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立春后,气温逐渐回升,如能对上年秋季已连续出菇的菇床进行简单而巧妙的管理,就能轻轻松松地催生一季春蘑菇。具体方法如下: 1、松料补土。当气温回升到10℃,要及时松料和补土。这不但有利于排除培养料中的废气,更有利于促使老菌丝断裂,促进新菌丝长出,形成菌丝强势,为提高春菇产量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春季采集的香菇熟称春菇,由于春菇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独特的医疗作用及美味的口感深受人们的喜爱。早春季节气温逐渐回升,冷暖空气交汇,常出现较明显的降温和降水过程,气候多变,温差也大,因此早春春菇必须精心管理。一、松料补土当气温回升到10℃,要及时为春菇松料和补土。这不但有利于排除培养料中的废气,更有利于促使老菌丝断裂,促进新菌丝长出,形成菌丝强势,为提高春菇产量打下基础。松料时应根据  相似文献   

3.
《农家科技》2008,(4):18
<正>1.松料补土。当气温回升到10℃。要及时松料和补土。松料分大松、中松和小松,应根据菌床培养料的实际情况而定。对料内菌丝生长旺盛、土层菌丝结板的菌床.应采用大松。可将细土刮到一边,用竹签斜插入土层底部撬动粗土,拣  相似文献   

4.
一、松料补土   当春季气温回升到10℃时,应及时松料和补土,将料中废气排出.同时经过松料还可使老菌丝断裂,促进新菌丝长出,形成菌丝强势,为春菇产量打下基础.松料时应分大松、中松、小松3种,如料内菌丝生长旺盛,土层菌丝板结的菌床,应采用大松.即将细土刮到一边,用竹签斜插入土层底部撬动粗土,拣掉干瘪的老菌丝,每m3撒入0.2kg石灰粉,随后将细土重新铺平.如土层菌线长势不旺,可采用中松或小松,松料时不必将细土刮出,连粗细土一起撬,然后用新土将料面凹凸处填平.  相似文献   

5.
当春季气温回升到10℃时,应及时松料和补土,将料中废气排出。同时经过松料还可使老菌丝断裂,促进新菌丝长出,形成菌丝强势,为春菇产量打下基础。松料时应分大松、中松或小松3种,如料内菌丝生长旺盛,土层菌丝结板的菌床,应采用大松。即将细土刮到一边。用竹签斜插入土层底部撬动粗土,拣掉干瘪的老菌丝,每平方米撒入0.2千克石灰粉,随后将细土重新铺平。如土层菌丝长势不旺。亦可采用中松或小松。松料时不必将细土刮出,连粗细土一起撬,然后用新土将料面凹凸处填平。  相似文献   

6.
蘑菇生理性病害的病因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地雷菇1.1特征菇根长,菇形大而不圆整,菇盖上沾有较多泥土,所以又称顶泥菇。1.2病因发菌前期菇床通风过强烈,导致粗土层含水量偏低,加之覆细土过迟,菌丝难爬上土层,造成出菇部位偏低;有的是由于过早地喷出菇水,而且喷水量过急过大,造成菌丝下沉,使子实体原基在培养料面和粗土层之间形成,当子实体发育受覆土的挤压,从而产生了“地雷菇”;还有的是播种太迟,棚内气温偏低,抑制菌丝向粗土层内生长,造成菌丝难以爬上土层,出菇部位较深,而形成“地雷菇”;还有的是培养料过湿或料内混有泥土,造成有利于“地雷菇”形成的环境条件,从而形成“地雷菇”。  相似文献   

7.
1、二次接种采取二次接种措施,有利于草菇增产。草菇菌丝生长速度太快,极容易老化,导致生活力减弱,不能有效地利用培养料中的养分继续出菇。在第一潮菇采收后,撬松料面,用石灰水泼浇湿透,将培养料pH值调整在8~9,然后在料面撒  相似文献   

8.
<正> 在双孢菇生产中,由于菇房环境条件和培养料的不适以及管理措施不当,会影响菌丝和子实体的正常生长发育,进而影响了产量和品质。 1.播种后菌丝不萌发、不吃料 播种后菌丝生长不良,菌种不萌发、不吃料,只在料面生长并出现萎缩现象。这是由于菇房内的温度、通风情况及温度不当等原因造成的。若培养料表面偏干,可及时喷过磷酸钙或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如排过湿,则要加强菇房通风;当菇房内气温较高时,要采取降温措施,使其达到适宜的温度范围;当菇房内有氨臭味时,要及时加大通风量,在培养料面戳洞,排除氨气。  相似文献   

9.
自然条件下,鸡腿菇春季栽培出菇时间为3~5月,但如在冬季低温季节实行早播种、早覆土,春季出菇则可提高产量20%以上,其作用机理是根据鸡腿菇菌丝高抗低温的生物特性,播种覆土后利用较高的地温进行缓慢发菌,在较长时间内中逐渐分解基料、积蓄营养、扩大占领“地盘”,当春季地温升到8℃、气温回升至12℃以上时,经冬季储备、菌丝业已生理成熟,鸡腿菇便迫不及待地出菇。  相似文献   

