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微粒子病由微粒子原虫感染而发生,微粒子原虫能在蚕的幼虫,蛹、蛾、卵各期体内寄生繁殖,形成孢子.蚕种生产中我们利用显微镜检查微粒子孢子,测知各批饲养的蚕儿是否感染微粒子病.  相似文献   

2.
余爱群 《中国蚕业》2012,33(3):65-68
介绍了广东省蚕业产品检测中心通过制定并严格执行质量保证管理体系,选择现行有效标准作为检验依据,掌握正确的抽样方法与妥善存放检验样品,准确选配检验设备和仪器,在正确的检验时间内按规范进行各级蚕种的检验。在检验中通过进行不同人员的微孢子镜检能力比对试验,减少镜检员检验的系统误差;通过质量保证管理体系,减少检验工作中的偶然误差,确保了蚕种质量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广东省蚕桑生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微粒子病是由原生动物,即微粒子原虫寄生而引起的蚕病。此病对蚕业生产和蚕种生产威胁很大。目前预防微粒子病主要方法仍是“微粒子病显微镜检查”。实践证明“镜检”对家蚕傲粒子病防治,尤其是杜绝胚种传染,是一项很有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 近年来,我省养蚕业和蚕种制造业上危害最大的原虫病就是由微孢虫类寄生引起的家蚕微孢子虫病。它是一类营专性寄生生活的原生动物,目前我省因患微孢子虫病而烧毁的蚕种数量也逐年增加,损失巨大,如不采取坚决有效措施,对我省蚕业将会严重影响农民收入,工业生产和创汇收入。 (一)传染发病规律 1.胚种带微孢子虫病——垂直传播微孢子虫病原侵入蚕的卵巢、进入卵管,在卵内形成孢子。这种母蛾所产卵,孢子就经卵传递。孵化的下一代蚕儿即感染发病(胚种带微孢子虫病)。这种垂直传播感染的机会较多,病势也较急,多在二、三眠发病死亡。是  相似文献   

5.
肖凯 《四川蚕业》2014,(3):42-42
<正>蚕种是重要的蚕桑生产资料,是蚕茧高产稳产的基础。蚕种生产是一项技术性强、生产环节多、劳动密集型、过程复杂的产业。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可以通过胚种传给下一代,对蚕业生产具有毁灭性的疫病。在蚕种生产中,微粒子病防控是生产优质蚕种的基础和关键一环。根据家蚕微粒子病的传染规律,结合近几年我市蚕种场家蚕微粒子病防控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微粒子病防控措施,供蚕种生产者参考。1传染规律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微粒子原虫孢子寄生家蚕  相似文献   

6.
微粒子病是家蚕微孢子原虫感染引起的蚕病,是蚕种生产常见病害之一,主要传染途径是胚种传染和食下传染,是威胁蚕种繁育的毁灭性病害。有效防控微粒子病是一个涉及面广且复杂的工作。我场某蚕种生产小组,2015年出现一定量的超毒烧种,造成一定的损失。该组痛定思痛,深入探索,严格管理,把防微工作认真落到实处,近年来取得良好成绩。表1是该组近年来生产蚕种的微粒子病检疫情况。  相似文献   

7.
邱全洪 《蚕学通讯》2003,23(2):61-62
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微孢子原虫感染家蚕而引起的传染性蚕病 ,其传染途径为食下传染和胚胎传染。蚕种母蛾检疫是防止蚕种微粒子病胚胎传染的主要手段 ,其结果的真实性 ,关系到蚕种生产者、使用者的利益。因此 ,提高微粒子检出率 ,客观反映蚕种微粒子病毒率 ,是维护蚕种供需双方合法权益和保障蚕业生产安全的需要 ,也是业界人士探讨的课题。笔者根据工作实践 ,就此进行简略分析 ,提出相应的措施。1 影响检出率的因素1 .1 样本的代表性样本的代表性 ,包括样本的随机性、充足性和真实性 ,它是检疫结果是否真实可靠的前提。母蛾抽样必须做到随机…  相似文献   

