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就业是民生之本,失业问题是历来受到高度重视和关注的问题。本文依据经济学的有关理论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失业的类型、原因,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我国目前的就业状况及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相似文献   

2.
古典学派不承认存在失业问题,认为市场会创造充分的就业;凯恩斯虽然承认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失业,但认为可以在资本主义制度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国家干预来纠正"市场失灵"以实现充分就业;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使失业成为一种常态,只有以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失业问题。通过对就业理论的梳理,对探讨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环境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治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中的失业问题,不能过于依赖市场机制的被动调节功能,而应充分利用政府"有形的手"进行积极干预,从制度、政策层面为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外部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3.
为积极应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带来的影响,着力帮助困难企业渡过难关,努力稳定就业局势,河南省各市(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积极落实就业政策,千方百计稳定就业;加强失业调控,确保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储备技能人才;筹集资金,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调整社会保障有关政策,  相似文献   

4.
从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当前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今年1~10月全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20万人,为全年目标任务的102%;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450万人,为全年目标任务500万人的90%;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29万人,为全年目标任务100万人的129%。截至三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  相似文献   

5.
失业率的迅速攀升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敲响了警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目前日益严峻的失业形势?本认为,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纵深发展的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城乡失业大军是失业人口猛增的主要原因,而中国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相应的保障制度不健全又是加重这一形势的另一重要原因。本就失业形势的成因进行分析:经济增长和就业岗位的增多两不可偏废,政府在解决就业问题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解决就业问题时,应该同时利用政府和市场这两种手段,通过政府的政策导向促进就业岗位的增多和完善一些相关的体制措施;通过完善劳动力市场,利用“无形的手”使劳动力的供需达到平衡,从而引导劳动力达到最大限度的就业。  相似文献   

6.
<正>失业保险是指国家对劳动年龄内、有就业能力并有就业愿望的劳动者,由于非本人原因而失去工作,无法获得维持生活所需的工资收入,在一定期间内由国家和社会为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国家建立失业保险制度,其目的是为了保障失业人员在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需要,促进失业人员  相似文献   

7.
今年以来,河南省周口市劳动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及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就业政策.使周口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周口市劳动局认真研究就业形势.通过广开门路.多渠道开发就业再就业岗位。一是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二是结合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积极开发社区服务业和旅游业的就业岗位:三是积极发展中小企业;四是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五是灵活就业;六是开展劳务输出.  相似文献   

8.
一、促进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劳动力方面的制约。劳动力供给部量过剩,但农村劳动力结构性失业严重且难以解决。失业分为三种:一是自愿失业,即由于不愿意按照现行货币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就业而引起的失业;二是摩擦性失业,即由于劳动者变换工作,以及由于工作的季节性而引起的失业;三是结构性失业,即由于现有劳动者素质不能适应经济结构变化后就业岗位要求而引起的失业。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失业人口较多,就业压力较大。失业和就业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焦点,这也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的主要问题。为了能够正确认识这一问题,以目前中国的失业现状为依据,从人口、企业、劳动者、科技等多方面找出原因,并提出了治理失业和解决就业问题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阶段呈现出的知识失业现象严重危害我国社会的发展。知识失业现象与知识劳动者的供给、需求反观念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为防止知识失业现象进一步蔓延,应该加大高等教育改革力度;形成有利于人才自由流动和公平竞争的服务体系;转变知识型劳动者的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