10.
王德明 《油气储运》2005,(10):34-34
持续高温 当出菇阶段气温高于23℃连续3天以上,菌蕾生长受到温度的抑制.而此温度正适合菌丝的生长发育.从而使菇蕾营养产生逆向输送,导致菌蕾失去营养与水分供应而死亡。因此.早秋出菇期需有抗高温的措施准备.如采用向阳面搭建荫棚,菇房地面喷水以及适当推迟堆料时间,避开高温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1.二次接种。采取二次接种措施,有利于草菇增产。草菇菌丝生长速度太快,极容易老化,导致生活力减弱,不能有效地利用培养料中的养分继续出菇。在第一潮菇采收后,撬松料面,用石灰水泼浇湿透,将培养料pH值调整在8~9,然后在料面撒播菌种,播后覆盖一薄层发酵过的培养料。亦可在第一、二潮菇采收  相似文献   

12.
滑菇又称光帽鳞伞,属担子菌纲、伞菌目、丝膜菌科、鳞伞属。因其菌盖表面分泌蛋清状粘液,食用时滑润而得名。北方滑菇半熟料栽培技术,是利用滑菇菌与杂菌的繁殖适宜温度不同这一点,在早春气温低(低于15℃)杂菌不易繁殖时,将滑菇菌接种到经过灭菌处理的半熟料上,通过以严格的温、湿度控制为重点的一糸列菌丝培养管理,生产出杂菌率极低的优质滑菇高产栽培技术。本文详细叙述了北方半熟料滑菇栽培技术的拌料、蒸料、压块、接种、菌丝体培养、出菇管理、采收、二三潮菇管理、病虫害管理等一糸列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松乳菇菌丝培养最佳培养基配方。[方法]以松乳菇菌种(编号NZ1)为供试菌株,设计2组不同的培养基配方进行菌丝培养的比较试验。[结果]松乳菇菌丝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新西兰进口PDA培养基。[结论]该研究可为更好地进行松乳菇人工培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立春之后,气温将逐渐回升,头一年秋冬季节投料播种的平菇、香菇、鸡腿菇、大球盖菇、姬松茸、双孢蘑菇、黑木耳、台湾白背木耳等,在经历了严寒的冬季之后,随着气温的回升,将陆续进入出菇旺季。2月~5月是多种菌类品种出菇收获的黄金季节,加强春季出菇期的管理,是夺取全年丰产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采用固体培养的方法,研究不同碳源、氮源和无机盐营养因子对松乳菇菌丝的影响。通过观察菌丝密度和计算菌丝生长指数筛选出最适合松乳菇菌丝生长的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松乳菇的最适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与蛋白胨;MgSO4、CuSO4、VB2促进菌丝生长,FeSO4、CoCl2则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正交试验,确定松乳菇菌丝生长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0 g/L,蛋白胨1 g/L,KH2PO40.3 g/L,MgSO40.3 g/L,VB22 mg/L,琼脂20 g/L, pH自然。经过优化以后,在28℃下培养,菌丝生长指数为4055.9。  相似文献   

16.
<正> 金针菇若遇环境条件变化,菇形和色泽会出现异常。这时须针对菇体的不同反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1.早产菇 在菌丝培养阶段,菌丝未长满瓶就在棉塞边长出菇来。这主要是天气骤冷,气温下降所致。防止办法是增温降湿。  相似文献   

17.
平菇栽培过程中,发菌成熟的菇床迟迟不出菇,或采过1~2潮菇的菇床,不再正常出菇的现象较为常见,其原因有以下几种: 1.料温偏高。菌丝培养成熟的菇床,若无较低温度的影响.其料温下降的速度很慢。若料温高于出菇温度范围,则原基不易发生。这种现象在秋栽的低温型品种中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8.
菇棚处理以往所用菇棚,大多为单坡斜面式简易大棚,或半地下简易棚,低温季节难以利用日光增温,故使得栽培生产进入11月份以后,棚温随气温下降,最低棚温达8℃时,不再出菇,只有等到翌年3月份气温再度回升后,才能重新出菇,这样势必延长了出菇期。将菇棚改建为仿冬暖式或日光增温(冬暖式)式后,可充分利用12月中旬至2月下旬两个多月的低温时间进行出菇,延长了出菇时间。  相似文献   

19.
1地蕾菇培养料入菇房时湿度过大、对菇房通风太久、覆盖细土过迟、温度较低等易产生地蕾菇。应适量喷水、通风,使菌丝吊在粘土之上、细土之下。2畸形菇通风不顺畅、育菇室CO:含量超过0.3%等,易出现畸形菇。出菇部位过深、在粗土缝间长出的菇易畸形。因此,管理上重点注意菇房的通气、降温措施。  相似文献   

20.
伍泉 《农家顾问》2001,(10):29-30
菇螨危害食用菌,主要有蒲螨、粉螨、根螨、跌线螨、红辣椒螨等五种.它们取食菌丝,对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菌床感染后菌丝生长受阻,无法蔓延,菌料变成黑褐色,菇蕾被咬食后逐渐萎蔫死亡.菇类被害后影响出菇,严重时造成烂菇和畸形. 据我们试验,采用以下综合措施可有效防治菇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