8.
<正>在蚕业生产中,家蚕微粒子病是蚕种生产的大敌,是唯一能通过胚种传染的蚕病,防微工作稍有放松,就会给蚕种及蚕桑生产带来重大损失,甚至毁灭性的打击。如果微粒子病卵率超标的桑蚕一代杂交种用于生产,不但会给广大蚕农带来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也会造成疫病流行的隐患,影响蚕业生产稳定发展。在多年的蚕种检验检疫工作中发现,不仅存  相似文献   

9.
<正>微粒子病的流行,是通过胚种传染和食下传染两条途径,使蚕儿感染发病。因此它的病源是带毒蚕种和带毒的养蚕环境、桑叶以及带毒的野外昆虫。我省对三级原种繁育,实行全部对号袋母蛾,全部显微镜检验,发现有毒蛾张,则整张蚕种淘汰。所以种茧育用种,带毒的可能性极小,原蚕区饲养原蚕,在蚕期中大都发育正常,防病预知检查亦未发现有微粒子孢子,直到母蛾镜检时才发现“微毒”,这充分证明原蚕种无毒,主要是在壮蚕期,特别到5龄期防病消毒工作不彻底,受食下微粒子孢子感染的,蚕期没有症状表现,种茧调查成绩和制种量亦影响不大。 80年代以来,我省蚕桑生产发展很快,蚕种供不应求,促使大规模发展原蚕区生产蚕种,现在已有80%左右的普通种是农村原蚕区种茧生产的。由于蚕种场技术力量和管理水平跟不上原蚕区发展的要求,对微粒子病的危害放松警惕,使已被控制的微粒子病又死灰复燃。一般原蚕区春季饲养原蚕,夏秋期饲养丝茧蚕,丝茧蚕用的普通种都是抽样检验母蛾,虽然用的都是合格普通种,但在合  相似文献   

10.
加强防微措施 提高蚕种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亚军 《蚕学通讯》2004,24(2):50-52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对蚕业生产具有毁灭性的疫病,被养蚕国家列为检疫对象.该病是由微粒子原虫寄生引起的.微粒子原虫的生活周期有孢子、芽体、裂殖子、孢子芽母细胞等不同的发育阶段.通过其孢子传播而感染发病.蚕的各个发育阶段都可能发生微粒子病,感染后蚕的卵壳、蜕皮、鳞毛、蚕尿、蚕粪、蛾尿、蚕茧、病蚕、蛹、蛾及其尸体等,都会有大量的病原孢子.桑园害虫亦可感染微粒子病,也是该病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11.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对蚕业生产危害非常严重的蚕病,具有食下和胚种两种传染途径。该病容易大面积暴发,严重影响和制约着蚕种业和茧丝生产的发展。在蚕种生产中采取母蛾检疫、蚕业消毒、防止野外昆虫微孢子虫交叉传染以及治疗药物应用等措施控制家蚕微粒子病发生。通过对各种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措施进行分析,以期为促进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技术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弘 《蚕桑通报》2014,(2):64-64
近几年来,中耀蚕种场在蚕一代杂交种生产各阶段镜检中发现,同一批蚕种在母蛾体内能检到微粒子孢子,导致蚕种带毒,但是在蔟中死蚕镜检时却很难检到微粒子孢子。我们知道,微粒子病的发生途径有两种:1胚种传染各级原种饲育,通过胚种传染的机率很小。因为原种都是通过单蛾镜检,带毒卵圈都被挖掉,所在一般原种都是无毒的。即使漏检,这批原种在小蚕期就发病了,整批小蚕都会被淘汰,不进行制种。因此,不会上蔟结茧,不会到达蔟中阶段。  相似文献   

