农业科研机构进行改革,坚持区别对待,建立不同模式的生物育种创新平台,发挥政府行政和经济手段力量,从资金分配、机构设置和人员流动方面支持生物育种产业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三农资讯     
《吉林农业》2015,(6):1-3
<正>我省开展培育春玉米区商业化育种体系为推进新型种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近日,"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春玉米区商业化育种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启动仪式在长春举行。"春玉米区商业化育种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是"十二五"期间科技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精神,于2014年立项实施"主要农作物商业化育种技术研究与模式示范"项目,全国设春玉米区和夏玉米区两个课题,"春玉米区商业化育种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由省农科院研究员刘文国主持。课题围绕玉米全产业链和创新链设置研究任务,旨在通过科企联合攻  相似文献   

18.
学生企业实习既是专业知识升华的过程,又是专业技能提升的过程。以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安徽科技学院企业冠名特色班——"隆平种子班"为研究基点,探讨在校企联合制订教学计划、共同开发教学内容、深度合作育人模式下,以企业实习实训为抓手,实施专业核心课程作物育种技术的教学改革与体系优化,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素养和突出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9.
构建“宝塔蜂窝煤”模式 共推食用菌产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介绍了由国家现代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省创新团队、产业基地县、菇农和相关企业等构成的食用菌"宝塔蜂窝煤"高效合作模式,阐述了该模式在四川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示范推广和服务企业等方面发挥的重大作用,旨在通过完善和实践该模式,更好地发挥创新团队在食用菌产业发展上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分析了甘肃省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甘肃省玉米产业的发展对策:加快普通玉米种质创新及新品种选育,提高育种技术创新研究水平,加大适宜全程机械化生产玉米品种的选育力度,大力发展青贮玉米,加强玉米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