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1 毫秒
1.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BFB)是西瓜上的毁灭性病害,研究其侵染途径及防治方法对于西瓜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育苗基质人工接种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发现基质带菌能够导致西瓜幼苗 BFB 的发生。通过室内试验评估了可杀得叁仟、加瑞农、加收米、注射用硫酸链霉素、90% 新植霉素 5 种药剂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的抑菌和杀菌效果,发现 90% 新植霉素(100、200、300 mg.L-1)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有较强的抑制效果 ,加瑞农 (600、800 倍液)处理细菌 5 h,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的室内杀灭效果达到 100%。在此基础上,研究在基质带菌量为 109cfu.kg-1的情况下,不同药剂消毒育苗基质对西瓜幼苗细菌性果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每 1 m3基质喷淋 100 kg药剂,播种后的第 15 天,加瑞农 600 倍液和加收米 400 倍液对西瓜幼苗细菌性果斑病的防效分别达到 46.4% 和 30.4%。  相似文献   

2.
以37种生物药剂和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为试材,采用抑菌圈法研究37种生物药剂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80%乙蒜素EC(消菌剑魔)、80%乙蒜素EC(汉翔)、3 000亿个/g荧光假单胞杆菌DP、0.15%四霉素AS 4种药剂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室内抑菌效果较好。该研究筛选出了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具有一定防效的生防药剂,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科学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室内抑菌筛选和田间小区及生产试验,从当前防治细菌性病害的药剂中,筛选出对万寿菊细菌性叶斑病防治效果较好的3种药剂及最佳使用浓度:90%新植霉素150mg/L,细菌清200 mg/L和72%农用链霉素150 mg/L,其防效分别为73.6%,72.7%和70.7%,且药效稳定,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选用21种药剂来测定其对番茄细菌性斑疹病菌的毒力作用。结果表明:科博、二氯异氰尿酸钠和新植霉素对病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其EC50值分别为1.1094、1.1169和1.0748mg/L。有效成分浓度为450 mg/L的新植霉素与有效成分浓度为5 556 mg/L的二氯异氰尿酸钠联合作用对病原菌的防治有增效作用,建议在生产上推广使用新植霉素与二氯异氰尿酸钠复配剂或科博药剂防治番茄细菌性斑疹病。  相似文献   

5.
为了有效防治西瓜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研究了新种子处理剂——西亚1号不同处理方法和其他药剂处理对西、甜瓜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及对细菌性果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不影响发芽率的条件下,西瓜最佳处理浓度为700倍、处理时间为60 min;厚皮甜瓜最佳处理浓度为1 000倍、处理时间为45 min;药剂防治效果表明,西亚1号明显好于浓盐酸、过氧乙酸和Tsunami 100。  相似文献   

6.
万秀琴  王惠林 《蔬菜》2017,(4):28-32
为了筛选出对防治甜瓜、籽瓜细菌性果斑病有效、安全的干热处理方式,对人工接种细菌性果斑病的甜瓜、籽用西瓜种子进行不同温度及不同时间的干热处理,经种植鉴定,观测比较了不同处理的出苗率、果斑病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结果显示:对甜瓜带菌种子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的处理是60℃处理6、8 d,防治效果为85.6%;65℃处理6 d,防治效果为85.0%。对籽用西瓜带菌种子防治效果较好的处理是60℃处理12 d,防治效果为86.5%;65℃处理12 d,防治效果为83.0%。  相似文献   

7.
以甜瓜和籽用西瓜为试材,设2种自主研发配制的新型杀菌剂BX6、九醋酮和3种有抑菌作用的药剂苏纳米(Tsunami)、过氧乙酸、双氧水为处理,采用人工接种细菌性果斑病菌后喷施药剂和喷施药剂后再人工接菌2种处理方式,调查研究供试药剂防治后瓜类幼苗的发病情况及防治效果,为农业生产中预防和防治瓜类细菌性果斑病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双氧水(1∶25)对甜瓜和籽用西瓜幼苗细菌性果斑病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保护和治疗作用较好,2种处理方式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7.4%、84.5%和60.5%、74.5%;苏纳米(1∶25~1∶75)、过氧乙酸(1∶25~1∶50)对甜瓜和籽用西瓜幼苗期均具有较好的预防保护效果;2种处理防治效果最高分别为78.3%、80.4%和63.5%、81.6%;BX6(1∶8)对甜瓜和籽用西瓜幼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防治效果分别为61.3%和66.9%。  相似文献   