13.
宾源石 《广西蚕业》1994,31(1):54-55
桑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原虫病.由桑蚕微孢子虫经食下和胚种两种途径传染,侵染蚕体几乎所有组织而致病死亡。生产无病毒蚕种,是蚕种场攻克“四关”的首要任务,是对蚕农负责和振兴蚕丝业高度负责的体现。我场1983年曾一度发生微粒子病,经过反复消毒防病等采取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4.
用RAPD技术检测不同来源微孢子虫基因组DNA多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见杨  黄可威 《蚕业科学》1999,25(3):195-197
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微粒子原虫(微孢子虫)类寄生于蚕体引起的病害。微粒子病对蚕丝业生产危害极大,一直被列为蚕种制造检疫对象。许多学者对病原的传播途径、侵染机制及分类地位作了大量研究。其中微孢子虫的分类又以血清学关系、发育增殖方式和孢子超微结构作为主要划分依据,这些表型依据仍然具有局限性。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ndomlyAmplifiedPolymorphicDNA,RAPD)因能方便、快速提供DNA多态性的丰富信息而被广泛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的遗传差异、亲缘关系和进化分类等领域,但应用于微…  相似文献   

15.
蚁蚕镜检与母蛾镜检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解放以来,母蛾镜检一直作为家蚕微粒子病毒的主要检测方法。毒率的计算,有毒蚕种的淘汰,都是以母蛾镜检结果为唯一依据。母蛾镜检为控制微粒子病的发生,减轻微粒子病对蚕业生产的危害起有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家蚕微孢子虫生命周期及胚种传染的回顾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自然 《四川蚕业》2006,34(4):53-57
家蚕微粒子病的病原微孢子虫(NosemaBombycis Nagel,1897)。18世纪欧洲蚕业受微粒子病的危害,导致意大利和法国蚕丝业受到严重损失。1870年,法国巴斯德(Pasteur L)发表了微粒子病防治的论文[1],提出母蛾检验法是防预微粒子病胚种传染的有效措施,沿用至今130余年效果卓然。人们为防治微粒子病的流行而不懈努力,但仍然是时起时伏地威胁着蚕业生产的安全。本文回顾微粒子病的历史提出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主要是微孢子原虫的生命周期,孢子发芽及极丝的功能,微孢子虫二次感染体及如何侵染蚕卵及胚胎等问题。1家蚕微孢子虫生命周期1870年巴斯德提…  相似文献   

17.
防消灵对家蚕微粒子孢子(N·b),家蚕中肠型脓病多角体(CPB)均有很好的杀灭效果,此蚕药可用于蚕室、蚕县、蚕体、蚕座消毒、桑树树体消毒、桑叶叶片浸泡消毒,对蚕体和制种无不良影响,通过我场1993年春季攻毒试验,蚕、蛹、蛾未镜检出微粒子孢子,无毒蚕种100%,防消灵用于蚕桑生产,特别是蚕种生产的消毒病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家蚕微粒子病对我市蚕业生产危害较大,严重影响了蚕业生产的发展,影响了蚕农和蚕种场的经济效益.为了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确保蚕种质量,提高蚕农和种场的经济效益,我场在1997年春制定了一系列防微措施,展开了一场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歼灭战.由于我场的蚕种生产主要在农村原蚕队,农村饲养点多、面宽,饲养环境差,养蚕设备落后,技术力量薄弱,蚕室蚕具消毒困难、  相似文献   

19.
周成伟 《江苏蚕业》2005,27(1):36-38
<正>1江苏蚕种经营模式的回顾蚕业生产在我省具有悠久的历史。二十世纪初,由于战乱和当时政府的腐败等原因,蚕种管理十分乏力,"土种"充斥市场、家蚕微粒子病流行,蚕业生产受到了严重的摧残和破坏。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1954年江苏省成立了省蚕种公司,全省蚕种实行"统购统销",对家蚕微粒子病实行集中检验,取缔"土种",推广一代杂交种,蚕种质量得到了迅速提高,蚕业生产得到了迅速恢复。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蚕种场在一代杂交蚕种生产各阶段镜检中,常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一批蚕种在母蛾体内能检到微粒子孢子,而在蔟毙蚕镜检阶段却很难检到微粒子孢子,下面就此情况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