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樱椒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樱椒在柘城县有多年栽培历史,1999年柘城县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三樱椒之乡",常年种植面积在2万hm2以上。地膜覆盖栽培三樱椒产量高、品质好。笔者根据近些年的栽培经验,总结栽培技术有以下几点。一、地膜覆盖的意义(一)增温保温地膜覆盖栽培的增温保温作用主要表现在春季。春季气温低,空气干燥,夜晚时土壤的温度降低快,昼夜温差大,不利于三樱椒幼苗生长。地膜覆盖栽培具有明显的增温保温效果。(二)保墒提墒  相似文献   

2.
正一、间作模式及品种选用(一)三樱椒与西瓜间套2米一带,栽1行西瓜。选择南北方向长的地块,西瓜为东西行向,株距40厘米,每667平方米栽800株左右,地膜覆盖栽培,瓜蔓向南爬行。三樱椒南北行向,地膜覆盖栽培,行长144厘米,行距40厘米,株距14~18厘米,每行栽9~11株,每667平方米栽7500~9100株。三樱椒行处于两株西瓜之间,先栽试栽三樱椒,均育大苗移栽。三樱椒选用无限分枝、植株高大、生长势强、椒果单生的品种,如柘椒1号、三樱8号、农友满天红等。无籽西瓜品  相似文献   

3.
正柘城县把发展三樱椒产业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全县三樱椒常年种植面积达2.67万hm2。柘城县先后被命名为"中国三樱椒之乡""中国辣椒之都"。"柘城三樱椒"成功注册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柘城三樱椒助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2.8万贫困人口脱贫、15万人致富,已成为柘城强县富民的特色大产业。小麦三樱椒套种栽培模式,已成为当地主要的间作套种模式之一,其主要套种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4.
1月中旬,华北地区最大的三樱椒集散地—山西省襄汾县赵康镇,红灿灿的三樱椒堆积如山,家家户户忙着晾晒、装袋,满载三樱椒的三轮车、四轮车来回穿梭……三樱椒购销两旺,椒农们笑容满面,三樱椒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近年来,赵康镇把三樱椒当作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来抓,通过协会组织引导、强化科技支撑、加大营销力度、打造产品品牌等措施,着力推进三樱椒产业发展。目前,全镇三樱椒种植面积达2000公顷,占全县总种植面积的60%。2010年,三  相似文献   

5.
王丹  沈东青  马亚宁  刘宁 《河南农业》2019,(4):28-28,30
柘城县是中国三樱椒之乡,种植三樱椒历史悠久,三樱椒以椒形正、辣味浓、着色好、品质优、面积大、产量高而闻名国内外。柘城县出口三樱椒栽培技术日趋成熟,现已形成了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管理,年产量提高到10万t,年种植面积近2.67万hm^2,并有占地20多hm^2的柘城县辣椒市场,已成为全国三樱椒交易的重要集散地。  相似文献   

6.
<正>三樱椒又名朝天椒,辣味强,具有形态均匀、色泽暗红、油亮光洁、辣度适中、香味浓郁、肉皮厚、耐储运等优点。河南省柘城县三樱椒常年种植面积40万亩左右,是中国三樱椒之乡、无公害三樱椒生产基地,2017年柘城三樱椒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麦茬三樱椒是柘城县近年来重点推广的一种种植模式,适合大面积种植,一般亩产干椒350 kg,2022年全县推广面积6万亩。  相似文献   

7.
襄汾县农民多年来有种植三樱椒的习惯,目前仅赵康镇就有5万亩以上,加上周边乡镇,全县达10万亩以上,按亩产250千克、每千克9元左右计,亩收入可达2250元,除去投资亩纯收入1900元以上,仅此一项,可为农民增收1.9亿元以上。好的效益大大促进了三樱椒产业的发展,在赵康镇涌现出了许多三樱椒种植专业户、营销户,镇政府还组织成立了三樱椒技术服术社、  相似文献   

8.
<正>三樱椒又称小辣椒、朝天椒等,是柘城农业的特色产业,常年种植面积稳定2.7万hm2左右,1997年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三樱椒之乡"。三樱椒主要生长季节为7—8月份,此期正值高温多雨,各种病害频发,常造成落叶、落花、落果,致使产量和品质降低,严重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因此,搞好病害防治是取得三樱椒优质、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现将三樱椒的主要病害和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主要病害(一)病毒及类菌原体病害病毒及类菌原体病害主要有:病  相似文献   