8.
利用春雷霉素和农用硫酸链霉素2种杀菌剂对嫁接前西瓜接穗材料进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种杀菌剂均可以降低西瓜嫁接苗细菌性果斑病发病率,而单一使用农用硫酸链霉素和春雷霉素进行处理以春雷霉素防治效果最好,可作为防治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首选药剂。试验中未用药的对照发病率均达到100%;各处理在不出现药害情况下,用400倍农用硫酸链霉素+400倍春雷霉素浸种,嫁接前以500倍农用硫酸链霉素+600倍春雷霉素喷淋防效较好,发病率分别为11.05%和8.39%;同前浸种催芽后再用2000倍农用硫酸链霉素+600倍春雷霉素嫁接前淋药效果最好,600倍和800倍春雷霉素于嫁接前淋药效果次之,发病率分别为3.67%、4.82%和5.38%,三者差异不大。因此在实际生产中,从节约成本考虑,可先用400倍农用硫酸链霉素+400倍春雷霉素浸种催芽,再用800倍春雷霉素于嫁接前淋药防治为好。  相似文献   

9.
《中国瓜菜》2017,(11):1-5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是一种植物细菌性病害,是近年来传入我国的检疫性细菌病害,病原菌为西瓜噬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瓜类细菌性果斑病是典型的种传细菌性病害,主要侵染西瓜、甜瓜等葫芦科作物,给西瓜、甜瓜产业造成了重大损失。笔者从该病害病原菌的传播发生途径、检测鉴定及其相关致病机制、防控管理等方面对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今后对该病害进行有效的检测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用7种药剂分别采用药液浸种法、苗期喷雾法、果实发病初期喷雾的方法防治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结果表明:关键用药时期为苗期,最可靠的药剂为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和90%新植霉素可溶性粉剂,2种药剂苗期防效均超过80%,其次是农用链霉素和DT杀菌剂.种子处理方法的防效均不理想,最高的也不超过50%.果实发病初期喷药方法次之,最高防效为55.6%,可作为补充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田英  邓庭和  王晓东  张莉 《北方园艺》2011,(24):162-164
通过人工接种的方法,对“红大片”、“红小片”、“新籽一号”、“民籽一号”、“黑丰大板”和“内蒙黑中片”6个打瓜品种进行打瓜细菌性果斑病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黑丰大板”、“内蒙黑中片”的抗性较强,属于中抗品种;“新籽一号”、“民籽一号”属于中感品种;“红大片”、“红小片”抗性较差,属于感病品种,未发现高抗或免疫品种;用9种杀菌剂对打瓜细菌性果斑病进行了室内、盆栽防治试验,所有供试药剂对该种病害防治效果都不理想,其中较好的为53%氢氧化铜粉剂1.5 g/L,防治效果为54.6%.  相似文献   

12.
种子处理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干燥与药剂相结合、引发与药剂相结合的种子采后处理方法对西瓜种子的除菌效果进行了研究。应用PCR方法检测未经人工接种的西瓜种子,幼苗生长方法检测人工接种和自然带菌(Ac)的西瓜种子,结果表明,未经人工接种的西瓜种子中,从没有发酵经室内阴干4h后热风烘干、以及不管是否发酵室内阴干的种子上均检测到Ac菌的特异性条带。人工接种Ac菌的西瓜种子随着室内阴干时间的延长,幼苗细菌性果斑病(BFB)的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由阴干3h的0.9%上升到阴干6h的20.4%。同时随着阴干时间的延长,种子的成苗率降低,由阴干3h的52.6%下降到阴干6h的23.9%。说明快速干燥能有效控制带菌种子幼苗BFB的发生,提高种子的健康质量。不同杀菌剂对自然带菌(Ac)西瓜种子杀菌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不管是药剂处理种子还是含药的固体基质引发处理种子,其种子质量都没有显著的差别。药剂处理的种子平均每株幼苗的鲜质量均高于含药的固体基质引发处理的种子幼苗的鲜质量。通过幼苗生长鉴定,含药固体基质引发处理的相对防治效果在57.1%~78.6%之间,而药剂处理的相对防治效果在84.6%~100.0%之间。含药的固体基质引发处理对降低幼苗BFB发病率的效果要差。  相似文献   