9.
三樱椒又名朝天椒,是一种辣味强、植株紧凑、椒果向上生长的簇生型小辣椒。其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随着近年市场对其需求不断扩大,三樱椒价格大幅上涨,种植面积也快速增加,但是与此对应的却是三樱椒种植技术落后,管理不善的现状。为此笔者在不断探索中就三樱椒种植栽培以及管理技术进行总结分析,以期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0.
三樱椒是从日本引进的朝天簇生型干椒品种,我县已裁培20多年,种植面积达到2万多hm2.近几年,我县从三樱椒自然杂交变异中选育出一个新品种--柘椒1号,属朝天簇生椒类的一个变种,因椒尖钝圆似子弹头,也称为"子弹头".该椒高产优质俏销,一般产干椒300kg/667m2,比日本三樱椒增产50%以上.现行收购价,柘椒1号7.60~8.00元/kg,日本三樱椒5.00~6.00元/kg.柘椒1号的推广,使椒农收入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1.
<正>三樱椒是许昌市特色经济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三樱椒因其投资少、见效快、耐储运、效益高而越来越受到农民重视,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到2013年,全市种植面积已达12 000hm2。但是随着多年重茬、连作面积日趋扩大,三樱椒病毒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个别田块发生已相当严重,特别是在干旱、高温年份,传毒蚜虫发生数量剧增,常导致病毒病严重发生。一、症状三樱椒病毒病田间典型症状主要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西华县三樱椒种植面积达1.07万hm~2,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三樱椒种植有增加的趋势,2017年种植面积突破1.13万hm~2。由于三樱椒生长季节处于高温高湿阶段,病虫害发生严重,搞好病虫害综合防治是目前保证三樱椒高产稳产的关键,现就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介绍如下:一、主要病害(一)病毒病1.症状。症状最常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斑驳花叶型,植株矮化,叶有黄绿相间的斑驳花叶,叶  相似文献   

13.
三樱椒一优双高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三樱椒俗称小辣椒,1976年引自日本,在我国又称天鹰椒、山鹰椒。是一个植株矮小紧凑,果实小而朝天簇生,辣味较强的干椒品种,适于大面积种植,在华北地区发展很快。柘城县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以上。近几年来,我县开展三樱椒高产优质高效益栽培技术模式研究与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现将三樱椒一优双高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一、苗期管理三樱椒苗期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保证成活率,促使快速返苗。(一)适时浇水三樱椒栽植后要及时浇水,保证成活。如遇干旱,7天后再浇水1次,以便于快速返苗,提高成活率。(二)及时中耕除草对于没有采用地膜覆盖的田块要及时中耕除草。三樱椒定植成活后,应浅锄1次,破除土壤板结,增温保墒,消灭杂草。夏椒则要中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三樱椒在河南省安阳地区的种植面积每年达710公顷.针对三樱椒种植中出现的死苗、枯秧、病毒和低产等问题,安阳市蔬菜科学研究所科研人员深入田间,历时2年,进行三樱椒春、夏2茬的栽培技术研究,采用防小、防早、高垄、密植和遮阴等关键栽培技术,三樱椒的干椒产量由每667米2的200千克左右提高到250~300千克,增幅25%以上.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三樱椒在安阳地区大面积种植。针对三樱椒种植中出现的死苗、枯秧、病毒、低产等问题,安阳市蔬菜科学研究所科研人员深入田间,历时二年,进行三樱椒春、夏二茬的栽培技术研究,采用防小、防早、高垄、密植、遮荫等关键栽培技术,三樱椒的干椒亩产量由200公斤左右提高到250.300公斤,增幅25%以上。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三樱椒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三樱椒种植面积呈逐年增加趋势。为了进一步搞好辣椒生产,满足广大农民对技术的需要,简单介绍三樱椒的高产栽培技术。 种植三樱椒一般采用麦椒套种模式:即年前麦播时,播种一耧小麦,留一耧空地(120cm一带,播三垄小麦,占地40cm宽,留80cm空档),于4月下旬移栽定植,直至10月中下旬收获。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柘城县依托地方特色资源和传统种椒技术优势,围绕"生态、优质、高效、安全"的总要求,采取稳定规模、夯实基础、优化品种、区域种植、基地带动、龙头引领、提升加工、拓展市场、做大品牌等得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柘城三樱椒产业化发展。全县三樱椒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作者结合芝麻与三樱椒大田生产实践,从间作模式、品种选择、选地整地、施肥、育苗时间、苗床管理、种植密度、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芝麻与三樱椒间作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采取该间作种植模式的农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郝德林 《新农业》2007,(4):22-24
三樱椒又名朝天椒,在辽西地区栽培有十几年,因其耐热耐旱易管理,适应旱地栽培而迅速成为该地区种植结构调整的首选经济作物品种。我们经过5年的栽培实践和研究,摸索出了三樱椒与玉米套种的裁培模式,实现一地双收。三樱椒与玉米套种,田间共生期110~120天,可1次性收获三樱椒250~300公斤,玉米350~450公斤;每亩产值比单种三樱椒增收240元,增幅11.4%;比单种玉米增收1500元,增幅178.5%,是一种理想的种植模式,适宜在辽西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