13.
外源激素对嫁接西瓜糖分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在嫁接西瓜坐果后对果实进行喷施处理,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50 mg/L GA、100mg/L GA、25 mg/L ABA和50 mg/L ABA的处理对嫁接西瓜果实内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调节,均不同程度的提高了嫁接西瓜果实内可溶性总糖的含量,其中以50 mg/L ABA处理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拉肖皂苷C对西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西瓜为试材,以蒸馏水和0.05 mg/L的油菜素内酯溶液为对照,研究0.0005、0.001、0.005、0.01、0.05、0.1、0.5 mg/L浓度拉肖皂苷C(LG-C)对西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用不同浓度拉肖皂苷C浸种,西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状况差异显著.浓度为0.001 mg/L的拉肖皂苷C浸种最有利于种子萌发.与对照相比,西瓜幼苗生长量及健壮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呈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生长趋势,其中浓度为0.005 mg/L的拉肖皂苷C浸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以"荣誉4010"西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外植体类型、激素配比和苗龄对西瓜植株再生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MS+BA 4.0mg/L+NAA 0.1mg/L为培养基,3d苗龄的子叶为外植体不定芽诱导率达96.7%,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0.4mg/L,生根率可达100.0%。  相似文献   

16.
无籽西瓜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无籽西瓜顶芽为外植体,以MS为基础培养基,通过不同激素配比对离体顶芽的分化、增殖和生根效果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无籽西瓜组织培养适宜的诱导培养基为:MS 6-BA 2.0 mg,L NAA 0.05 mg/L 30 g/L蔗糖 4 g/L琼脂;适宜的增殖培养基为:MS 6-BA 0.25 mg,L NAA 0.01 mg/L;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 MS IBA 0.5 mg/L。  相似文献   

17.
我国每年需要大量西瓜杂交种子来满足生产的需要,因此,很有必要对西瓜杂交制种的过程进行研究。授粉是西瓜杂交制种过程中很关键的一个环节,本文以液体授粉对‘圣达尔’西瓜杂交制种为实验,以提高其制种产量和制种质量为为目的,筛选出了‘圣达尔’西瓜杂交制种中,适宜的液体授粉配方为:100mg/L硼酸+10%蔗糖溶液+2.5mg/L赤霉素,pH值等于7;适宜的花粉浓度为2g/L,为进一步增强制种生产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西瓜保鲜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法探讨了西瓜保鲜剂的主要成分苯甲酸钠(A)、山梨酸钾(B)、亚硫酸氢钠(C)等对保鲜西瓜所起作用的大小及最佳浓度,并就西瓜保鲜剂对西瓜的耐寒及耐热性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苯甲酸钠、山梨酸钾单独使用的最适浓度为1800mg·L-1和1500mg·L-1,可使贮存30d(天)的西瓜的好果率由38.1%提高到62.1%和65%。亚硫酸氢钠单独试用于西瓜保鲜有一定的副作用。多因素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西瓜保鲜的因素的主次顺序为:B>C>A。其最佳组合为A2B2C2,即苯甲酸钠(800mg·L-1)、山梨酸钾(800mg·L-1)、亚硫酸氢钠(400mg·L-1)。经保鲜剂处理过的西瓜,在1~10℃下贮藏45d(天)未见冷害,在28~38℃下贮藏45d(天),其失水率均小于9.5%,而未处理的则高达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